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画像中哪几个是书生呢?
'一'
二
'二' '三'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
'四'
风 ?
'一'本篇原列第六首。诗中慨叹文学不切合实用。
'二'首句是说自己老于书生,一辈子在文词上消磨了精力。“寻章摘句”和“雕虫”都是成语,
前者见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后看见扬雄《法言》。这里用来指文学事业。
'三'这句说读书或写作直到天晓。“玉弓”,指下弦后的残月。
'四'末两句是说边疆只需要武人,文士没有用处。“辽海”,指辽东。“哭秋风”,即悲秋。
古代文人宋玉以能赋悲秋著名,但辽海征战之地哪里用得着悲秋的辞赋呢?
三'一'
'二' '三' '四'
长卿牢落悲空舍 ,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 ,明朝归去事
'五'
猿公 。
'一'本篇原列第七首,言文人如司马相如和东方朔尚且不定得志,可见学文无益,不如学剑。
… 2…
'二'“长卿”,司马相如的表字。“牢落”,失意貌。“悲空舍”, 《汉书·司马相如传》说
相如“家徒四壁立”,就是四壁之外空无所有。
'三'“曼倩”,东方朔。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庆次人也。以
为……慠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
'四'“见”,拟议之词。“见买”,犹拟买或冀买。“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
下。春秋时欧冶子在这里用溪底所出铜铸成名剑 (见《吴越春秋》)。
'五'“事猿公”,言从猿公学剑。《吴越春秋》卷九载越王勾践曾聘请一位善剑的处女到王都
去。他在途中遇一老翁,自称袁公,与处女以竹竿试剑术。后来这老翁飞上树梢,化为白猿。
'一'
金铜仙人辞汉歌 并序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二',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三',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四'。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五' '六'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
'七'
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
'八' '九'
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
'十'
波声小 。
'一'本篇咏魏人迁移汉宫铜人事,写兴亡盛衰的感慨。
'二'“九”,今本作“元”。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魏改育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
四月。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就在这一年。旧本作“九年”显然错误,因为魏代没有青龙九年。今本作“元
年”也和记载不符,应作“五年”。
'三'“捧露盘仙人”,此物在汉建章宫。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五'。
'四'“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徒盘,盘拆,声闻
数十里。金狄 (铜人)或位,因留于霸城。”
'五'“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茂陵刘郎”,指刘彻。“秋风客”,
犹言悲秋之人。刘彻曾作 《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本篇所写
的事发生在秋天,诗中“桂树”、“衰兰”等语也点明秋景。
'六'这一句写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在夜中有人听到他的马嘶。
'七'这两句写汉宫荒废。“桂树悬秋香”,切“八月”。“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
宫别馆三十六所。”“上花”,指苔。
'八'这四句写铜人被移出汉宫的情况。“牵车指千里”,铜人被装车送往魏都邺城(今河北省
临漳县)。“东关”,指明所去的方向。“眸子”,眼珠。“酸风射眸子”先为下文“清泪如铅水”
垫一笔。“汉月”,指汉宫的铜盘,与“魏宫”对照。“君”,指汉主。“铅水”,切“铜人”。
'九'“哀兰”,切秋,和“不老”的“天”衬托(人事有代谢,草木有盛衰,而天却不老)。
“客”,指铜人。下句是说天公不断看到这种兴亡盛衰的变化,如果它是有情感的,也会因为常常哀
伤而衰老。
'十'末两句设想铜人抛下“三十六宫”,独自带着铜盘入魏,渐行渐远,渭水的波声也就渐渐
地听不见了。“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这里用来代指长安。
马诗
一'一'
… 3…
'二' '三'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
'一'《马诗》共二十三首,大都有寓意。本篇原列第四首,写马骏骨不凡,借马写人。
'二'“房星”,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马为房星之精。”古人有一种迷信,以为不平
凡的人或物是上应星宿的。
'三'“带铜声”,形容马骨的坚劲。李贺好用金石硬性的东西作比喻,此诗也是一例。汉代有
铜马,也称天马。 《文选》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注:“天马,铜马也。”这诗用“带铜声”
形容马骨,或许和汉代的铜马有联想。骨带铜声形容刚强的性格,用来比人,就是所谓“硬骨头汉”。
'一'
二
'二' '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一'本篇原列第五首,借写马表示爱墓自由豪放的生活。
'二'“燕山”,这里指燕然山。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三'“何当”,安得。“络脑”,指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黄金络马头。”马戴着金
络头,说明是被人畜养着。”快走”,迅速地跑或痛快地跑。“清秋”,犹言凉秋。秋是天气清爽的
季节,也是马长膘加壮的季节。马踏清秋,又在月夜,更见得轻快。末两句说如何能使得那受人羁勒
的马回到空阔的沙漠,自由奔驰呢?
