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高146米,塔基每边长230米,用大约230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材砌
成。入口位于塔身北侧中心,高出地面约20米,在塔内地下30米处有一墓
室,以斜坡墓道与入口相通,而由入口不远处另一墓道向上通行则可到达第
2墓室即王后墓室,并继续向上达最高处的国王墓室,里面安置着胡夫的花
岗岩石棺。国王墓室高约6米,用一块重400吨的大石板覆盖,其上筑有5
层空间结构,以减轻大石板的承重,最上则用巨石筑成三角形尖顶。胡夫大
金字塔以其形体的雄伟、设计的科学、结构的严密复杂而成为世界奇迹。
在胡夫大金字塔不远处的哈夫拉金字塔,以宏伟壮观的附属建筑物著
名。塔东有长方形的祭庙,称为上庙,庙内有高大的圆柱宽厅和长厅,庭院
中设祭坛,庭院后有国王的5个小礼拜堂,最后是神殿和库房。靠近尼罗河
谷处建有下庙,平面呈方形,内置23座国王雕像,入口处有一座坚硬的闪绿
岩雕像,上庙和下庙之间有长达496米的通道,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就是位于
下庙的西北方。
… Page 66…
在胡夫、哈夫拉金字塔附近,还有一些国王和王妃的小金字塔,形成了
古王国时期金字塔建筑群,显示当时建筑艺术的辉煌。
纺织业在古王国时期是手工业经济的基本产业之一。当时的服装主要是
亚麻织品缝制的。部分出土遗物的残片表明,埃及的妇女及裁缝工匠已能用
亚麻缝织和裁作美观得体的各式衣裙、长袍等,也可以织出很薄的轻纱,精
美程度不亚于以后各王朝的产品。大量雕塑作品中各类人物的服饰,都形象
地再现了当时的风貌,也反映出纺织业的发达。
手工业生产中进步特别显著的还有造船业。当时尼罗河上和沿海的航运
已普遍使用帆船,这些船只大多以双杆并列竖起桅杆,一般为单桅船,也有
一些双桅和三桅的大船。船的桅杆前后用索绳加固,船身也有中央大索将首
尾连系,并且利用绞紧法使全部索具达到高度的紧固状态,这是一项很先进
的技术。船上有许多船夫操桨,船尾还有长桨为舵,掌握方向。古王国时期
的先进造船和航行技术成为后来地中海周围各国学习的榜样。据史料记载,
斯涅弗鲁王为了从黎巴嫩运输木材建造金字塔,组建了一支有40只海船的商
队,其中有的大船长52。3米,这个船队运来的极其昂贵的杉木,今天还很坚
固地保存在达舒尔南部的金字塔里。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石槽内发现的
两只大船,长32。5米,船上1200多件构件均标明号码依次捆束存放,井然
有序。按照所编的号码,复原出了完整如初的大型木船。这种船全部用黎巴
嫩产的杉木制成,船首与船尾高昂,中间设有舱房,榫卯结构严谨,造型华
美实用,由几十人共驾一船,在尼罗河上航行时气宇轩昂。类似的船只在萨
卡拉墓地的第五王朝浮雕、绘画中都有表现,而且还有造船工匠制造船体各
部分的劳动场面。第5王朝萨胡拉金字塔的下庙有两个船坞,一个向东、一
个向西,与运河和尼罗河相通。东船坞有门廊,地板用磨光的黑玄武岩造成,
天花板则用石灰岩铺设,上面涂画兰色象征天空,并饰以浮雕的金星。门廊
的8块独立石柱用花岗岩雕成,柱头仿棕榈树叶状;南船坞也有一个类似的
门廊。这两个船坞都有过道与一个T字形小厅相接,并与上庙相连。1953—
1954年冬季,埃及考古学家们在清除齐阿普斯金字塔南侧附近的小沙丘时,
发现了一座墓葬,内有一只保存完好的木船。出土的船体已成碎片,但全部
碎片均未丢失,船上桥楼的茅草棚盖也在,船体约长40米,亦用黎巴嫩杉木
制成,木材的香味在出土时仍可飘散。据测定,船的年代为公元前2700年。
正当早期王国结束、古王国开始的时期。
(3)商业贸易活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古王国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
步更促进了海上贸易往来,并成为埃及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当时的商业活
动主要由法老的宫廷和政府的官商管理经营,并且海上贸易往往配合军事上
的征伐,掠夺与贸易共同进行。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海
外贸易范围,向东到达阿拉伯海及波斯湾,向北遍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
向南则达非洲的东海岸各地。在黎巴嫩、腓尼基、叙利亚、小亚细亚、塞浦
路斯和希腊等地都发现了埃及古王国时期贸易往来的踪迹。法老斯涅弗鲁曾
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南方,一方面阻止叛乱和恢复南部边疆的秩序,另一方面
也促进了南北之间的通商。为了保障与西奈半岛和西亚地区的贸易,他也派
军队占领了西奈半岛,在那里留下的纪念碑记述了军队征服阿拉伯游牧的培
杜因人的情况,这些人曾威胁了运输矿产的商队。
除了海上贸易,陆路有两条南北畅通的商道,南至努比亚,北达巴勒斯
… Page 67…
坦。上述地区在贸易活动中为埃及带来大量珍贵原料和地方特产,埃及则把
自己的工艺品远销域外。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黎巴嫩的木
材,塞浦路斯的铜,阿拉伯的香料,东非的象牙等,对埃及的经济发展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
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狩猎活动虽然早已从生产领域
退居于以娱乐和体育为主的局面,但在民间仍然具有强烈的经济色彩。古王
国时期一些陵墓中的浮雕,多次出现帝王和贵族用飞镖捕鸟、捕鱼或用长矛
捕获河马的画面,还有在沙漠中猎取野兽、捕鳄鱼的惊险场面,这些狩猎活
