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乃是国战,加上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重。朕准备成立一个衙门,名为军机处,专司筹备此次之战。”

    “朕将从五军都督府以及内阁大学士六部之中抽调人手,进入军机处。”

    “一来参与军机以防泄密,二来也可以更快更好的统筹此次之战。至于军机处设立在何处,朕觉得文华殿就可以。”

    朱翊钧的话一出来,下面的大臣们脸色就各异了。

    这个军机处的设立,说起来还是挺突然的,大家一时间也不明白皇上究竟是作何打算。虽然皇上是为了防止泄密,同时为了更好的统筹战事。

    可是在场的大臣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还是从这里面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自从皇上登基以来,朝廷新设的机构很多,从最早的武备司到后来的法纪司,这些虽然都是新设的衙门,但是实际上都是在现有的规则和框架之内。

    至于京营的改制,那个更不算什么,只是皇上收拢军权的做法而已。

    可是这个军机处却不一样,这个衙门明显是要凌驾于五军都督府和内阁之上的。说是统筹战事,可是现在没有战事,只是筹备。

    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军械粮草,士卒兵员,这就涵盖了钱粮调拨和人员任命。

    朝廷里面最大的两个权力是什么?一个是钱,一个是人事权,其他的都是虚的。一旦入了军机处,那么就代表获得了这两项权力。

    这个了不得啊!

    朱翊钧看着大臣们面色各异,也不开口说话,朱翊钧也不说话,静静等着大臣们思考。事实上朱翊钧提出来的两年备战,虽然也是为了两年后开打,同时也是为了转移矛盾和设立军机处。

    首先是转移矛盾,将商税的矛盾转向外面。

    以大量的基础建设和军事订单拉动内需,让商人有单可接,有钱可赚,把精力全都放在朝廷的订单上,而不是想着怎么免税。

    朱翊钧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整个大明的商税征收和商税体系构建。

    同时进一步推进军改,至少要完成南京的军改,以便维稳。

    第二个重点就是设立军机处,这个作用就简单了,那就是进一步提拔勋贵的地位,增加自己在军事和政务上的权力。

    说白了就是增加自己的中央集权,让自己能够手握更多的权力。

    两年的过渡期,朱翊钧觉得也差不多了,加上修建往北的水泥路,也需要两年的时间。皇家水师的构建,两年也差不多了。

    两年这个期限,这是朱翊钧综合考虑了很久才做出来的决定。

    宫殿里面烟雾缭绕,英国公张溶这个时候站不住了,直接站了出来,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善,设立这样一个临时衙门,的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整军备战,好处多多,臣请入军机处。”

    朱翊钧看了一眼英国公张溶,英国公府的政治敏感性一直都是很好的,张溶就不说了,他的孙子张维贤,在历史上也是很厉害的人一个人。

    在三大案之中,张维贤是堪称定海神针的人物。

    这一次张溶再一次看出来了,这是勋贵的机会。

    勋贵可以借由军机处,再一次把手伸向朝廷的权力中心,成为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存在,而不是听文官吆五喝六,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站出来的第二个人是定国公徐文壁。

    “臣以为陛下此举大善,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这两位大佬一站出来,其他人自然就不用说了,也全都跟着站了出来,一顿溜须拍马,大唱赞歌,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政策的支持。

    朱翊钧的目光扫向了文官,等着他们的答复。

    “臣以为陛下之策很好!”工部尚书梁梦龙第一个站出来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梁梦龙觉得这个政策很好。

    从公,梁梦龙觉得这个军机处可以直接面君,因为他设在了文华殿,这个地位十分特殊的宫殿。这对军方很重要,他曾经做过蓟辽总督,深知与皇上沟通不畅的后果。

    无论是文官还是太监转述,那都是容易出问题的。

    比起内阁,军机处选拔的人都是知兵的,这里面好处都多了,最直观的不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存在,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的。

    于私,梁梦龙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作为大明的工部尚书,梁梦龙的资历很浅,从蓟辽总督的位子刚升上来,将来入阁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入阁了,自己前面还有这么多人,自己的地位也高不了。

    军机处就不一样,新立的衙门,很容易升迁,加上自己是皇上的心腹,又知兵,这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制的职位,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情,梁梦龙根本就没有不支持的理由。

    至于会不会削减内阁的权力,梁梦龙才不在意,自己又不是内阁大学士,一旦入了军机处,谁还管什么内阁,这是梁梦龙的想法,也是其他人的想法。

    同样抱着这个想法还有内阁大学士曾省吾。

第三百零七章 落定() 
虽然身为内阁大学士,可是曾省吾的地位实际上还是略微有些尴尬的。倒不是说他在内阁的排名有些靠后,而是因为现在的内阁构成。

    如果曾省吾是内阁次辅,或许还会好些,可是他不是。

    曾省吾为了军改去了西北,在那边耽误了很久的时间,使得他现在内阁排名靠后,而实际上内阁之中,申时行、余有丁和王锡爵是同年。

    虽然不至于大搞结党营私,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三个还是会相互声援的。

    这对曾省吾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他有皇帝的支持,可是光支持也是没什么用的。这一点曾省吾清楚,身为皇上的朱翊钧也清楚。

