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个,却是神气十足,傲慢无比,那把他这个大明的使臣放在眼里!
而眼见于此,史可法却是暗自有些好笑。
一群故作声势的家伙!
“大明帝国特使大理寺少卿史可法,奉我大明皇帝陛下旨意,特前来向后金之主爱新觉罗·皇太极进献我大明国书!”
而就在史可法此话刚一落地,那人群中却是有一人站出来大声呵斥道。
“你那南蛮子,我家父汗岂是你能随便称呼姓名的!”
此人正是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
面对豪格的一番咄咄逼人,史可法却是面色不改。
“史某却是不知之前所言有何不可?难不成贝勒阁下认为史某所言,后金之主当不是爱新觉罗·皇太极乎?”
“你!”
面对史可法所言,豪格却是有些语塞,一时间却是面色有些燥红。
“好了,豪格!休要失了礼数!”
史可法一番举动,皇太极却是看在眼里,却是呵斥豪格不要再行多言。
“南朝果真多风流人物!”
此时皇太极心中却是不觉叹道。
“先生,本汗却是想知道你明朝皇帝比之本汗却是如何?”
呵斥完豪格之后,皇太极却是并未急着接过递上前来的大明皇帝的国书,反倒却是问到下首的史可法道。
面对皇太极一脸笑意,史可法却是拱了拱手。
“回禀大汗,皓月之比萤辉,无可相比!”
“哦,那何谓皓月?何谓萤辉?”
“大汗,国书之上有我大明皇帝陛下一封写给大汗的亲笔书信,大汗看过便是!”
闻听史可法此言,皇太极却是也不再好继续说下,唯有翻开手中的国书,细细翻来。
而随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众人却是忽的发现那皇太极的面色那是愈发的铁青起来。
至于信中内容。。。。。。
“后金之主皇太极亲启,朕大明皇帝朱由检,早是闻听汝皇太极大名,只可惜一直无缘相会。。。。。。朕知晓你皇太极心有饮马中原的壮志豪情,不过与朕看来,不过云云尔,朕之所想,那是海内澄清,天下大同!汝,不懂!”
“大汗,可是否还要史某再细加详说一番?”
“你,难道真就不怕死吗?”
而当再次闻听史可法所言,皇太极面色却是有些阴沉,嘴角处却是蹦出几个字来。
“哐当!”
闻听皇太极所言,两旁的贝勒爷们却是一个个亮出了腰间亮堂堂的宝刀!
“哼!当日齐侯鼎烹俪食其不过云云尔,史某若是惧怕诸位雪亮的刀子又岂会到这来?!不过史某要奉劝大汗一句,议和于我大明有利,于你后金更有力!另外史某还转告我家陛下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不想杀戮的太多!”
第八十一章 明金议和,边事暂宁(三)()
史可法的一番慨慷激昂,皇太极终究是妥协了。
因为就在刚才,史可法那番却是让皇太极想到了太多太多。。。。。。
重伤的范文程、至今昏迷不醒的图奈、拼死沙场的鳌拜,以及那一个个从修罗杀场中走过来的部众们。
当然,身为一代枭雄,于这乱世之中,那是不可能考虑什么友情不友情的,也不可能有什么怜悯可言。
之所以脑中浮现这些,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他皇太极的左右手,现如今左右手不存,焉能再战乎!
“本汗应允便是!”
“大汗!”
闻听此言,一个个梅勒、贝勒却是面色大变。
不是为何,却是在于那大明递交之国书所写,那便是关宁地区,双方以大小凌河为界,东江地区,则是恢复天启五年以前东江军所占据之势力范围!
“好了,勿要多说!本汗心意已定,谁若还是多言,休怪本汗不讲情面!”
闻听皇太极所言,一时间那些个贝勒、梅勒们却是噤若寒蝉,毕竟自己大汗的脾性他们还是了解的!
其实对于他皇太极而言,大明朝的这些个条件与他皇太极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屈辱,自打先汗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小征伐何止数百场!
那一切都是凭着一刀一枪,凭借着龌蹉的手段给得到的,虽说大凌河如今那是控制在关宁军手中,不过在他皇太极看来那早就是自家的私产,如今就这般放弃,又岂能甘心!
可是皇太极却是也明白,如今这一切不甘心又能如何?
血拼一场!
那绝非他皇太极的作为,一向那都是只有他皇太极占人家便宜的,如今要他与大明在一旁血拼,然后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那是绝不可能的!
更何况,这些年一直征伐,北有蒙古林丹汗,东有朝鲜,宁远却是有袁崇焕坐镇,那是固若金汤,皇太极那是早有议和之意,只不过之前一直被袁崇焕所拒绝,而现如今,到了这般境地,议和,只要能在他皇太极容忍范围之内,他皇太极都愿意承受!
哪怕是在大明国书最后一条,后金无故侵犯,使我大明朝百姓生灵涂炭,更是使我大明朝成千上万的儿郎浴血沙场,故而尔等需要赔偿我大明帝国白银十万两,所掳掠之物当是悉数归还。
对于这一条,皇太极虽是有些欲哭无泪,不过现如今这格局那是人为刀俎,他为鱼肉。
最为重要的还是皇太极不久前刚得到消息,多尔衮率正白旗大军,连同正红、镶红的岳托兄弟已经开始从密云向吉北口撤离!
“回去转告你家大明皇帝,就说我后金国主皇太极同意与他讲和!明日午时,通州城外,我皇太极准时到场!”
