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朱翊钧都可以不计较,毕竟大明亡了,皇家没做好,没能保护好你们,你们为了活着也可以理解。当然了,鄙视还是要鄙视的。
后世人大骂吴三桂三姓家奴,衍圣公府其实也差不多。
虽然心里面大骂,可是朱翊钧还是知道大局的,这一次的税改很关键,如果孔家识时务,跟着自己推行税改,那么自己可以放过孔家。
可是现在看来人家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连皇帝派去的人都不见,理直气壮的放鸽子,这一次朱翊钧就让他们知道知道,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孔尚乾从宫外走了进来,他的表情非常严肃。
比起孔尚贤,孔尚乾的年纪更小,今年不过二十多岁,如果不是父亲早死,翰林院五经博士的位子也轮不到他来做。不过他也不傻,当年孔家南北宗争夺衍圣公的位置,那可不是小说家言,孔家南宗那都是口口相传的。
现在朝廷要官绅一体纳粮,皇上又派了大量的人去山东,大家都在等着看山东的结果,这些天京城的气氛都凝重了不少。孔尚乾又不是瞎子聋子,自然听说了。
在这个时候皇上传召自己,孔尚乾想不紧张都不行,心情很复杂,有些激动和隐隐的期盼,更多的则是害怕和畏惧。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严惩孔尚贤()
事实上对于谁是孔子的后人,谁是孔子的嫡传,朱翊钧一点都不感兴趣,朱翊钧相信天下也没人感兴趣。儒门弟子,大家捧着孔老夫子的牌子,更多是为了团结在一起干自己的事情。
根据自己的想法,儒门弟子划分不同的派别,比如理学心学等等。
这是一个圈子,也是一种规则,是一种已经被世人默认的规则。
对于朱翊钧来说,孔尚贤就是一个蠢货,收拾起来再简单不过了。看了一眼跪地行礼的孔尚乾,淡淡的说道:“爱卿免礼吧!”说完对张鲸吩咐道:“给孔爱卿搬个凳子来。”
张鲸连忙转身去搬凳子了,孔尚乾则是心一沉。
翰林院的五经博士可得不到皇帝的赐坐,那就只能是孔家子弟的身份了。想到这里,孔尚乾担心之余也有些激动。这么多年,孔家南宗过的是什么日子。
自从宋灭亡了之后,孔家南宗就没落了,一代不如一代。
相比起来孔家北宗那可是如日中天,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家都是孔子的后人,凭什么你们过那样的日子,我们就只能整天受苦受难的。
等到孔尚乾坐下,朱翊钧笑着说道:“爱卿在衢州可还有家人?”
“回陛下,家母尚在,妻儿也都在母亲阶前尽孝。”孔尚乾一愣,随后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朕这些日走都在读书,看一些儒家经典,颇有心得。圣人之言如醍醐灌顶,宋代宰相赵普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言不虚啊!”
孔尚乾听着朱翊钧对孔老夫子一顿吹捧,心里面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圣人的诞辰马上就要到了!”朱翊钧看了一眼孔尚乾,笑着说道:“朕想到孔庙祭拜圣人,这祭拜要有一个人主持,朕就想起了爱卿。”
孔尚乾顿时就激动了起来,皇上要去祭拜孔子,而且还要自己主持。
自从万历登基以后,到现在十几年了,公开祭祀孔子还一次都没有过。别说朱翊钧了,事实上大明的天子对孔子都不感冒,大规模的祭祀很少。
“朕想在孔庙举办大型的祭祀,一应开销由内务府支应,祭祀七天!”
朱翊钧的话非常非常的震撼,让孔尚乾一脸的激动,连忙跪倒在地上:“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上重托!”说着用力的给朱翊钧磕了头。
大规模的祭祀,皇上亲临祭祀,这都是大事情。
主持这件事情的是自己,这抬举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看着孔尚乾离开,朱翊钧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收敛了起来,事实上比起孔家北宗,孔家南宗好对付多了。当然了,即便是扶持孔家南宗,朱翊钧也不会将孔家南宗继续放在衢州。
把孔家拉到身边来,拉到京城来,这才是好的做法。
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眼中闪过一抹冷色:“人都准备好了吗?”
张鲸连忙躬身道:“回陛下,已经准备好了。”
朱翊钧收回目光,直接点头道:“那就开始吧!”
在皇上要在孔子诞辰祭祀孔子的消息传出去之后,顿时得到了不少人的吹捧,无数人上赞歌,自然不少人都觉得这是文教大兴的预兆。
不过也有人精,当看到主持大祭祀的人是孔尚乾,吓的就是一缩脖。
在事情发酵了三天之后,一份奏折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风雨再一次来了!
