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正对着自己的名字,又一顶红轿子到了。

阎王轿!

所有人都惊呼出声,就是抢亲的大人们家人,也有意无意躲着她。

这女子表面身份也没什么,不过是这汴京的捕头,但是她这暗地里的身份可是吓死人,赵佶年轻风流时的私生女。

这身份虽然见不了光,但是绝对有效。只要是在这汴京,便没人敢惹她。

更头疼的是,她从赵佶讨了这汴京捕头的差事后,是不抓偷不抓匪,单抓那窃玉偷香的。据说有几次,赵佶都差点让她抓到。

她身边更是养着一群娘子兵,舞刀弄枪的,极好的汉子落在她们手中,也要不成人形。

久而久之,她的恶名也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眼看着年龄大了,要嫁人了。赵佶为了选了几任夫婿,一听说是她,不是吓瘫了,就是吓病了。更有一位,一咬牙娶了,可花轿还没过门,那女丁们明晃晃刀枪下,活活便把新郎官吓死了。

这不是不可能,要知识性明晃晃的刀枪下,就是老行伍刘备当年都受了惊吓。真正可以直面刀枪的读书人不是没有,但是真做到的,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名,而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可这样一来,哪个男子还敢娶她?躲都来不及了。

“她来干什么?不是也来抢亲的吧!”

“这倒也说不准,她的年龄也不小了。”

“那可千万不要和她选中同一个人……”所有人都窃窃私语着。

这些窃窃私语自然落入了士子们的耳中,不过虽然有着这么个和谐,也总不能不看榜了吧!只是大家打定了主意默默地看,就是中了,也不出声,甚至有那中了的士子,自忖演技过人,摇头大叹名落孙山之憾。

可惜,读书人吗?中举可是他们一生的梦想,特别是那从下面看的。本以为这场如此古怪的科举,自己是无望了,否则也不会从下面看起。

而在看到自己名字高高在上时,这等惊喜,又怎么掩的住。“啊!二榜第七名。”

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别人想不注意他都难。

女捕头的轿子中更是伸出一把雪亮的军刀来,向他一指。众女丁立即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别说是看榜的家丁下人,就是来抢亲的,他纷纷让开,不敢掠女雌虎须。

那士子本就瘦弱,众女一抓,便有如抓小鸡似的抓来。

虽然能陪在她身边的女丁无不为一方绝色,但是宋朝的黑色捕衣一穿,秀发往官帽中一塞,不见了柔美,全是刚毅阴狠。非要一比,估计只有二战时的盖世太保比得上。

一身沉重的杀气,不像是抢亲,倒像是捕捉什么江洋大道似的。

到了轿前,人便抖个不停。

一头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显然这是她一番经心打扮。

但是那士子对此极不领情,更是丝毫没有欣赏如花美眷的意思,他自己把两手再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我是第七名!”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女丁们慌了,以为捕人时,弄伤了他,赶忙松手。

女捕头看得分明,看看天上烈日,又看看他唇上的白皮,把几口凉白开打开他的口灌了进去。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外飞跑,把一应抢亲的、观榜的、看热闹的全都吓了一跳。

走出女丁的范围,女丁见他要逃,立即便准备逮人。

也不知这汴京路边,谁倒的水,形成一个小水塘,他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吓得疯了。”

这话一出,众人只看向这位女捕头,看她怎么办?

这好端端的抢亲,倒把新科贵人吓疯了。看向怎么处理。

一张本是似喜非喜的粉面此时却已是寒霜满分。抿着的朱唇,吐出刀子一样的寒气:“这样无用胆小的男人,疯了倒好。本姑娘要么不找,要找就找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你们与我看好了,本科姑娘只抢头名!”

“是,姑娘。”众女丁应着。

她转身又进了轿子,再也不出来,独自生着闷气。她发誓,只要再有人敢拒绝她,她非要那人好看不可。

再看集上,那士子正大口喘着气,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也顾不上回去捡,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单手捂着胸口,自言自语着:“好在我反应得快,装疯!否则非落入这母老虎手中不可。”

原来他根本没疯,而是有意装疯。这富人可以使钱代他们去看榜,可穷人也有穷人的聪明才智。

我装疯。你们总不会要一个疯姑爷吧!

“这位兄台,你说什么母老虎?这汴京进虎了吗?”

突然的声音吓了他一跳,回头一看,也是个士子,这才松了口气,说:“年兄也是本届士子吗?”

来人拱手行礼道:“正是,在下杭州宁采臣,也是应试的士子。”

宁采臣?他怎么会来这儿?他不是去找三光神水了吗?怎么会回来?

他就是回来了。到底还是学子啊!

说不在意考试成绩,但是又真的可以不在意吗?一身气息不安,越是近了越想知道。挨到中午,他还是来了。

“噫!真是巧得很,在下也是钱塘人,姓周名邦彦。是本科士子。”

宁采臣与他见了礼,询问道:“年兄方才说老虎,这是怎么回事?”

