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6年事件后废除了农产品义务征购制,给予农民更多自由。

    1959~1961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贯彻自愿原则,不损害农民利益,发挥中农作用。

    1962年匈党“八大”提出了建立统一的生产合作社的农民阶级。

    1966年“九大”要求最终消灭工农在生活水平、福利及文化条件上的差别。

    1968年工农收入基本拉平,后来农民总收入略高于工人。匈牙利信任和尊重知识分子,取消“新”

    “旧”知识分子的划分,采取措施提高知识分子物质待遇,让他们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认为业务能力和必需的知识是选拔干部不可缺少的要求。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知识分子占有比重越来越大。

    1973年有高校毕业文凭者在党中央委员会及其机构、国家机关和首都、各州议会的领导干部中均占88~89%。

    国会代表中知识分子1958年占23%,1970年占37%,1975年增至415%。匈牙利重B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1957年已确定“除党内职务外,所有公职,不论社会职务还是国家行政职务,不论最低职务还是最高职务,党外人士都可以担任”的原则。党内多次批评一切重要职务要由党员担任的成见,不少高级职务由非党人士

    ①引自《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八次代表大会记录稿》,匈牙利科苏特出版社1983年版。

 296

    48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担任。如长期担任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的道比是在入党前任该职的。国会代表中非党人士1958年占18%,1970年为258%,1975年已超过30%。同时,团结宗教界人士,改善B同教会的关系。政府保证宗教信仰自由和教会的自治权,教会承认国家的社会制度,承担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一些宗教界人士担任重要职务,如拜赖斯托齐神父1961年起任国会副主席。匈牙利改变对前剥削阶级分子的政策,提出前前剥阶级分子只要不违犯法律,就是享有平等权利的公民。允许富农参加两年集体劳动后可当选社内职务。

    1960、1963年政府两度对一般罪犯、部分战犯和判轻刑的匈牙利事件参与者大赦。

    1963年起学校招生不再按家庭出身分类,这一政策的实行具有深刻社会影响。

    匈牙利还实行团结私人工商业者,支持其经济活动;团结少数民族,维护其利益的政策。

    继提出联盟政策之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开始承认社会上存在不同利益,承认利益冲突和观点分歧。

    1966年匈党九大决议指出,在一些社会阶层、集团之间,以及局部利益和全民利益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暂时的,甚至在一定问题上产生较持久的矛盾。后又提出要对一些劳动阶级的特有利益和劳动者的日常利益随时给予充分注意。有关人士把这一思想概括为,承认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各种成分都有他们的不同利益,要使这些利益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出来,建立协调利益的体制。

    1962年匈党“八大”在宣布联盟政策同时,提出使爱国人民阵线成为劳动阶级的联盟的形式。国内重要社会、群众团体均在阵线内一道工作,阵线参加选举工作,监督国会代表和地方议会成员同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参

 29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82

    与法律制定工作,阐明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立场;研究城镇发展问题,反映居民意见,协助地方议会改善居民的福利和文化生活。工会是匈牙利最大的群众组织,工会全国理事会对国家的经济政策、生活水平政策和其他重大问题,要表示意见。

    1965年后,它与政府的联席会议成为制度。地方工会和地方议会、各产业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也经常开会协调立场。1967年匈成立了合作社农民的全国性代表机构——生产合作社全国理事会。在涉及农民利益的基本政策和法律问题上,政府部门要征求其意见,它可以要求修改或调整涉及农业社的法令条例。国营企业由商会代表其利益并促进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匈还注意发挥共青团、妇女全国理事会、工业合作社全国理事会、消费合作社全国理事会,各少数民族民主联盟等组织的作用。

    加强政权建设。在卡达尔执政时期,匈曾数次进行机构改革。政权建立初期曾精简国家机构,把国家监察部、征购部、国营农场部、煤炭部、化工电力部、城镇经济部、高教部等部门撤销或合并,成立物价局和劳动部,扩大财政部、银行和计划局权限,使政府各部数目由1952年的30个减至1957年的18个。

