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只见他身手入怀,摸出一枚手里剑,略做瞄准后,抬手便向那名手持稚刀的僧兵射去,只听“噗”的一声,手里剑从其后脑没入,显然这名僧人已经在没有了任何存活的可能。
他这一应声倒地,场面立刻开始混乱起来,打架对平民来说到是不算什么,可是闹出人命,就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了,在混乱之中那名忍者也趁机离开了酒馆。
“大家不要慌,他们是奸细,高山大殿是一定不会怪罪我们的。现在还是快将这三人带到松仓城交给武士老爷发落吧。”
酒馆老板可不想让自己的小店再这么乱下去了,现在的生意已经受到了影响,如果在闹下去,这生意也就别做了,所以只听他连忙说道。
松仓城中,刚才那名识破僧兵目的的商人现在就在城代田中胜介面前,他逃跑之后便直奔这里通风报信,而此事田中胜介早就已经知晓,现在已经闹出乱子,他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不过当他刚要率军擒拿尖细之时,便听属下汇报,说尖细已经被国人勤拿,不由大乐,不但亲自出面安抚,并将那通风报信的商人与那最先动手的农民留了下来,等待主公的嘉奖。
而前往各村煽动叛乱的僧人也没取得什么成果,虽然农民们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道理,但是一提到叛乱,却没有人在随声附和了,高山大殿没有压迫自己,自己为什么要推翻他?至于高山家是不是会像僧人们说的那样,只要等到几个月后就会知晓,就算要叛乱,也要等到那时。
所以这些僧人只得灰溜溜的离开,返回加贺向住持汇报,不过要说起来,他们可要比照连寺教义幸运的多,至少他们暂时保住了性命。
高山氏宗与麾下军势正在中塔城中休整,这座城作为作为与飞驒相连的城池,对高山氏宗来说不可谓不重要。
不过如此重要的城池,却因为他处在高山之中,所以早就被武田家遗忘,高山军一到,城中五十名守军根本不敢抵抗,跑是跑不了了,所以他们立刻选择了归顺。
至于城代武士,早就在高山军一露面之时逃的无影无踪了。
信浓与飞驒接壤之地尽是高山,同样属于飞驒山脉,而在往东十里,便是松本平原,土地也随之开始肥沃起来。
如果只攻取两三万石的土地的话,那么就与这松本平原无缘了。氏宗对此到是没什么可不舍的,只要能将飞驒山脉全步攥在手中,那么等自己实力一够,就可以随时从群山中杀出,而武田家想要来进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在大军休整的同时,信浓与飞驒边境处的势力已经被打探清楚,由于边境处在高山之中,又加上石高太少,所以除了已经被自己夺得的中塔城外,只还有三座城池,而且城池中的守军多的有二百,少的只有几十,氏宗可不想在这些小城小砦面前多浪费时间,所以在接到情报之后,立刻将忍军一分为三,同时对三座城池发起进攻。
不出五日,边境处剩下的三座城池皆已经被高山氏宗夺得,而飞驒与信浓边境的控制权也被氏宗牢牢握在手中。。。)
第七零七章 按图索骥()
这三万石之地虽然已经到手,可氏宗可不敢独吞,目前织田家还未实行军团制,如果没有信长同意,那么这土地就算是自己打下来的,但也和自己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再安顿好之后,他不得不找个时间亲往面见信长,为这三万石的土地而奋斗。
和氏宗相比,德川家康由于就在滨松城内,所以知道武田家大军撤退的消息要比氏宗早的多,而且这还是他亲眼所见,德川家康见状不由大感疑惑,他最先想到的是,这是武田信玄的鬼计,可他转念一想,武田信玄要是想消灭本家的话,那么在三方原合战之后,本家就已经不付存在了,根本不用什么诡计。
而其智囊石川数正在目送武田军离开之后,也同样是感到有些难以至信,他想到了也许是武田家有大事发生,所以不得不撤军返回,但他却不可能想到武田家的撤军是因为武田信玄陨落所至。
而就在而人苦思不得其解之时,德川家忍军统领服部半藏出现在了德川家康面前。
“报主公,据属下打探,武田信玄已经于昨日病世。还请主公定夺。”
“什么?你说武田信玄死了?这怎么可能!”
“主公,属下探得情报,武田信玄之死乃是怒火攻心所至,据属下探听,武田信玄在得到派往飞驒的军势已经全军覆没,并主将山县昌景阵亡,还有风魔里转投高山家。正是由于风魔里的临阵叛变,才导致飞驒武田军大败,而风魔里内的忍者更是在前往飞驒之时,趁武田家领地防御空虚之时大肆劫略,他们给武田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消息后,便当场吐血昏迷,还请主公定夺。”
德川家康听完之后。还是第一次认识到忍者的重要性,他与天下间大多武士一样,对忍者也十分看不上眼。所以虽然德川家也有忍军,但却只有区区的二百人,别说让他们虽军作战。就算是负责打探情报还嫌不够,而现在他可不在这么想了,一千忍军如果被用好的话,那么甚至可以顶得上五千大军,从这一刻开始,他也打算像高山家一样大力发展忍军了。
而武田家撤退对自己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别的先不说,至少要先将本家失去的土地夺回来才行,想到这里,只听他开口问道:“半藏。现在武田家大军到哪里了?”
