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抗议;那将会给当时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谈判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和国民党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啊!
沉默了好久;周恩来又说:我们打一仗总得总结一次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坐飞机的都是共产党人和美国人;并且主要是共产党的重要干部。一出事情就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国民党则没有动一根毫毛;这太不合情理;太不公平。不能让国民党特务为所欲为!这次失事后;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继续破坏;我们采取了一个相应的措施;我们向国民党政府和军调处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凡是我党中央委员和高级将领坐你们的飞机;一定要有一位国民党的将军陪同。他们都答应了。
又过五年;在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举行前;战功卓著的元帅聚集在休息室;等待毛泽东颁发授衔令。休息室内;不断传出欢快的笑声。突然;一个念头几乎同时涌进元帅们的脑海。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起一个早逝的战友叶挺。
聂荣臻对叶剑英说:如果希夷活在那该多好;共和国就有两位姓叶的元帅了!
叶剑英唏嘘不已:如果不是那次意外……
如果不是意外;贺龙接过话:他会和我们一样;在这里等候大帅的接见。
贺龙把毛泽东称为大帅。
性格豪爽的陈毅说:如果老军长健在;我一定让贤;他是我们新四军的代表!
哲者已逝;思念常存。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他的领导、战友、部下;还有历史学者又赠给叶挺一个称号无衔元帅。
铁血儒将曾中生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字化生;湖南省兴宁县人。1920年投笔从戎;因机智勇敢提升为参谋。1923年毅然离开军阀部队;接触革命理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6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前敌总指挥部组织科科长。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回国后任军委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会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红四军政委、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5年8月;由于反对张国焘军阀主义、分裂主义;他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年仅三十五岁。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七大为曾中生平反昭雪。1989年11月;曾中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军事家。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开始军事生涯较早的一位;也是军事论著最丰富的一位。
曾中生身上笼罩着一层神奇的色彩:
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可是他却带着弟弟曾希圣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和家庭;走上了为泥脚杆子打天下的叛逆之路。
他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凭着胆识和才干;深得军阀沈鸿英和唐生智欣赏;被委以重任;授以要职;当他看清反动军阀沆瀣一气的本质后;面斥其过;弃之而去;军中同僚称他为狂徒。
他是黄埔第四期的学生;由于学业优秀、立场坚定、组织能力强;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斗垮了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将多数进步青年军官团结在中共周围;由于孙文主义学会的负责人和骨干王柏龄、缪斌等人都是黄埔头几期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是教官;这场斗争被形容为小弟斗败了大哥、学生打倒了老师。
他是著名的丘八妙笔;北伐军攻占武汉不久;他辞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总指挥部政治组织科长之职;奉调到《汉口民国日报》工作。一时间舆论哗然;报界人士疑怪:丘八只能操刀;焉敢动笔?曾中生不仅能操刀;而且善动笔;他知识广博;文笔老辣;常常在谈天说地、嬉笑怒骂之中露出犀利的锋芒。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或是拜读过他的文章的人;不论朋友或是对手;都承认曾中生文武双全。
他从未到过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但对朱毛创建发展根据地和红军的经验了如指掌。1928年冬;他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分配到中央军委工作;有机会看到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其他重要报告、文件;对朱毛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思想尤其佩服。后来;他到鄂豫皖苏区后;把朱毛游击战争的十六诀广为宣传、推广;又用丰富的实践为毛泽东提炼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提供鲜活的素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谦和的曾中生把个人得失、荣辱甚至生死抛诸脑后;一生只为救国救民而驱驰;他心目中最神圣的字眼真理。为了军队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卫他心中圣洁的真理;无论前面是刀丛剑林还是万丈深渊;他都会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凭着过人的才华;他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军事奇迹;凭着高尚的品格;他建树起后世景仰的人格丰碑。
苦手;围棋上指屡遭其困厄、封杀的强大对手。张国焘所以成为曾中生政治上的苦手;并不是他具有特殊的魄力和才能;而是他阴毒的手腕。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张国焘沿用其打倒你;我起来伎俩;企图按倒在苏区具有崇高威望的曾中生。为人谦和的曾中生在一再退让、等待之后;终于发出怒吼:我素来以为国焘同志雄才大略;没想他对军事问题一窍不通!
