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领自己的人马死战,而他所依仗的依旧是天险。

    从地龙爪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海龙囤,是杨应龙所能依赖的最后屏障了。

    到了这个时候,杨应龙已经是避无可避,退无可退,只能与大明决一死战。

    对此,刘綎完全不在意,决一死战的结果很简单,那就是杨应龙死。现在整个四川的土司都知道,杨应龙要完蛋了,所以这一次作战,土司们不在像以前一样出工不出力,而是全力以赴,这使得刘綎部的战斗力狂升。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初六,刘綎大军突破地龙爪,杨应龙所部大败。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十三,刘綎大军突破海云,大军直抵海龙囤,这一块杨应龙最后的老巢。

    海龙囤是杨家打造的一座堡垒,从宋朝的时候就开始打造了,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这也是杨应龙最后的资本了。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三,刘綎大军进攻海龙囤,火炮齐名,七日内连破前六关。

    万里十九年十月初八,大军攻破海龙囤后三关,杨应龙与妻妾自杀,其他人全都被俘,大明正是占领海龙囤,标志着整个播州战役彻底结束。刘綎派人捷报入南京,像朱翊钧报喜,同时等到朱翊钧的下一步调令。

    同时在交趾,吴惟英和张维贤率领大军一路狂飙突进,速度非常的快。

    自从九月初六出兵之日开始,大军半个月就占领了整个交趾北部,莫敬恭的所有城池和领地全都归大明所有。

    九月二十八日,大明军队来到了升龙府附近,兵锋直指升龙府。

    海阳城内。

    戚金得到了奏报,脸上的没什么表情,缓缓的将手中的刀插入刀鞘之后,戚金开口说道:“全军整备,明日一早大军出海阳,直取阮潢部,本帅要一战灭阮潢部,然后大军直扑升龙府。”

    “大帅,不在等一等吗?”身边的人听到戚金的话,有些迟疑的问道。

    “现在张大帅那边已经到了升龙府,卑职想阮潢应该很快就要投降了。”

    戚金看了一眼说话的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开口说道:“没必要了,如果他之前归顺,本帅或许还会容他,现在他归顺,本帅也容不下他了。他投降不投降是本帅说的算,现在本帅不想让他投降了。传令下去,本帅要一战灭掉阮潢。”

    对于戚金来说,强迫投降的人不需要,主动才需要,既然阮潢不想投降,那就去死好了。

    反正黎朝的正统也不是阮潢,阮潢和郑检都是权臣,黎朝不是还有一个黎维潭吗?

    大明手里面握着一个莫敬恭,握着一个黎维潭,足够了,其他的人都无所谓,像阮潢郑检这样的人全都剿灭就可以了。比起阮潢和郑检,戚金相信黎维潭更好控制,以前戚金还想着让阮潢归附,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戚金的军令下了之后,大明军队快速的集结了起来,正所谓军令如山倒,这一点在大明的军中自然是被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第二天一早,大明出海阳,直扑阮潢部,半路上,大军就遇到了阮宽以及和阮宽同来的阮潢使者阮秉谦。

    军阵之前,戚金看着阮宽以及和他一起被压上来的阮秉谦,面无表情的说道:“阮宽,你下去休息吧!”说着摆了摆手,示意阮宽靠边站,阮宽自然听话,连忙站到了一边,他也知道这位戚大帅也不是真的让自己去休息。

    看了一眼阮秉谦,戚金连话都没问,只是开口说道:“所有人全都拉下去,砍了吧!”

    语气很淡,但是大明的士卒却丝毫不敢怠慢,上去直接将阮秉谦等人就给拉了下去,然后直接就把脑袋给砍了下来。

    事情如何戚金根本就用不着问,显然就是大明的军队进入了升龙府,阮潢看到事不可为,这才选择了投降,可是戚金已经觉的用不着了。既然都用不着了,那还费什么话,直接杀了就完了。 ww。

    “大军继续前进,剿灭阮潢!”戚金开口说道,同时催动了一下自己胯下的战马。

    这战马还是从交趾这边征用的,可是在戚金看来没有比驴子好多少,不过能骑就可以了,大军继续开拔。

    自从大明占领了海阳之后,阮潢就一退再退,现在基本上已经退到了后世文林县的位置了。在城中,阮潢焦急的等待着前方的消息,之前的侥幸心理,现在已经全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剩下恐惧了。

    大明的军队从谅山而来,十万大军狂飙突进,目标直指升龙府。

    海阳这边的明军也是虎视眈眈,阮潢知道大势已去,第一时间就选择了认怂,派出了自己的人马去投降,可是他现在不知道大明那边会做什么反应。

    “大人,不好了!”手下的人从外面跑了进来:“明军来了,城外到处都是明军啊!”

    阮潢脸色顿时脸色大变,明军来了?算算时间,自己的使团根本没这么快到海阳,也就是明军不是在自己的使团到了海阳之后才来的,而是自己的使团还没到海阳之前,大军就已经出发楽,那么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来人,上城头!”阮潢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大声的说道,他要去看一看怎么回事。

    阮潢登上城头之后,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城外的明军连成片,一看就知道是大军出动的架势,而且从他们的态势上来看,这就是来攻打自己的。阮潢心里面那叫一个崩溃,同时也发了狠,打是吧?好,那就打!

