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华罗庚-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华的城市,奔赴西南。 

     1964年秋,华罗庚来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他先说明统筹法能否提高 

生产效率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接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了统筹法 

的有关知识,并耐心回答技术人员和工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讲完之后,大家 

三五成群组成统筹施工战斗组和统筹运动战斗组,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为 

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具体方法,华罗庚将自己的学生和助手也分成运输统筹 

战斗组和施工统筹战斗组,不顾生命危险和跋涉之苦,辗转在各个施工场地 

和大家并肩劳动。华罗庚自己则拖着残腿,艰难地奔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人们看到如此著名的大数家不躲在城里安然享受,却跑到荒山野岭吃苦受 

罪,都非常感动地称赞道:“这才是人民的数学家呀!” 

     华罗庚在大西南活动长达八个月之久。在这期间,他乘坐的吉普车曾几 

次在险峻的山路上演出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但华罗庚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 

外。日后他回忆起这段生活时颇有感触地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亲眼看到错 

误的数字可能导致阶级弟兄的伤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往往一位阶级 

兄弟、革命战士不惜牺牲性命以求的东西,就可能是我们计算时所忽略的小 

数点后第二位。”“我的这些体会是在书斋里、教室里如何设想也设想不到 

的东西,但在一滴水投进大海的时候,它就会发现要求变了,不再局限于如 

何不使自己干涸的问题,而是服从沧海的要求了!” 

     回到北京后,华罗庚又给毛泽东主席写了第二封信,谈了自己在大西南 

受到的教育,并且将自己编写的《统筹法平治》寄给毛主席。1965年7月21 

日,毛泽东主席在回信中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十分欢迎。”华罗庚读了毛主席的回信,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应用数学方面独 

辟蹊径的决心。他来到科技大学,向学生们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许多学 

生当即表示愿意随华罗庚走出课堂。这可引起了反对派的不满,他们四处活 

动,散布对华罗庚不利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将陈德泉 

叫到办公室,详细了解了他跟随华罗庚学习的情况,随后召开全校教职员工 

大会,宣读了毛主席给华罗庚的信。面对种种非难,华罗庚毫不动摇,他抄 

录郑板桥诗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华罗庚立志到工农中去,从西南回京不久,他将与他志同道合的学生和 

助手们组成小分队,五人一组,从北京出发,前往各地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 

他们每到一处,先办训练班讲完课之后,便和当地群众一起做试验。听过他 

们讲解“双法”的人们,因急于见到“双法”产生的效果,所以夜以继日地 

进行试验。华罗庚和学生们巡回到各个现场亲自指挥。一期训练班办下来, 

往往能产生几十项成果。这使华罗庚兴奋不已,他和学生们四处奔波,时而 

出现在北京地铁的施工现场,时而出现在田间地头。当他们顶着酷暑来到江 

南农村,发现这里窝工现象严重,农民们只有等队长下命令后才动手干活。 

 “能不能用统筹法把农活进行统一安排,让农民随时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呢?”带着这个想法,华罗庚把四季农活作了详细调查,然后用数学方法把 

