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

    使劲全身的力气,丰臣秀次猛地暴起,手中的长刀顺着丰臣秀吉的胯下就向上刺了进去。

    这一刀虽然是躺在地上斜向上刺的,但是威力却非常的大,鲜血飞溅。

    丰臣秀吉低头看了一眼丰臣秀次,发现他已经不动了,他死了,丰臣秀吉心里面也暗恨,你都死了,居然还要杀自己,早知道早就该杀了你。这是丰臣秀吉的最后一个念头了,随后轰然倒地。

    谁都没想到丰臣秀吉和丰臣秀次父子就这样戏剧化的死掉了,厮杀的双反都愣住了。

    在这个时候,为首的那个忍者首领反应很快,他直接冲了上去,一刀砍下了丰臣秀吉的脑袋,然后大叫了一声:“走!”说着就向外面冲了出去,丝毫没有停留,其他忍者这个时候也反映了过来,在后面跟着就杀了出去。

    整个丰臣秀吉的府邸都乱成了一锅粥,呼喊声不断,丰臣秀吉死了的消息也很快就传了出去。

    骚乱很快就扩大了,整个伏见城都陷入了混乱,人心惶惶。

    德川家康的府邸。

    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丰臣秀吉的人头,德川家康开口问道:“伤亡如何?”

    “伤亡了近七成!”服部半藏有些痛苦的说道。

    德川家康点了点头:“你下去吧!死去的多给一些银钱,有伤的好好治疗。”等到服部半藏走了,德川家康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丰臣秀吉的脑袋上,原本德川家康以为自己看到丰臣秀吉的脑袋,心里面会很高兴,可是没有。

    自己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些悲凉,今日的丰臣秀吉,难道就不是明日的德川家康?

    此时德川家康心里面热血在燃烧,他知道自己要隐忍,但是现在的隐忍,为的是将来的不隐忍。将丰臣秀吉的脑袋放回到木盒子里面,德川家康喃喃道:“你没能完成的,我会努力去完成的,你看着。”

第三百四十八章 带到京城来() 
虽然对丰臣秀吉有很多的想法,德川家康对丰臣秀吉想要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想法也不赞同,可是此时此刻,城外明军云集,倭国即将陷落,德川家康心里面产生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想法。

    此时此刻,德川家康第一次认同了丰臣秀吉的想法,那就是要强大。

    大明为什么如此蛮横,丰臣秀吉想要请降都不可以,一定要杀死丰臣秀吉,因为大明足够强大。

    伏见城乱了一整夜,实在是丰臣秀吉的死太大,也太蹊跷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康很快就被推举了出来,虽然有人怀疑丰臣秀吉是他杀死的,毕竟忍者军团的袭击是不少人都见过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无视了这一点,加上德川家康也不是没有支持者。

    于是杀死丰臣秀吉的帽子就被扣到了丰臣秀次的身上,伏见城正式进入了德川家康时代。

    只不过这个时代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第二天天亮,德川家康就提出了向大明投降,毕竟丰臣秀吉已经死了,大明不接受的投降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在了,投降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有人不同意,但是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伏见城挡不住明军,一旦伏见城被明军攻破,自己这些人全都要死。

    张维贤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久久无语,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丰臣秀次实在是太废物了。

    事实上丰臣秀吉死于德川家康的手,张维贤也能接受,可是帽子被扣在了丰臣秀次的身上,好处却被德川家康给得到了,这个张维贤就不开心了。身上不脏的德川家康是不能用的,这一点张维贤在清楚不过了。

    不过事已至此,也不能翻脸,先拿下伏见城平复倭国才是正经。

    自从朝鲜之战开始,大明打了这么久了,也是需要休养的,将士们的战心也都疲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再生事端,但是张维贤在心里面下了一个决定,德川家康这个人不能留,否则日久必然生乱。

    伏见城投降了,倭国之战正是结束,出来投降的是傀儡的一般的倭国天皇。

    张维贤没有过多的关注他,但是也知道保持了足够的礼节,因为大明以后是要用他的。

    京城,紫禁城,文华殿。

    自从入秋之后,朝廷的事情就多了起来,税收是排在首位的,其次就是戚继光还朝,这位大明的定北侯为大明彻底平定了草原。随同进京的还有察哈尔部的布延彻辰一家人,布延彻辰一家人的进京,代表着大明彻底完成了漠南草原的攻略任务。

    朝廷上下正在准备献孚仪式,同时也是戚继光的封公仪式,关于戚继光封公的事情倒是没人说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也算是水到渠成了。

    “皇爷,倭国的战报!”张鲸来到朱翊钧的身边,躬身说道。

    朱翊钧拿过战报看了一眼,自从伏见城之战之后,倭国彻底平定了,张维贤详细的提供了自己的安排,同时还重点说了德川家康的事情。放下战报,朱翊钧笑着说道:“让军机处传旨,除了水师驻军,让张维贤班师吧!”

