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要停手刘爱国急了,赶忙大声说道:“为什么要停手,这么赚钱的买卖,为什么停掉?”
李渔听到刘爱国大声喊道,绷紧脸,转头看了看四周,见没人他们,才严肃的对刘爱国说道:“小点声,不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吗,你以为我不想接着做吗,但是不行。”
“你没看到,今天那些人有多眼红吗?咱们明天要是再去,绝对会有人把咱们扭送到派出所去。”李渔解释道。
上辈子李渔在网上还看到一则关于牟其钟的故事,说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看到钟表在沪市特别畅销,然后买了一台后,交给四汌的一家企业,山寨出来后,拿着卖,在四汌也是是卖的特别火爆。
最后因为投机倒把钻了好几年监狱。
李渔这时候必须要稳妥一点,不能出差错,民营企业家现在还是要低调的发财好,这时候还不是民营企业家可以出风头的日子。
“今天虽然赚的是不少,一共赚了将近2700,咱们是分了,还是接着做啊?”李渔还是要问一下爱国的想法。
李渔为什么要这么问,就是想知道刘爱国怎么想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毕竟亲兄弟还是算明账,第一次见这么多钱,不问一下,难免爱国心里会有别的想法。
刘爱国想也没想就说道:“分什么分啊,都是你的,我什么都没做,你做生意没钱怎么行啊,我一分不要啊,你自己留着。”
李渔听了爱国的话,心里很高兴,知道爱国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没有其他想法,李渔就想着过年的时候给他包个大红包。
“好,年前就撤,捞一把就走,毕竟不是长久的买卖。”李渔说道。
等俩人吃完饭,李渔去商店买了几包红塔山,两人一人装了几盒,有钱了没必要细着自己,该对自己好的地方,李渔从来都舍得。
一切准备妥当后,俩人才又去了棉纺厂门口,李渔看到刚才带着他来的那个摊主还在,停好车子以后,交待爱国看着车子,就慢慢踱步过去了。
李渔看到那个摊主的菜买的差不多了,拿出烟散给这个老板一根,自己也点了一根,慢悠悠的说道:“老板都卖完了啊,生意不错嘛。”
这老板不到一米七,其貌不扬,但是很会说,两眼都是冒着精光,看起来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
主要是在来的路上,给李渔介绍了好多现在石门的情况,感觉人不坏,要不然李渔也不会来找他。
“小兄弟,我这就是糊口啊,不能跟你的买***一看你就是做大事的人。”那老板夸人的话随口就来了。
“老哥,能不能借一步说话?”李渔小声的对着这老板说道。
说着俩人就一起走到旁边没人的地方,一边走李渔一边探底,知道这老哥叫侯有才,就是离着这边不远的村子里的,李渔也没确定真假,就是一起做个买卖,随口就说自己叫李三鱼,离石门稍微远点的山区矿区的人。
李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老哥,你觉得我的生意怎么样?说实话吧。”
侯有才见李渔直接这么问自己,心里有一点想法,但是还是直接开口道:“生意很火,很眼热。”
“那你想不想干呢?”李渔接着问。
“我也想干,可是找不到合适的货源,这边查的太紧了,国家不让倒卖,卖点鸡蛋,蔬菜啥的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这种东西敢出现,肯定有人举报。”侯有才慢悠悠的说道。
李渔看侯有才这样说,就知道他其实是想干的,只不过是在杀价。
随后李渔思索一下道:“我自己也忙不过来,石门这么大的市场,,出了这个还有好几个黑市,你觉得你能不能吃下来,能就交给你,不能我就去找别人了。”
“这个市场想干的估计很多,你想一下吧,我是觉得麻烦,咱俩又挺投缘的才先来找你的,你要不打算做我就找别人了。”李渔又开始慢悠悠的说道了。
侯有才知道李渔是想转接风险才来找自己的,想想家里正在等着学费的孩子,想想自己以前走街串巷买点杂货,被人冷笑奚落,知道这次是个机会。虽说有风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侯有才咬咬牙对李渔道:“行,我干了。你给我个什么价?”
