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线。在时间安排上,不应再集中于考生的弱项,而应集中于强项,保证能
拿到的分一分也不丢。
需要有一个短促突击的实施对策。利用高考前的短暂时间,适当地搞一
点查余补缺,尤其是那些以背功见长的课目,更是轻易不要放过这段时间。
当然,这段时间已经不允许拉开架式,再拉一次大网,但适当地过过“电影”,
少数遗忘部分查查资料还是来得及的。譬如,高考第一天,一般上午考语文,
下午考化学(文科考地理),而高考的前一天,无论按什么样的复习计划,
思想都要集中到这两门课上来了。考生根据自己对这两门课的掌握情况,或
集中于语文,或集中于化学(或地理),从而使这两门课都能取得比较理想
的成绩。
158.大考前夕,专生不能失去自信心
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自信和不自信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自信
和不自信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高考时间紧迫,复习量大,竞争激烈,
再加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考生在紧张的备考中,有的突然失去自信,
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地认为失败已成定局了,这是一种反常的思想反映。遇
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不要太着急,只要不是出现在考场之中,都可以通
过“冷处理”,使其情绪镇定下来,恢复自信。
首先是放下包袱,排除烦恼。毛泽东有句名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只有轻装上阵的人,才能出战斗力。为什么尚未出师,这个考生就认为失败
已成定局了呢?就是被高考这个包袱庄倒了。家长、老师和这个考生应先不
谈失败与否,而是一门课一门课地去分析,按照过去的实力和备考的情况,
一点一点地鼓励他,振作精神,恢复自信。
其次是分析难点,找出对策。一般失去自信的人,总有一个关节点,即
比较大的困难和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本书中曾经介绍一位考生,下了3 个
星期的功夫去突击数学,满以为能把分数突击上去,结果依然故我,气得他
大哭了一场。通过分析试卷后,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鼓足了信心。失去自
信心的考生,自然要比上述这个例子程度要重,如果找不到进步的亮点,是
很难恢复自信的。在帮助过程中,可以算一下有得有失的帐,把每一门课前
后的基础分争取全部拿到手,集中相当的时间去争取中间可以争取的分,最
后以7 门课的总体成绩争取出线,从而绕开那个丢分严重的关节点。
第三是巩固阵地,坚定信念。通过具体分析和论证,使考生认清自己的
长处和短处,基本上树立信心之后,鼓励他积极参加高考,认真去拼搏一番。
同时,对失败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战而败,放弃了一次竞争的机会,
从而失去一次胜利的可能,是人生信念上的失败;努力拼搏,固然也有失败,
那是强者的挫折,是人生中交的学费,也是奋斗者的一个起点,从而有一定
的思想准备。
159.大考前夕,过份松弛并不是最佳竞技状态
北京市某考场门口站满了送考生的家长和老师,预备铃响起来了,考生
们鱼贯而入,精神抖擞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候发卷子。突然,监考老师
发现空了一张考桌!领队老师迅速地把信息传递出去,×××未到考!班主
任老师焦急地看着表,一分钟过去了,二分钟又过去了? 。十分钟又过去了,
骄阳晒得滚烫的路上仍没有这位考生的影子。按规定,超过了30 分钟就不能
入场。×××,你这个马大哈,中午睡着了吗?豆大的汗珠一串串从老师的
额头上滚落下来,脚尖都翘痛了。×××,你在哪里?直到过了15 分钟,他
那晃晃悠悠的身影才在马路上出现。
同这位记错了时间的漫不经心的考生一样,有的考生临近高考反而过分
松弛下来。这些人认为,高中学了三年,水平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再忙乎
也是大海捞不到针,不如轻松一下。还有的认为,身体放松,精力集中,临
场发挥才能更好。整天没完没了地搞疲劳战,头脑早就发木了。怎么认识这
个问题呢?
首先,松弛一下是有好处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过长期的紧
张备考,考生头脑里的弦绷得太紧了,确实妨碍临场发挥。适当松弛一下,
使大脑获得一定量的休息,缓解一下疲劳,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临场的发
挥。所以,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临战前不仅不提倡加班加点,而且让考生
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甚至主动地和考生研究一些题外的问题,帮助考生把
绷紧的神经放松下来,这是正确的。看到考生松弛一点,便认为是不珍惜时
间,甚至恶语相加,似乎是越紧张越好,是不懂用脑卫生的表现。
其次,要把握一下松弛的度。松弛一下,松弛的适度确实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过了度,松弛变成了松懈,则容易走向反面。应该看到高考到了冲刺的
阶段,考生这股劲头万万不可松了劲。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关键时刻锐
气不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有些不正确的言论,如出了窑的砖定型了
之类,要进行批评,鼓励考生以昂扬的斗志去拼搏,在冲刺阶段拿到关键性
的分,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其三,松弛的目的还是要绷紧。适当地松弛一下,不是让这根弦松下来,
而是为了进一步绷紧,即以饱满的精神去应考。为了探讨大海捞针问题,笔
者曾询问一些考生:“马上要上场了,你们还在看复习提纲,到底有没有作
用?”他们平静地说:“从押题、猜题角度,确实没有用,一个也碰不上。
但临战前抓紧复习可以起到三个作用:进入应考状态,防止分散精力,有集
中恩想的作用: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确实努力去做了,有充实思想的
作用;大海捞针虽然没捞到,事后并不后悔,有安慰思想的作用。”听,竟
有这么多作用,这可能也只是一家之言吧!
