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驾到-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张居正除了对于粮食的产量持怀疑态度,其他的东西都觉得不错,真的要是能做到,那好处就多了。百姓得活,朝廷也能得到一大笔钱。

第八十八章 夜,无眠。() 
离开了皇宫,张居正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查了关于地瓜和玉米的事情,事实上调查起来根本就没什么难度。这些东西原本朱翊钧也没瞒着,皇庄那边找人一打听就明白了。

    张居正顿时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土地发卖和新种子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最先的拍卖自然是从顺天府开始。不限士绅,不限宗室和勋贵,感兴趣的人不是一点点,于是京城就热闹了。

    在这个是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了,加上新种子也足够吸引人了。

    有人还发现其他的地方也有人种植土豆和地瓜,只是没被推广开,但是产量的确很惊人,于是买土地便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无数的勋贵和宗室都想把自己的田买回去。

    对于这件事情朱翊钧就交代给户部和张鲸去操办了,放出有人种植过新种子的消息之后,朱翊钧就没再关注过这件事情。

    在买卖土地吵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朝廷开始议论另外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全国的土地清查。

    自从完成了勋贵和宗室的土地清查,大家都知道全国的土地清查根本就无法阻挡了。这件事情再一次被提起来,上奏折反对的人都很少。

    张居正认为这件事情要趁热打铁,趁着临时衙门还在,开始找一个省份试行。

    紫禁城,文华殿。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齐聚,这一次为的就是探讨关于全国土地清查的事情。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根本不在今天的议题之内,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哪个省份试行。

    “这一次的清查,军队的屯田也要算在内,军队开垦的荒地,一律不准混入有司开垦数内,以免滋扰,单独成册。”张居正看了一眼定国公和英国公他们,先开口说道。

    军队的屯田也是一个大麻烦,这件事情早晚也要解决,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关于在哪一省开始清账田地的问题,臣以为在江西最为合适。”张居正这一次没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直接就说出了他心中所想,那就是江西。

    “臣以为单一一省略显单薄了一些!”申时行想了想,开口说道。

    “南方江西可以,臣以为当在北方选一省,这样南北各一省,有个比照,也好办一些。”

    申时行的话让不少人都点了头,两个省一起来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朱翊钧转头看向了张居正,笑着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回皇上,臣以为可行!”张居正沉吟了片刻,点头说道:“北方这一省,臣以为当放在山西,山西是屯田大省,位置有很重要,臣以为放在山西比较合适。”

    这一次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了张四维,山西可是他的老家啊!

    张四维却是面色丝毫不变的说道:“那就山西吧!臣也觉得山西合适。”

    第一批清查的两个省就这样定了下来,山西和江西,朝廷再一次陷入了忙碌之中。

    到了万历九年十二月,这两省的清账土地也完成了,江西奏报:全省六十六州县官民塘池原额外,丈出地六万一千四百五十九顷五十四亩。

    查出南丰县各佃粮租田四万七千三百石,武宁县未卖没官田三百七十一亩,通行认价出卖,得银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两。

    这份奏报上来之后,朝廷正式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土地清账。

    最先完成的省份是山东,山东抚按何起鸣、陈功首先奏报该省清丈结果:全省军民屯粮地、民地,原额总计七十六万三千八百五十八顷,丈出地三十六万三千四百八十七顷。

    屯地原额为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五顷,丈出地二千二百六十八顷。

    到了万历十万,各省份的奏报也全都送到了京城。

    万历十年三月初六日,辽东巡抚周永泰丈出屯地八千九百零三顷五十余亩,屯粮十九万九千八百四十余石;科地、米地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八顷七十余亩,科粮地米九万零九百余石。

    万历十年五月初九日,户部复广西巡按郭应聘奏经清丈该省田粮,除补足国初原额外,多余官民田七百六十八顷八十七亩,该粮三千八百九十八石。

    张居正府邸。

    已是深夜,张居正依旧坐在书房里面忙碌着,脸上的神情时而轻松,时而严肃。

    张敬修从外面走了进来,将父亲的灯挑亮了一些,见父亲抬头看自己,这才开口说道:“父亲,天色已经不早了,该歇息了,事情总是忙不完的。”

    慈爱的看了一眼儿子,张居正笑着说道:“快了,快了,各省的土地清账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税收肯定能好很多,加上这两年新作物的推广,朝廷的太仓存粮以够十五年支用了。”

    “国库存银也有四百多万两,为父的事情就快做完了。”

    看着父亲斑白的头发,张敬修有些鼻子发酸,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孩儿祝父亲早日完成心愿!”

    这几年,父亲是如何的忙碌,是如何的操劳,张敬修全都看在了眼里。

    “为父在写一份奏折,关于减免历年拖欠钱粮的。”张居正见儿子的样子,笑着说道:“这一次清账过程中,故意拖欠钱粮的,大部分已经追缴了。”

    “剩下那些实在追缴不上来的,他们是真的缴纳不起了。”

    “朝廷现在宽裕了,我就想请皇上免了这些人的赋税,不能逼着他们活不下去啊!”说道这里张居正笑着说道:“罢了,那就明日在写,我这就休息了,你也睡去吧!”

