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样的风-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丰子恺居住的龙岗园到上课的教室,要穿过几条街道和一个泥泞的体育场,宜山的人们和浙大的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这位一身长袍、美髯垂胸、戴着圆边眼镜的老先生姗姗而来。此时,曾邀请丰子恺来浙大的马一浮,已经离开国立浙江大学去了四川乐山,主办复兴书院。相比马一浮,丰子恺的课在国立浙江大学更受欢迎。

    据回忆,他讲课的时候,往往就是学生挤满了教室。我们说马一福讲课可能第一次是挤满了,越往后讲学生越少,当然并不意味着马一福讲的课不好,或者讲的课不行,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丰子恺他讲课,可就是一直受学生欢迎,特别他讲艺术这一方面,在教室外面,窗户外面站得都是学生。

    丰子恺全家安顿下来后没多久,7月14日,国立浙江大学顺利结束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并召开第十二届毕业典礼。这一年国立浙江大学共毕业61人,女生8人,不到四年前入学时人数的三分之一。此时,日军加紧了对广西的军事行动。就在毕业典礼的前一天,距离宜山不远的柳州遭遇日军轰炸,宜山城里的警报声更加频繁了。

    据回忆,住在他们对面的那个一家夫妻两个人,老是喜欢唱歌曲的,唱那些当时的流行歌曲,什么好花不常开啦,好景不常在啦,这些,结果他有一次他也不唱,他就哼,一哼呢,就很像警报声,这样哼起来,只要有一点这种声音,我们就是赶快要逃了,结果逃出去一看,他们说不是的,不是的,是我们在唱歌,哼歌。

    7月21日,宜山时晴时雨。午觉醒来,丰子恺准备出门去寻找一个岩洞,以便空袭时全家人躲藏。忽然警报响起,并很快由普通专为紧急。丰子恺赶紧出门,拉住一位熟人询问,才得知这一天日机有可能要轰炸宜山。丰子恺立即将家人分成两组,各自寻找藏身之处。

    据回忆,当时丰子恺家里分成胆大派和胆小派,胆小派呢就是丰子恺为首,还有女儿一个,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的一个姑妈,她很胆小的,然后嘛,带着我姐姐她们,抱了一个刚刚出生的我弟弟,但是我妈妈因为有外婆了,她不能走,她就属于,胆子也大,胆大派,我就常常跟着胆大派。

    离开龙岗园的丰子恺在熟人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一块V字形的大岩石,可以由岔口进入尖角,但上面没有遮拦,并不是洞穴。钻进这块岩石后,丰子恺探身向外望去,顿时吃惊不小。原来这个地点离车站和浙大运动场这样的大目标不过二三百米,倒不如自己居住的龙岗园来得安全。但此时敌机已来,无法再去寻找新的藏身之所。

    其实丰子恺住的龙岗园已经是郊外了,那么再逃,逃到田里去了,谁往那边逃,他就跟着那边逃了,逃到看到有个岩石,这个岩石就是一个V字型的,然后我们呢,都躲到里面去,然后里面有个黄蜂窝,有几个女同志怕死了,赶快又出来,但是飞机来了,那个时候你非进去不可,不管黄蜂黑蜂的,只好进去。

    与此同时,竺可桢与一群浙大的教师正躲在宜山西门外小龙江边的一个岩洞里,从洞口望出去,有九架敌机自东向西飞临宜山。躲在在V字形岩石里的丰子恺,抬头望着只有一些植物遮挡,没有顶的大岩石,下意识地往树叶下挪了挪身子,他在日后的文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思:今天不外三种结果:一是爬起来安然回家;二是炸伤了抬进医院里;三是被炸死在这石凹里。无论哪一种,我只有准备接受。所幸的是,落下的炸弹除了掀起漫天的尘土外,并未伤及藏身岩石里的丰子恺。

第五十八章别样的长征(6)() 
这一次轰炸,日军共投弹100多枚,炸死8人。受损最严重的是宜山车站、龙江公园和江头村。轰炸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仅次于2月5日那一天的轰炸。此后,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丰子恺把家中最老的和最小的送到了距离宜山百里之外的思恩县一个学生家里,身边留下了丰一吟在内的四个孩子。

    因为战时的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一些办公物资的供应,到1939年暑假时已经十分困难,就连最普通的胶水,在宜山也买不到,煤油价格比浙大初到宜山时上涨了3倍多。丰子恺在龙岗园的房屋租金是每月35元桂币,折合法币约17元。这是笔不小的开支,丰子恺认为,以屋而论,房租太贵;但以环境而论,到也不贵。住在龙岗园,警报来临时,能比城里人更快地逃到郊外的岩洞里。关于宜山的警报,丰子恺曾不无调侃的说道:我们与宜山有警报缘,起先在警报中初相见,后来在警报中别离,中间几乎天天逃警报。

    在警报声中,丰子恺度过了一个惶恐不安的暑假。紧接着,新学年开始。

    这一学年,国立浙江大学共招生440人。

    但是新学期刚刚开课,便传来了桂南会战爆发的消息。1939年秋,日军策划桂划桂南战役,计划侵占中国通往西南大后方的沿海交通线,以封锁中国大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11月15日,由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及台湾旅团主力在海空军掩护下,从广西钦州湾登陆,两天内占领防城和钦州。

    十天后,南宁沦陷。

    从南宁到宜山的距离相当于上海到南京。战争消息传到宜山后,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罢课,敦促学校搬迁。竺可桢在批评学生罢课的同时,立即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决定再次迁校,立即筹备。搬迁的目的地正式确定为贵州遵义,竺可桢还派人先期前往遵义,落实校舍。