    可是这一次设立军机处,这对曾省吾来说就是一个大机会。

    首先他懂军政,因为他以前就干过,加上这一次西北军改的功劳,在加上皇上的信任,曾省吾对自己入军机处信心十足。

    一旦入了军机处,自己的地位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比起申时行都不会逊色。

    有了这个好处,曾省吾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现在梁梦龙站出来支持,曾省吾自然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曾省吾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军机处的设立,乃大善!”曾省吾掷地有声的说道。

    随着曾省吾的话,其他的人也都站了出来,开口附和起来。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一直盯着申时行等人,意思很明显,你们也得拿一个态度出来。到了这个地步,申时行自然不会再反对。

    “臣等复议!”

    在申时行的带领下,其他人也跟着附和道。

    “既然爱卿们都同意了,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关于军机处人选的设置,朕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趁着今天就和诸位爱卿说一下。”

    “军务处设立六位军机大臣,参与军机,设立行走大臣若干,为参谋办事之员。”

    “至于具体谁入军机处,朕需要好好思量一下!”

    对于军机处,朱翊钧是没打算廷推的,也没打算征求谁的意见。说白了,内阁的那一套全都给朕拿走,什么非翰林不得入阁,内阁之内论资排辈的,这些统统都不要。

    军机处这个衙门,朕说的算,人选朕自己来定。

    事情很快就尘埃落定了,廷议也就散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面,朝廷的大事主要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是皇上设立军机处的事情,使得朝廷山下的人都在想,谁人能够如军机处。

    六部九卿没人不想入军机处,这可是一个大衙门啊!

    虽然不知道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衙门,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至少在备战北伐这两年,这个军机处必然会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衙门。

    地位上甚至会赶超内阁,没人会不在意。

    第二件大事情就是藩王进京。

    经过将近两年的筹备,晋王一脉终于开始大规模的进京了。十几位藩王终于从山西出发了,很快就会达到京城,进入西郊皇城的王府。

    事实上这件事情朱翊钧并不怎么关心,因为不用他操心。

    王锡爵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事情,这一年多他软硬兼施,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在没闹出什么乱七八糟事情的情况下,终于搞定了晋王一脉。

    随着晋王一脉的进京,大明的藩王进京正式开始了。

    这也代表着大明皇室的压力会骤然减少,各地的王爷也会陆续开始进京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坐在龙书案的后面,手中拿着笔圈圈点点的,琢磨着进入军机处的人选。事实上军机处这边的人选很难选,六个名额朱翊钧其实觉得有点多。

    可是在少的话,朱翊钧就觉得有些安排不开了。

    首先是武将这边,勋贵两个,英国公张溶和定国公徐文壁,无论从哪个角度,这两个人都是一定要入的,不然自己也谈不上捧起勋贵了。

    除了他们,戚继光也是要入的,这是自己亲自选择的北伐将领。

    军方这边占去了三个名额,文官这边曾省吾是要入的,一个是对他去西北的不长,另外也是为了削弱内阁的权力。

    申时行一科三阁老的佳话的确很好,可是朱翊钧却不想让他们抱团再一起。

    如果不是王锡爵忙着开藩禁的事情,朱翊钧早就对他们这个三角形的组合下手了。现在有了军机处,自然是要把曾省吾给提起来。

    第二个人选就是梁梦龙,这位前蓟辽总督。

    首先他知兵,其次他在蓟辽干过,有经验,加上工部现在正在组织开军匠的匠籍,让他进入军机处,这样能够让这件事情有一个更好的统筹。

    最后一个位子,朱翊钧准备给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彪的。

    军队监察要提上日程,而自己要建立宪兵性质的锦衣卫,那么在军机处有一个位子给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彪,在合适不过了。

    加上锦衣卫的拆分,事情也会很快进入正轨。

    “给朕端一杯茶水来!”朱翊钧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自己发胀的额头,开口说道。

    在一边伺候的张鲸连忙端过来一碗温润的茶水,然后放到了桌子上,小心的说道:“皇爷,这天下的事情是做不完的,皇爷还是要注意龙体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然后摆了摆手说道:“哪有说的那么轻巧啊!”

    六位军机大臣的事情定下来了,那么行走也要定下来。行走大臣,朱翊钧是准备有侧重的,主要就是侧重年轻,比如军方的鹰派。

    以刘綎、麻贵、马栋这些新晋的实力派,在加上主战派的勋贵子弟,比如临淮侯府的李喜朝,西宁伯府的宋梁,这些人都会是北伐的主力。

    文官这边,朱翊钧培养的年轻人也可以拉出来遛一遛了。

    这些人都将是朱翊钧未来的班底,北伐之战就是这些人上位的前奏的。等到北伐之战完成,朝廷上下的这人老人也都该退下去了。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新人自然而然的就上位了。

    将手中的毛笔放下,朱翊钧舒了一口气,转头对张鲸说道:“这是朕拟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