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咱们到京城了!”

    在老者的身后,一个年轻男子看着京城的城门口,开口说道。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宣府总督马芳,听了孙子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进城,咱们先去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点卯,然后去兵部尚书方大人的府上拜会。”

    其他人自然不敢反对,跟着老者打马进了京城。

    点卯那边倒是很顺利,当天晚上便带着自己的孙子和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去了兵部尚书的府上。

    兵部尚书方逢时,原本宣大总督,算是马芳原本的上司。现在马芳到了京城去拜望方逢时,也是应有之意。事实上,马芳也问问这一次自己进京的原因。

    圣旨上只说进京之后另有任用,马芳心里面也没底。

    兵部尚书方逢时的府邸门口,门子早就接到了马芳的拜帖,一听是马芳来了,便笑着说道:“原来是马总兵,我们家老爷在书房,请到客厅稍后,我这就去请我们家的老爷。”

    马芳进了方逢时家的客厅,丫鬟给了上了茶,没多久方逢时就进来了。

    比起马芳,方逢时显得年轻很多,看起来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白面无须。脸和方正,鼻直口方,也是一等一的样貌。留着一抹长须,梳理的很整齐。

    见到方逢时进来,马芳连忙站起身子:“卑职参见尚书大人!”

    方逢时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坐下说吧!”

    比起方逢时,马芳就是彻彻底底的关中汉子了,高大的身材,红脸膛,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是坐在那里也有一股煞气,只不过在方逢时的面前极尽收敛。

    两个人谁都没入正题,说了一下山西陕西的事情,马芳给方逢时说了一些他走了之后的近况。

    “这一次进京让卑职有些疑惑,还请大人为卑职解惑!”马芳见时机差不多了,也就没再迟疑,直接开口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自己在宣府消息闭塞,对京城不说两眼一抹黑也差不多了。

    看了一眼马芳,方逢时沉吟了片刻,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事实上是陛下调你入京的。”

    “如果本官所料不差,应该和京营有关系,上一次进京的是刘显,不是坏事,本官也不好和你解释,等你进宫见了皇上之后,应该就明白了。”

    马芳一愣,兵部尚书都不好说吗?他心里面不禁一沉。

    马芳去见方逢时这件事情,在马芳走进方逢时的家的时候,朱翊钧就已经知道了。来给朱翊钧汇报这件事情的,自然就是张鲸,朱翊钧静静的听着,不发一言。

    “明日宣马芳和刘显进宫吧!”朱翊钧淡淡的说了一句便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一早,马芳和刘显就一起进了宫,虽然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名将,彼此也听说过,可是两个人还真不熟悉,所以只是简单的到了一个招呼,然后就一起进来了。

    朱翊钧见两个人一起进来,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这就是自己以后的班底啊!

    “臣参见陛下!”两个人跪在地上磕头,行礼一丝不苟的。

    这一次朱翊钧没说免礼,也没去搀扶他们,等着两个人磕完头站起来,朱翊钧才对张鲸说道:“赐坐!”说完这句话,朱翊钧看向了马芳。

    刘显他早就熟悉了,马芳他还是第一次见,要好好看看。

    “马爱卿,一路上可还顺利?”朱翊钧笑着看着马芳,开口说道。

    “回皇上话,一切都还顺利!”马芳连忙起身答道。

    朱翊钧摆了摆手:“坐下说,不用站起来,今天要说的事情很多,你这样估计比你站着还累!”说完这句话朱翊钧先笑了,然后对张鲸说道:“让人给两位爱卿送一壶茶来!”

    虽然马芳表现的一副忠厚老实的土包子样,可是朱翊钧也不敢相信。

    一个在边关打了几十年仗的将军,一个从小长在敌营的人,不但长在敌营,而且还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最后还逃回来的人,你说他忠厚老实,朱翊钧是不相信的。

    虽然看起来是如此,可是朱翊钧敢肯定这就是伪装了。

    “刘爱卿,你把事情给马爱卿说说吧!”朱翊钧才懒得和马芳说,让刘显和他说正合适。

    “臣遵旨!”刘显答应了一声,直接把提督和京营改组的事情说了一遍。

    马芳听完就是一愣,这是让自己来京城整训京营来了。十二团营,也就是上十二卫,自己提督六个,马芳的想法很复杂,可是他知道这件事情自己没得选。

    皇上把自己从宣府调过来,也没有询问自己想法的意思。

    “臣明白了!”马芳跪倒在地说道:“臣领旨谢恩!”

    朱翊钧点了点头,马芳的表态他很满意,没推脱就是好同志。想了想,朱翊钧直接把话题转入了正题:“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查。”

    “这件事情朕会御马监的张诚和定国公配合你们。”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

    “五个,朕要五个指挥使的职位,十二团营里面,做的最差的五个指挥使免职。这五个职位里面,朕已经许出去三个了,剩下的两个,你们一个一个。”

    朱翊钧扫过两个人,淡淡的说道:“朕知道你们都是孤身前来的,朕给你们调人的机会。”

    “这个指挥使的职位不算,提督府同知和佥事的职位,你们自己推荐人上来,朕把人给你们调来。总之就一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朕的要求就一个,把事情给朕办得漂亮了。”

    “两个提督府,每人六个团营,刘爱卿的六个团营为左营,马爱卿的六个团营为右营。你们不用像任何人负责,有什么时候直接找朕就行了。”

