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曾经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普查,建国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进行过一次,那次大明上下土地为八百万顷,到了成祖时期,也进行过一次,土地为七百万顷。
短短两代人,土地便被勋贵勋戚和豪强吞噬了一百万顷。
这一百万顷不是说不纳税,或者是免掉钱粮,而是消失不见了,就是被人给侵占隐匿了。
到了正德年间,正德皇帝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普查,整个大明的土地仅剩三百八十万顷,不足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一半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大明人口快速增长,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结果土地却不足开国时候的一半。
朱翊钧估计能体会正德皇帝的心思,估计气疯了都,正德皇帝还没等到他收拾土地问题的时候,人就没了。朱翊钧不由的想到了张居正,如果正德有张居正,估计大明早就变了。
在朱翊钧发散思维的时候,下面的王锡爵也没停。
“去岁全国供给京城的米为四百六十万石,供给宗室的禄米则为九百七十万石,宗室禄米为京城用米的两倍还多。”王锡爵说道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
这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为朝廷的包袱了。
如果在过些年,宗室人口在翻倍,那朝廷上下就真的养活不起这些人了。
不过也有人单纯的担忧,或者真的觉得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可是也有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太后在为潞王选妃,准备大婚。
以太后对潞王的宠爱程度来说,大婚的规模自然不用说了,关键是随后的就藩和赐地。
每一个藩王就藩都会有土地,以太后对潞王的宠爱程度来说,这个赏赐肯定不会少。在这个时候提出开藩禁,这个时机掌握的很微妙,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该怎么做了。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半天没说话,他怎么会想不到。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看了一眼王锡爵,开口问道:“爱卿以为该如何?”
“臣请限封爵之制,开四民之业,弛出入之禁。”王锡爵似乎早就准备好了,掷地有声的说道。
虽然说得简单,可是却是每句话一条政策,所谓限封爵之制,说白了就是限制宗室的爵位。不能嫡子继承爵位,次子继续分封,如果那样,大明的宗室只会越来越大。
开四民之业,说白了就是准许大明宗室参军做官经商种田。
这种说法只是说法,事实上就是取消宗室不得为官参军的限制,毕竟现在大明的宗亲大多数还没沦落到经商和种田的地步。
最后一条,弛出入之禁,说白了就是放开宗室不得离开封地,藩王不得出城,不得回京的禁制。这一条可以说是为了前面两条服务的,没这一条,前面两条也没意义了。
王锡爵的话出口,大殿上落针可闻,没人开口说话。
藩禁是怎么来的,没人不知道,说白了这是皇上设定的。
大明可是有靖难的,成祖一脉的天下是靖难来的,说白了就是造反。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对藩王宗室如此防范的原因。我可以靖难的皇位,那别人也可以啊!
藩禁说白了就是为了扼杀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虽然造反得天下,但是我不希望我被造反。
现在提出开藩禁,虽然理由很充分,可是这个事情要看皇上。不少人已经觉得王锡爵胆子太大了,皇上要是不同意,王锡爵的下场估计不会太好了。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事实上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必须解决。
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难,真的操作起来,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对不是皇上一道圣旨的事情。不过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自己正好推波助澜。
“开藩禁啊!”
朱翊钧感叹了一句,下面的大臣就一哆嗦,这件事情太敏感了,大部分的大臣都不想掺和,稍有不慎,掉脑袋就是有可能的。自己伺候的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不敢杀人的主。
“事关重大,交阁部议处吧!”朱翊钧想了想,开口说道。
交阁部议处,说白了就是看看大臣们怎么说,征求一下大臣们的意见。
这件事情之后,大臣们也不想着在参奏什么了,比起王锡爵的这份奏折,别的奏折都不算事了。宣布退朝之后,朱翊钧径直回了乾清宫。
散朝之后,这个消息自然就快速的扩散了出去,尤其是在皇上弟弟要就藩的时候,这样的消息传递的就更快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听说瓦剌女子甚美?()
回到了乾清宫,朱翊钧也在琢磨关于开藩禁的问题,实在是花钱太多了。这件事情不处理,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看来真的要动了!”
反正自己也要动,迟早的问题而已,现在王锡爵既然提出来了,那就正好让他去操持。无论是背锅也好,还是主持也好,王锡爵都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说实话,对于王锡爵这个人,朱翊钧之前关注的并不多。
不过朱翊钧也知道,王锡爵蹦出来,这代表着朝堂上新一轮的人事斗争要开始了。
现在在位置上的六部尚书,说实话做的够久了,虽然他们都做的不错,可是下面还有不少人等着接班啊!你们不挪窝,下面的人上不来啊!
朱翊钧有些无奈的揉了揉额头,这件事情显然更麻烦。
事实上对于大明现在的中枢班子,朱翊钧是满意的,贸然动起来,不利于后面的改革。琢磨了一会儿,朱翊钧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需要自己引导啊!
“那就先从这个王锡爵开始吧!”朱翊钧打定了主意之后,便不再去琢磨这件事情了。
“皇爷,潞王殿下求见!”张和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道。
潞王来了?
这消息传的还真是快!
