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薄荷一钱、光杏仁三钱、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生甘六分、细辛三分。鲜竹叶三十片。) 
或葱豉白虎汤。(鲜葱白三枚、豆豉三钱、生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细辛三分、生甘五分、粳米三 
钱、荷叶包。)营分有伏热者。七味葱白汤(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鲜生地三钱、麦冬钱半、 
葱白三枚、生姜二片、百劳水煎。)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五节·伤寒怒复
属性:【因】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 
【证】身热胸闷。心烦懊 。气逆喘呼。甚则胁痛呕血。或少腹急痛。不语如 。形厥如尸者。 
【脉】多弦浮躁盛。或弦劲。或弦涩。或沉弦搏坚。 
【治】先宜苏子降香汤。(炙苏子、制香附各钱半、降香一钱、川贝、广郁金、焦山栀、旋复花包煎、 
各三钱、淡竹茹、白薇各二钱、葱须三分冲。)加桑叶、丹皮、银胡、地骨皮。平其气以清泄之。 
若瘀血结聚。少腹急痛者。代抵当汤。(酒炒锦纹二钱、桃仁钱半。炒穿甲一钱、醋炒莪术、归尾、 
玄明粉各一钱、细生地三钱、官桂三分)加杜牛膝主之。香壳散。(制香附、归尾各三钱、炒枳壳二钱、 
炒青皮、新会皮、乌药、赤芍、醋炒莪术各一钱、西藏红花、炙甘草各五分、上药共研为散、每用五钱、 
水煎去渣。调童便半杯。空心温服。)加白薇、玄胡索、炒穿甲、尤捷。不语如 。形如尸者。宜犀角 
地黄汤(黑犀角一钱、鲜生地六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加桃仁、归尾、白薇。厥症返魂丹等。 
甘咸以平之。芳香以宣之。虽然。怒复有大怒郁怒之分。大怒者。其志愤激。则气血易于奔迫。而无 
所节制。《经》所谓怒则伤志也。脉多浮弦躁盛。症多失血。甚或痛厥。仍宜苏子降香汤。加蜜炙延胡、 
醋炒锦纹、盐水炒川连等。以降泄之。血虚火旺者。拔萃犀角地黄汤。(白犀角一钱、鲜生地一两五钱、 
生锦纹三钱、川连一钱、青子芩二钱)加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以通降之。郁怒者。其志怫戾。 
则气血易于瘀壅。而不克宽舒。《经》所谓怒则气逆也。脉多弦涩。甚则沉弦搏坚。症多瘕疝。久则成痨 
成蛊。治法。瘕疝、宜开郁正元散。(方见前)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钱、橘核炒三两、延胡一两五钱、 
青皮八钱、桃仁三两、川楝子一两五钱、两头尖五钱、归须一两五钱、杜牛膝一两五钱、炒穿甲一两、 
柏子仁三两、上为末、葱白汁捣丸、朱砂为衣、每服钱半、淡盐汤下。)等选用。成痨宜紫菀散。(紫菀、 
北沙参各二两、麦冬、桔梗、茯苓、阿胶、川贝母各一两、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钱、上药为末、 
每四五钱、水煎去滓服。) 
劫痨散。(细生地、生白芍各三钱、白归身二钱、潞党参、阿胶、仙半夏、炙绵 各钱半、炙甘草一钱、 
五味子五分、以上各药为散、每服三四钱、温汤调下、空心服。)顾氏清金散。(生桑皮、百合、 
冬花、川贝各三钱、生苡仁五钱、地骨皮四钱、麦冬二钱、生甘八分、生藕汁一杯冲、童便一杯冲、 
枇杷叶去毛一两、鲜茅根一两、煎汤代水。)等选用。成蛊当归活血汤。(全当归三钱、桃仁二钱、 
桂枝钱半、炒枳壳、赤芍、鳖血柴胡各八分、赤苓一钱、黑炮姜四分、藏红花二分、炙甘草五分、 
鲜生地一两。陈酒一瓢冲入。)服之不应。再加炙穿甲五分。又不应。加附子三分。有实热者。禁用。 
