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居正家里面两个人,一个是张居正的四子张简修,一个是张居正五子张允修。
两个人一个十二,一个十一,显然不是一个人生的。
除了张居正外,还有当朝吏部尚书杨博的孙子杨晟,杨晟的父亲则是现在的太常寺少卿杨俊民。彻彻底底的官三代,还有则是吕调阳的孙子吕慎行。
除了这些文官子弟,还有勋贵子弟,英国公之孙张元德,定国公之孙徐弘基,成国公之孙朱应桢。林林总总凑了十六个人,囊括了文臣和勋贵子弟。
最大十二岁,最小的八岁,不说身份和人选,年龄倒是让朱翊钧挺满意。
第二十三章 开学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背上小书包,我要去学校。
朱翊钧站在大殿里面,任凭宫女打扮着自己,身边背着一个黄色的单肩背包,笔墨纸间全都和书册全都放在里面。面前放着一面铜镜,从镜子里面看过去,当着有几分小学生的模样。
李氏坐在椅子上,看着儿子开心的模样,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今天是学宫开学的日子,开学这个词,还是儿子说的,说的多好啊!
“好好照顾皇上,不要出什么问题。”看了一眼张鲸,李氏笑着说道。
关于谁和朱翊钧一起去学宫的事情,太监们倒是竞争的不激烈,毕竟皇宫大内现在做主的可不是小皇帝,而是李氏,巴结谁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冯保是不想去的,学宫那边和这边不一样,这边能够守着司礼监和李氏,防备有人害自己。
真要跟着皇上跑到了学宫那边,有什么事情容易措手不及。
派一个不相干的人去肯定不行,李氏也信不着,于是就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原本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很有权势的,因为他提督东厂。
只不过司礼监秉笔太监地位不如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因为提督东厂,双方也能制衡。
冯保却有遗照,命他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提督东厂,在宫内自然是大权在握。只不过在张诚看来,冯保绝对是假传遗诏,先皇怎么可能留下这种遗照。
只不过先皇死了,死无对证,虽然一脸笑容的站在小皇帝的身边,可是张诚的心里面早就开骂了。
旁边的提督御马监太监张鲸,此时也在心里面大骂,冯保这明显是准备支走张诚,老家伙,还真是阴险。
对于几个太监的勾心斗角,朱翊钧自然在清楚不过了,不过朱翊钧可没心情看他们争来斗去的。现在的朱翊钧最关心的就是学宫,去了学宫,朱翊钧觉得自己就能喘口气了。
在这里,朱翊钧整日里都被各种规矩看管着,被各种规矩压缩着,根本就是动弹不得。
“好了,出发!”一摆手,朱翊钧大笑着说道,说完转身就向着外面跑了出去。
“快点跟上!”李氏看到儿子的样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不过也很欣慰,自己的皇儿如此勤奋爱学,倒是很不错。
朱翊钧来到学宫的时候,伴读的人已经等在这里了。
十六个小孩,整齐的站在那里,虽然最小的才八岁,但是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早慧,不至于出现上幼儿哭闹的情况。来之前,家里面自然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现在自然是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
“皇上驾到!”
随着张诚的一声喊,众人全都跪在了地上,恭敬的说道:“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朱翊钧笑着说道,这么多天,这种场面见的多了,朱翊钧早就习惯了:“来人,把朕给他们准备的衣服和牌子拿上来!”
听了朱翊钧的话,十六个宫女和小太监端着木盘走了上来。
在每一个木盘里面都放着两身衣服,淡青色的颜色,面料看得出是上好的贡品。衣服的上面则是一块牌子,紫檀木雕刻,雕工一看就是御用品质。
每一个木牌正面都是名字,背面则是一条五爪金龙。
“以后你们在学宫都穿这样的衣服,这个牌子是你们的身份证明。”朱翊钧笑着从自己的小包里面拿出了一个木牌,晃了晃说道:“这个是朕的。”
木牌自然没什么用处,顶多也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但是朱翊钧相信以后肯定会有大用。
“学宫的规矩,上五天修两天,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太监和侍女伺候。”朱翊钧指着他们身后的太监说道:“他们都是分配给你们的。”
至于侍女,全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这也是朱翊钧提前打好招呼的。虽然朱翊钧很想让他们自己洗衣服做饭,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而且这些家伙年龄太小了。
十六个人面面相觑,上五天休两天?开什么玩笑,不是进宫读两个时辰就回家吗?难道要在这里呆五天才能回家?听了这话,就有想哭的了。
朱翊钧才懒得搭理他们,哭了有侍女哄着,再说了,熊孩子,哭哭也就习惯了。
要知道这里面可有不少勋贵自己,无论是成国公的孙子朱应桢,还是定国公的孙子徐弘基,那将来都是坑货。朱翊钧还准备用他们为勋贵树立榜样,自然不会让他们纨绔下去。
“好了,现在解散,让各自的太监带着去找房间,两个人一间。”说完之后,朱翊钧一摆手:“半个时辰之后吃饭。”说完这句话,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四子张简修道:“你和我一个房间。”
张简修一愣,指了指自己,瞪着老大的眼睛,自己和皇上一间?