    真当自己不敢拼命了是不是?非得给大明一个教训。  

第四百七十二章 向西() 
戚金根本就没把阮潢放在心上,虽然上演百骑破万有点难度,但是千人破万戚金觉得完全没难度,即便是阮潢有一座城。对着身后人摆了摆手:“大炮拉上来,打一轮炮,然后攻城。”

    对于大明的将军来说,这种攻城战完全没有难度,也没什么战术性可言。

    大炮破城,攻入城中,然后一战灭之,大明上下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了。

    这一次也不例外,发了狠的阮潢也没有,根本就够不到大明,城头被大明的火炮炸了一个遍,还没等和大明军队拼杀,人员就损失了一大把,当城墙被炸开,大明的军队如潮水一般涌了进来,阮潢就更绝望了。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大明军队,自己的手下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完全没有丝毫的战力。

    南京。

    朱翊钧看着面前递上来的奏折,脸上的表情非常的淡然,大明现在进入了飞速发展到轨道,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需要自己下大力气和心思去整理。来到南京半年了,朱翊钧一直都在处理这些事情。

    从秦淮河的事情开始,朱翊钧严打江南官场和士绅不法,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陛下,四川捷报!”魏朝拿着奏折走了进来,恭敬的来到朱翊钧的身边说道。

    朱翊钧伸手将奏折拿了过来,翻看了一下,朱翊钧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刘綎彻底剿灭了杨应龙,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朱翊钧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传旨云南的黔国公府和邓子龙,让他们调遣大军和刘綎会师。”

    “大军集结之后,准备攻打莽应里,同时传旨给云南四川贵州各地的巡抚,在这些地方废除土司,设立州县。”

    等到魏朝出去之后,朱翊钧伸了一个懒腰,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下来,现在的大明自己让自己感觉很舒服。走到大殿的门口,朱翊钧眺望着不远处的南京城,叹气道:“看来这一次可以回北京了。”

    几天之后,朱翊钧再一次在收到了奏折,这一次是从交趾传回来了。

    戚金剿灭阮潢之后,在升龙府与张维贤会师,两个人一起杀进了升龙府。

    大军进入升龙府之后,可以说连战连捷,半个月就攻破了交趾的东都,也就是后世的河内,同时擒获了黎朝的黎维潭,并且剿灭了郑检。大军南下之后,彻底覆灭了黎朝,整个交趾交给了张维贤,戚金则是带着人去了占婆。

    朱翊钧在收到这份战报之后,同样传出了圣旨,在交趾重新设立宣抚司。

    同时建立大明交趾提督衙门,第一任提督就是吴惟英,同时在交趾正式施行土司制度。

    安排好这一切,朱翊钧也没等到两路大军夹击莽应里,直接就选择了回京,因为在不走就要入冬了,一旦封河了,朱翊钧就只能走陆路了。因为小冰川期的关系,大明的冬天都非常的冷,冬天来的也早得很。

    再一次回到京城,朱翊钧准备享受一下了,暂时没什么事情,也用不着搞事情了。

    在朱翊钧回到北京,并且安心享受的时候,大明的南疆战火已经烧起来了,大明的军队开始了对莽应里的作战,只不过这场战斗关注的人并不对多,江南之地还好一些,商人跟着做生意,可是江北之地,大家就完全不感兴趣了。

    现在江北之地的商人也注意力全都在草原和朝鲜倭国上,那里才是他们发财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东北,那里也被大明的商人给盯上了,全都是发财胜地,无数人蜂拥而去。

    对此朱翊钧是乐见的,去吧,都去吧!

    百姓愿意去,朝廷支持去,大明大有一种去边疆发财的热度,只不过最后有多少人能够发财就不得而知了。

    朱翊钧原本还以为年前能消停消停,可是让朱翊钧没想到的是偏偏就有人不让自己消停。原本朱翊钧都感觉还不明显,可是随着参奏宁夏的奏折多了起来之后,朱翊钧就发现不对劲了,基本上全都是弹劾宁夏不法事的。

    干出这些不法事的,有的是宁夏的地方官,有的则是宁夏那边的降将。

    朱翊钧原本以为宁夏那边应该安稳下来了,没想到居然还是闹了乱子。

    不过朱翊钧也不傻,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了,朱翊钧很清楚很多事情光看表面是不行的,这件事情明显是有人在推动。看了一眼在身边的伺候的魏朝,朱翊钧吩咐道:“去一趟军机处和内阁,将最近参合宁夏的奏折全都给朕拿来。”

    朱翊钧的动作虽然不算大,但是调折子也不算小事情了,因为这代表着皇上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事情超乎寻常的关注。

    大臣们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全都在等待着朱翊钧进行最后的裁定。

    等到奏折全都被搬了回来,朱翊钧又吩咐道:“把这些奏折整理一下,然后将上奏折人的籍贯给朕写出来。”

    太监们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奏折汇总了出来,朱翊钧拿过名单一看,自己猜的果然没错,上这些奏折的人七成都是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这边的人,归咎起来就一个地方,那就是古秦地,也就是晋商的势力范围。

    显然这一次的事情是晋商在推动这件事情,他们想把手伸出去了。

    随着东北和整个蒙古草原的平定,瓦剌那边势必会受到影响,其中晋商自然是受到影响比较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商自然要寻找新的方向。作为吃苦耐来的存在,晋商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走西口都敢去,何况现在有权有势的晋商。

    他们的直接就把目标瞄准了宁夏以西,距离大海太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