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柳大忠对自己是一个样,镇上其他人对自己又是另一个样了,尤其是那几个平日溜须拍马比较勤的头头脑脑,马上换了脸,和自己说话时再没了往日的谄媚,好像恨不得和自己赶紧划清界限。
唐逸又有了一丝感悟,如果不培养自己的嫡系,而是像如今这样一门心思搞工作,想用工作能力取得别人的信任拥护很难很难,如果遇到沟沟坎坎,那是没有一个人会来拉自己的,不落井下石踹上几脚已经算厚道了,看看,现在陈方圆和自己说话都是谨小慎微,再没有往日的亲热,别人也就可想而知。
只有将需要的人捆在自己的战车上,形成自己的体系,自己才可以在以后的博弈中进退有据,那一个个人就是棋盘上的棋子,操控了他们,自己才可从容布局,厮杀中或弃子或冲锋,才是真正官场的艺术。
幸好这一次不是真的走错了棋,不然只怕自己就万劫不复了,看看日历,八月十五日,再过几天,苏联保守力量会发动政变,企图推翻改革派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地位,然后,就是叶利钦趁机扩大影响,和戈尔巴乔夫角力,苏联帝国土崩瓦解。
不过唐逸也有些担心,如果自己经历过的全是假象呢?或者历史轨迹不按原来远转,那自己怎么办?
“哒哒哒”宿舍外有人敲门,唐逸大声道:“进来。”门轻轻推开,陈珂小脸通红,慢慢走了进来,她穿着紧绷绷的白色牛仔裤,可爱的洋娃娃头像t恤,厚底凉鞋上那可爱的小脚丫涂了淡淡的红,可爱之余更多了份诱惑。
唐逸奇怪的问道:“你怎么来了?”
陈珂说话有些结巴,“我,我……我是来借书桌的,我想写点儿东西,家里太挤啦……”也不等唐逸说话,已经一溜烟蹿到书桌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还很用力的坐了两下,就好像生怕唐逸将她赶出去。
唐逸哑然失笑,道:“天可是晚了,到时候可没人送你回去!”
陈珂似乎松了口气,道:“不怕,你睡你的,我写完自己会回去。”说着话从唐逸书桌上上扯过几页稿纸,拿起钢笔,愁眉苦脸的也不知道在写什么。
唐逸好笑的看着她,自己也发现了,她这个秘书可有点儿不称职,叫她写点东西常常就好像出多大难题考验她一样,真不知道她以后的文采飞扬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唐书记,你的病不要紧吧?”陈珂憋了半天,总算憋出句话来,唐逸看着“嘿哈”打斗的电视画面,顺口道:“谁知道呢?医生说还要养养。”
陈珂同情的看着唐逸,这可怎么好,本来是人人羡慕的官场新秀,一夜之间,人生和事业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自己怎么能帮到他呢?
“唐书记,我爸让我给你带个话儿,他不是冷落你,是想在你下台……这是我爸说的啊,我是觉得您不可能一蹶不振的……”说到下台,陈珂怕唐逸误会,忙着解释。
唐逸笑笑:“说下去。”
“他,他是想趁着罐头厂红火,多在罐头厂赚些钱,估计你下台后,他也就不能再继续承包罐头厂了,想到时候和你一起投资做生意。”陈珂说完又忙道:“这是他说的啊,要我说,您以后肯定能做到县委书记那样的大官儿。”
唐逸笑着点头:“那就借你吉言吧,还有事吗?”
“还有……还有……”陈珂白皙的脸蛋儿又飞上两朵红云,“你,你的病也不用急,我会帮你想办法的。”
“啊?”唐逸楞了一下,却听陈珂道:“我,我去了大城市,会多帮你留意的。”
唐逸也不明白她说什么,哼哈答应,现在也没心情逗她,一来需要考虑的事挺多,二来真怕陈珂对自己起什么心思。聊了几句就把不情不愿的陈珂轰走。
一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九日,苏联的政变却没有发生,整整一天,唐逸都盯着电视,到了第二天凌晨,唐逸才意识到,这个世界,好像和自己经历过的世界发生了偏差。
第三十三章 青云直上(上)
八月十九日,唐逸预料中的苏联政变并没有发生,唐逸真是吃了一惊,又奇怪又发愁,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和自己经历过的不同?或者说自己那不过是南柯一梦?