“一口价六块。”李渔道。
“不行不行,太贵了,四块。”
“你要知道,现在马上过年了,每个工人才能几斤肉票啊,这时候肉价就是这样,这样你还有一块钱的利润,过几天甚至都能卖到八块钱的,已经够可以的了。”李渔解释道。
“不行,我冒这么大风险你就给我一块钱的利润,这买卖不是这么干的。”侯有才急道。
最后俩人讨价还价到,整块猪带骨头五块钱一斤,每头猪下水算赠送。每次不得低于三头猪这样才谈妥,李渔不得在一棉门口卖给别人了,现在李渔菜真正的成了投机倒把份子。
因为侯有才手上没有那么多钱,第一次进货只能进两头猪,李渔思考了一下也就同意了。最后商定在明天早上,还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交货。
等李渔把这个情况告诉给刘爱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小意外,刘爱国竟然急了,直接说道:“怎么可以把这么挣钱的买卖交给别人啊,为什么咱们还要交给别人做啊。”
李渔看着刘爱国跟自己急的样子感觉很好笑,这还没有完全不赚钱就开始跟自己急了,上辈子确实对自己很好,但是现在这个样子完全不能够共富贵啊。但是李渔还是念旧情,只好跟刘爱国解释道。
“爱国,你听我说,咱们现在舍出去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多买一些啊,石门这么大,大的国企还有好几个,咱们这边卖,再去别的地方啊,要把眼光看长远点,咱们还能做多久呢,也就春节前这一段时间价格可以高点,等过完春节哪里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爱国,我也想咱们把市场全部占完,但是咱俩就算浑身都是铁,能打几颗钉啊,你放心吧,我怎么会做赔钱的买卖啊。”
“好吧,反正都是你的钱,你想咋干就咋干。”刘爱国算是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
给刘爱国做好思想工作以后,俩人才开始往回赶,路上买了点馒头带着当口粮。
第七章 东方红拖拉机()
两人回去的时候虽然都是轻装前进,可是还是骑了三个多小时到李家洼,李渔告诉爱国,回村里后要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把生产队里的那台拖拉机借出来。
虽然那台拖拉机是五十年代的老三档,但是那也比他们骑自行要快很多,也更省劲。想扩大规模,光靠他俩用自行车可拉不了多少。
路上在镇子上随便找了个小饭馆,简单炒了两菜,吃饱喝足后才回来。
这个年代胆子大,消息灵通的已经开始悄然的用自己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触碰属于这个时代的脉搏。
聪明人什么时代都有,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走上风口。
等李渔等到了村里,也没顾得上休息,直接就去找李老憨。把一切告诉李老憨,这次尽量多收几只,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然后让刘爱国跟着李老憨去收猪,李渔自己去商店买了两包烟,准备去找村长,借一下村里的拖拉机。
李渔打算现在每次多拉几头,不打算每次都这么一星半点的去,次数多了难免风险大,趁现在别人还没引起有心人注意,打个时间差,直接出货。
“李渔,你来做什么啊?”刚进村长家,就有个跟李渔年龄差不多大的姑娘,满脸兴奋的问道。
李渔看到这个姑娘,正是他的小学同学李小莲,村长李胜利家姑娘,从小就屁颠颠的跟着李渔一起玩,只是越长大越疏远。
李渔笑了笑说:“我来找你爸,他在家吗?”
“屋里呢,你进去吧。”
李小莲虽然有很多话想对李渔说,但是姑娘家,脸皮薄,终归不知道怎么说。想起小时候一起上学,一起做游戏,就有些好笑。
人越成长,就会越来越疏远,越长大越来越现实。
……
李渔进屋以后,看到村长李胜利正在写字桌前看报,忙说道:“胜利叔,忙着呢吗?”
李胜利放下手中的报纸,抬起头说道:“三啊,没事,看看报纸研究研究上面的政策。”
“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李渔把口袋中的烟掏出来后拆开一包,给李胜利点上烟,把烟放桌子上说道:“胜利叔,咱们大队的拖拉机,不是闲着呢吗,我想租一段时间。”
当李渔掏出兜里的红塔山的时候,李胜利就知道来找他有事,思索了一下说:“三,虽说现在包产到户了,但是农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村民来用,你这个有点难办啊。”
李渔赶忙说道:“胜利叔,我就用年前这一段时间,这时候闲着也是闲着,侄子也不是不懂事的人,肯定不会让你白帮忙的。”
说完,李渔就把早已经准备好的五十元钱,塞到李胜利的口袋里了。
李胜利想了一下说:“行吧,那这样,我带着你去会计哪里,你开个租赁条,租金一月就三十吧。一天一块钱吧,你觉得呢?”
李渔哪里能不同意呢,本来还想花一百一月租呢,没想到现在只用三十块钱就行了,满口答应到:“行,叔,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办。”
说完李胜利就带着李渔去会计家了,出门的时候李小莲还对李渔说道他有空过来玩。
很快就到了会计家,李胜利让李渔写了一个借条,然后交了三十块钱,这才领着他去打谷场去取拖拉机。
李家洼大队在吃大锅饭的时候就有拖拉机了,当时是上面扶持一部分,下面再出一部分钱买的,算是集体物资,七十年代那种老三档拖拉机,拉得多,非常适合农村里边进行农业生产。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打谷场,本以为只有一台老三档呢,没想到现在多了一台七八成新的东方红拖拉机。
李胜利用手一指就告诉李渔:“你就开这台把,这台才买了四年了,还没怎么用呢,比那台老三档有劲多了,现在包产到户后,也就很少用了。”
李渔本以为能有老三档就不错了,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东方红用,满脸兴奋的说:“行,那就用这台吧。”
冬天车凉,只能加热水,李渔又去附近的村民家去借的热水,加满水后,李胜利有帮他加满油,最后那个100升的小油桶里还剩半桶,也给李渔装车上了。
李渔知道是那五十块钱发挥的作用,要不然这种好事肯定轮不到自己。李渔只觉得这钱花的值。
这拖拉机好久没动车了,费了好大劲才能骑车。
“你会开车不?要不要我给你找个司机。”李胜利说道。
“没事叔,会开,当兵的时候开过汽车。”
见李渔能开车,李胜利也没说别的,锁上门嘱咐李渔注意安全,就先走了。
李渔虽然没怎么开过拖拉机,但是当兵的时候也开过六平台大车,对车很熟悉,简单的启动,挂挡,加油门,很快就在打谷场练了起来,主要是练了练倒车。
拖拉机的倒车,技术含量很高,因为后面那个拖挂是活动的,跟平时开的小汽车那种倒车方式很不一样。
李渔很快就熟悉了怎么开拖拉机,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