    紫禁城,乾清宫。

    虽然是深夜了,可是朱翊钧也没睡,站在窗口看着天空中的月亮,朱翊钧面无表情的静思。

    万历十年了,自己来到大明也十年了,从一个十岁的小皇帝,长到了二十岁,成为了大明的少年天子。

    握了握拳头,朱翊钧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张鲸,给朕拿一壶酒来,朕睡不着了,对月饮酒也算是不错的事情,喝一点,没准就睡得着了。”

    这一夜,朱翊钧喝醉了,被太监抬到了床上。

第八十九章 倾倒() 
大明万历十年,六月十八,阴雨。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张居正,脸上带着一抹笑容:“先生今日进宫,有何事要与朕说?”

    “这是臣的奏折!”张居正将奏折递给张鲸,然后开口说道:“臣想请减免各地积年所欠税银的,朝廷现在日子好过了,也该让百姓松口气了。”

    “很多百姓不是不想交税,是交不起税了。”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笑着说道:“交阁部议处吧!”

    朱翊钧没有翻看奏折,而是直接递给了张鲸,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交给阁部议处,事实上就是让张居正做主了。

    “先生,今天阴雨,衙门也没什么事情,陪朕吃顿饭吧!”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笑着对张鲸吩咐道:“让御膳房准备丰盛一些,朕想和先生多聊聊。”

    事实上自从进来之后,张居正就觉得自己的这个学生皇帝情绪似乎有些不太对。

    只不过朱翊钧不说,张居正也不能问,便笑着说道:“臣遵旨!”

    饭菜很快就摆了上来,这次没有按照分餐制进行分桌,朱翊钧拉着张居正做到了一张桌子上。事实上这是很失礼的一件事情,朱翊钧却非要坚持这么做。

    见张鲸拿着酒壶要斟酒,朱翊钧对着他摆了摆手,伸手将酒壶拿了过来。

    拿着酒壶,朱翊钧笑着给张居正倒了一杯酒,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张居正的脸上闪过一抹惶恐,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事实上张居正被朱翊钧的做法给吓到了。

    朱翊钧却不在意,也没有去看张居正的眼神,而是笑着说道:“朕敬先生一杯!”

    端起酒杯,张居正一饮而尽,然后就把酒杯放在了桌子上,等着朱翊钧开口说话。

    朱翊钧没有说什么,而是拿起酒杯,再一次给张居正倒上,这才开口说道:“先生,朕今年二十岁了,前十年是在父皇的教育下长大了,后十年是先生教育朕长大的。”

    “朕心中甚是感激先生,这杯酒敬先生十年教育之恩情!”说着朱翊钧再一次把酒杯端了起来,一饮而尽。

    张居正陪着朱翊钧又喝了一杯,依旧表无表情,也没开口说话。

    “十年前,朕初登帝位,心中甚是惶恐不安,唯恐有负先皇所托,有负大明的列祖列宗。如果不是先生,朕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这样一个皇帝。”

    这话倒是朱翊钧的心里话,十年前他穿越而来,前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十年来,自己跟着张居正学着如何治理天下,学着如何做一个地方,如果不是这十年张居正的倾心教导,朱翊钧觉得自己到不了今天,很多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十年来,先生为大明夙夜忧叹,呕心沥血,使得大民从入不敷出,到现在的库银充足,先生功劳甚重。”

    “朕曾经也想过,从古至今,扶幼安天下之臣,有几何?唯诸葛孔明与先生尔。”朱翊钧说道这里又给张居正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这杯酒,朕替大明敬先生,敬先生对大明的功劳。”

    两世以来,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评价都很高,这句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以一己之身,为危机四伏的大明延续了五十年国祚,唯张太岳尔。

    如果不是张居正,或许大明连三大征都撑不过去,或许大明等不到崇祯就已经亡国了。如果不是张居正,大明真的没钱没兵去打什么三大征。

    这杯酒喝了之后,朱翊钧一改严肃的气氛,与张居正说起了家常。

    从读书之时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了很久,话也说了很久,直到最后喝多了,朱翊钧再一次被太监抬回了床上。

    张居正出宫之时都带着疑惑,陛下今天这还是怎么了?

    大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阴雨。

    这一天,一件震撼所有人的事情发生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在内阁晕倒了。大家手忙脚乱的抬着张居正回到了张府,宫里面的御医也赶了过去。

    朝廷上下一片惶然,事发突然,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站在大殿的门口,看着外面阴雨的天,脸上没什么表情。

    在朱翊钧的身后,司礼监几位太监全都在列,大家都屏气凝神的躬身站着,没人说话,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现在整个宫里的气氛都很微妙,甚至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很微妙。

    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一个太监跑进来扑通一声就趴在了地上,颤抖着声音道:“皇爷,张阁老,张阁老卒了!”说完就趴在地上不再动了。

    站在朱翊钧身后的太监们也都是一脸的骇然,然后就转过头去看朱翊钧。

    这个时候朱翊钧一句话都没说,转身走到一边,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惨笑着向地上倒去:“学生,送先生!”

    大明首辅张居正走了,留下的是一份还没实行的减免赋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