须加大黄一钱亦可。或下瘀血汤。(原桃仁三钱、生锦纹钱半、醋炒地鳖虫十只。)或桃仁承气汤。 
合逍遥散。(原桃仁、全当归、赤苓各三钱、生锦纹钱半、风化硝一钱、川柴胡、官桂、炙甘草各五分、 
薄荷四分、细辛三分、生白术八分、炒蝼蛄十只、研包。)奏功更捷。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属性:(添加) 
【荣斋按】本章原作只有瘥后调理法,而不提及病中调护法,在编述方面是脱节,在事实方面是缺点。 
须知疾病与调护,为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关键,医药疗效之显著与否?与调护的合理不合理有密切关系。中医文献 
记载,因失于调护而造成事故的例子,是不少概见的。例如《冷庐医话》载∶秀水王氏子患身热、咳嗽、由 
于不忌风冷和饮食,结果致疹发不透,胸闷气喘而死,这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譬如感寒病热,服发汗剂, 
若病家不善调护,或因覆被太多,致药后大汗淋漓,病反热高;或因服药之后,仍食荤腥油腻,热不得退; 
在病家尚以为医生辨证不确,用药失当之故,而不知其症结是在病家之失于调护。 
祖国护病学说,在张仲景时代是很讲究的。例如∶服桂枝汤后的“将息”和“禁忌”,经常关心服药 
后的病理响应和药理响应等;已具备了护病学的基础。后此各家医书,不重视这个方法,认为它是医疗任务中 
的附件,仅列入“保生”“慎疾”一类文本中,缺乏有系统的叙述。现下我把近人关于护病方法的文本摘录 
三篇,取其通俗易晓,避免高深的理论,并附入西医护病学若干则,取长补短,以资互相参证。 
(甲)毛退之提出四点∶(一)空气宜流通──一日夜须得两三回之换气,但换气时不可使病患感觉有 
寒,春秋宜以衣被谨护之,冬季宜 火于炉,以助其温。衣服被褥,常洗晒以使其洁。病体则时以温水毛巾拭之,使 
皮肤之呼吸便易。(二)病室──宜整齐、清洁、闲静,最忌乱杂秽物或喧扰。(三)宜保持平衡之体温── 
病患手足最易寒冷,则与他部温度不平衡,致妨碍血行。(四)食物宜适量调剂其食欲──病患之食量,必减 
于平时,若以不配胃之食物进,则欲减而病增矣。虽然病体之消化力必弱,尤不可以无限制。(录自《中西医话》 
卷二) 
(乙)顾时雨分三方面说∶(一)饮食方面──1。病中以吃素为宜,尤其是外感病。2。如果病患不要吃的食 
物,千万不可勉强。3。病患胃口呆钝不思饮食时,可停止进膳一日或半日。4。病中消化力薄弱,每顿须少吃, 
且必择易于消化者。5。因多吃油腻荤腥而患泄泻时,从速停止饮食。6。病中每觉口味不佳,但不可因此而吃各 
种不应食的物品。7。病中进食质量宜少,如其不够,宁可次数加多。8。病中食物,以糜粥为最宜。(二)寒暖 
方面──1。病患之衣被,须温凉合度,且须择轻软舒适者。2。病患之衣被,要适合时令。3。病室中宜保持适当 
温度(摄氏表十六至二十度)过与不及,皆非所宜。(三)精神方面──1。病患须力求精神安定。2。侍疾者须 
常以好言安慰病患,尤宜细心留意病情,告知医生,以供参考。3。病患烦闷时,侍疾者可择有趣味之故事或笑 
话,讲给病患听,使病患精神上减少痛苦。4。病室内不可人声扰杂,否则容易引起无谓之烦恼。5。家庭琐事, 
不可告知病患,以免引起精神上的刺激。(恽铁樵医学月刊第一期) 
(丙)陈组光发汗时之摄生──取汗之目标,有一定标准。汗液亡失过多,则有筋惕肉 、亡阳、亡津液、 
小便不利,大便干燥之弊。汗液排泄不布(谓局部汗出而不遍布周身也。)则有“病不解”“解不足言”之弊。 
故发汗之目标,不求甚多,亦不求其少,求其遍身 然润也。发汗时之摄生,即增加体外温度,以辅助药力 
之不足,或摄养体力,使体工恢撤消状;故可分为求汗时,与汗出后二期言之∶(一)求汗时∶1。药汁宜温热 
服。2。病室宜增高温率。3。服药后宜温覆被窝,下半身更宜重褥,或熨以热水袋。4。可少与热稀粥,以助药 
力。(二)汗出后∶1。宜休养在空气不激烈鼓动的地方。2。静坐或躺卧在围帐里。3。室内保持常温。4。解除求 
