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血。再经营运于周身。后清血荣经。其浊血流入血室。下行为月事。已妊娠者以养胎。盖血室即子宫。平时 
则蓄血以行经。妊娠则系胎。凡行经时。则子门开张而下泄。故伤寒中风。适值经来。而邪热得直入血室。 
亦有经未至期。因热盛蒸迫 
血室。则血亦下行。顺则热随血泄。经行后热反化轻。否则热甚冲入胞门。阻拒其行经。下泄之血。留蓄胞门 
为瘀。以致血室之热。无从得泄。病必增剧。炳章前治偏门快阁姚性妇伏暑。初病时尚食荤腥肉面。兼服补 
品。迨热重胃闭始停。而后身灼热。胸痞便闭。小溲短涩。因热逼血室。经水受迫而来。以致热入血室。俄倾 
未净经止。证现耳聋目闭。手足螈 。神昏谵语。便闭溲涩。前医皆遵热入血室例。治多罔效。至病势危殆。 
始邀余延医。余诊其脉。弦数搏指。舌底苔灰黑黄焦。浮铺苔上。且腻浓板实。舌尖深绛。边紫兼青。询其前 
由。阅其服方。参考现症。断其为热入血室瘀塞胞门。胞门淤阻不除。清血室热之药。无从得进。故诸治不 
应。余主先去除胞门积瘀。冀以清热熄风。遂重用蚕砂、鼠粪、蜣螂。化浊道以通胞门之淤塞。硝、黄、攻坚 
积。牙皂涤污垢。地鳖、桃仁。逐瘀通络。鲜地合大黄。能化瘀泄热。鲜大青、钩藤、羚羊。清血热而熄肝 
风。鲜菖蒲、天竺黄。豁痰而开心窍。服一剂。逾五六句钟。大便即下黑垢瘀血块。成团成颗粒者甚多。热退 
其半。螈 即定。神识略清。次晨复诊。脉势已平。而舌苔松腐。黑垢满堆。刮去瓢余。未减其半。超时又 
浓。继进桃仁承气汤。加化滞清热之品。服至五剂。苔垢始净。身热亦退。胃纳渐动。调理而痊。考此证先病 
伏暑挟湿。继则挟食。再则阻经停瘀。湿蒸热灼。便闭溲涩。血室伏热内灼。胞门凝瘀阻塞。以致邪无出路。 
前医以凉血清热之剂。以清血室。然药力不能直入淤塞之胞门。故皆罔效。余之收效。在通瘀导浊。以二矢浊 
味。攻胞门之浊道也。前证若用小柴胡汤。则大误矣。盖温暑治法。与正伤寒不同。叶氏温热论。已辨之甚 
详。再节录于下。以资参考。叶天士云。经水适来适断。邪将陷入血室。少阳伤寒言之详悉。不复多赘。但数 
动(数动、辨脉也、温病之脉数动、与伤寒热入血室之脉迟者不同。)与正伤寒不同。仲景立小柴胡汤。提出 
所陷热邪。以参枣扶胃气。冲脉隶属阳明也。此惟虚者为合法。若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较热入血室、不 
与血相结者为重。)当从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鲜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凉血散血。使血 
不与热相搏。而后能和解。如陶氏之法也。若本经血结自甚。或挟有瘀伤宿血。挟热而得者。其证必少腹满 
痛。轻者刺期门。(期门二穴、在第二肋端、不容穴傍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举臂 
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肝募也。)以泄其实。使气行瘀散也。重者小柴胡汤。去参枣之甘药。加延胡索、 
归尾、桃仁。以利其气。破其血也。挟寒加桂心。气滞加香附、陈皮、枳壳。然热陷血室之证。多有谵语如狂 
之象。与阳明胃实相似。此种病机。最须辨别。血结者、身体必重。非若阳明之轻转便捷。何以故。盖阴主重 
浊。络脉被阻。身之侧傍气痹。连及胸背。皆拘束不遂。故去邪通络。正合其治。往往延久。致上逆心胞。胸 
中痹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桃仁、红花、枳实。最为合法。诸本于此节下。有王 
海藏出一桂枝红花汤。是方断非可治血结胸者。故删去之。 
【荣斋按】本节(临经伤寒)写法与其他各节不同,俞氏罗列了前人的学说,不加自己意见,全书中此为第 