动无疑为肉食和皮革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总之,古王国时期是埃及奴隶制早期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农业生
产制度的完善、金字塔的建造和海上贸易的发展都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
条件。古王国时期的经济制度奠定了中王国以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世界
古代经济史上一个辉煌的阶段。
… Page 68…
5。中王国时期的经济
第六王朝之末,埃及的政局处于混乱状态,从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的100
多年里(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埃及始终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政
治黑暗,经济受到破坏,这一动荡时期史称第一中间期。当时各地奴隶与贫
民不断举行大规模起义,各地的奴隶主专制受到严重地打击。根据萨卡拉墓
地发现的贵族伊浦味对社会状况的记述,即著名的《伊浦味陈辞》(或称《伊
浦味箴言》)中的描写,我们知道起义者捣毁了王公贵族的粮仓,使“埃及
的谷物已成为公有的财产”;冲击政府,使“宏大的审判厅已成为一个任意
出入的场所”;社会上“那本来没有财产的人,现在已变成财富的所有主了,
那本是受人驱遣的人,现在却来驱遣他人了”,乃至于从前住不起茅屋的人,
现在住进了好房子;从前连一片面包也没有的人,现在变成了一个大仓库的
主人;从前没有公牛耕种田地的庄稼人,现在有了成群的牲畜,总之一句话:
“贵族陷于悲哀,而庶人则感到喜悦”。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古王国形成
的中央集权专制体系瓦解了,各州纷纷割据自立,州长成为世袭领主,有自
己的军队,甚至自立年号与中央王朝分庭抗礼。直至第九、十王朝之际,各
州才重新形成南北两个军事力量联盟的对峙局面,双方斗争数十年,最后南
方的底比斯取得胜利,安太夫家族使南北统一,建立起第十一王朝,才使埃
及的经济重新走向复兴与再度繁荣。十一王朝和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2133
年至前1786年,为埃及的中王国时期。
第十一王朝(约公元前2133—前1991年)首府底比斯位于尼罗河中游
的下埃及中心地带,向南可通努比亚等其他民族地区,东可至红海,是一处
战略要地,也是商业的中心,以后长达两千年的岁月里一直是埃及的政治、
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枢。由于十一王朝时期各地割据势力仍未彻底消除,
时有摩擦,对经济生产的恢复尚有一定影响,所以中王国时期经济真正日趋
繁荣的景象是在十二王朝 (约公元前1991—前1786年)统治的200年间出
现的。
第十二王朝在全国政局基本稳定的形势下,全面恢复了兴修水利的工
程,使灌溉农业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埃及的经济基础得以巩固。青铜器在这
一时期开始使用,取代了一些红铜器,成为埃及进入青铜时代的标志,也意
味着整个生产领域出现重大革新。除了青铜器应用在农业生产和手工业作坊
中外,其它生产工具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为了将尼罗河水送达河谷两旁的
高地以扩大灌溉面积,这时普遍出现了以桔槔汲水浇灌,埃及人称这种工具
为“沙杜夫”;当时还推广了装有把手的木犁,可将犁头较深的压入土中以
利深耕,后来又改进为有梯形把手的耕犁,使耕种有效率更加提高了。
中王国时期农业经济中的一次重大成就,是在尼罗河流域灌溉系统不断
恢复和改进过程中对孟斐斯西南发雍地区的开发。发雍地区原是尼罗河西岸
沙漠谷地中的一块绿洲,后来由于地势较低洼,河水泛滥而逐渐形成一片湖
泊和沼泽。第十二王朝的第一任国王阿门涅姆赫一世 (又译阿明尼赫特)开
始了对发雍地区的改造工程,历经6代,至阿门涅姆赫三世(公元前1842—
前1797年)才告竣工。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埃及中央政府频繁征调大批奴
隶和民工在这片湖泊沼泽地区修堤坝、挖沟渠,排泄积水,开恳土地,终于
使这一地区2500公倾的沼泽变成沃野。湖泊修成了水库与尼罗河相连,河湖
之间建有水闸以调节水量和排灌。对发雍地区的治理,是埃及古代人民水利
… Page 69…
建设的巨大成就,也是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贡献。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发雍
也逐渐变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中心,湖岸一带城镇密布,法老也在此建立起
豪华的行宫。在发雍的卡呼恩曾发掘出一座当年的古城遗址,笔直的街道十
字交叉,各类建筑物井然有序,全城有高大的砖墙环绕。城区内不同规模和
样式的建筑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在这座新兴城市内,东部是许多
贵族的房屋,有的占地300多平方米,有几十间房子,包括餐厅、卧室、厨
房和仓库;西部则是贫民区,在200米长、100米宽的面积上拥挤着几十间
简陋的棚舍。城中也有不少中等类型的房屋,宅内一般有一个小庭院,居室
在院子里沿着围墙两边或三面排列,间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