“多谢!史某一定向我家陛下如实奏报!”
金乌坠,皎兔升。
时间倒也过得飞逝,不过对于皇太极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那却都是一种煎熬。
一日之后,通州城外。
短短半日功夫,一座土台已然修葺完毕。
“陛下!他们来了!”
闻听身旁太监的奏报,朱建却是笑了笑起身,迎了上去。
此时的皇太极在数十后金勇士的护卫下,身披重铠,走起路来却也是龙盘虎踞。
相比之下,此刻的朱建,一身玄色燕弁,却是极尽洒脱之意!要说这燕弁其实算起来那也只能是皇帝的休闲服,其冠框如皮弁用黑纱装裱,又分成十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彩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其衣如古代玄端之制,玄色,镶青色缘,两肩绣日月,前胸绣团龙,后绣方龙,此般云云尔。
要说朱建燕弁出场,一同随行的大臣们心中那也是不解,按理说此时皇帝身穿皮弁是最为合适的,再不济冕服也不差,可偏偏皇帝选了个家常的燕弁。
这要是放在往常,那些个张口闭口都是谨遵礼制的谏臣们那早已是一个个争先跳出来了。
只不过今日非比往日,大臣们却是明白,那便是一定不能出自家皇帝的丑,家丑不可外扬,何况这关乎的还是自家的皇帝,那是国威!
话说,此时,身穿便衣的朱建与身着重铠的皇太极站来一起,一人那是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一纸白纸扇,飘摇之间,江河万里,弹指间!
一人虽也是生有龙像,但相比之,明显孔武之力过盛,那种天下我有的的皇者霸气,以及心怀天下的达济之心却是明显不足。
“尊驾就是皇太极,朕与你却是神交已久,只是不曾相会,今日一见,果真是一表人才啊!”
此刻,朱建却是率先出口道,用的却是女真语。
面对这样一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话语竟是从敌国皇帝的口中说出,皇太极一时间竟是有些惊愕无比!
半响,却是有些发愣。
“怎么?国主以为朕所言却是有何不妥之处么?”
此刻,朱建用的却是实打实的汉话。
而朱建此言一出,皇太极却是醒了过神来,却也是意识到此时的自己有些失态。
“大明皇帝竟是熟悉我女真语,本汗却是敬佩的很吶!”
此刻,皇太极一口流利的汉语,却是将话语拖得老长老长。
闻听此言,朱建却是笑道。
“国主此话差矣,国主汉话那才是让朕倾佩的很,不过朕想来这汉人与女真人那本都是一家兄弟,也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一家人竟是说起了两家话,朕每每思及此处,那都是肝肠寸断啊!”
此刻,朱建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而眼见此般,一时间皇太极竟是才发现自个却是无话可说。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竟是以这样的方式给完结了,事情的结果不仅让那些个大明朝的官员们,将士们大跌眼镜,因为就在不久前,皇帝还喊着杀建奴,报血海深仇!而几天的功夫,在皇帝陛下的嘴中,怎么那女真人就又成了兄弟了呢?
或许此刻唯一能够理解朱建的那也就只有那些个朝夕相处的阁臣们,以及孙承宗、袁崇焕等等。
因为他们明白,自家皇帝的眼中,所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两个民族的杀戮,而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也便是朱建常常挂在嘴边的天下大同!
而想要做到这些,需要的那是无比宽容的胸襟与勇气!
而在后金看来,大明皇帝明显怪异的言论,却是在他们心底最为深处泛起了一丝波澜,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建州女真,也不是所有建州女真一开始都是跟随在他爱新觉罗家族身旁的。
而将一切聚集在一切的那是无止境的杀戮、杀戮!
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他们都曾是过着男耕女织,没有战乱的日子。。。。。。
第八十二章 明金议和,边事暂宁(四)()
明金议和,却也是水到渠成。
而就在议和的当日,皇太极便是亲率大军,并在明军的‘护送’下绕开遵化城,走喜峰口,从哪里来,自然是回哪里去。
至于协议中所提到的十万两白银赔款,却是以良马千匹、貂皮数万作为抵押。
而皇太极匆匆忙赶回大本营的同时,多尔衮也正率领大军朝着吉北口开拔而来。
要说当日进攻昌平城,在一番人肉试探之后,多尔衮正准备发动进攻之时,却是突闻大明京师所传来的变故,却是知晓明军已然开始封锁延边各个关口。
另外,明军援兵也即将到达,最为重要的,那是在于岳托兄弟俩派人告急,叫他速速撤往密云!
因为蒙古林丹汗正集结兵力,若是稍有迟疑,这吉北口定会被林丹汗给堵个结实!
故而闻听这条讯息之后,多尔衮却是果断放弃进攻昌平计划,全军后撤,长途奔向密云而去。
而当多尔衮刚赶回密云,却是忽的听闻大明帝国竟是要与皇太极议和!
并且大明皇帝更是答应,一旦议和,便让皇太极大军从喜峰口返回盛京!
面对这样的消息,多尔衮自然是心急如焚,却是与岳托兄弟等连夜起兵,过吉北口,星夜奔盛京而来。
沿途之上,虽是与蒙古林丹汗小股骑兵有接触,但一路而来,却并未遇到林丹汗大军。
故而多尔衮大军却是横穿多颜部,准备经过义州、广宁,直奔后金新都盛京。
与此同时,在快速通过喜峰口之后,尽管多颜部落盛情款待,但皇太极却是匆匆谢过之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