略微有些感慨,朱翊钧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朱翊鏐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着朱翊鏐,朱翊钧忍不住暗叹,自己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朱翊鏐还是一个流着鼻涕泡的小屁孩,现在也长大了。十六岁的朱翊鏐,已经有几分成年的气度了。
“臣弟见过皇兄!”朱翊鏐给朱翊钧行礼道。
“免礼吧!”朱翊钧笑着摆手道:“你我兄弟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坐下说!”
朱翊鏐点了点头,随后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也没有绕弯子,直接开口说道:“臣弟听说朝廷上有大臣建议开藩禁?”
事实上对于开藩禁,朱翊鏐真的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这一世的朱翊鏐不是前世的朱翊鏐,从小在学宫里面厮混,不但练就了壮实的体魄,同时也对战阵之事非常的感兴趣。想到自己被关在王府里面,连出城都不行,他的心里面异常的烦躁。
现在有人建议开藩禁,他真的是喜出望外。
如果真的开了藩禁,那自己就不用出京了,真的是好事情。
不过朱翊鏐也知道,这件事情需要皇兄做决定,自己不能表现的太过热心,而且不能让皇兄以为这是自己撺掇的,也不能让皇兄以为自己有其他的图谋啊!
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兄,朱翊鏐真的是畏惧到了骨子里面,这是从小在他阴影下长大留下的畏惧。
“是啊!”朱翊钧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道:“皇弟有想法?”
听了这话,朱翊鏐连忙摇头:“臣弟也是刚刚听说这件事情,至于想法,臣弟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是藩王也好,宗室也好,也都是皇兄的臣子。”
朱翊鏐脸上的表情非常的严肃,也很认真。
看了一眼朱翊鏐,朱翊钧笑了笑,也没去戳穿他,事实上对于朱翊鏐的想法,朱翊钧在清楚不过了。反正他肯定是不想去就藩的,说起来,换成自己,自己也不想去。
天下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你觉得该不该开藩禁?”朱翊钧也来了兴趣,笑着对朱翊钧问道,这算不算哥哥的恶趣味?
朱翊鏐一愣,连忙说道:“这种大事岂是臣弟能参与的,开与不开,还需皇兄一言而决。”
朱翊钧也知道,朱翊鏐是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在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是不敢说的,这也不能怪他。叹了一口气,朱翊钧突然有些兴致懒散。
“皇爷,太后请皇爷去慈宁宫!”这个时候,张宏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道。
这两年张宏老的挺厉害,虽然顶着司礼监张印太监的职位,可是他不怎么管事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伺候李太后。到前边来,大部分时候也是为了替李太后传话的。
听了张宏的话,朱翊钧苦笑,果然还是惊动了李太后了。
这件事情如果说谁最关心,估计就是李太后了。
老太太现在关心的事情不多,朝政也不过问,重点就两个,一个是盯着朱翊钧生儿子,另外一个就是他的老儿子。说白了,注意力全都在儿子的身上。
原本儿子就藩,这辈子估计都不能再见了,现在有人倡议开藩禁,那儿子岂不是不用离开自己身边了。这个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李太后也坐不住了。
“走吧!”朱翊钧站起身子,对朱翊鏐说道:“咱们一起去看看。”
对于朱翊钧来说,这件事情也好对付,反正他已经打算开藩禁了,给李太后一颗安心丸也不是不可以。朱翊鏐不就藩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省钱。
历史上朱翊鏐光大婚就花了白银一百多万两,有记载整个京城的珠宝都被买空了。
为朱翊鏐建造路王府,又花费了七十万两白银,历时四年,整个王府建筑群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坐落于汲县城的东半部。安家费又给了三十万两,土地给了四万亩。
安排一个潞王,花费了小三百万两,想到这个花费,朱翊钧一阵阵的肉疼。
朱翊钧两兄弟来到慈宁宫的时候,李太后已经命人摆上了酒宴,看样子是一副吃家宴的架势了。两兄弟见过礼之后,便入座,陪着李太后吃饭。
“皇儿,哀家听说朝廷有人建议开藩禁?”李太后见气氛缓和了下来,便开口问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恭敬的说道:“回母后,朝臣的确有这样的建议!”说着朱翊钧就把王锡爵的话重复了一遍:“以朝廷的岁入,再过些年估计就养不起宗室了。”
李太后出身农家,是泥瓦匠的女儿,对于钱很敏感,听到这么多,也有些吃惊。
“原来如此,那开藩禁也是有些道理的。”李太后点头道:“不知皇儿打算如何处置?”
“儿臣现在也没想好,听听大臣们怎么说吧!”朱翊钧笑了笑说道:“不过儿臣倒是倾向于开藩禁的,毕竟朝廷每年这么一大笔支出,也的确是有些为难了。”
听了朱翊钧这么说,李太后点了点头:“开藩禁也好,免得哀家要承受骨肉分离之苦。”
朱翊钧苦笑,李太后如此直接,无非就是表明他的态度,给自己施压。朱翊钧不禁想到了王锡爵,那个老货估计就是算准了这一点,利用这一点来推动开藩禁。
事实上王锡爵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他可能也觉得没什么把握,但是选择这个机会成功率就大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