雅洁的兰草;要穿越黑暗厚重的泥土才能绽苞吐蕊;高翱的雄鹰;要经历无数次摔打才能练就钢铁般的翅膀;坚韧的菜青虫;要忍受撕肝裂胆的皮肉分离才能蜕变为彩蝶。同样;作为军事怪杰;曾中生在横空出世之前;也要经历一段泥泞的小路。
他人生的泥泞小路就是横亘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脉。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派曾中生赶赴鄂豫边;担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这对曾中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在此之前;他虽然履历丰富;又以干练著称;但一直长期从事行政和政治工作;即使是在军队里;也是政工干部;从未直接指挥过军事斗争。而他上任之初面临的军事形势又是那样严峻;即使是能征惯战的骁将也会望而却步。
1930年冬;国民党集结十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连续发起第一、二次围剿;根据地主力红军红一军只有一万余人;敌我兵力之比为一比十。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主力部队也由于当时情报失误;被旷继勋、徐向前带往皖西;鄂豫边红色区域只剩下三百余人枪的脱产武装和地方游击队。
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曾中生单枪匹马;来到鄂豫边;当机立断;下令停止执行冒险主义的军事计划;解散集体农庄;取消立三左倾经济政策;撤销根据地内部军队与地方两个平行领导机关;恢复和建立特委和军委的统一领导;及时提出战争第一的口号;组织边区地方武装;利用人民游击战争与敌周旋;苦苦支撑着岌岌可危的局面;然后飞调主力回援;采取飘忽战略;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最后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边区渡过了危局;曾中生也赢得了根据地军民的信赖;他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深刻透彻的分析能力、平易近人的亲和能力给军政干部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许继慎、蔡申熙、徐向前;这三个黄埔一期生;都对晚他们三届的学弟心悦诚服。徐向前;这位同样具有非凡军事才能的著名军事领袖;多次深情地追忆当年的老领导:曾中生同志来担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军委主席;相当得力。这位同志;有战略头脑;工作实际;善于总结经验;也能团结同志。在反围剿的关键时刻到来;掌握全局;开展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地远离党中央;独立性大;主要领导人的选择特别重要。后来拿掉曾中生换上张国焘;是失策的。
1931年4月15日;这是曾中生政治厄梦开始的日子。这天;他与新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首次见面。
张国焘给包括曾中生在内的苏区军民第一印象并不好。老红军余正旺用传神的文字描述了张国焘与红军将领见面的情景:
当时;我们正在吃饭;只见门外抬进一个台椅;台椅上坐着一个人;白白胖胖的;穿着漂白的大褂子;光着个脑壳;手里拿着把大蒲扇;神气不大正。台椅两旁跟着几个挂匣子枪的红军战士。我想;这一定是打土豪抓来的一个活宝;是这个家伙装死不走路;才抬来的。我们感到对这个老财太宽待了;就纷纷议论起来。
那副台椅放在廊沿下;台椅上的那个家伙也没有动身;兀自勾着头想心思。红军战士送水;他也不喝;送饭;他也不吃;后来煮了只鸡;他才拿起一只鸡腿;还没有啃两口又扔了。我们真有点生气了;骂这个家伙顽固;不知好歹。我们的议论被红军战士听见了;战士赶紧制止我们说:莫胡说!这是我们的张主席。我们才明白;他就是张国焘。
这时;门外一阵杂沓的马蹄声;接着风尘仆仆走进几个红军首长。张国焘连身子都没有欠;坐在那里伸手和首长们握手;有气无力地说了几句;然后呶呶嘴;示意抬台椅的人动手走路。张国焘被前呼后拥走出了门;临走时才看了看院里的人。
曾中生日夜兼程从豫南前线赶回后方迎接中央代表;没想到见到的却是这样一副慵怠、傲慢、居高临下的模样。开始他还以为张国焘只是架子大、娇气;很快就发现来者不善。
张国焘到鄂豫皖根据地确实担负着特殊的任务。
1931年春;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扶持下;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为推行所谓国际路线;中央分别派出代表团和中央代表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六大战略根据地。张国焘与陈昌浩、沈泽民奉命来到仅次中央苏区的鄂豫皖;负着改造党、政府和红军的使命。
下车伊始;张国焘就把矛头对准了深受军民拥戴的曾中生。其实;这是张国焘的拿手戏。同是党的一大代表;后来受张国焘排挤愤而脱党的李达曾经有段评述:张国焘原是官僚地主家庭;带着旧官僚的作风;投机到党里来。他只知道个人利益;不顾党的利益;他眼霎眉动;诡计多端;若与别人有利害冲突;就遇事倾轧。'打倒你;我起来';这是他惟一的本事。
4月中旬;在听完曾中生的情况汇报后;张国焘无视苏区军民粉碎国民党两次围剿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共鄂豫皖特委命令主义、惩罚主义流行;一切领导机关没有经常的工作;地方党部放弃改造红军的根本任务;苏维埃包藏着许多富农分子、地主豪绅及反动组织残余。总之;一句话;特委执行了富农路线;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5月12日;张国焘主持召开会议;宣布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根据地军事委员会。他指责曾中生对许继慎采取宽待纵容态度;实行党内和平主义;宣布撤销其军委主席之职。
对曾中生的围攻在6月中央分局扩大会议上达到高潮。到会者数十人;均是根据地高级干部。
张国焘首先发言。他说话很慢;脸上从来看不出春夏秋冬;只能从内容中看出其用意之深。
从表面看;曾中生同志来后;似乎团结了整个干部而得到当地一些同志信任;实质上党、苏维埃及红军中暗藏着许多危机和反革命的大活动。
他的话引起骚动;会场传来激愤的议论声。
有的同志可能会不以为然;这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张国焘继续说:不错;三中全会后;曾中生同志来到苏区;是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主要是对付敌人的围剿取得了一些成绩。其次是未经斗争的纠正了一些立三路线最明显的错误。但是;他对当时的党和红军没有进行政治斗争;却盛行一些无原则的私人意气斗争;采取了一种家长制度下的调和手段;对内实行向群众借粮借钱;因此放松了阶级敌人;对外优容对白区群众的掳掠行为。
对于张国焘的无理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