“呀!差点忘了。年兄也是去看榜吗?可莫要去,那里等了一群抢亲者,我也是装疯才跑了出来。年兄不若等一下喜报,来的安全。”

说完,他也告辞离去。他又不是真疯,这一身的泥泞,自然是洗洗的好。

抢亲一事,宁采臣在杭州便知道了。只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差一点就把这事忘了。

现在周邦彦一说,他也就想了起来。

知道前面有人抢亲,他自然不会去凑这个热闹,转身便准备回去。

气息不稳什么的,他自然会用心压制。只是这气息不稳除了他本身不稳,再有便是浩然正气,人道有所进步,自然要反应在浩然正气身上。

可偏偏这时,他却遇到了绝对不想见到的老熟人。



感谢“知秋一沐”投了2张月票的月票支持

第296章、当我徒弟吧

第296章、当我徒弟吧

宁采臣的浩然正气早就该突破了,而这次科举显然便是一次契机。成,自然立即突破五寸,进入更高的层次;没有中,那他就要想想其他的办法了。

浩然之气自然是想突破的,它的量本身早就达到了一个界限。而在这个可以突破的契机前,所有的浩然之气全都涌动起来。

其实也不能是浩然之气在躁动,准确来说是遭到人为分割开的浩然之气无时无刻不想恢复,不想达到天道功德的地步。

本身便是与天道功德类似的存在,自然其天性便是恢复原貌。

如果不是宁采臣参加了这么场科举,那么他也很难发现这么个秘密。真是难以置信,功德这种有名无形之物,竟然也有人可以对其进行更改。

由于浩然之气的不安份,现在的宁采臣友一些修炼的人眼中绝么亚于一个大灯泡,毫光四射,离体凝实。

浩然之气并不全然向体外散溢,同样也开始进入识海,改变着识海的本质,并缓缓向神魂扑去。

人道是无法无道之道,作为人道功德自然拥有万法化虚的能力。

宁采臣身边炼化的法力化为天地元气不提,就是他的神魂也起了丝变化,一些神通手段都有离体而去的感觉。

浩然之气对敌有力,于己也这反危险,幸好宁采臣修炼了精神力全力压制,否则恐怕只是这么一冲,他便现了原形,成了真正的普通人。

“我佛在上,施主竟然打开了智慧之光,实在是天大的幸事。”多吉龙古,又是他。

也是,作为想拉人才去他吐蕃国的大和尚,这放榜之日,自然舍不得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只是这对宁采臣却绝对不是好事,他现在可是十成的本事用不出一成来。可是却偏偏遇上了这么个大嗽嘛。

“你不会是想在朝庭放榜日捉人吧?”宁采臣问道。

多吉龙古听了,摇头道:“怎么能是捉人呢?只是请施主前往我吐蕃一游罢了。”

“一游?恐怕去了就回不来了吧!大师就不怕我大宋律法无情吗?”宁采臣质问他。

“律法?只是请人,与律法何甘。而以吐蕃与宋室之好,邀请士子去我国,宋室只会乐意,不会阻挠才对。”

宁采臣不语了,因为这正是泱泱华夏会做的事。

多吉龙古见宁采臣不语,以为打动了宁采臣,再接再励道:“公子可知,公子现在即将坠入邪道。”

呃,好吓人的开场白。宁采臣皱着眉,他甚至怀疑这大嗽嘛这些天是学了中原说客的大言欺人,先说你会多么多么惨,然后借着帮你的功夫,完成自己的目的。

“施主莫要不信。施主想必也看到自己身上的毫光了,依照疏钞有四种光明。在(aloka  sutta)和(abha  sutta),佛陀也提到四种光:一、日光,二、月光(包括星光),三、火光,四、智慧之光。”

“对于智慧之光,在的疏钞提到有四种:一、天眼通,同样有光而且很强,二、光明遍,或是所有的遍都有光,三、从开始的预备定,接着到近行定,一直到最高的奢摩他的修习心,这些都有光,四、一种随染叫做毗婆舍那的光明,这种光明是属于毗婆舍那智的光明。”

“哦?这么说倒是好事了。”宁采臣微笑着,想不到这发光的浩然之气竟然会被认为是智慧之光。不过也不算错,有人道加持,自然对世间理解更多,也算是一种智慧。想推动人道,首先便要了解你推动的是什么。了解了,推动了,本身便是智。

宁采臣说:“读书人通晓经意,读出了心得体悟,从而有智,这有什么不对?”

多吉龙古摇头道:“施主这样才危险。毗婆舍那的光明为随染光明,今生起这种以前未曾生起过的光明,我实在得圣道、圣果了!如是非道而执为道,非果而执为果。”

宁采臣皱下眉。

多吉龙古解释说:“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你从这光中得到了什么,那么便是从正道上堕于邪道,由于他仍会堕入于邪道,所以将它列为随染之一。”

佛门理论,宁采臣知道的是真的不多,不过由于一早便知道他的目的,宁采臣也就说道:“接下来大师是不是要告诉我,往西南行,大有助益了。”

多吉龙古说:“施主何以这样说?西南有什么吗?哦,我是想收施主为衣钵弟子。”

衣钵弟子?这嗽嘛在干什么?先前见时,还死活想抓去吐蕃国,这怎么几个月没见,便又要收什么弟子了?

跳跃性这么大,宁采臣一时间竟然转不过弯来。

多吉龙古说:“随染之光虽然极易误入邪道,但是却也同样是难得的光明。入我门下,庄我教导下,你一定可以成为极为有名的大嗽嘛。”

呃!真是毫无说服力啊!

如果是说到吐蕃为官,一些不第的士子也许是会去的。但是这做嗽嘛,做和尚,会有人去吗?

宁采臣实在是不觉得在这大宋朝会有这么想不开的士子。而且宁采臣知道自己这绝不是什么随染之光,而是堂堂的浩然之气,之所以会如此,极可能是他高中了,这浩然之气在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