站在张简修身边的则是他的弟弟张允修,也是瞪着老大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哥哥。
十六个人除了这对兄弟之外,表情各异,谁都没想到皇上居然挑选张简修和他住一起。有不敢置信的,有什么都不明白,也有嫉妒的。
朱翊钧看着他们,无奈的摇了摇头,也不知道他们的家里面都给他们灌输了什么。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说,以后在学宫之中,咱们不论君臣,只论同窗。”朱翊钧指着自己说道:“在这里,我也不称朕,只说我。”
“张简修,咱们去挑房间。”朱翊钧说完这句话,转身对张简修说道。
张简修一直处于懵逼的状态,听了朱翊钧的话,下意识的点了点头,随后就准备躬身行礼。朱翊钧一拉张简修:“行了,不是说了别来这套。”
整个院子的房间很多,早就布置完了,连摆件都是一样的。
进入房间,左右各有一个套间,正中央是会客厅,左右各一个卧房。后面则是伺候的太监和宫女的房间。在正厅的正后方,则是一间书房。
朱翊钧进入房间之后,满地的点了点头,布置的不错:“简修,去看看你的房间吧!”
第二十四章 把兄弟()
学宫房间的布置基本上都差不多,朱翊钧的房间都是一样的,说是去看张简修的房间,其实朱翊钧就是想和张简修聊一聊。朱翊钧对张简修可是很看重的,谁让人家是张居正的儿子。
张简修就有些拘谨了,毕竟面对的是皇上啊!
听了朱翊钧的话,张简修点了点头,他还没有从之前分房间的事情中回过神来。来这里之前,张居正可是叮嘱过张简修,多多接触,多多影响,可是住一起就有些不习惯了。
“简修,你在家里面都学什么?”进了房间之后,朱翊钧笑着坐到了椅子上,见张简修低眉顺眼的站在旁边,朱翊钧无奈的说道:“坐下聊。”
“咱们以后在这里可是要做很久的同窗,我并不是说了吗,在学宫,咱们只论同窗之谊。”
话是这么说,可是谁敢这么干啊!
虽然在心里面腹诽,可是张简修还是点了点头坐了下来:“开蒙之后,学了四书,治《春秋》。”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了科举准备的,四书是必考,五经之中择其一,称为治学。张简修治春秋,就是类似后世的选修五经之中的《春秋》。
想了想,朱翊钧点头说道:“六艺可有涉猎?”
儒家子弟,君子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君子六艺里面,礼乐就不用说了,射是射箭,御是驾马车,以前打仗的时候是战车,所以要赶马车。儒家也是讲究文体全面发展的,只不过现在书生大多荒废了。
在汉唐之时,儒家还是讲究出将入相,说得就是如朝能为良相,出朝能为良将。
只不过到了宋朝,程朱理学大兴,加上文官打压武将,士大夫一下子起来了,也就没了出将入相的说法,毕竟武将的地位太低了,直接被踩到了泥里。
现在没有战车了,御也就变成了骑马,现在能骑马的儒生可不多了,大多数都是坐轿了。
明朝初年的时候,还都是骑马或者坐马车,以人为畜不提倡,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早就松动的不像样子了。书法就不用说了,没有一笔好字,考科举都没戏。
朱翊钧提到君子六艺,重点自然是数,比起什么四书五经,数学才是王道。
不过朱翊钧的问题,让张简修有些尴尬,迟疑了片刻,开口说道:“都学了一些,只是浅薄了一些。”
朱翊钧自然是不相信,他本身也没报什么希望,于是笑着说道:“咱们学宫,教导的是君子六艺,以后慢慢学也就是了。接下来的几天,这里会进行摸底考试。”
“摸底考试?”张简修一愣,这摸底考试是什么鬼?
“总要了解大家都学了什么,也好因材施教不是。”朱翊钧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向外看了看,朱翊钧笑着说道:“走了,换衣服,该吃饭了。”
张简修自然不敢反对,送走了朱翊钧便回去换衣服了。
食堂设在后面的大院里面,朱翊钧和张简修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到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谈论什么,见到朱翊钧进来了,连忙站起了身子行礼。
看着都穿着同样衣服的这些人,朱翊钧笑了笑说道:“行了,都免礼吧!我不是说过了,在学宫里面,我与你们只是同窗,以后都不许在行礼了。”
听了朱翊钧的话,大家虽然都起身了,可是也没人敢坐下。
朱翊钧自然不能像后世大学那样要求他们,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于是笑着说道:“都坐下吧!”
看了一眼身后的张诚,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开饭吧!”
张诚答应了一声,伸手去招呼太监和侍女开饭了。
饭菜很简单,四个菜一个汤,两荤两素。当然,只是看起来简单,有御厨的烹调,自然是非常美味的。这是第一顿饭,后面也会有更多的样式,可以随心取用。
接下来的几天,学宫这边进行了一场摸底考试。
其实朱翊钧也明白,这些小家伙说什么摸底,基本上学得都差不多了。都认识字,简单的开了蒙,有的好一些,学了四书,有的则是连《论语》都刚开始学。
不过朱翊钧也不在乎这些,识字就好了,不用教导识字,省了不少功夫。
朱翊钧忙着学宫的事情,朝堂上面也稳定了下来,不过又出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给太后上尊号。现在皇帝也稳定了,这件事情自然要提上日程。
礼部自然是按照规矩,给陈氏上尊号仁圣皇太后。
这是按照规矩来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