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宁眼睛转了转,后世那个时候他还不懂事,只知道爷爷在夏海岸小区买了一套房子,花了十七万左右,一共一百七十九平方米,五室两厅两卫生间,再加上后来的装修和买家具花费,一共花了将近四十万。
虽说这房价不贵,却也不便宜,后来等到他参加了工作,遇到一个同乡人刚好也是买了夏海岸小区的楼房,房子面积和他家差不多大,但价格却只要十二万,这就是内部价格,居然可以节省将近五万。
但是仔细想想也就会明白。
一般稍微高档的小区,那些建筑工程的老板都会留出一些位置好的房源出来,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做人情关系。
这样比直接受贿官员要好的多,不留痕迹,也十分高雅。
这在后世也是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如今的自己虽然知道可以以极优惠的价格买房子,但自己也没有这种关系人脉,正愁没地方入手,就送上一个瞌睡枕头上门了。
“海叔,虽然我们很意动,但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眼下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说这个有点早了。不过这里的房子确实比较好,我们也很钟意这里,要是真下来县城了,没有别的选择,我们还是麻烦海叔帮我们留意一下。”方宁诚恳的道。
陈海林不相信一个小孩能做主,他朝方解放看了一眼,只见他点点头,神色稍缓,就心安了。
说起来陈海林用自己的人脉弄一套房子,还是他妻子的主意,他妻子是个贤惠且聪明的人,自从他们来到这县里定居下来以后,全村里的乡亲都和他们没有了人情往来,连亲戚都不愿和他们走了,似乎这里就只剩下他们一支了,冷冷清清,好不孤单。
幸好解叔是个宽容的人,不会想这些门门道道,待他们亲近。
听说解叔一家明年就下来县里定居,李沐就想着要是能和他们一家多走动一些,平日里逢年过节三也不会那么孤单。
陈海林也是个明白人,也就有了后面这场通过人脉低价拿房的事情。
方解放得了这么一大的人情,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好意思,想着等走的时候,留点过冬物资在他们家,算作一点回报的人情也是好的。
只是知道这事情的人越少越好,因为哪个人不是沾亲带故的,你知道了又传给他,他又传给这个,到时候大家都知道了,闹的社会上人心惶惶,上面肯定要追究的,一旦牵涉下下来,难免不会找到源头,要知道造谣的罪名可不轻,轻则拘留十五天,重则牢底坐穿。
晚上陈海林弄了点酒以及下酒菜,然后和方解放和方龙兴一起喝酒。
方微玩了一下午累坏了,洗完澡换身衣服就睡了。
方宁则有些睡不着,走到窗台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眺望夜空下的城市。
那些波澜壮阔的大事都在他的记忆里起伏,心无畏惧,方可一往无前!
第二十六章 人熟好办事()
今天的天气算是格外好了,太阳都躲进白色的云层里面不出来,澄澈的天空也仿佛被洗净了。
方宁他们起了一个老早,不到六点半就已经坐在街头的早餐摊子上,吃着热乎乎的面条,两老两少,其乐融融。
之所以没让李沐做早餐,是因为他们八点还要去上班。而方宁他们起得太早了,不想耽误陈海林李沐他们的睡眠时间。
方解放和方龙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等方宁他们吃完以后,这才对方宁说道:“你和龙爷爷走一起,在外面多注意点,别上当买了假货。”
方宁忍不住想翻白眼,这话太直白了,要是龙爷爷有些生气怎么办,不过看方龙兴微笑沉着的模样,他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趁着上午天气好,早点把事情办好了赶快回家。
这个时候方解放的女儿方运荣突破打电话过来了,这倒有些出乎方宁的意料,她这个姑姑除非逢年过节一般很少来电话,主要是香,港地区和内陆电话接通颇为不易,而现在他们又在乡下,信号更不好了。反正姑姑每个月都按时寄一大笔钱回家,从来不会短了他们的吃穿。
“老爸,听我哥说你那边遭了冰灾?你要注意安全啊!没出什么大事情吧?”方宁他姑姑听风就是雨,急得满嘴都是水泡,立马打电话过来,还没说清楚就急匆匆地问道,恨不得立刻从外地飞回大陆。
方解放哭笑不得,咳咳两声,“还没影子的事情,你别到处乱传啊,只是预防……”
方运荣在电话那头松了一口气,“那就好,你们缺钱不,要不我等下寄一笔钱给你。”
方解放寻思着先拿点钱放在身上也好,也就先答应了。
姑姑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爷爷这边才说好,没过十多分钟,就收到了转账的消息。
于是方解放就带着小孙女方微去老街那边找农村信用社了取钱了。
方宁和方龙兴坐在早餐摊子上,大眼瞪小眼。
“走吧,小方宁,我们去看看。”方龙兴起身。
“好的!”方宁快步跟上。
阳光氤氲下的平海小城人总有着忧郁的感情,老街的小桥流水,一座石桥,两旁古宅,乌篷船从桥下顺着河水而过,廊下站着洗衣服的妇人,嬉戏的儿童,若是再来点蒙蒙细雨,那就应该是烟雨朦胧的柔惆万卷吧。
平海县虽然不是江南地区,这里的人却也有江南的情怀。
他无法不爱这座城市!