一例。它首条(因)引吴又可、林澜二家,次条(证)引伤寒论原文及十家注释,三条(脉)引陶节庵、林 
澜二家,四条(治)引林澜、陶节庵、吴又可、朱肱四家;撷古医学的菁华,而融汇贯通之,是俞氏一贯的作 
法。樊星环对“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作“热入血室广论”,发表了整个意见。他说∶“仲景《伤寒论》,妇人中 
风、伤寒、热入血室三条,治法各异。如胸胁满如结胸者,则刺期门以泄血热;血结寒热者,则用小柴胡汤以 
和少阳;发热谵语者,则刺期门法与小柴胡汤和解法亦禁用,而听其经行自愈。界划分明,不得混淆。乃后人 
一遇此证,不问病状若何?概用小柴胡汤治之,以为本之仲景,而不知杀人于不觉也。以徐灵胎先生为一代名 
医,而亦云此证柴胡为千古定法;洄溪尚如此,后人更不足责矣。不知因伤寒而患此证者极少,因温热而患此 
证者甚多,且往往发于夏令酷暑之时,稍一迁延,即不可救。其证大抵脉数身热,面赤便闭,腹痛神昏,甚至 
有发狂者;而寒热往来者则绝不多见。故用药不外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导赤散,牛黄膏之类。王孟英 
曰∶“温邪热入血室有三证∶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宜破其血结。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 
空虚以袭之者,宜养营以清热。其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而安营。”并无用小 
柴胡之说,非显背仲景也。盖温邪来路,与伤寒不同故也。大抵伤寒论所列三条,由风寒化热之后,余邪陷 
入血室,本非危险之证,故治法极轻;而末条则并以不治治之。但小柴胡一法,究属可疑。以意度之,殆治 
“寒入血室”之方乎?盖凡病皆有寒热,热能入血室,寒岂不能入血室乎?热入血室,夏令为甚,寒入 
血室,亦夏令为多。因妇人之性,多喜凉而恶热,虽或经水适来适止,平时尚知小心,夏令则不甚措意;或 
贪受凉风,或饮食生冷,或坐卧凉地,皆能乘虚袭入。故寒入血室以后,有经阻不行者,有经来腹痛者,有 
小腹胀满者,有泄泻不止者;虽不尽然,而因此者颇多。待病势已成而欲治之,患者已忘其受病之原,医者 
何从知其得病之本,故或指为气郁,或指为血虚,或疑为宿瘀,或疑为蓄水,从无一人能确立病名者;余谓 
此皆可以寒入血室名之。况以上诸病,其现症多往来寒热,与热入血室相类,不妨以小柴胡汤治之。且仲景 
有加减法,正可随证变通,佐以行气破血,泄浊温经,则无乎不可。此余所以作此论以广其说也。”(见 
严鸿基《女科辑要》卷下)我认为这篇论文,是很有价值的。他先把《伤寒论》三条原文加以分析,提出∶ 
“因伤寒而患此证者少,因温热而患此证者多。”的经验看法。同时,引王孟英三种治法,指出“温邪来路 
与伤寒不同”。以证明小柴胡不是“热入血室”肯定的主剂。最后,又体会出伤寒热入血室之用小柴胡汤, 
怀疑是“寒入血室”。这种细心研究,大胆怀疑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在这里,如果能参看《三世医验》 
陆养愚治臧尧山妻案,《女科辑要》沈尧封治案,则对于本证诊疗法,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九章·伤寒夹证
第十五节·妊娠伤寒
属性:(一名胎前伤寒) 
【因】妇人怀孕。寒邪外束。营气不能灌注。故发热恶寒。身疼腰痛。谓之伤寒。头痛恶风。 
身热心烦。谓之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则往来寒热。 
【证】邪在表身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在里则腑热壅闭。大便不通。若寒在半表。热在半里。 
