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甚是无语地望着卢植:“恩师的意思是,还是要罚款?”
  卢植无奈地点点头:“若是想让下面的官吏帮助你把这项政策落实到实处。还必须要把一半的罚款留给地方官吏作为奖赏,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推行这个政策。不过你可以稍微把把惩罚的范围缩小一些,罚款的金额稍微调低一些,以减轻对普通民众的压力,可改为,男女若在二十二岁以上不婚嫁者,父母子女每年罚钱各二百钱。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结婚三年后仍只有一个孩子,每年罚一百钱。”
  卢植随后又对另外一点提出了质疑:“按照规定,夫妻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不论任何一方有疾病不能生育,都必须离异,让能够生育的一方再行婚配。奉先,这一条似乎太过了,若是夫妻双方恩爱有加,那岂不是强行拆散一对佳偶,岂不是有违仁义爱民之道?!再者,因为男方身体有问题,便逼着妻子离开那男子,也有违我们大汉的礼教。”
  华佗在一旁补充道:“奉先公,您说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这一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很多夫妻都是成婚好几年才怀孕生子的,一年内不能怀孕生子并不能说明他们身体有问题,而让人不孕不育的原因有许多种,以我们现在的经验并不足以判断清楚到底是男人有问题还是女人有问题,若是草草下了决定,对恩爱夫妻甚是不公平。”
  吕布恍然想起,他是拿后世现代化的生殖医疗技术来推出这项不靠谱的规定,而在这个东汉末年,没有任何先进的医疗器械,华佗、张仲景的医术再神通也不能突破时代的局限,也不能达到后世的医疗技术。
  吕布稍微想了一下:“那就取消官府医疗检查,给一对夫妻三年的时间,若是结婚了三年却没有产下任何子嗣,男方有权休妻再娶,女方被休后要另嫁他人。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个底线,就是不能浪费任何有生育能力的男女,任何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都有繁衍子孙增强大汉国力的义务。”
  华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张仲景亦补充道:“大汉治下,男女都要在十八岁以前完婚,这一点值得商榷,我认为不宜规定这么早就成婚。”
  吕布听张仲景这么一说,感到十分纳闷,早婚早育在这旧社会不是很平常吗。古人有早婚习俗,认为来了月经的女人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担负生育责任了,由于旧社会经济生产力对人口的需求,封建宗法制度对子嗣的重视,古代早婚现象很普遍,文献记载的一般女性婚龄始于13岁,男性始于15岁,特别是当时上层的皇帝和达官贵人,均以御“未笄之女”即未满16岁的少女为时尚,认为女人越年轻,阴气越盛,男人与之交合会吸收更多的阴精以滋补阳刚,对男人养生有利。而且,从当时的法律制度上也是保护一夫多妻的,有钱人可以养妾蓄婢,玩弄少女,甚至将穷人家的女孩子像奴隶一样的买来卖去,当做礼品馈赠亲友。
  不过既然是名医张仲景提出质疑,想必是从他医学角度来分析的,应该跟正常人的角度不同,吕布便颌首笑道:“愿闻仲景先生高见!”
  张机张仲景一脸严肃地说道:“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二八精通,八八精绝;女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止。交合施泄不可太早,男三八,女三七为佳。古人少年迟婚,多得上寿。今人早婚纵欲,水枯火亢,精神垂尽,仙丹莫疗,悔之晚矣,达者当知。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
  吕布轻轻地摇摇头,张仲景在拽什么文啊,根本听不懂。
  张仲景看出吕布不通他们的有些医学术语,便耐心地用比较白话的方式讲述出来。
  吕布这才听懂了张仲景想表达的内容,男人16岁而天数到,有了精液,女人14岁天数到,有了月经,无论男女结婚太早都会大伤元气,这就是短命的原因。男人16岁精气已通,64岁精气绝;女人14岁月经到,49岁绝经。男女交合泄精不可太早,男24岁,女21岁为最好。古时年轻人晚婚多能长寿,今天人们早婚纵欲,阴水枯竭阳火亢盛,精神耗尽,就是仙丹妙药也不能疗救,后悔已经晚了,有见识的人应当知晓这个道理。有的女孩子未到16岁而早嫁,甚至月经未来,冲脉任脉未充盛,血脉也发育不足,就与男人合房,后来虽然月经也来了,但是月经周期错乱不调,不能怀孕生育。男女交合一定要年龄适当,男人虽然1 6岁就通了精道,一定要30岁再娶妻,女子虽然14岁就来月经,一定要20岁再嫁,都要等到阴气阳气充实再交合,就会交而怀孕,孕而生育,生的孩子身体强壮寿命长。现今的未满16岁少女,月经刚来,就接近男人过性生活,阴气早泄,未发育完全而受伤害,即使生育了孩子也脆弱不长寿。
  吕布将信将疑地望着华佗:“元化先生,您怎么看?”
