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哥还没休息呢。”秦舒淮放下包道。
“晚上也没啥事,看看书打发时间,家里怎么样。”宋涛合上书问道。
秦舒淮这才发现,宋涛看的书居然是《孙子兵法》。
“还行,没什么事。”秦舒淮糊弄应付道。
“你赶了一天的车也累了,洗刷完早点休息吧。”宋涛道。
洗漱完后,秦舒淮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晨八点,工班准时点名,人员都很齐全。
工班长黄可臣在会上明确指出,即将进场施工,各工区的分管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会后,总工程师郭磊将工程部的成员全部留了下来,在会议室开会。
郭磊现年三十六岁,是一位老工程师,技术实力很强硬。
在九八年,其他部门你有关系便能干,但是总工程师一职,技术不行,是绝对给干不了的。
这不像几年后的总工程师,只要会吹会喝,便能干好总工程师。
“把你们留下来,主要是说一下工程部的分工。”郭磊扫了众人一眼道。
对于工程部的分工,此前便有流传,因为秦舒淮没在,所以一直没有公布,没能正式实施。
如今秦舒淮回来之后,人员齐全,加上工地即将开工,宣布如何分工,已经迫在眉睫。
便看工程部吃喝的时候兄弟相称,可里面关系很复杂,技术较量,关系较量,毕竟最年轻的秦舒淮,都二十多岁。
“按照之前的方案,魏成军和小马负责一工区,马超和小秦负责二工区,三工区由郭彬和小叶负责,大家有没意见。”郭磊道。
这个分工,一开始是工程部长吴愧提议,然后找到个人商量,和开始的提议有些不同,无非就是秦舒淮有所变动,让他跟马超在一起配合。
郭磊说完,扫视全场,一个个的看了过去。
郭磊在工班很有威信,被他一看,大多数都低下头。
“有意见现在提,到时候定下来了,就不能改了。”郭磊又道。
秦舒淮明白,大家不是没意见,只是不敢提,如果是吴愧开这个会,下面也许还有人站出来说话。
可郭磊不一样,大家对领导班子,还是比较尊敬。
“既然没意见,就这样定了,吴部长你统筹安排,确保现场的安全和质量,另外,因为人员有限,就不安排专门的测量人员了,每个工区自行放线,不会放线的技术人员,近期让会的教一下仪器的使用。”郭磊道。
随后,郭磊又对最近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和指导,众人便散会了。
回到工程部办公室,众人开始忙碌起来。
“小秦,你看看图纸,桩基队伍进场了,你准备准备到现场去放线。”马超一回到办公室,便安排秦舒淮道。
虽说放线,却没有这么简单。
工程放线,先要计算坐标,这计算坐标便考验到技术能力,很多技术人员,根本就不会算,或者说不能确定算的对不对。
九八年,工班没有电脑,不能使用ex表哥、坐标软件和cad复核,完全依靠一个编程计算器,甚至用纸计算。
因此,每次放线,都要提前计算坐标,这是一个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
这也是绝大多数技术员,不会计算的原因之一。
这计算坐标,只是放线的准备工作,真正考验技术,还在于使用仪器。
八九年,工班测量仪器已经开始使用南方测绘的全站仪,那种老久的仪器,一直以来,工地放线都是采用经纬仪,全站仪已经相当少见。
郭磊之所以这样安排,让每个工区的成员自行放线,还是考虑到,让每个工区的技术人员,真正能学到东西,总工程师郭磊的这个想是好的。
关键在于,下面的成员,如何实行下去。
有的人认为,这是压力,但有的人却认为,这是动力,看怎么想这种安排了。
马超一句话,说的很简单,其中却包涵了许多东西,很多技术内容。
因为马超对于放线,压根都不懂,也没去学习。
作为工区的工程副部长,便只*好安排秦舒淮去办了。
至于秦舒淮是否能办妥,那就不是马超考虑的事情了。
一直以来,马超也是这个性格,喜欢当一个撒手掌柜。
“好的,马部长!”对于马超的话,秦舒淮没有拒绝,他也不好拒绝。
即便不懂,他也可以请教了,更何况,秦舒淮对坐标计算和全站仪的使用,都会,只是这么长时间没操作,可能不太熟而已。
对于秦舒淮的回答,马超和工程部众人还是有些意外,原本以为,秦舒淮答应之后,接下来便是请教在场的工程部成员。
毕竟,秦舒淮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坐标计算,不懂全站仪的使用,不丢人,不会你可以问嘛。
然而,办公室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询问秦舒淮是否知道计算坐标,是否会使用全站仪,所有人都在看戏,看秦舒淮是否出丑。
一旦分了工区,工区和工区之间便是竞争关系。
出乎众人的意料,答应马超话之后,秦舒淮没有求任何一人,而是找到了计算坐标的计算器,然后拿出了图纸,有模有样的算了起来,至于秦舒淮是真的会算坐标,还是装出来,工程部的其他成员,都不敢保证。
秦舒淮清楚的记得,前世的时候,整个流程基本上没变,最后秦舒淮只好去请教他的师傅吴愧。
吴愧三次教导,秦舒淮依然没学会,最后还是吴愧手把手计算,才让秦舒淮学会。
至于仪器使用,也是工程部长吴愧传授的,自始至终,其他成员都在看戏。
至于马超,安排完秦舒淮工作之后,人就跑现场去了,美其名说管理现场,其实是不想让秦舒淮知道,他不会计算坐标和使用全站仪。