    两个人听了朱翊钧的话,连忙跪倒在地道:“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第七十八章 张居正回京() 
京营的整训开始了,可是这个消息在京城里面并没有掀起太大的舆论,因为一条更加劲爆的消息传出来了,皇上下旨令张居正回京了,旨意已经到了内阁了。

    支持的人欢欣鼓舞,反对的人如丧考妣,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张居正回朝已经势不可挡了。

    内阁现在有四位阁臣,这里面没一个人会反对张居正还朝,旨意既然到了内阁,那么事情就成了定局。果然,很快内阁就拟定了圣旨,正式宣召张居正还朝。

    朝廷新任的吏部尚书王国光也第一时间上书表了态,整件事情彻底尘埃落定。

    紫禁城里面,朱翊钧听着张鲸向自己一件一件的汇报,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了,也该让张居正回来做他没做完的事情了。

    “行了,不用说了!”朱翊钧摆了摆手打断了张鲸的继续汇报。

    事情进展的也很快,旨意到了江陵之后,张居正那边虽然上了推脱的折子,但是两个来回之后,张居正起行了,离开了江陵老家,正式向着大明的国都而来。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担心张居正回来,毕竟因为夺情的事情,当初闹得可是很厉害。

    张居正不回来也就罢了,可是张居正要是回来了,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朱翊钧懒得管这些人怎么想,他现在再看另外一个人的资料,这个人就是王用汲。上一次朱翊钧让张鲸去查一查他,现在调查的结果已经摆在朱翊钧的桌子上了。

    “说说看吧!”朱翊钧没去翻动奏折,而是直接对张鲸问道。

    “是,皇爷!”张鲸躬身道:“王用汲,字明受,晋江人。臣让人去了晋江调查,王家虽然算不上豪富,但是家境也算殷实,平日里多与邻为善,乐善好施。”

    朱翊钧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家境都不会太差,太差你也读不起书。

    除非像海瑞一样,家里面寡母供着他读书,他真是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或许也是这种经历,让海瑞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世家大族也毫无好感。

    穷苦人出身,读书有成要对得起自己读的书,所以才有了海刚峰这个称号。

    事实上很多人非议海瑞,但是朱翊钧却不这么看,这个时代的士绅,好的真不多,哪怕是家里是官宦世家,欺压百姓也是常事,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

    很多时候他们做事是不会留下首尾的,你明知道他们缺德干了坏事,你就是拿他们没办法。

    海瑞直接就“宁屈富人,不屈穷人”或者有些偏激,但是很大程度上回护了那些被欺压的良善百姓。至于一些人诬告,朱翊钧可不认为这个时代人有这个胆子。

    以贫告富,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好办的,更何况还是在大明朝,有一百种方法逼死你全家。

    如果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或者冤屈的人,他们有这个胆子?即便有人诬告,估计也不会很多。朱翊钧也不相信海瑞会糊涂到冤枉人的程度,海瑞怎么说也是从底层成长起来的。

    嫉恶如仇,性如烈火,但是这样的人不是笨蛋,从小长在底层,他对那些豪强如何欺压百姓,可谓知之甚深啊!

    “王用汲读书之时也没什么劣迹,但是性格坚毅,敢说感言。老奴查到了一件事情,东南闹倭寇的时候,王用汲的老家也被倭寇袭扰,朝廷掉了不少军队过去剿灭倭寇。”

    “当时这些外地军队横行霸道,惊扰慎重,朝廷的御使去的时候,当时还是诸生的王用汲见了御使,像御使说了这件事情。当时的知府问王用汲,这件事情与你何干?”

    听到这里,朱翊钧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王用汲说‘范希文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矧乡井之祸乃不关诸生耶?’,老奴还向不少人打听了,王用汲读书时便以范仲淹为榜样,对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的推崇。”

    客兵扰乱地方的事情,朱翊钧知道一些,很大原因是因为客兵没钱。

    远离家乡来打仗,说白了是玩命的买卖,可是朝廷却缺饷,抚恤金也没有,这些人饭都吃不上,怎么可能会不闹,后来发展到在大街上吃霸王餐,惊扰慎重。

    朝廷那个时候没钱,有钱也被严嵩拿家去了,要不就被嘉靖皇帝炼丹了。

    嘉靖皇帝或许权谋不差,可是他炼丹烧宫殿,那真是花了不少银子。重修宫殿的银子拿去练兵剿灭倭寇,倭寇早就平定了。在加上严嵩一党,那个时候真是黑暗的时代啊!

    “没查到什么劣迹吗?”朱翊钧回过神,见张鲸不说话了,便继续问道。

    “回皇上,没有查到劣迹,隆庆二年,王用汲中了进士,授淮安推官。稍迁常德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吏部的考评都是上上,也没有查到贪污受贿之事。”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个在这个时代可真是不容易。

    一来家里有钱,能供得起他的开销,二来他的为人也很端正,不然怎么可能不贪。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看看南京那边有没有缺,安排去南京吧!”

    张鲸差点以为听错了,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查的,直接送到南京去了?可是他不敢问,连忙说道:“是,老奴马上去安排,皇爷,这官位是升还是?”

    “升!”朱翊钧想都没想就说道:“现在他是户部员外郎,升一个郎中吧!”

    户部十三司,自明孝宗弘治以来,以公署不大,只留郎中一人治事。员外郎、主事只能在授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