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在快速通过喜峰口之后,尽管多颜部落盛情款待,但皇太极却是匆匆谢过之后,马不停蹄朝着自家老巢盛京奔去!
而就在这两支大军相继通过关外一个名为大凌河堡的地方时,却是相继受到一支不明身份的部队的袭击。
只不过多尔衮大军一路虽是有些匆忙行军,却是缘于队伍中多是骑兵部队,机动性较佳,故而损失极小。
而对于皇太极而言,运气却不是那般的好,因为军中辎重拖累,加上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军中早已是缺乏防范,故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敌袭,尽管伤不到筋骨,然而皇太极大军损失却是有些惨重。
此刻,关外一个名叫西平堡的地方。
由于连日急行军,皇太极却是将大军驻扎于此,以作休养,最为关键,此处那已是到了后金的地盘,而且此地距离新都盛京那也不远了。
尽管堡中有住处,不过皇太极并未住在堡之中,而是在附近选了块开阔地,原地安营扎寨。
这一来,堡子难以同时容纳着数万大军,是为安民,二来这堡子中以汉人居住为主,要是放在以往,皇太极那也不介意入住,这现如今,这打了败仗,而且是败在汉人的手中,那就不得不容他皇太极多留一个心眼了。
此时,皇太极大帐,却是灯火通明。
“尔等真乃饭桶是也!打了半天,连对方是谁也弄不明白,本汗要尔等何用!”
对于袭击一事,皇太极却是有些上火。
要说这本就是憋了一肚子气,现如今倒好,这回了自家地盘了,竟然还受到袭击,最为重要的是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此时面对着皇太极的怒火,那些个牛录们一个个却是有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耷拉着头,任凭着皇太极在那一番怒斥。
而就在这时,索尼却是推帐而入。
“大汗,这是刚刚在林子中发现的!”
当接过索尼手中那一物,皇太极面色却是大变。
“正白旗,多尔衮!”
原来此间之物,却正是正白旗一块残破的服饰角料,却是恰好挂在了林间,被皇太极的兵士所拾得。
“快!马上通知济尔哈朗,叫他严防八门,不见本汗的到来,不得放一兵一卒进入城中,违者重处!对了,另外通知大军,今夜好生休养,卯时正点,全军出发!”
后金之事却是不提,却说自打明金议和之后,朱建却是亲自送蒙古林丹汗使臣团归国。
皇极殿上。
一旁的小太监正在宣读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古语有云,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今我大明与蒙古结盟,约为兄弟之邦,为表我大明诚意,朕特赐蒙古济舒公主为我大明永宁公主,随赐农用铁器百件。。。。。。”
对于大明皇帝的赏赐,济舒公主虽是有些不情愿,至于缘由那也只有她自个知晓,不过不久前,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竟是在这样一位年轻的皇帝的带领下,战胜了强大的后金铁骑。
这些却是在这位有些刁蛮,甚至说任性的公主心底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对此,这位小公主却是也不好在这庄严的场面中使小性子,去公然拒绝来自大明皇帝的赏赐,或者说那个她心中英雄的恩赐!
而对于使团真正的负责人乌木而言,大明皇帝的这番赏赐,他却是深深的知晓其中大明皇帝的用意。
“两国盟约,当是一泯恩仇,世为弟兄,共抗后金!”
这是朱建送行前与他亲口说的,要他代为转呈林丹汗。
而对于此话,若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古人自当是无比动容,而对于蒙古大汗的谋臣、心腹,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那还是需要一份理智。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乌木自小学习汉、蒙文化,对于这一点却是深深的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明皇帝的这句话,有一句那当是真真切切,那便是共抗后金!虽说大明帝国在此役中大获全胜,然而后金实力尚存,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民族,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本来早在闻听大明突然与后金议和,身居大明帝都的乌木本是有些隐隐约约的担心,不过当闻听大明天子所言,思前想后,一番思忖,那乌木却是最终放下心来,毕竟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才是所谓的最为牢靠的盟友关系!
签订和约,送走蒙古使团,朱建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是些微放了下来。
毕竟对于他朱建而言,前途虽是坎坷依旧,不过万里征途已是踏上了第一步!
朕之天下,四海归一,天下大同!
乾清宫外,遥望着这夜色星空。
朱建微微闭眼,心中却已是豪情万丈!
第八十三章 落幕,新的征程!()
从崇祯二年十月算起来,到如今大战已是一月有余。
而这场迫使后金人不得不低头签订和约的战事,很快被写进了史书,史官们称其为‘乙巳之战’。
而民间口口相传,则是将此战称之为大明帝国的‘复兴之战’!
扶大厦于将倾,是为复兴!
当然,这大战之后该赏的当赏,该罚的那也得罚。
崇祯二年,十二月,冬至节。
在朱建率众臣于天坛祭祀之后,众臣却是早早的齐聚太和殿中,这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冬至,更为重要的是不久前天子颁布诏书。
冬至日,论功行赏!
“孙太保!袁督师!”
当孙承宗与袁崇焕二人携手而来,众人莫不上前道贺。
一来,此二人那都是位高权重,在朝中威望甚高,二来,此一战,那二人皆是功不可没。
袁崇焕,位居蓟辽总督,多年征伐宁远一线,是为大明抗金第一人,在闻听皇太极兵出喜峰口后,起数万关宁健儿京师勤王,更在遵化、通州等地大败后金军队!
