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道谁是凤山的书记了吧?”这是李江林的第一个问题。
“我知道,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苹同志兼任凤山乡党委书记,我爸星期六晚上给我说的。”
“那就好。你和李苹同志也很熟,再加上都是年轻人。容易勾通。组织上任命李苹同志担任望坪区党委书记兼凤山乡党委书记,是很有深意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还请李叔叔为晚辈解惑。”赵无极就是知道,也不能说。在领导面前,不能表现得太妖孽。
“目的就是为你的工作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此后凤山的发展,你要担负起主要的责任来。”
“谢谢县委和李叔叔的信任,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县委和李叔叔的期望。”即便这个任命与李江林毛钱关系也没有,但赵无极依然得感谢。
听到赵无极的回答,李江林也非常满意,“你说说,凤山的干部队伍中,哪些人是干事的,哪些人是混日子的。放心,你随便说,你说的也仅是一种参考意见,组织上对他们自然有一套考察程序和考察结论。”
“这个啊,我去凤山才几个月时间,与乡上主要领导的接触也不多,因为平时没什么事情干,因此,我怕说不好。”
“叫你说,你就说吧。难道,你以为组织部门会没有自己的标准?”李江林有些好笑,这么年轻的一个家伙,其脑子里的弯弯绕比他老子还多。
“一个地方的工作没搞好,或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都与主要领导有很大的关联。县委决定动凤山的干部,至少县委对凤山的主要干部是有意见的。也就是说,费仁强书记和白盛乡长这次恐怕只得离开凤山了。但是,李叔叔,说真的,你要说这两人就真的很草包,或者只知内斗,我还不这样看。这个,与我们组织部门的用人方式很有关系。
譬如费仁强书记,他是凤山本地人,费家是个大家族,按回避原则,他也不能在凤山当书记,而应该去另外的区乡。费书记也是一个普通人,你说家族里的人找他办事,他办不办?办了,违反原则,不办,有失人情,这事,本就是很难选择的。当然,本地人熟悉本地情况,干起工作来容易上手,这也是个优势。不过,这就很考验为官者的意志和心态了。
白乡长这人能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但因为费书记的强势,他只得把精力用在勾心斗角,用在耍心计上,否则,他负责的这个乡政府就是个摆设。”
“其他人呢?”李江林对赵无极说组织部门如何,他没有表示不满。实际上,各地都存在着类似情况,而且,上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异地为官,也快要正式施行了。
“其他人,我还真接触不多。从接触过的人看,武装部长韦长青同志是个老实人,干实事的人,但过去手上没多少权力,想干什么也干不成;甘霖副乡长有知识,有能力,能够兼听兼信,如果压一些担子给他,应该能胜任工作的。另外就是党政办主任田际林,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在权力架构中非常重要,虽然党政办主任可以多听党政一把手的,但却不能不顾原则地偏向某一个人,这样的话,事实上会造成整个党委政府运作的混乱。如果有可能,我推荐徐庭放同志担任凤山乡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徐庭放有贪小便宜的毛病,但后来赵无极发现,徐庭放并不是真的领图钱财,而是在占这种小便宜中获得一种心理优势,类似于牌桌上打牌,和了一把好牌,心情很高兴一般。
“而其他人,我就真的不太清楚了。”赵无极知道见好就收。他说了三个人不行,说了三个人好,这已经非常到位了。至于范东明、李海兵、谢长荣三人,现在还不够那个级别,到时,赵无极主持凤山工作后,再作调整就行。范东明的性格有点类似于赵老爸,其实是不太适合从政的,但做具体事情却非常不错,人也很忠诚。
“李叔叔,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基层存在前一个问题。”赵无极没等李江林赶他走,又抛出了一个话头子。
“什么问题?”
“就是人太多。华夏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啊。”
“这个啊,在整个华夏都是普遍现象。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在凤山试一试吧。但前提是,不得把这些人给交到县上来。”李江林想了想,说道。
将赵无极亲自送到胡永生办公室门口,李江林自嘲了一句,“这家伙,还没上任就知道为自己拉人马了,真的比赵德正同志强啊!”
“赵无极同志,江林部长已经正式与你谈过话了吧?”
“是的。胡书记,李部长向我传达了县委指示,说任命我担任凤山乡党委第一副书记兼代理乡长。我感谢胡书记和县委对我的信任。”赵无极说完,站起来认真地鞠了一躬。
“你小子,还给我来这一手,坐下吧。我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的工作思路。”胡永生笑着说道。不过,他内心里对赵无极这个表现很满意,这小子,虽然才华横溢得让人忌妒,但还有上下尊卑。
“胡书记,我这不是还没上任吧,哪有工作思路?”赵无极推辞道,因为,他确实还没想好。
“我不信。你那篇《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我可是正在学习呢。你看看吧,这是华办下发的厅级以上干部学习的文件,学什么,就是学赵无极同志的思路和方法嘛。”
赵无极一看,尼媒,果然是自己写的那篇调查报告,当然,这时他再谦虚就有问题了,于是,他稍为整理了一下,就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关于施政纲领的阐述。

第159章凤山换人

“既然胡书记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就说两句吧。卢江的凤山乡,在卢江是很特别的一个乡,因为卢江大多数地方都是平原、浅丘,惟有凤山是高山深山区,只有斑竹河沿河滩一带有小块平地。但是,如果把凤山放在整个华夏来看,就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了。在这类山区地方如何发展经济,我在《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中已经有所阐述。”
“还是回到凤山本身。如果要把凤山工作搞好,我以为要在12个字上做文章,这就是:抓经济,聚民心,强队伍,促稳定!”