160.大考前夕,考主要正确对待家长的关心
高考前夕,有些考生的家长碰到一起,一打开话匣子,无不抱怨他们那
个“不知好歹”,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小兔崽子”!家长为子女的开学问
题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临近高考,不仅为他们买来了昂贵的“人参蜂王
浆”,给他们炖鸡、烧鱼、包饺子,真是生他们的时候,自己都没有享到这
份福。可结果呢,净挨儿女的白眼,作父母亲的又怎么能不抱怨?其实,读
了12 年的书,参加高考的儿女又何尝不知父母的心?他们只是嗔怪父母那一
颗爱心没有关心到点子上!怎么样才能关心到点子上呢?
尽可能为子女腾出一间学习的专用书房,轻易不要打断子女连贯思索的
时间。备考,最珍贵的是时间。复习有时需要进入角色,进行连贯性的思索,
去探索那些基本原理灵活运用的奥秘。在这个关键时刻,如若打断子女的思
路,极易造成反感。感情脆弱的孩子甚至哭一鼻子,埋怨父母不能理解他们。
好心的父母,当子女进入复习阶段,你在家里出出进进的一举手,一投足,
是否想到子女正在攻关,他们的那个“禁区”最好不要去“侵犯”。
尽可能地相信子女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轻易不要去检查、上弦。进入备
考阶段,所在学校都有一整套的计划,考生也有自己的打算,犹如箭在弦上,
他们知道自己抓紧自己。应该看到,90%以上的子女具有相当强的自控力,
强烈的上进心使他们分秒必争。正因为上进心强,因而带来自尊心也相当地
强。父母应当理解子女,一般不要再去干那些督促、检查的蠢事,似乎父母
对子女不信任,从而伤害了自尊心,造成反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文化
程度并不高的母亲,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其他文化高的母亲心中很不服
气:我那么检查、督促,他们都没有考好,她凭的是什么?于是在闲谈中问:
“你的儿子学习那么好,你都是检查督促了什么?”这位母亲淡淡地说:“我
不懂那些狗尾巴圈子,我就督促他们吃饭、睡觉!”真是歪打正着,督促吃
饭、睡觉正是对子女的关心、理解,督促学习却造成了子女的反感。
尽可能地关心子女的生活,轻易不要去宣传、张扬。备考阶段的学习是
非常紧张的。为了把复习搞好,子女把思想都集中到学习上,相应的生活比
较懒散一些,房间比较零乱一些,衣服鞋袜相应肮脏一些,这是非常难得的
好现象,它从一个角度证实子女集中精力于学习,生活小节问题已经顾不过
来了。有心的父母看到了心中暗暗高兴,以“疼女不让女知道”的细心悄悄
地帮助儿女一把,简单地(千万不要太复杂,要疼女不让女知道)整理过于
零乱的房子,悄悄地(千万不要张扬,免得给外界造成孩子懒的坏名声)帮
助洗衣服,从而保证儿女把主要时间用在学习上。粗心的儿女发现不了更好,
这方面埋没不了父母的慈爱。细心的儿女发现了,心里便涌出了父母疼爱和
理解的暖流,鼓励他们去努力学习。至于生活方面的保障,相信每个家长都
会想得更周到。
161.大考前夕,家中要处理好“不速之客”的干扰
“笃、笃、笃!”有人敲门。拉开门一看,阔别一年的哥哥出现在门前。
弟弟抢先一步,双手握住了哥哥的手:“哥哥,你来的真巧,小三高考
刚结束!”
哥哥意味深长地笑了:“我已来京开会7 天了,知道小三高考,不能轻
易打扰,在外面等了好几天,今天才赶来祝贺!”
多么可贵的理解,多么有力的支持!
高考期间,一般城市居民囿于住房狭窄和子女集中精力备考,特别担心
“不速之客”前来打扰。直言不讳地说,他们不欢迎这个期间的任何客人,
这并不是他们不好客,这主要是因为:
客人自有客人的客套,担心礼貌不周引起误解。客人虽然有远有近,但
接待必须积极、热诚,不敢怠慢。尽管不能像《沙家浜》中阿庆嫂那样摆开
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但相逢开口笑的应酬还是少不了的。有的客人自远道
而来,或观光,或看病,需要去人陪同,去人联系,这一切都需要有人。而
此时家里的人早已全力以赴地投入保障孩子的高考之中,哪里还能去陪同、
去联系,这种让人做蜡的事又怎么能受欢迎呢?
客人自有客人的招待,担心款待不好落下骂名。客人来到谁家,对待好
客的家庭来说是个荣誉。俗话说,办酒席容易,请贵客难。不好客的家庭即
使请客,也不见得有人前往。客人几年、乃至十几年不见面,见了面自然要
款待一番。于是菜市场去采买一番,七荤八素地摆上一桌面,沪州老窖往桌
一拎,推杯换盏之后,少不了天南海北地神聊一通。就这样,少则半天,多
则一天时间全陪了进去。时间,多么珍贵的时间,而他们的珍贵时间在这高
考前还有多少追在眉睫的事情要安排啊?
客人自有客人的习惯,担心关照不周留下麻烦。客人来到家,自然要大
嫂子,小侄子的亲热一番。殊不知,小侄子正在备考,不愿意因应酬把自己
的思路打乱,脾气倔的,很可能避而不见,脾气顺的,勉强见了一面,态度
不可能十分热诚,挑剔的客人可能会感到不快。若是住房拥挤,被迫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