几天后,唐逸又接到县里的电话,县委班子开会,却要他旁听,当时他就明白,这是变相的批斗会啊,果然,这次会议讨论的是学习人民日报《在改革春风中大踏步前进》的文章,其实那篇文章等于对萧日唐逸文章的回应,估计是中央改革派某个笔杆子操刀,文风犀利,将唐逸的文章批的遍体鳞伤,论理论水平,唐逸还真是差人家许多。//
在县委会议室里,程建军等几个县委委员你一言,我一语,句句看似批评唐逸,实则敲打萧日,萧日面陈如水,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一口接一口的抽烟。
不过唐逸估计不到的是政法委书记雷浩也直言不讳的批评自己,影射萧日,本来他还以为雷浩是萧日的人,今天这一看,原来就算平日与萧日交好的县领导,其实也没有真正成为萧日的人,看来萧日只是靠着威信维持自己的权威,却并没有推心置腹的带出什么下属,唐逸暗暗叹息,这也算给自己敲个警钟吧,本来自己的想法却是和萧日不谋而合的,不拉帮结派,靠工作表现征服别人,现在想想实在幼稚。
雷浩讲完,程建军将手里的烟蒂按在烟灰缸里,笑着对唐逸道:“小唐,那篇省报上的文章是你鼓捣出来的吧,我看文风和你挺像,一篇锦绣文章,可惜思想有些不对头哦。”又转头对萧日说:“萧书记,这件事你做得也有点不妥当,像这种严重和中央精神不和的文章,怎么能署上你的名字呢?这会给我们延山县委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这些县委委员可都想不通呢。”
萧日一口一口的抽着烟,默不作声,在他周遭全是雾腾腾的烟气,呛得坐在他旁边的刘书记一个劲儿咳嗽。
程建军见今天完全压下了萧日的气焰,心中志得意满,知道这老虎已经被自己打的威风全无,以后自己的工作就好开展了,也不想太令萧日难堪,只要能真的架空他就成,等明年换届,自己活动活动,和他调个位子还是大有希望的。
刚想笑着说几句圆场的话,会议室的门突然嘭一声被人推开,秘书小张满脸惊惶的冲进来:“萧书记,程县长,你们快看电视。”
程建军气道:“慌什么慌?你知道这是县委常委会议吗?毛躁样?”不过小张是他的人,平日谨慎得很,总来没这么失措过,程建军也想维护他,吩咐记录的秘书打开会议室的电视,嘴里道:“是不是市里来的紧急通知,电视里有重要新闻”不管是不是,给小张个台阶下,果然小张连连说是,程建军满意的点点头。
电视画面是中央一台,正在插播重要新闻,看着画面上那圆鼓鼓塔尖建筑,程建军笑着说:“好像是欧洲吗?”但紧接着画面前拿着话筒的央视新闻记者说出的话令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沉寂。
“现在我们在莫斯科为您报道,我身后就是克里姆林宫,在今天临晨,莫斯科发生军事政变,政变的军人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军方发言人说他们已经成功控制了局势,详细情况我们还在进一步了解中。”
程建军怔了好久,怪异的看向唐逸,怎么回事,这家伙的文章怎么应验了,刚刚慷慷慨激昂批评唐逸错误估计苏联形势的几个常委更是脸上挂不住,这不吗,人家说对了,苏联国内果然矛盾激化极为严重,巨大的动荡就在眼前。
程建军再没心思将会议继续下去,匆匆宣布散会,很多事他都要理一理,尤其是自己这次底牌已经全部亮出来,本想一次将萧日批垮,谁知道突然出了这么个变故,等萧日缓过气,自己可就不那么好受了。
唐逸这才舒了一口气,只是时间为什么会发生偏差呢?思来想去,或许是因为共和国热烈的辩论被苏联人注意到,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决策,所以计划略微出现了偏差,这,大概就是蝴蝶效应吧,看来,自己以后要多注意,如果加入自己的因素后,历史就会因为自己这不可预知的因素而有相应的变化。
萧日经过唐逸身边时挑起了大拇指,唐逸却有些惭愧,这不是自己政治水平多高,却是先知先觉而已。
……
二十一日,央视节目突然插播紧急新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生政变,保守派力量占领了克里姆林宫,
接下来的日子,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只是时间有些偏差,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角力,最后宣布俄罗斯独立,境内的**属于非法组织,一切的一切,都和唐逸预想的一模一样,只是宣布独立的时间提前到九月,九月二十五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随之共和国内,保守派力量终于发力,报纸,电台,杂志,到处都有保守派的声音,他们第一次在舆论上占据了上风,甚至初中的时事都临时加入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的内容。
萧日和唐逸联合署名的文章被旧事重提,只是这一次,被保守派舆论赞为“高瞻远瞩,立场鲜明”。一夜之间,萧日和唐逸从千夫所指,变为了先知先觉,极有政治远见的旗标式人物。
第三十四章 青云直上(下)
延山县里,和所有地方政府一样,被每日发下的各种文件搞得昏头胀脑,今天是市政府办公室发下的《五年计划修改纲要》,内容是对改革要审慎对待,明天又是省宣传部发下的《胆子要再大一点----学习首长讲话有感》,地方上人人都有无所适从的疑惑,不知道中央政策到底会有怎样的调整,地方的派系斗争在这种思想碰撞中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而这种思想碰撞其实又是最高层派系斗争的体现。
不过在延山,最起码借这股风浪,萧日一扫劣势,大会小会的重复“泼冷水”的必要性,本来倒向程建军的刘书记,郑书记话锋一转,又开始拥护萧日,程建军开始夹着尾巴作人。
所以当唐逸拿出自己那一篇《要坚定不移的将改革深化下去》的文章交给萧日时,他那错愕的表情也就可想而知。
萧日刚刚挑起大拇指,赞叹道:“娃子,你政治水平可比我高多了!老哥哥我佩服你!”然后就接到了唐逸的新文章,看到标题他就是一愣,满脸错愕道:“娃子,你到底在搞什么?现在的局势有多严峻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发这种文章,会头破血流的!”
唐逸微笑道:“不会的,冷水固然要泼,但也不能因为别的国家出了问题咱们自己就开倒车,这种态度更要不得。”
萧日摇摇头道:“话不是这么说,娃子,我和你说掏心窝子的话吧,别看我老了,中央精神我还是会领会的,现在上面……”伸手指了指天花板,道:“上面斗得很厉害你看不出来吗?这时候咱们不能动,更不能作墙头草,不然会两边都喊打的。”
唐逸没想到萧日会直言不讳的和自己说起高层也有权力之争,有些感动,唐家人,对高层的争斗又怎会不清楚,只怕萧日也没自己了解上面的几个派系。
唐逸想了一下措词,说道:“萧书记,其实第一篇文章仔细研读的话,根本没有反对改革的意图,你再仔细看看我这第二篇文章,看似题目和第一篇南辕北辙,其实是对第一篇文章的补充,”
“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