    虽然大明在倭国的驻军不会超过三万,但是因为有水师的存在,倒也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随着殖民的深入,人手自然会越来越多,当然了,还有朝鲜人,倭国之战,朝鲜人也是出了力的,朱翊钧自然不会不给朝鲜好处,朝鲜也会在倭国驻军,人数大概在五万左右,凑一凑也就是十万大军了。

    “传旨给张维贤,那个德川家康既然不能杀,那就带到京城来吧!”朱翊钧将捷报交给了张鲸说道。

    德川家康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这一点朱翊钧比谁都清楚,擅长隐忍并且也是有野心的人,将他放在倭国,那是迟早会搞出一点事情来的。这一点张维贤知道,朱翊钧更清楚,战国三杰,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大明能打的这么轻松,无非就是明军的战斗力强,这不禁让朱翊钧想起了近代史。

    华夏无人吗?华夏不敢死吗?华夏的将军不能打吗?抗日战争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战死疆场,可是那一场场战斗,大部分都是被碾压的。面对划时代的东西,个人勇武有的时候真的很渺小,还是得尽快把大明推到工业革命的程度。

    只要大明抢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抢先制造了蒸汽机,在这个时代,大明没落也不会没落到前世的程度。

    朱翊钧有些恍惚,但是他的心却更坚定了,只不过不知道要等多久啊!

    倭国的捷报自然也传出去了,只不过在北方,大家更关心的草原之战,对倭国之战的关注度显然没那么高。加上前一段时间朝鲜之战的捷报太多了,京城的百姓都有些免疫力了,反正现在是打哪都赢。

    大明强大了,自豪感自然就爆发了,京城的百姓更是如此,走在街上都是昂着头的。

    民族自豪感,在这一刻无疑是爆发的很厉害的。

    朱翊钧自然也要有意引导这一切,在得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朱翊钧就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朱翊钧异常的忙碌,先是献孚,然后是戚继光封公,这些都是朱翊钧要做的。仪式是繁琐而枯燥的,但是这个仪式又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这是做给后来者看得,努力吧!戚继光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走进来的戚继光,笑着说道:“朕准备了酒菜,爱卿陪朕喝几杯!”

    戚继光听了朱翊钧的话,脑海之中就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杯酒释兵权。

    事实上朱翊钧完全没这个想法,也就是宋朝的皇帝得位不正才干出这样的事情了,以朱翊钧现在的声望,完全不用担心这个。朱翊钧现在的声望真的是高到可怕,千古一帝,万世英主,大帽子一顶接着一顶的。

    君臣二人坐下之后,朱翊钧拿起了酒壶给戚继光倒了一杯酒,惊得戚继光连忙站起了身子。

第三百四十九章 时代() 
看着站起来的戚继光,朱翊钧笑着虚按了一下,说道:“坐,咱们君臣今日好好的聊一聊,不要如此拘谨。”

    听了朱翊钧这话,戚继光才坐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当然了这里面有多少是戚继光演出来的,这个朱翊钧就不得而知了。谁把戚继光当成一个只会打仗的莽汉,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莽汉。

    对于官场这一套,戚继光丝毫不逊色于文官,前世戚继光下场那么惨,主要是因为张居正死的太早了,太出乎预料了,其次就是谁都没想到万历皇帝翻脸翻的那么彻底,如果不是这样,戚继光的投资眼光可是非常精准的。

    这一世更是如此,戚继光虽然被朱翊钧信重,但是为臣子的本分却是一点都不失。

    伸手将面前的酒杯放到了戚继光的面前,朱翊钧笑着说道:“咱们君臣相识,十年了吧?”

    虽然戚继光一直为大明效力,为大明作战,但是真正和朱翊钧相识,得到朱翊钧的重用,那是在张居正死了之后。一晃已经过去了十年了,当年的戚继光如今也成长为大明军方第一人了,朱翊钧也要感慨一句,时间匆匆啊!

    戚继光听了朱翊钧的话,也颇为感慨的说道:“是啊!一晃臣也老了。”

    “当年臣也是意气风发啊!”戚继光笑着喝了朱翊钧递过来的酒,这才开口说道:“东南抗倭的时候,臣就想着,早晚有一天灭了倭国,现在大明水师强大,也真的灭了倭国,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听到戚继光这么说,朱翊钧摆了摆手:“今天拍马屁的话就别说了,朕知道你擅长这个。”

    这话要是让其他臣子听了,或许会不好意思,可是戚继光却笑了,有几分狡黠,也有几分感慨。

    “有些时候臣也是没办法,严嵩蒙蔽圣聪,朝廷奸臣当道,为臣子的想做一些事情,也是不容易。不过现在好了,圣明天子秉政,朝廷上下风气好了很多,臣恨不得年轻几十岁,为大明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不过也没关系,军中后起之辈无数,陛下又是圣明烛照,我大明一定会光耀万古的。”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发现他说这话的时候,很真诚,眼圈甚至有些发红。

    朱翊钧默然,嘉靖年间,绝对是大明非常难熬的一段时间,南有倭寇,背后鞑子,京城被围,对百姓对武将来说,那都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不过朱翊钧也没法去评价什么,难道要说全都是嘉靖皇帝的错?

    君臣二人聊了很久,也喝了不少酒,直到宫门落锁的时间,戚继光才离开皇宫。

    等到戚继光走后,朱翊钧站在文华殿的台阶上,眺望着天空之中的月亮,面无表情。

    对于戚继光的赏赐自然是非常丰厚的,戚继光的位置朱翊钧也给安排好了,那就是大明皇家讲武堂的祭酒,也就是校长,这个位置还是非常适合他的。军机处大臣的职位也给他留着,唯一需要他卸下来的就是京营提督。

    京营提督的继任人选也有了,那就是从倭国回来的张维贤,虽然一切看起来都挺好,安排的也很合适。

    可是朱翊钧的心里面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因为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那还是张居正死的时候,眺望着明月,朱翊钧舒了一口气,将心里面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