“先说抓经济。抓经济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政府才有税收财政;抓经济每个地方的具体方法都不一样,就凤山而言,必须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上做文章,凤山地广人稀,人均占地面积广大,加上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气温适宜,在经济上能做的文章也是颇多的。
第一,仅凤山的木耳、银耳、野生菌一类的产品开发出来,以目前的物价看,一年至少可以为凤山老百姓增收200万以上,即人均增收可以达到100元现金以上。
第二,这次米国人看上的凤山民间工艺,也大有可为,如果发展起来,至少可以解决1000人的就业,也即相当于1000名工人,当然,不能搞成工厂化、大工业的那种,在经济组织上,可以组建多个合作社,而凤山乡可以组织合作联社与合作总社等。如果达到1000人的就业规模,每天仅产值就能达到2万元,而一年下来则是700万元工业产值,这一顶如果成功。其农民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将超过400万元。
第三,发展养殖业,特别是特色养殖业,此次,米国人购买凤山的腊肉就是一个证明。我们的东西好啊,可却藏在深山,同时也没规模,就无法形成商品优势,这一块,我有个想法。那个卢江美味烧腊做得不是很好吗,我准备让他们与凤山当地养殖户签订协议,定点收购凤山的生猪、鸡鸭等,他们的销量可不小啊。”
“第四,发展特色种植业。譬如人工种植木耳和银耳,目前。这种产业已经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出现,但是,他们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其产品质量很差,而在凤山种植出来的这些产品,与野生木耳或野生菌相比,其质量只是弱那么一点点。远远强于平原地区种出来的质量。”
“第五,则是凤山的工业问题。凤山工业,我只看好两个方面,一是中药村种植与加工,二是酒类生产。当然,也可以把木雕和竹编等产业划分到工业领域。其他工业,在凤山并没什么前途。”
“第六,则是销售和市场问题了。这一方面,得把农民赶出大山,让他们自己去跑销售。几天前。我联系了梓州市商业局,他们已经和龙王潭村签订了约7000斤木耳、银耳和菌子的购货合同,仅此一项,比农民拿到凤山场镇散卖,平均每斤就要多赚12元。而我的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的想法也与这个销售有关。单家独户的农民,根本无法面对市场,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在市场上生存。”
赵无极说到这儿,胡永生接过了话头:“哎,凤山有如此多的有利条件,可过去为什么就没人发现它的价值呢?”
“这个啊,一个是心思在不在这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观念与见识问题。凤山原来的干部,都是在卢江或凤山成长起来的,很多人连平原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叫他们去为农民找出路,找市场,也确实为难了他们。”
“无极同志总结得好啊,心思在不在的问题,就是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问题,你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当官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真的很值得思考;至于观念与见识问题,说到底是个能力问题。看来,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得摆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了。”
“胡书记英明,确实是这样。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工作搞不好呢?”
“好,你才说了三个字,接着说下面的内容。”
“聚民心,在凤山具有特别的意义。据我的调查,凤山传统宗族势力相当强大,一个村一个姓的情况很普遍,再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乡干部与普通农民群众的联系除了收双提款就是计划生育了,这个,很不正常。
聚民心,首先得依赖于经济的发展,通过政府鼓励扶持的产业,让农民赚了钱,农民自然就会心向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如果乡干部到了乡下,只知收钱的刮宫引产,必定会引来农民的反感。当然,聚民心与乡政府的机关作风改变也有关系,这方面,只等以后慢慢摸索了。
其次,聚民心,必须定期向农民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宣讲国际国内大事,这种政策与法律的宣讲,要形成制度。
再次,要建立一个民情通道,老百姓对政府工作有意见,对政府工作人员有意见,他们该找谁,找到政府后,政府又该如何答复,何时答复等,都得形成一个制度。这一点,我准备在凤山乡设立一个‘乡长接待日’制度,每个星期用一天时间,由一名乡长负责接待群众来访。
在聚民心问题上,其实是两位一体。一方面是政府如何为农民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为他们发展经济奔富裕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另一方面则是倾听民众意见和建义,太祖说过,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不也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吗。”
“无极同志,你讲得很好。你的很多想法都很新颖,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譬如这个政策法律宣讲活动,譬如这个乡长接待日制度,都很好啊。”
“胡书记,你看,另两方面的内容,是不是等我到凤山了解了情况后,再向你汇报?”赵无极自然知道,领导干部怎么可能听你的长篇大论,他们,或许真的是想听听你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一个态度。不过,赵无极相信,他所说的这些,对于胡永生来说,还有一个消化过程。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