三'一'
'二' '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
'一'本篇原列第二十三首,借写马讽刺汉武帝求神仙,借汉武帝讽刺当代的君主 (参看后《苦
昼短》注'一'。
'二'“烧金”,指汉武帝使方士炼丹砂为金丹。《太平广记》卷九《李少君》:“(李少君)
乃以方上帝,云:丹砂可成黄金 (金丹),企成服之升仙。”“得紫烟”,言所得不是金丹而是一阵
烟罢了。
'三'“厩中马”,指天马。汉武帝爱马,曾使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取得“汗血马”,称为“天
马”(见《汉书·武帝纪》)。末句说“天马”不能上天:不但嘲讽武帝迷信神仙,同时也嘲讽他远
征求马。
老夫采玉歌'一'
'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篮溪水气无情白
'三' '四' '五'
。夜雨冈头食蓁子 ,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
'六' '七'
恨溪水 。斜川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
'八'
石磴悬肠草 。
'一'本篇写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在荒林绝涧中,风栖霜宿,为官家采玉的老汉。韦应物也有一
篇《采玉行》,写同样的内容,开端两句道:“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可见那些采玉人都是被
官府强征去的。
'二'“水碧”,碧玉名。“步摇”,妇女用的首饰。这两句说当时役夫采玉为的是宫家需要水
碧,水碧的用处不过是雕琢做妇人的首饰,把美女打扮得更美一些罢了。“好”,是美好的好,“色”,
是女色的色。“好色”,在这里是美容的意思。
… 4…
'三'“蓝溪”,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蓝田山下,产碧玉,名蓝田碧。这两句意思说采玉者为饥寒
所迫,不得不下蓝溪。他们将溪水翻搅,溪水浑浊,没有清白的时候,水里的龙也因此烦恼。从这种
描写可见采玉是经常的,役夫是众多的。
'四'“蓁”,同“榛”。榛树的子象小栗,可食。韦应物《采玉行》有句云:“绝岭夜无人,
深榛雨中宿。”
'五'“杜鹃”,鸟名,相传它叫得很苦,吻上有血。这里说老夫哭出的眼泪带着血,也象杜鹃
口中所吐出的。
'六'这两句说溪水和人互相厌恨,人搅浑了溪水,溪水夺去人命。王琦“汇解”:“夫不恨官
吏而恨溪水,微词也。”
'七'“泉脚”,指风雨中崖石上流下一道道的水。这句说在泉脚之间还有挂着采玉人的绳子(采
玉者身系绳索,从山上悬挂下垂到溪中),两者都在风中“袅袅”(摇摆)不定。
'八'“白屋”,指穷人所住的简陋房屋。见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二'。“石磴”,
指山上有石级的道路。“悬肠草”,蔓生植物,有“思子蔓”、“离别草”等别名。结尾两句写老汉
见着古台石磴边的悬肠草,触物生感,惦念起家里娇弱的幼儿。
昌谷北园新笋'一'
'二' '三'
斫取青光写楚辞 ,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
'四'
枝 。
'一'本题原有四首,这是第二首。“昌谷”,李贺故居在福昌县昌谷乡。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
县。
'二'这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