对于平海小城,他有这一种常人难以言语的感情,后世的他更是亲眼见证了平海小城的发展变迁,从无到有,从贫穷到繁荣。
这种感觉更令他有种身临其境、甘畅淋漓的触感。
这一天,方宁就跟着方龙兴在老街到处奔走,重新经历原汁原味的老街,那些早已经模糊的记忆碎片募然浮上心头,东街菜市场,十字街商业,北街小吃街,南街老巷,西街步行街,城北小学,启明中学,二中,这些熟悉的名字在他脑海里一一浮现。
但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而应该落到实处。
渡过冰灾的物资主要有棉被、棉衣、电筒、蜡烛、方便面、火腿肠、大米、油盐酱醋茶,还有抗生素药品。
上面那些衣食住行的东西总是有借口能买到的,顶多是购买量较大,让人有些怀疑而已。
但是药品不一样,在国内有严格限制的,就是担心滥用药品以及为非作歹。
比如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真菌等抗生素,这些是属于单轨制处方药,那就是药店里也买不到,必须要医院或者诊所开处方单才能拿到药品。
所谓的单轨制指的是只能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的处方药。
这个问题难到方龙兴了,不得入门。
方宁想了想,这个时期国家对药品的监控还并非处在严苛的情况下,不像二零十四年以后,所有的药店都被强制装了电子监控,再也没有办法鱼目混珠,或者是走关系拿到药品,所以应该还是有办法的。
尽管有希望,但这并代表方宁就有能力办到这件事情。
他是重生者,但本质上也是一个普通人。
方宁和方龙兴提到自己知道的事情,方龙兴还有些诧异他这个半大的小子怎么知道的,兴许是他爷爷教的。
方龙兴打了电话问了陈海林,隐晦的说了这个事情。
陈海林听说要大量的处方药品,顿时有些棘手,他只是建设局的人,并不是药监局的领导,但后爹求到自己身上来,估计也是没办法了,还是答应下来,四处找人托关系,最终找到了门路。
方宁二人在一中街道体育店的屋檐下躲阴凉,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开了过来,在这附近停下,走下一个穿着棕色棉衣的男子,身材瘦长,肋下夹着公文包,左顾右盼,停了几分钟就打了个电话,结果方龙兴的电话响了。
他眼睛一亮,面带笑容,挥手走了过来,“我在这里!”
方宁琢磨着这个过来的人十有八九就是海叔叫来帮忙的,也拉着方龙兴起身,捏了捏僵硬的脸庞,露出柔和的笑容,迎了上去,“叔叔你好。”
“你好,你们是老海的长辈和侄子吧!”李金地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看到方龙兴以后,又客气一番,一后辈自称,态度越发谦和,“我们先上车再说吧。”
轿车上,方宁坐在后座,方龙兴在副驾驶,李金地在主驾驶位置。
在得知李金地是县药监局的安全监督副科长以后,方龙兴松了一口气。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用方宁插嘴什么了,毕竟大人谈话,他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也插进去多少有点怪异,还是老老实实的装小孩吧。
“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村里想买点处方药品储备起来,只是一般的大药店不准我们买那么多药品,非要处方单子才行,你看能不能想点什么办法?”方龙兴丢出麻烦以后,不着痕迹塞了一个红包过去,李金地也很自然的笑纳了。
方宁别过头去,看外面的风景,完全当做没看到。
这些事情对于方宁他们这些平头小百姓或许很麻烦,但对于李金地来说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第二十七章 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一般情况下你去买处方药,买的是单轨的,必须要医院里医生开的那个纸质处方拿去,如果双轨的那类,那你只要身份证带去,药店会叫你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不用带任何东西去。带上钱就可以了,随便去买,现在没几个药店能拿到真实的处方。”李金地熟门熟路的带着方宁他们来到一个挂着益丰大药房牌子的药店面前。
他很熟稔的和几个医药人员打招呼,对面的工作人员也相继回应。
方宁觉得有些迷糊,“既然那么容易,我们怎么被拒之门外?”
李金地笑了笑,没做解释。方宁顿时明悟过来,要是真这么容易还要他帮忙干嘛,平时精明的自己怎么突然就糊涂了。
方龙兴早就拿着准备好的药品清单给李金地,李金地随便看了一两眼就给医药人员,叫他找着单子去拿药。
医药人员是个中年妇女,远远地瞅了李金地一眼,也没哼声,埋头就去药房里面拿药了,这些处方药品都是要登记身份证信息的,好在不用麻烦李金地,方龙兴直接刷了身份证。
药店里面的几个医药人员帮忙去找药品,于是人员也就散开了。
这个时候李金地悄然回头,低声说,“其实医院里也都是电子处方,想流都流不出来,药店都是卖给你们后,他们自己想办法搞处方单子应付一下检查,万一他们问你要处方,那说明那几天他们要迎接检查,风头上,他们就很谨慎,不会卖你单轨制处方药的……”
“总之这个社会是人情社会,只要你有关系网,而且不是严打的时候,哪怕不找我这样的人,也还是可以随便买的。”
方龙兴把包装好的药品放入背包里面,这才郑重的和李金地道了谢。
最后李金地表示说中午快到了,想请方宁他们吃饭,被方龙兴婉拒了,他也没什么不快的,笑了笑,深深地望了方龙兴几眼,就上车走了。
方宁望着轿车绝尘而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小方宁啊,你以后要记住,这种人不能深交,但也别得罪。”方龙兴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