    浙大的宿舍里依然是穷热闹,有一个同学,他说我出一个灯谜,这个灯谜你们猜猜看,浙江大学,打水浒人名一个,水浒人名。大家不大猜得出,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王人龙猜出来了,就是水浒的人名叫时迁,打一个水浒的人名,鼓上蚤时迁。大家问他为什么,他说读过水浒传的人都可能知道这个名字,时常在搬迁嘛。我家里没啥,就是书多,我虽然学的是工科,受我爸的影响,看文学方面的书,还是挺多的。

    再次迁校让丰子恺面露难色,他的家人分住宜山和思恩两处,最老的是72岁的母亲,最小的是刚一岁的女儿,一大家子逃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战争让人别无选择,只在宜山待了半年多的丰子恺只得收拾行囊,准备再次流亡。学校确定搬迁后,丰子恺从校务处领到了100元搬迁补贴。

    就在国立浙江大学准备第五次搬迁的同时,由杜聿明任军长的国民党第五军赶到了广西宾阳。日军占领南宁后,开始北犯桂南要塞昆仑关。昆仑关在南宁东北50公里处,从南宁至柳州的公路由此通过,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是桂南进入桂中腹地的必经之路。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第五十九章别样的长征(7)() 
全面抗战之初,因参加游击队而离开国立浙江大学的电机系学生刘奎斗,此时已是第五军通信营修理所上尉车辆技士,负责通信营车辆的抢修。1937年11月,刘奎斗参加完炸毁钱塘江大桥的爆破行动后转考陆军机械化学校,7个月后结业,被分配到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跟随第五军,刘奎斗来到了距离宜山300公里外的昆仑关。12月16日,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正面攻击邕宾公路的日军,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其附近的日军防线。昆仑关战役打响。昆仑关战役期间,刘奎斗带领两名技师,奉命去前线抢修一辆抛锚的通信车。途中,刘奎斗驾驶的工程车遭到日机的轰炸扫射,由于及时躲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工程车的车身被击中两弹。到达前线后,他们及时将故障车拖回修理所维修,顺利完成任务。

    据回忆,昆仑关战役打下来之后,因为部队要整编,这个伤亡比较多,要整编。那么刘奎斗呢,就借整编修整的时候,给竺校长写了封信,意思是,能不能,部队要整编,要我回校复学。那么竺校长欣然同意了。那么,在通过正规的复学的考试,刘奎斗也考得比较好,那么就如愿以偿,就是在1940年的3月份就同意他复学。

    昆仑关战役打响前,日军已经占领广西宾阳,从宾阳到宜山不到200公里。宾阳沦陷这一天,国立浙江大学的部分师生和竺可桢的孩子第一批离开宜山。

    12月13日清晨,宜山的最低气温只有摄氏10度,浙江大学的第一批仪器由水路起运,第一批书籍由两辆汽车起运。26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正式同意浙大迁移贵州。这已是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时期的第五次流亡。丰子恺一家随着流亡的师生也踏上了入黔的道路,但还没有出发就遇到了困难。

    丰子恺就跟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合起来,就是雇了一辆车,讲好1200块到都匀,那时候1200概念不一样,那么付给他那个司机贪污了,没来,失约了,把100块钱就是自己用了。无奈中,丰子恺只能让四个儿女分别携带行李各自找车,自己去德胜接母亲等六人,并约定一家人在贵州都匀会合。

    丰子恺的女儿现在回忆:那个时候要叫车子,就是说要坐上人去的,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拿一叠钞票,就这么,那个司机开过来的时候,你就这样扬一扬钞票,有的司机是肯停的。

    那时的汽车司机那时候也都发了大财,因为他们大都是开车运货的,但同时他就搭黄鱼,所谓搭黄鱼呢,搭一个人,你要收多少钱,一搭可能搭四五个,十几个都有的,当然这个汽车超载很危险的,但是那时也不管了,也没有人去管超载什么的,整个国家都在朝西南搬迁嘛。所以汽车司机是当时特别有钱的一族。

    浙大的师生们匆匆离开宜山前往贵州遵义的时候,昆仑关战役打响,有77名学生没有选择向西入黔的道路,而是向南开赴战斗前线昆仑关。

    学生老师的心情都很沉迷的,因为老是搬家,老是撤退啊,心情很苦闷的。那么觉得这个情况呢,这个时间还是很好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搬家不是要很长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做点事。

第六十章别样的长征(8)() 
(一)。

    浙大的师生们匆匆离开宜山前往贵州遵义的时候,昆仑关战役打响,有77名学生没有选择向西入黔的道路,而是向南开赴战斗前线昆仑关。但他们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学生,到战场能干什么呢?而且在那时大学在中国真是少之又少,他们那时可称得上是天之骄子啊,不可能让他们做容易牺牲的战场工作。

    经过向有关部门了解,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组织成战地服务团。

    校长竺可桢亲自授旗给77名国立浙江大学学生组成的战地服务团。随后,这77人分两批昆仑关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并组织救护伤员等,专门代士兵写信等戴行均也是这77人之一。

    戴行均是比较活跃的的一位同学,在进校的时候嘛,到天目山,就住在一起,原来学校里同学嘛,又是比较谈得来嘛,就在一起。平时他在学校积极组织各项活动,他组织同乡会啊,其他各种搞宣传啊,当时功课也很紧,他两方面都能兼顾到,他比较活跃的。

    战地服务团的成员在战场上表现的都很好,但在昆仑关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战地服务团被日本鬼子的部队打散。团员们相互间失去联系,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