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依然期望灯塔计划的回信
…
在罗布泊,脸上的土可用来防晒
我的理想,特别简单原始:一、当一年的山村老师,为此我曾在网上的〃灯塔计划〃报了名,但最终一直没有收到回复;二,环球旅行,过那种晃晃悠悠的日子,随时可以住下来的那种;三,能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传媒的理论知识。“我深信,我的理想一定都可以实现,这加重了我的乐观主义倾向。”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我的心灵鸡汤仿若长今
…
直播历练了人生厚度
你想不到吧,我有中级调酒师资格证。
我自认为是一个天然的美食家:对于菜谱上的每一道菜,我都不会照着本本来,而是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每一道菜都是她的独创。
虽然工作非常忙,但做菜的时间一定是有的——厨房里方显女性本色。
上海菜自然是我的拿手戏,梅干菜烧肉、醉蟹,从小就练好了。因为爸爸妈妈是双职工下班比较晚,我放学后总是主动给爸爸妈妈当后厨。
有时候,我也会尝试做西餐,咖喱饭、煎牛排,我的灵感用在厨房,便也满庭生香。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很多地方,最难忘的是2002年在罗布泊吃的羊肉抓饭:“作为记者,恐怕这是第一次,一个地方对我的吸引超过了新闻本身。”
走进厨房,是女性生活的一种延续。美丽转化成美味,同样让人回味。
如果不是进演播室录像,我便会爱自己一下,素面朝天,感受阳光。
平时的服装,我最爱两个字:朴素。在镜头前穿惯了西装,平时是绝对至爱休闲服。
魅力招数:灵秀并灵动着。灵秀让她吸纳百川总是遭遇激情,灵动使她每一次燃烧充分而且升腾。遭遇和激情,燃烧与升腾,她无法不快乐又明亮。
成功之路:工作状态的女人最有魅力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难以抗拒的致命诱惑,这个真理同样适用于张泉灵。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是张泉灵灵魂深处的致命诱惑。
典型双子座的张泉灵,天性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总是渴望看到事物背后的东西,并且热爱传播。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我是天生的话痨,爱新闻就像老鼠爱大米。”
当年的张泉灵北京大学德语毕业后,在一个飘乎不定、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外语出身的背景,头也不回地告别了毕业分配去的那家大公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
从1997年加盟央视海外中心《中国报道》,命运对她是如此垂青,她甚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小旋风一样,很快就成为出镜记者。
机会是有趣的东西,一旦光顾你的时候,挡都挡不住。才3年时间,张泉灵就入主《东方时空》做总主持人,在《时空连线》中遥望天南地北。迅速窜红的她,如今看来依然清醇入酒,有种丝丝入扣的美。
如果挑战意味着机会,这个纯净的女人毅然地掌握了命运的脉门。
主持人有时候的确是一种几乎自虐的工作。进入《东方时空》工作是张泉灵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可那几乎是一种疯狂的职业生活,每天凌晨2点起床,从3点彩排到5点,节目在清晨6点准时开播,8点半结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终于节目的首播时间调整到晚上,早晨为重播时间,张泉灵才真正结束了黑白颠倒的生活。
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强烈的工作欲望、没白没黑不知疲倦地工作,像一台永动机,这是张泉灵回忆起那段岁月是给自己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她为此而痴迷、而疯狂。
很多智者都说:工作中的女人最有魅力。张泉灵的工作状态必定会被这些智者所折服。
张泉灵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果断、理性的现代女性人,同时又是一个感性、激情的人。当面临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的采访时,正是那种挥洒激情的快感,让她出色完成了记者的使命。
大学毕业时张泉灵早早就找好了工作,是在某大公司做德语翻译。但她知道那是选择的错位。有时候,人的一生会一直错下去,比如她本来想去学律师,但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学了德语。而毕业之后,她又按照这个轨迹顺理成章地去当翻译。如果再走下去,她也许就再没有机会去改变命运的安排,只好将错就错了。
但她绝不是一个听任命运摆布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央视开始在社会上招聘了。这不就是她所期待的吗?张泉灵没有犹豫,立即来到北京参加考试。
在此之前,她与中央电视台曾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并让她对媒体一见钟情。大三的时候,她做为学校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参加过《中华文明之光》电视系列片的拍摄。几经周折,她终于拿起话筒站在了摄像机前。拍外景时,张泉灵只觉得主持人这行挺有意思的,跟着剧组把敦煌、拉萨等神秘的地方跑了个遍,玩了乐了还把工作顺带做了。等坐进演播室,灯光齐刷刷地亮起来的一瞬间,张泉灵更觉得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如今,机会看上去唾手可得。而张泉灵的聪明与执着使得她顺利进入央视海外中心的《中国报道》栏目。