孙承宗,年逾春秋之数,却是老当益壮,危亡关头,临危受命,通州一役,大获全胜!却是鼓舞人心!
面对朝臣们的祝贺,孙、袁二人却是笑了笑相继回礼过后,在殿中自个的位置前坐了下来。
“杨大人,恭喜!恭喜啊!”
跟随孙、袁二人到来的却是京师防御战的主帅,太子少保杨嗣昌。
作为帝国的后起之秀,家世显赫不说,杨嗣昌京师保卫战展现的却是实打实的才干,而且杨嗣昌身后皇帝恩宠,在整个帝国官场之中那已是早就传遍!
现如今,见杨嗣昌到来,那些个早已习惯了趋炎附势的官吏们自然是蜂拥而至!
“哼。”
见此,袁崇焕嘴角此处却是微微露出一丝不削。
“元素,你啊!”
袁崇焕的举动却是被孙承宗看在眼里,摸了摸自己那花白的胡须,却是笑道。
毕竟年长了些许岁数,这官场之中经历的那也是多得多。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其实看得多了,经历的多了,有些事情也就不会再那般执着,也就是所谓的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看得更明白,当然出手时,那也才会是一击毙命!
“太保!哎,当真是世道人心啊!”
闻听孙承宗所言,袁崇焕却是摇了摇头,叹道。
要说袁崇焕此人,却也是个直爽汉子,只不过这些年宦海沉沦,相比当年口口声声喊着‘五年平辽’的毛头小子却是成熟了不少。
不过袁崇焕此人那种高傲到骨子里的傲气却是始终改不了的。
“元素是在叹息大臣们的趋炎附势。”
“非也,非也。”
袁崇焕摇了摇头道。
“那元素就是在说杨贤侄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却是笑了笑道。
“京师保卫战虽是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然而毕竟只是经历不过三日围城,何况北京城固若金汤,杨兄虽是以知兵号称,袁某却是只怕如今的杨兄就如昔日的袁某啊!”
“哈哈!元素啊,元素,你啊!”
闻听袁崇焕所言,孙承宗却是哈哈大笑道。
“元素啊,你终究还是文人多于将军啊!”
“哦,还请大帅明示。”
闻听孙承宗所言,袁崇焕却是不觉皱了皱眉头。
“自古文人皆是相轻,元素,是也不是啊!”
“哈哈,大帅,玩笑了!”
而就在孙、袁二人相互之间打趣之时,门外忽的听到太监传到。
“昌平城曹变蛟、左良玉。。。。。。龙虎军卢象升、张同敞。。。。。。”
原来今年的朝会却是不同往昔,为了表彰在京师大战中立有功勋的军官们,朱建下旨,却是特意在这太和殿中为这些个里有战功的军官们专门安置了一片区域。
若是不然,像曹变蛟这样的营官,那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这太和殿的。
“听闻昌平一战,却是以万余人,大败李永芳二万余人,却是战绩斐然啊!”
孙承宗却是叹道。
“是啊,老帅,不曾想曹变蛟这只小老虎崽子还真是有些能耐啊!”
袁崇焕抚了抚须髯,亦是忍不住称赞道,毕竟曹变蛟好歹也是从关宁军出来的,怎么说也给他袁崇焕长脸。
“听闻此一战,这小曹将军还与满总兵一道,斩杀了后金那什么第一‘巴图鲁’鳌拜!”
“督师,您还别夸,俺家那小子可是经不起夸!”
就在孙、袁二人细谈之际,冷不丁从袁崇焕身后却是传来一阵声响。
不是别人,正是那关宁参将曹文诏。
“文诏,你啊!”
袁崇焕却是抚掌笑道。
“陛下到!”
而就在此时,忽的却是闻听太监一声唱喝。
满殿众臣却皆是起身,齐声行那跪拜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平身!”
“诸位!诸位!今日乃是庆功宴会,诸位无需这般循规蹈矩,坐!”
朱建此言一出,众人却是起身坐下,而此刻从两侧鱼涌而出的却是一个个粉黛毓秀宫女,手中却是端着檀木做成的盘子,上面以大红的绸缎覆盖。
“这是?”
眼见于此,一些个朝臣却是有些面面相觑。
眼见于此,朱建却是笑了笑,继而却是朝着一旁的曹化淳挥了挥手,曹化淳会意之后,却是用他那有如公鸭般的嗓音道。
“陛下有旨,授勋仪式开始!”
初闻此言,那满朝众人皆是有些不解,不过片刻之后,众人却也是相继恍然大悟。
这所谓的授勋,不就是不久前,皇帝所颁布的新的勋章制度吗?!
“宝鼎勋章六等,授予者,太子太保孙承宗,老将出山。。。。。。通州大捷,赏六等宝鼎勋章。。。。。。”
“蓟辽督师、太子太保袁崇焕,忠心护国,天地可鉴,京师之战,守蓟州,战通州,收遵化,功在社稷,赏六等宝鼎勋章。。。。。。”
“太子少保、五军都督府指挥同知杨嗣昌,临危受命,固守京师,功在社稷。。。。。。赏六等宝鼎勋章。。。。。。”
。。。。。。
而就在众臣心中还犯着嘀咕之时,授勋已然开始。
宝鼎勋章六等授予者,孙承宗、袁崇焕、杨嗣昌,三人皆是一方统帅,此一战,那也皆是功在社稷,三人受此等勋章,那也自当是无可厚非。
宝鼎五等授予者,为首一人大理寺少卿史可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