汗时的生温准备。(按汗后体液亡失,汗腺空疏,体工疏怠,若非休养一二小时,使体工恢撤消状, 
最易复病。此一二小时间,为汗后时间,不可疏忽。)(吴兴医药第一期) 
(丁)《护病学》摘要──(一)一般热病的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应有充足的睡眠,防止一切不必要 
的活动。2。多饮开水,每二十四小时至少喝三千毫升,以补充体内水分及促进毒素的排泄。3。体温在三十八 
度以下者,每日检查体温二次(上午八时,下午四时);在三十八度以上者应每日四次(上午六时,十二时, 
下午六时,十二时)。4。发热在三十八度以上者,应食软饭;在三十九度以上者应进流质饮食。5。退热时不可 
使病患活动,仍应休息,因退热时体力消耗很大,容易疲劳。6。病患在退热时,脉搏、呼吸应该减少,如果反 
而增多,即证明是虚脱的象征。(二)伤寒的护理∶1。照一般热病护理。2。绝对安静休息;除去在发热期间应 
安静外,在热退后的短时期也要安静,特别在第三第四周更要注意。3。饮食要给予高热量的流质饭,每二小时 
一次(但蔗糖或牛奶最好少给或不给,以防在肠内发生气体)。4。时时注意病患的粪便、体温及脉搏,如发现 
体温突然降低,或脉搏增高,或大便内有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应使病患绝对安静,腹部上冷敷,禁食一二日。 
(三)痢疾的护理∶1。照一般热病护理。2。隔离病患。3。静卧休息,以减轻肠蠕动。4。腹部及臀部保温,或用 
热水袋放在腹部以减轻疼痛。5。在急性期间,要使病患在床上平卧大便,以使腹壁不用力。6。急性期间,要常 
饮开水,每半小时或一刻钟给予一次,直至小便通畅为止。7。饮食∶在急性期可用痢疾第一类饭(流质饭), 
待症状减轻后可用第二类饭(半流质饭),直到大便没有粘液及血时,才可进软饭及普通饭。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二节·瘥后药物调理法
属性:伤寒温热。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已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稍动则复。若调理失当。不 
知禁忌。随时可以转复。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爰举其要。胪列二十四则于后。 
(一)瘥后浮肿 伤寒瘥后。脾虚不能制水。水溢于皮肤络脉间。肢体浮肿者。须实脾利水。宜焦冬术、 
茯苓皮、米仁、杜赤豆、 豆、山药、木瓜、车前子、泽泻之属治之。或以糯米、米仁、煮粥食最妙。 
有因食滞中宫者。乃病后脾胃大虚。不能消谷也。病者胃中犹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脐上。则水不得 
上输于肺。肺亦不能通水道于膀胱。故溢于肢体而为肿。其症以心下脐上有硬处。按之则痛为异。 
小便或利或不利。当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莱菔子、六神曲、为主。硬处消则肿自愈。 
或加苓泽。兼利水亦可。亦有气复未归者。热病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 
阴尚亏歉之至。切忌消利。吴又可所谓病后气复血未复。气无所归。故暂浮肿。不可治肿。调其饮食。 
节其劳役。静养自愈。吴鞠通曰。余见世人。每遇浮肿。便与渗利小便方法。岂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证。 
快利津液。为肺痈与阴虚咳嗽身热之痨损证哉。余治是证。悉用复脉汤。重加甘草。只补其未足之阴以配其已复之阳。 
而肿自消。至其辨法。气肿异于停水食滞者。停水身重。而小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