    同时扩大地方议会权限,使它不仅管农业生产和供应,而且领导本地区工商企业,负责满足居民福利、文化需求。

    1957年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削减45%,州、区议会机关削减40%,而乡议会人员增加。为配合实行新经济体制,1966年之后又增强职能部作用,削弱部门部作用,为各部门确定了更明确的权限。把农业部、食品工业部、林业总局和国家土地局合并,扩大建工部和物价局权限,分别更名为建

 298

    68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筑和城市发展部、物资价格局。

    1970年撤销区级议会,直辖市(不包括首都)的区议会机构同时撤销。

    1971年制定议会法后,地方议会享有地方自治和行政管理权,地区建设、文教卫生福利设施和大部分服务性行业划归地方议会管辖,其经济自主权加强,由地方议会自定计划。

    1971~1980年,地方议会资金增长3倍,它们经管的费用占全部国家预算的30%。

    在立法工作中,1966年后加强了对重要法律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先后制订、修订了选举法、劳动法、农业生产合作社法、土地法、人民监督法等,同时制订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和执行细则,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工作有法可循,各项权利义务有法律保证。国会对国家主席团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工作也得到加强,还健全了1958年设立的各级人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

    人民监督委员会可检查除部长会议、法院、检察院之外的一切机构和组织,监督经济、福利、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如发现问题,人民监督委员会有权责成有关机构限期处理,并向它196、1按期完成计划,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后半期,国民经济发展速0年匈牙利两度修改选举法。按新法规定,国民议会和市、乡议会,首都区议会代表由选民直选;首都和州的代表由下级议会代表选举,其75%成员为基层议会成员,其余由爱国人民阵线提名选出。

    直选的代表改行个人选区制,接受选民监督,加强代表与议会联系。并规定选举时,可实行差额选举。

 29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82

    第三节 实行新经济体制

    卡达尔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苏联模式真正有所突破的是1968年实行的新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努力使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注意协调中央的集中管理与地方、企业自主权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度集权体制的束缚,搞活了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成为一种有别于中央集权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新模式。

    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是1968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而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确立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思想渊源于1953年实行新阶段政策时期对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并扭曲发展的作法的批判。

    1953年6月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曾敦促削除过分集中,使企业和地方机构有更大自主权。

    政府据此采取了简化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下放权限,放宽农产品征购规定等措施。随后,一些学者也发表文章指出经济高度集中的弊端,对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改革未能真正提上日程。

    1956年7月劳动人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要求增强企业自主权,以便逐步纠正过分集中,但旋即发生的匈牙利事件阻碍了决议的执行。

    1956年事件后,作为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一个重要课题,再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1956年1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临时中央决议提出,计划工作首先要把注意力转到确定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比例和

 300

    8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发展方向上。

    1957年政府设立经济委员会,由经济专家委员会制定改革方案。当时提出的设想是,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基本取消下达计划的作法,由国家用经济手段实现计划目标,突出价格制度的改革和利润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匈牙利以后经济改革的雏型。但由于国内外条件不成熟,改革主张未占上风,方案未被采纳,“新经济体制”

    思想受到批判。

    1962年苏联利别尔曼建议发表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在匈牙利国内再次提上日程,国内理论界开始对改革展开热烈讨论。

    1964年12月匈党中央全会研究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认为“对现今的经济体制(包括计划、财政、价格、物质利益制度)进行全面的批判性的审查和按情况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会后,在党中央国家经济委员会领导下,党中央经济理论工作组吸收130名专家学者(后扩为250人)参加,分别对计划、企业管理、农业社、外贸、商业、价格、工资和物质利益、投资、科技、地方议会及职工参与管理等11个专题进行研究,在对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改革方案。社会上和党内还进行了广泛讨论、宣传,以统一认识。

    1966年5月中央全会通过《匈党中央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匈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决定经过一段准备,从1968年起全面实行新体制。

    《匈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是对改革作出全面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的重要文件,在以后匈社工党执政时期,始终坚持决议中确定的改革基本原则。决议指出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加速达到党和人民的目标——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力,扩

 301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82

    大社会主义企业的自主权,改善其活动;保障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计划性,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方法并使之现代化;更有效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工资原则,增强对企业集体、职员及所有劳动者勤奋、优质工作的鼓励;促使全社会的工作更加有效,使各经济单位的工作更有组织性。决议阐明改革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其经济上的必要性源于粗放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经济要迅速增长,只有依靠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