回主公,武田军自撤退开使,一路急行,如今已经全部进入俊河,原本属于本家的城池。也全部被其放弃,除了之前已经归顺武田家的豪族所控城池,与这滨松城外,远江国中的城池已经变成了一座座空城,还请主公定夺。”
德川家康听完不由大喜,远江是怎么得来的。他十分清楚,若不是国中大量的豪族势力对今川家彻底失望,从而选择归顺本家的话,那么就算自己可以将这里夺下,也必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既然对方已经归顺,如果没有理由便夺去他们的土地的话,势必会引起大规模的叛乱,所以他不得不接受远江一国超过五成的土地控制在豪族手中的事实,而现在他也终于有了动手的理由。
想到这里,他立刻将家臣招集而来,商讨出军之事。
这次北德川家康招见的除了石川数正之外,全都是德川家负责领军的重臣,所以人数并不是很多,更让众人感到惊奇的是,从没在评定会上出现过的服部半藏,这次居然出现在了这里,不只他们感到惊讶,就算是服部半藏自己也觉得不敢相信。
首先说,自己的身份不但只是足轻头,根本没有参加重臣会议的资格,而且主公一向不重视忍者,说不定主公只是让自己向家臣们说明武田家动向,才会一同将自己招来的吧。
不过留给他胡思乱想的时间并不长,当众人一到齐,便见得川家康从内室走了出来。“属下等参见主公。”
当德川家康刚一派评定室中出现,服部半藏便随着众家臣行礼说道。
“好了,今日我将你等召集而来,是有重要事情要说。”
说到这里,只见他向服部半藏看去,本家之中只有他一名上忍,而且也只有他与伊贺各家忍者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想要招募到足够的忍者,非他莫属,当然,如果只是想扩充忍军的话,对如今的德川家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可是他清楚,一支强大的忍军,光是由最底层的下忍是不行的,下忍在多,最终也只是一盘散沙,所以上忍和中忍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家之中只有服部半藏一名上忍,中忍也只有七人,一但将忍军括充到千人的数量,光靠他们几人,又如何进行指挥,所以在招募忍军的同时必须要招募上忍和中忍,而这一任务,没有谁能比的过服部半藏。
想到这里,只听他开口说道:“半藏,你为本家效力多年,功劳苦劳皆有,这一次不但要晋升你的身份,而且还要给你足够的权力。我现在晋升升你为足轻大将,并以足轻大将的身份继续统领本家忍军。”
“多谢主公厚赏,属下必誓死效忠德川家,誓死效忠主公。”服部半藏不由激动的说道。
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虽然以忍者的身份成为武士,他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可几年下来,看到当年和自己身份一样的家臣,有几人已经步入了本家重臣的行列,他又怎么能不羡慕。
但他同样也知道,重臣的身份永远也不会属于自己,可现在,他又看到了希望,主公能晋升自己一次,那么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肯定会有下一次,虽然自己被晋升的速度会比其他家臣慢上许多,但只要自己不死,那么总有一天会成为家中重臣,这又怎能不让他感到激动。
至于主公最后说的让自己继续统领忍军,他却并没有多想,本家就自己一名上忍,自己不作忍军统领还有谁会去做,对正统出身的武士来说这可不是个好差事。
但他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能继续担任忍军统领,这在之后才会让他的晋升速度不但不比德川家的其他武士慢,反而还要快上一些。。。)
第七零八章 德川发力()
无广告123言情看着就是爽!
当见服部半藏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之后,只听德川家康开口问道:“好了,半藏你出身伊贺,现在伊贺国内的忍者势力你可还了解吗?”
服部半藏虽然已经效忠德川家多年,但是确定一直与伊贺国中不少相熟的忍者保持着联系,而且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他更是凭借自己于他们之间的良好关心,请他们出手帮忙,可以说他人虽然不在伊贺,但那里的情况却是十分清楚。。。文字首发123言情) 。 ) 。。)
当德川家康问完之后,只听他毫不迟疑的回答道:“回主公,伊贺国中忍者实力庞杂,大大小小的忍者里加在一起有近十座之多,其中地丹波守的势力最为强大,麾下不但有近四千之众,更有如神户小南,高羽左兵卫,高山太郎次郎等数名上忍,与近三中忍,以这样的规模别说是在伊贺,就算是放眼全天下,也是最为强大的忍着势力。
而除了地丹波守的势力外,还有伊贺崎道顺,拓植三之丞,藤林长门守这三名上忍治下也分去数万石土地。
至于其他忍者里由于没有上忍坐镇,所以势力有限,这便是伊贺目前形势,还请主公定夺。”
德川家康听完,不由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那我在问你,你和那地丹波的关系如何,可有将其招至本家的可能?”
德川家康虽然对忍者的事不太关心,不过却也知道地,服部。藤林这三家乃是伊贺忍者三大名家,如此一来,他们之间很可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能让地丹波归顺的话,那么本家的实力至少会升四成,所以他不由开口问道。
不过当服部半藏说完之后,他却知道。自己的这一想法是肯定实现不了了,虽然同为伊贺三大家,但地与服部。林藤却属敌对,派服部半藏前去,完全是自讨没趣。所以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另外三名上忍身上,只听他开口问道:“另外三名上忍可有被招募的可能?”
对于另外三家,林藤家服部半藏没有多大的把握,但伊贺崎道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