人力、物力进行计算,将一年农活排列出来,并计算出一亩地需要几个工, 

尽量使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正在南方推广“双法”的华罗庚一行被加急电 


… Page 18…

报召回北京,华罗庚也被当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遭到批判。不久,华罗 

庚在科技大学的柜子被撬,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数学手稿被盗。周总理得知 

后,批示要力求破案。与此同时,“四人帮”又扣压了他撰写的推广统筹法 

的文章,并且禁止拍摄和放映有关的科教电影。后来由于周总理亲自出面干 

预,这个阴谋才未能得逞。 

     1970年4月的一天,华罗庚高兴地告诉他的两个忠心耿耿的学生陈德泉 

和计雷一个好消息:“国务院对我们的工作有了公正的评价,刚才通知我, 

20号,也就是后天,叫我给国务院七个工业部的一把手作统筹报告!”陈德 

泉和计雷听了也十分兴奋,他们立即着手将报告所需的资料和挂图准备好。 

65岁的华罗庚终于走上讲台,报告了使用统筹法管理生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 

效果的情况。在座的部长们听后,纷纷邀请他到自己所在单位搞试点。在国 

务院业务组一位负责人的要求下,华罗庚还讲了优选法的应用及效果。几天 

以后,华罗庚收到复旦大学的邀请信,请他赴上海搞试点。华罗庚接到信后 

忧喜参半:喜的是他的“双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忧的是禁止他外出推广“双 

法”的命令尚未取消。经过一番商量,华罗庚将这件事向科学院作了汇报, 

不久。华罗庚得到允许他到上海搞试点的答复。后来他才知道是周总理亲自 

批准,另外,周总理在《应给华罗庚以保护》的批示中,对保护华罗庚人身 

安全及追回被盗手稿等问题都作具体批示。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使华罗庚感 

到无比温暖。 

     1970年6月9日,华罗庚、陈德泉、计雷飞抵上海,“有关方面”派人 

通知他们:“现在上海正在搞突出政治,搞技术的事情不大好办。你们不要 

下工厂了,也不要到处乱跑,免得发生意外……”当时上海炼油厂正在进行 

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迫切希望华罗庚指导他们运用“双法”加快速度,但 

是华罗庚师生三人几次请求下厂均遭拒绝,急得华罗庚身上长满痱子,气得 

华罗庚断然对学生说:“不用去求他们了!把牙膏、牙刷带上,咱们准备准 

备,明天跳黄浦江去!”第二天,师生三人直奔工厂而去。这一举动大出有 

些人意料之外,他们被迫让步,答应了华罗庚的要求。起初规定华罗庚讲解 

统筹法只能有20个人来听。华罗庚便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介绍方法,并和工 

人们一起讨论,制定操作方案。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可喜的成果,原来花 

20天完不成的工程,运用统筹法只需10天就可完成。工人们尝到了甜头, 

纷纷要求学习统筹法。工厂决定安排华罗庚在星期六晚上给工人们讲解统筹 

法。不巧的是,上课的这天晚上,天空忽然电闪雷呜,下起了倾盆大雨。有 

人担心听课的人会因此减少,但是,当华罗庚冒雨来到会场时,看到教室内 

外挤满了听众,许多人撑着伞在雨中站立。这番景象深深打动了华罗庚。报 

告结束之后,华罗庚顶着酷暑埋头研究,在大家的配合下,使用统筹法,仅 

用6天时间便完成了20天的工作量,一天就为国家多创价值20万元。有关 

部门还请求华罗庚帮助解决润滑油在零下40度不凝固问题。在此之前,这个 

厂的一位工程师已经就这个问题做了137次试验,结果全告失败。华罗庚到 

厂后,立即找到那位工程师要来全部试验数据,采用优选法中的“陡度法” 

进行了计算,然后请这位工程师用他的计算数据再做配方试验。那位早已泄 

气的工程师本已决定收手不干,但是碍于华罗庚的情面决定再试一次,结果, 

一次试验便大功告成。 

     随后,华罗庚又来用优选法帮助裘履正解决了仪器零件去掉氧化膜问 

题。回到北京后,他们又应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邀请,采用优选法,以 


… Page 19…

最快的速度找到了研制液晶的最优方案。后来,华罗庚又率领90位科技人 

员,前往武汉,亲临沙市棉织印染厂,帮助解决“白纱咔”的质量问题。原 

来,“白纱咔”是这个厂的出口产品,他们一年完成的任务是合格产品2万 

匹,结果如今只完成2000匹,工厂压力很大。华罗庚和助手们经过调查研究, 

在19道工序上搞优选,使产品质量直线上升,一等品从过去的16%提高到 

43%,最后竟高达90%。事后,工厂举办展览会,参观者络绎不绝,还专门 

为此拍了电影《教授在工人中》。 

     离开湖北后,华罗庚一行人又来到大庆油田,在短短几个月里,大庆工 

人采用优选法搞了2000多个试验,其中有1000多项取得良好成果,华罗庚 

还被聘为大庆的科学技术顾问。 

     自1965年以来,华罗庚带着他的科技小分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所 

撒下的科学的种子也遍地开花: 

     山东交通运输部门采用优选法,一个月节油69。3万公斤; 

     解放军某部推广半年优选法,节油2000多万公斤; 

     17个省的粮油部门用优选法增产节约5000万斤粮食、500万斤油脂…… 

     山西大同煤矿原有上百万吨存煤,就是运不出来,华罗庚亲自到现场采 

用统筹法作实验,同样的人力和车辆,每天多运煤1。8万吨。5个月后,突 

击运完百万吨存煤。 

     在全国工业展览会上,华罗庚主持进行的这项“铁路统筹和汽车节油” 

实验,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一等奖。在“四人帮”猖獗之时,华罗庚带领 

小分队仍然冲破阻力推广“双法”。经过多年试验,国家计委也把“双法” 

作为重点项目向全国推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果。1978年,仅四川省推广“双 

法”,5个月就增产节约2亿多元。沪川长江大桥采用统筹法施工,节约成 

本6000万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华罗庚看到自己播下的科学种子已经是 

硕果累累,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豪迈地挥笔写道:“生产若能长一寸, 

何惜老病对黄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科学家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 



                              七、夕阳无限好 



     1978年3月,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年秋天,他应邀赴 

英国讲学,开始他光荣的欧洲之行。在英国,他先后在伯明翰大学、剑桥大 

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地介绍他在中国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经验和 

体会及丰硕成果。他的报告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著名大学及研究所的邀 

请信像雪片似地飞向华罗庚。在荷兰,一位美国学者听了华罗庚的报告后, 

给他写信说:“您在爱因霍文的演讲真正令人赞叹不已。”在法国,华罗庚 

被看成是东方人的骄傲,法国科学院郑重地将荣誉博士的桂冠授予了只有初 

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 

     1979年6月13日,当华罗庚正在英国讲学之际,他接到通知被批准加 

入中国共产党。这位年近古稀的老科学家,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1980年6月,华罗庚率中国数学家代表团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第五届东南 

亚数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