则往来寒热。烦渴不解。若寒侵于表。风伤营气。则身疼头痛。发热恶寒。妊娠气血不足。不能 
营卫于外。而风邪乘虚袭入经中。则身热自汗。倦怠恶风。妊娠营血不足。寒即袭入经中。则身疼 
无汗。发热恶寒。 
【脉】妊娠人迎紧盛。伤于寒。营气虚者。脉必浮弱。气口浮缓。伤于风。卫气虚者。脉必浮软。 
营卫两虚。邪不解散。脉必细微。 
【治】疏邪解表。以治其标。扶元托散。以培其本。营虚者。养血为先。卫虚者。补气为亟。 
营卫两虚。温补并施。邪在表者。其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脉浮者。主以香苏饮。(生香附、 
紫苏、陈皮、甘草、生姜、葱头。)病在里者。其证里热壅闭。大便不通。脉洪数者。治以三黄解 
毒汤。(黄连黄芩、黄柏、焦栀子、大黄。)在半表半里者。寒热往来。烦渴不解。脉弦数者。 
主以黄龙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营虚者。寒多热少。不烦不渴。脉弦浮涩者。 
主以当归桂枝汤。(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煨姜、大枣。)卫虚者。寒邪留恋经中。则寒热 
不解。脉浮软者。主以黄 建中汤。(炙黄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伤寒寒已外 
解。脾气虚馁。热乘虚陷。胎动不安。主以安胎散。(生 
白术、黄芩、炒白芍等分为散。以生姜二片、大枣三枚。煎浓汁调服三钱)兼有潮热者。主以安胎阿胶散。 
(炒阿胶三两、党参一两五钱、白术一两五钱、茯苓一两五钱、桑寄生三两。炒制为散。米饮调下三 
钱。)妊娠伤寒。侵表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身痛。胎孕不安。脉浮紧涩者。主以羌活散。(羌活、 
生白术、防风、炒白芍、黄芩各一两五钱、当归三两、白芷川芎各一两、甘草六钱、制为散、 
水煎五钱、去渣温服。)妊娠伤风。风邪乘虚袭入经中。身热自汗。倦怠恶风。胎孕不安。脉浮缓者。 
主以黄 解肌散。(人参一两五钱、黄 三两炙、当归三两、炒白芍一两五钱、川芎一两、炙甘草 
五钱、制为散、紫苏汤下三钱。)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胀浮弱者。 
主以桂枝芍药汤。(桂枝芍药各钱半、当归三钱、生姜两片、葱头三枚。)妊娠伤寒表解后。里气不和。 
腹中痛。下利胎动。脉沉者。主以芍药汤(炒白芍三钱、炒白术、茯苓各钱半、炙甘草八分。)妊 
娠伤寒表解后。腹中不和。协热下利。胎不安。脉数者。主以加味黄芩汤。(炒白芍、炒白术、黄芩、 
茯苓各钱半、炒阿胶二钱、炙甘草五分。)妊娠伤寒。火郁不解。营阴受伤。而夹湿热。发斑紫黑。 
胎因不安。脉数弦大者。主以栀子大青汤。(鲜生地五钱、升麻五分、焦栀子三钱。鲜大青四钱、 
黄芩二钱、葱头三枚。)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 
主以青黛石膏汤(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 
葱头三枚。)妊娠伤寒后。余热阻膈。血气暗耗。潮热不解。胎孕不安。脉数濡弦者。主以黄龙四物汤。 
(鲜生地五钱、党参、黄芩白芍各钱半、柴胡五分、当归三钱、川芎、甘草各八分。)妊娠伤寒。 
发汗后。余热内陷。卫气无所止息。漏汗不止。胎孕不安。脉浮数者。主以加减当归六黄汤(大生地五钱、 
清炙 皮三钱、炒白芍、炙甘草、黄芩各钱半。白芷盐水 
炒黑二钱、当归、炒阿胶各三钱、浮小麦三钱)妊娠伤寒汗下后、津液暴亡。虚烦不眠。胎孕不安。脉濡数者。 
主以加味竹叶汤。(淡竹叶三钱。北沙参三钱、鲜生地五钱、麦冬、炒阿胶各三钱。炙甘草五分。) 
妊娠伤寒。热极伤营。血室受病。恐损坏其胎。徐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