虽然很久没计算过坐标了,但在拿起计算器的那一刻,秦舒淮还是想起了计算公式,毕竟计算器编程已经弄好了,无非就是计算公式的输入。
见众人看戏的模样,秦舒淮没有在意,神色平静的计算坐标。
至于工程部的其他人,各有心思。
“放线的时候,我不信你不露马脚,到时候看谁求谁。”工程部内,有人心里冷笑,准备看秦舒淮和马超的好戏。
一上午,秦舒淮都在办公室计算桩基坐标,没有去工地,马超不见了踪影,不知道跑哪去了。
秦舒淮也没在意,自顾自的干活。
直到下班时刻,马超才回到办公室,直接安排秦舒淮下午要去哪放线,至于坐标和全站仪使用的事情,一句话没提。
秦舒淮也当成不知道这些事,因为坐标的事情,他已经搞定了。
中午吃晚饭,秦舒淮没有休息,他回到办公室复核了一遍坐标,确认无误之后,抄在纸上,下午上班,便带着全站仪,坐上工班的车出去了。
当众人都等待秦舒淮好戏时,秦舒淮已经来到现场,架好了仪器,开始放线。
多年没使用全站仪,秦舒淮的确有些陌生,好在大体流程还知道,看到仪器按键之后,还是能想起怎么使用。
因此,下午放线的速度虽然慢了一些,但整个流程还算顺利。
最终,秦舒淮如愿的把桩基的位置放了出来。
下午下班后,秦舒淮神色如常的拿着仪器,回到了工程部办公室,众人看向秦舒淮的眼光,不尽相同。
第九章 冻土()
晚饭后,秦舒淮回到办公室,开始看图纸。
秦舒淮很清楚,想要拯救秦家,除了发表文章表面之外,最为重要的事,自己必须令家族成员刮目相看,提升自己的地位。
只有这样,自己的话语权,就越来越大。
如果三年后,自己的话能左右大伯的想法,到那时候,秦舒淮便能很容易的破解家族的困境。
拿着设计院手绘的图纸,秦舒淮大体看了起来。
秦舒淮前世干过天路铁路,也只是年轻时,后来随着职位的提升,秦舒淮便从技术口,转到了管理口,一步步走上指挥部指挥长的职位。
因此,对于此前学会的技术知识,很多都忘记了,下午用全站仪放线,还是自己摸索一番才弄清楚的。
至于天路铁路的设计,早已忘记,他必须通过图纸,重新获得这些基本知识。
天路铁路,常年冻土,是遇到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冻土是指0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各种岩石和土壤。
因为温度低,岩石和土壤内的水分都结成冰,不容易变形,冬天变得坚硬无比。
夏天,温度升高,岩石和土壤内部的冰受热融化,化成液态水,直接造成土壤变形。
而铁路施工,是一项很精确的工程,尤其对钢轨高差、线间距要求很高。
列车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哪怕是几个毫米,也可能造成一场事故。
更何况,冻土的变形,完全不止几个毫,少着几公分,多达十几二十公分,如此大的变形,对铁路影响太大,显然不适合在冻土上修建铁路。
然而,从格尔木至xc,绝大部分无人区,都存在常年冻土,想要绕开,完全不可能。
不然的话,铁路设计院的前辈们,也不会花费近四十年的时候,专门建立风火山冻土实验基地,对冻土进行观察实验。
因此,冻土问题,必须解决,才能修成一条稳定的铁路,通往神圣之地xc拉萨!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总结出四种在冻土上修建铁路的办法。
第一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在冻土上修建桥梁!
冻土受温度影响较大,铁路设计师们便想到,如何避开冻土,将列车行驶过程中带来的冲击力,直接支撑到地下的岩石持力层上。
持力层变形小,如此一来,冻土对线路的影响,就可以忽略。
要将列车行驶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持力层,唯一的办法,便是修建桥梁,地下采用桩基施工,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办法。
然而,修建桥梁,存在一大缺点,那就是造价非常高。
修建桥梁的投入,相同公里数下,桥梁的投入,基本上是路基的三倍。
天路铁路占线长,冻土地段占据九成,如果全部采用桥梁建设,花费之大,无法预算。
另外,格尔木至xc,绝大部分都是无人区,砂石料和水泥运输和资源,都是难题,这无形中增加了建设成本。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铁道部最终否决了这种全部使用桥梁来解决冻土的办法。
一次次实验后,铁路皇家设计院的前辈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找出了在冻土上修建路基的办法。
既然冻土受热会融化,造成线路变形,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冻土永远保持冻结的状态呢?
如果冻土一直保持冻结状态,冻土内的冰,无法吸收热量,就无法融化,冻土就永远是冻结是状态。
朝着这个目标,设计师们最终有找出了三种在冻土上修建路基的办法。
第一种是块石路基结构,即在路基底部,和原地面接触的地方,填筑一定的厚度块石,块石上面,在使用路基填料。
由于块石只见存在空隙,能有效的保护冻土,起到降温作用。
秦舒淮清楚的记得,天路铁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