上这份奏折的倒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山东巡按御使,官职七品,但是因为这份奏折,冯宽的名字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成为了京城内外议论的焦点。
随着消息的不断的扩散,冯宽基本上就算是名震天下了。
奏折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弹劾孔家北宗非孔子嫡系后人,篡夺孔子后人之位,欺瞒天下,欺君罔上,骗的衍圣公爵位,实乃罪大恶极。
这份奏折没有直指孔家南北宗的事情,那段历史太乱,很难分得清,让人无从下手。
冯宽将矛头直指孔家多年前的一次夺嫡事件,大帽子直接扣到了现在的衍圣公这一支上。
元仁宗延祐二年,孔氏族人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元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
孔思晦和孔思诚均为四十五代孔宗愿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孙,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孙孔拂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长孙。
因此,元仁宗于延祐三年,罢黜孔思诚而以孔思晦袭封衍圣公,并授阶为中议大夫,列正四品。
冯宽针对的就是这一次的夺嫡,直言孔思晦勾结蒙元,期满天下,实乃罪大恶极。事实上孔思晦才是二房长孙,而孔思诚才是长房长孙,为了侵夺衍圣公的爵位,孔思晦献媚元朝皇帝,勾结元朝皇帝身边的宦官,送上重礼。
反正士人喜欢扣得帽子,喜欢编纂的故事,全都一股脑的扣到了孔思晦的脑袋上。
现在的衍圣公孔尚贤就是孔思晦的嫡传,搞臭了孔思晦,那孔尚贤一脉彻底没了做衍生公的资格。陷害同族,欺瞒天下,欺君罔上,夺取圣人后人嫡系继承权,简直罪大恶极。
至于孔尚贤一脉倒了,会不会便宜孔思诚一脉,那是不可能的。
一旦罢黜了孔尚贤一脉的衍圣公,谁在做衍圣公,那就是朱翊钧说的算了。
这份奏折一出,顿时疯传了起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可以说是风传天下。不过有的这么说,有的那么说,争论不休。有人就提出来了,孔家是有族谱的。
于是,不少人再一次弹劾孔思晦篡改孔氏族谱。
如果孔思晦是长房长孙,那为什么衍圣公的爵位落到了孔思诚的手里面?明显就是篡改了族谱,然后才有废除之举。毕竟长房长孙就是长房长孙,没见谁家把爵位传给二房的。
这种论调一出,瞬间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无论是在谁家,没听说都传承完了才发现自己是长房长孙的,没这个道理啊!
在争论了几天之后,无数的奏折被送入了宫里面,有的要求严惩诽谤圣人后裔的,有的要求查清楚事实真相的,孔家血脉不容玷污,怎么说的都有。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自己面前新近出炉的内阁大学士王锡爵,脸上带着一抹笑容。
事实上王锡爵虽然入阁了,可是朝中的大臣都知道,这位入阁是有任务的,那就是主持开藩禁。大家都明白,如果这这件事情做得好,王锡爵有望一窥首辅之位。
如果做得不好,那么王锡爵别说首辅之位了,刚入内阁就得被赶出去。
朱翊钧看了一眼王锡爵,开口说道:“孔家的事情爱卿知道了?”
“回陛下,臣知道了!”王锡爵点了点头说道,外面吵嚷了这么久,他要是不知道他就是傻子了。比起外面那些叫嚣的欢的人,王锡爵这样的大佬知道的更多。
看起来是有人弹劾孔家,可是王锡爵知道,这件事情水很深。
现在税务司正在推官绅一体纳粮,全国的士绅都在看着山东,整个山东又在看着孔家,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山东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
孔家消极抵抗,地方官使绊子,士绅阴奉阳违。
整个山东陷入了麻烦,而麻烦的源头就是孔家,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孔家的事情,只要不是说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能成为大佬的,怎么可能会有傻子。
王锡爵虽然刚入阁,可是入阁之前他也是礼部侍郎啊!
再说了,王锡爵也不是务虚的官员,不然也不会在礼部侍郎的任上弄出一个开藩禁来了。
“朕想让你去一趟山东!”朱翊钧看着王锡爵,淡淡的开口说道:“圣人苗裔乃是大事情,不容出现一点纰漏,既然有这样的奏折,那就要查清楚。”
“这件事情必然要派朝廷重臣前去,朕觉的爱卿很合适。”
王锡爵心中叹了一口气,果然如此,事实上他早就预料到皇上找自己是让自己干这个了。查清真相什么的,听听也就算了,皇上之前抬举孔尚乾的事情,谁没看到?
如果这个时候装傻,那下场可想而知,王锡爵连忙道:“臣领旨,明日一早臣就赶去山东。”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如此再好不过了!”
“不知爱卿到了山东之后准备如何行事啊?”
王锡爵听了这话,心里面知道皇上这是对自己不放心,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依旧很严肃的道:“臣定然会查清真相,严惩孔尚贤。”
这下轮到朱翊钧尴尬了,摆了摆手说道:“爱卿且去吧!”
看着王锡爵的背影,朱翊钧没想到这个王锡爵居然是这个脾气,难道是和申时行这样的老好人相处习惯了,突然换一个风格还不适应了?
是这个王锡爵脾气太直了,一定是的,没见这家伙连“严惩孔尚贤”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有内厂厂公,有税务司总司丞,有锦衣卫,有京营,在去一个内阁大学士,山东想不热闹都难啊!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没有过几天了()
事实上山东在王锡爵没去的时候,已经热闹起来了。
朝廷关注着山东,山东也在关注着朝廷,毕竟这件事情是大事情,山东士绅在对抗朝廷的同时,自己也是心惊胆战的,谁也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做。
尤其是孔家,这一次孔家可是没给皇上面子,孔家也在等皇上的反应。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东地面,也传到了孔家,皇上在亲自祭祀孔圣人,在京城祭祀七天,规模非常的大。皇上还要亲自去祭祀,这个消息震撼了不少人。
对孔家来说,对山东士绅来说,这是好消息。
大家都是靠在孔子门下活着的,尤其是孔家,这绝对是声威大涨的好机会。可是伴随而来的另外一个消息就不好了,主持这一次祭祀的是孔尚乾。
孔家的事情没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