  华佗笑道:“男子三十岁结婚,生理上已很成熟,阳刚之气已很壮实,女子二十岁出嫁,阴精已很通畅,所以生子都很强壮。男三十女二十就是所谓大定之年,男女如果没到大定之年就婚娶,男子刚阳之气和女子柔阴之气必然会有亏损。”
  卢植亦在一旁一脸沉痛地说道:“仲景和元化言之有理,想当年我年仅弱冠便娶妻生子,当时我妻年仅十五,陆续生得二子皆体弱多病,早夭而亡,而我四十岁才得小儿卢毓,毓儿的身子骨就明显健壮许多。奉先,仲景和元化乃当代神医,他们的意见可不能不听从啊。”
  吕布这才想起,为什么后世的婚姻法要求男子不得小于22岁女子不得小于20岁结婚,是很有科学根据的,男女青春期发育年龄并不是结婚生育的最佳年龄,只有男女阴阳之气充盛,适龄结婚,才能孕育体魄健全的后代,若阴阳之气尚未完实就早婚早育,那对男女双方和后代都会贻害无穷。
  而根据现代医学,妇女生育太早对妇女和婴儿的健康都不利,如子宫收缩无力,胎位不正,胎儿发育不良,临产及分娩时容易发生难产、产程延长、出血量多、胎盘早期剥离等现象,生育过早的妇女,其先天性畸形儿出生率较24~28岁的产妇高50%,而所生婴儿的死亡率高24倍。
  吕布突然想起,大老婆严琳当初生下女儿吕玲绮的时候,只有十八岁,难产进而大出血,恐怕跟生育太早大有关系。
  吕布脑门冒出冷汗,连忙把鼓励早婚、严禁晚婚的法令改为:“大汉治下,男子须在三十岁以前完婚,女子须得在二十二岁之前完婚,在此之后还不婚嫁者每年罚二百钱,男子在三十五岁以上、女子在二十五岁之上不婚嫁者,可由官府强制婚嫁;地主豪绅家蓄养的丫鬟女仆必须在二十二岁前择人婚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笔下文学(bxwx。)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61章 东莱太史慈
  吕布出了太傅府,飞身上了赤兔马,便要策马回转大将军府
  负责招贤馆的崔琰一脸喜气,飞马奔来:“主公,太史慈来了”
  吕布对太史慈渴慕已久,早在去年九月就派人去照料太史慈的母亲,以求得到太史慈母亲的认可,进而得到太史慈的认可,但太史慈一直在辽东避难尚未回转青州,吕布又想到太史慈在历史上的主公刘繇本就是东莱人、孔融现在东莱西边的北海,这两人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若是他们稍微多些求才似渴的劲头,他们得到太史慈效忠的机会就比远在冀州的吕布大得多
  吕布一开始的心态便是成败五五开,没有给予多大期望,却没想到太史慈真的来了,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策马来到崔琰的近前:“是那个箭法无双的东莱人太史慈吗?”
  崔琰手里有吕布给他的大汉贤良册,上面重点提过太史慈的名字,他已经再三核实过了,呵呵笑道:“主公,正是东莱人太史慈”
  吕布二话不说,拨马就往招贤馆奔去,到了招贤馆门前,吕布翻身下马,大步流星走入招贤馆
  最近几个月里,因为吕布大破五州世家叛军大破青州黄巾,慕名来投的贤士举不胜举,以至于招贤馆里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一眼望去,怕是不下五百人
  而在这五百人里,吕布一眼就看到两位英武之士他们浑身散发出来的英气,让他们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吕布不由得眼前一亮
  为首一人身高约有八尺,身量修长,猿臂蜂腰,最让吕布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神凌厉如电,神光湛湛,让吕布恍然想起了黄忠的眼神,有这样眼神的将领无一不是神射手
  吕布在一霎那就猜出此人应是自己渴求已久的良将太史慈,但吕布不敢肯定因为面前这个人一脸美须髯,看其面容眉目清朗皮肤白皙却也只有二十出头,但配上颌下大胡子凭空老了七八岁
  吕布恍然想起历史记载中太史慈正是美须髯,当然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也是正史记载罗灌水似乎在蜀汉的诸葛亮、关羽、赵云之外不愿再在其他人物身上多做演绎,转述的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传奇
  跟正史记载稍作对应,吕布肯定了,面前这位毫无疑问,是太史慈
  太史慈身边站立一人跟太史慈年纪相仿,却面白无须,身量不甚高大,但气质硬朗面容刚毅,双目冷峻一身青色文士长袍,站在威震华夏的吕布面前他没有丝毫紧张,反而用眼神在审视着吕布,似乎在考察面前这个主公值不值得自己投效
  吕布大步走到两人面前,向太史慈拱手笑道:“阁下莫非便是昔日为郡太守劫州章而避难辽东的东莱义士太史子义?”
  太史慈脸上露出一丝惭愧,躬身谢道:“区区在下些许贱名何须奉先公挂齿”
  吕布知道,太史慈脸上浮现出来的惭愧并不是一种矫饰,而是发自内心的惭愧,因为归根结底太史慈办的事情虽然符合道义,却也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太史慈为东莱郡劫州章而避难辽东的故事,发生在二年前
  太史慈自幼十分好学,后被东莱郡太守举荐,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东莱郡与青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辨,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洛阳有司知事者较有利其时青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洛阳有司处,东莱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东莱郡的使者,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青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州吏答道:“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州吏道:“在车上”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州吏并不知道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里,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