青春是充满活力的,给点阳光就灿烂。何况张泉灵来到了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
…
成功挑战滑铁卢
…
工作一年后《中国报道》要扩版,节目由原来的每天15分钟扩为30分钟。中心领导认为张泉灵有潜力,就让她去试试做主持人。
这对一个刚入道的新人来说,既是向上发力的拐点,也可能是她的滑铁卢。她内心特别矛盾,尽管做主持人是她梦寐以求的,但她还是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上,还是不上?她的担心是如果第一次试镜不行,那今后当主持人就难了。因为你在领导的印象里会被定位于“不行的那种”。可领导却一再积极地坚持,并保证“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前途”。当时她负责改版和样片制作的。于是,她就把自己掌控的“地盘”当了自己的试验田,做了一期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的样片。一位副台长看完样片后评价说:“这个女孩如果事先准备很充分,那就说明她的表演能力不错,如果是即兴的采访,那就意味着她的采访能力比较强。”
她的职业生涯成功完成了一次转型。
//
…
机会找上门来
…
知识让自己快乐,机遇让别人认识你。
没过多久,机会又找上门来——《东方时空》全新改版,她成为新闻中心这个重头名牌栏目的新面孔。机会只钟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直播《东方时空》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适应之后,她开始痴迷于直播。在演播室的直播很快就感觉不过瘾了,她开始不放过一切直播的机会。
过跨世纪庆典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直播、《直播中国》、《时空连线》雅典奥运会直播等。其实,在央视这样一个行规甚严的平台,直播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它不仅要求主持人善于观察,穿针引线,呵成一气的机敏应变,更要求她有团体合作能力,成为现场的灵魂。她要有对话能力,与现场的各色人等交流,还要做为媒体有自己的话语和观点。现在,她是央视兼具大型直播节目主持与外景深入采访能力的记者型主持人之一。
在罗布泊的采访,是张泉灵当时最具挑战性的小型化直播节目。直播的过程也就是行进的历程,这是最让她难忘的。在那里,她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景象:无论像哪个方向看都是地平线,影子有100米长。在那里沙尘暴像一堵墙一样推过来,将一切掩埋。在她们宿营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汉代的墓地,随处有各式各样的“文物”。拾起散失的琉璃珠,古人射箭时遗落的箭头,仿佛又复原了当年的雍荣繁华,遥见当年的金戈铁马。
人生的厚度其实就这用这些阅历堆积起来的。
那是一种全方位的人生体验:必须考虑生存本身的问题,没有水,在风沙、酷暑的环境下却不能洗浴,甚至不能洗脸、漱口。必须团体配合,共同抵御自然的强大。还必须完成直播任务。这时,人们建立起一种新的人际关系,简单而和谐,人们对友谊、爱、生命都有深刻的领悟。
对于张泉灵来说,每一次重大事件的报道,就是一次生命的洗练。
//
…
在记忆与回味中体味历史
…
对于自己的主持风格,张泉灵有自己的见解。包装固然有效,但积累更为重要。刚开始入道的时候,张泉灵也琢磨着体现某种风格,但她很快就认识到,风格是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流露,做新闻是本色的东西,不能去“做”,太明显的风格,短期内可能会给观众留下印象,但也会很快让人们厌倦。做为主持人,让观众赏心悦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积累,树立个人魅力和权威性。
她相信,新闻是一个可以做到老的职业,新闻主持人不会因年轻而独具魅力,相反,随着阅历的深厚与知识的积累,她会越来越完美。
同样,这是一个必须赋予激情的工作。做为记者,必须有一种本能的好奇,不断地问下去,必须有职业的使命感,也必须保持一颗新鲜的“心”。
2005年7月,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首次进行了连线直播。这是央视第一次派出采访团前往台湾宝岛,对台湾进行全方位的专题采访报导。在由海峡两岸媒体共同打造的《岩松看台湾》大型系列报导中,张泉灵担任演播室主持人,与赴台记者共同牵起了连接两岸的亲情和关注。
媒体的空间需要不断去拓展。在目前两岸关系中,媒体同样有自己的作为。央视作为媒体主动协同国台办等有关部门,促成了这次采访。
演播室是一个小世界。但它小小的控制台,却有放大了千百倍的信号。她不并期待每一次的新闻干预都改变世界,但她也真切地感到了做为强势媒体,自己的节目对政府决策的协理作用。比如,节目所报道的北京市区道路的一些限速规定不合理,在节目报道之后北京市交管局迅速回应,很快做了相应调整。
对于记者来说,记录历史同样是有价值的。
《人物秀》特别节目是张泉灵的另一个尝试。现场采访并且要“秀”,对于惯常正襟危坐的主持人来说,是一个更大的空间。有人戏言,看新闻联播,即使主持人从颈部截瘫也看不出来,到了《东方时空》,颈部可以活动了,但胸以下截瘫也看不出来。在人物秀里,主持人必须是“活”动起来的。张泉灵和阿丘的“全活亮相”,成了节目的一大看点,节目播出后在观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创造了一个收视高潮,夺得新闻频道春节期间的收视率之最。张泉灵的机敏也有了表现的空间。这样的节目,多了一些娱乐的元素,张扬了主持人的个性,现场气氛也非常活跃。
现在,《人物秀》成为每天节日长假的一道大餐。
对于张泉灵来说,看似一步步走得平坦,而她则是有自己的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有所突破,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做记者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亲历的东西记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