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俭的手下都成了一只只苍蝇,有的急得开始往龙川江里跳。
率队的是蒙俭儿子蒙野栋,同样指挥能力不行,但有吐蕃的一个千户长叫甲雪巴曲的,不是名将,可军事修养肯定比蒙野栋与逻盛炎高。开始也六神无主,一会儿看到这情形,不惊反喜。找到想要逃跑的蒙野栋,让他下令,各部有秩序站好,也就是甲部在北方集中,乙部在东方集中,以此类推。不要管杀进来多少敌人,只要集中好了,能甄别出来,不足为害。
蒙野栋立即派传令兵呼喊。还是很乱的,雾气又重,又不知涌进来多少敌人,甚至不知道谁是敌人,刚要用刀砍人,说了,我们不是敌人,敌人在哪边,相信了,举刀过去合力杀,可前面在杀自己战友,后面所谓的不是敌人用刀子摸自己脑后门。听到要集中,也想集中,可反应稍稍迟钝的人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在哪里,如何集合?
但还是有人反应快的,杀出一条血路,依传令兵所说,站在某某方位,这可不好冒充的,都是一部的战士,天天呆在一起,谁个不认识。开始渐渐聚成团,威力也显现出来。当然还是很乱,然而逻盛炎看到这情形有些着急。到现在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识,认为做得很好了,劈刀将一个奔跑的士兵砍死,又砍死了三四个人,杀出一条道路,来到石墙边。
修建的人不少,可河口很宽,不可能真一下子修成城墙的,才小半人高。作城墙不行,能做一个很好的掩体,人躲藏在里面安全地射箭。正常过渡,唐朝军队将会在这个渡口牺牲很多人,才能拿下来。
逻盛炎看着对岸,听到河对岸有动静了,接着许多火把亮了起来。于是兴奋地大喊道:“儿郎们,唐朝大军要渡河了!”
这不是傻帽么?本来蒙野栋让他杀得寒了心,都忘记河对面的唐朝军队,这一喊岂不是在提醒。当然也有一些好处,本来奋战到现在,逻盛炎的手下看到敌人渐渐抱成团,有人开始怯懦。蒙野栋手下反而渐渐清醒过来,理智分辨方位,找到战友。一成团,人就多,但现在逻盛炎的手下依然在放鸭子,强弱之势就会改变过来。再说,本来人数依然还是逻盛炎手下军队的数倍。
但逻盛炎一喊,他手下士气立即高昂起来,蒙野栋手下士兵再次慌乱,有的开始借着雾气,向外逃跑了。总之,是一场乱得不能再乱的战斗。
甲雪巴曲一看局面,心中叫了一声糟糕。知道不大好,站在高处看了看,看也看得不真切,又让蒙野栋下令,挪出三四部,到石墙边来,大约估算了一下,也猜到袭营的是与唐朝友好的部族,士兵不会太多。只要将唐朝军队阻在河对岸,虽然损失惨重,依然能将渡口守住。并且有大江天险,不用太多的人。实际上就是失守渡口,也不大紧,只要给唐朝军队大量的杀伤,代价也值得。毕竟唐军征南只动用了一万来人,再说,是太子!
只要唐朝剩下的士兵不多,强行攻打姚州,就能将他们一下子关到笼子里。能将唐朝太子活捉,会是什么样的功劳?唐朝与吐蕃立即易势,至少南诏各部马上为之沮气。
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让他们占据南诏,有唐朝支持,南诏对吐蕃同样不安份。
想法应当是不错的,唐军前来,军队很少,损耗不起。但这时候他只是凭借想像指挥,各部也在聚集,可不是所有战士皆聚集了,三四个部族挪到石墙边,甲雪巴曲看了看,只有三四百人,人不但少,因为慌乱,手中拿的兵器更是五花八门,带的弓箭没有二十张,还有一半人只背着弓,没有带箭壶。难道想来个惊弓之鸟?
气得想吐血,再次让蒙野栋下令,增加几部,要带弓箭。提了一下醒,也知道要带弓箭,可好不容易杀出来,聚成了团,那个士兵敢回去寻找弓箭?甚至连自己原来睡的帐蓬在哪里都不知道。
渐渐有更多士兵向石墙靠拢,还有不少士兵不属于这些部族的,一看到石墙边是战友,还是这里安全,也奔跑过来。那个认识,没有到身前,举刀相向。喊叫,喊叫也不行,有的看到不妙,往回跑,有的在辨解,但不少人杀红了眼,你能杀我,我也能杀你。结果石墙边没有列阵防御,反而再次混乱不堪。
甲雪巴曲打了十几年的仗,没有打成个这样的,气得大叫一声,一屁股坐在石墙上,差一点气晕倒过去。
然后对面传来低沉的鼓声。一会儿火把从河面接近,知道唐朝军队要渡河,可皆没有想到渡得如此华丽。
一阵河风吹来,雾气散开,露出一段清晰的河面,两百个大汉,不是大汉,是一个个厉鬼,隔着袅袅的雾气,也看不清戴了面具,本来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身材魁梧,夜色又看不清,看上去更高大。又站在牛背与马背的怪异渡河,嘴中发出古怪的叫声,不是魔鬼,是地狱里逃出来的魔神。
看到这群狰狞的魔神渐渐向他们靠近,有的士兵在发呆,有的士兵直接丢下兵器,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第213章 渡(下)
石墙边士兵的安静,让后面的士兵也奇怪了,雾气很重,有人转过头观看。虽然离得更远,可黑齿常之一行离河岸越来越近,雾气飘散开时,更多的士兵看到他们。一起被他们古怪的样子吓着,安静象瘟疫一样,向后扩散。
还是要战的,不可能戴一个面具,所有敌人放下武器投降。这是先声夺人,先顺利地抢滩,减少牺牲。当然,要看蒙舍诏各部会有多大作用,以及敌人对鬼神的畏惧。为了起到震慑效果,连盔甲都没有穿,是很危险的。
李威一眼不眨地看着黑齿常之一步步地接近河对岸,对岸的厮杀仍然没有停下来,不停地有惨叫声传来。仿佛隔着一条河,一些雾气,那一边是不同的世界,是地狱。李威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隔着雾,河对岸看不真切,但隐隐看到石墙边有人影在晃动。
越来越近,第一只“牛”无声地搁在浅滩上,三个人从牛背上跳了下去。其中有一个人李威印象很深刻,是在本戎州招募的士兵,训练时表现突出,让李破格提拨为临时的小队长之职。到现在还没有一支箭射出来,李威终于松了一口气。接着黑齿常之等人,陆续抵达岸边,看到这里,李威知道这一战没有才真正开始,可结局已经结束。
主要没有经历过战争,这样的安排,都输了,负责主要谋划的裴行俭,会拿一块豆腐撞上去碰死。
黑齿常之怪吼了一声,自己人会意的,分成了三拨,每一拨五十人,形成三个三角。黑齿常之冲在最前面,又留下五十人,将牛尾巴与马尾巴上的绳子系在岸边的大树上,在后面再次形成一个三角,冲向了石墙。
甲雪巴曲才醒悟过来,喊道:“是唐军,放箭,放箭!”
黑齿常之在往石墙边跑,雾气时隐时现,看也看不真切,更不知道敌人主帅在哪里,正好甲雪巴曲在大喊大叫,身体一转,率领着五十名手下就冲了过去。
吐蕃士兵比南诏的士兵素质要高得多。甲雪巴曲带来了五百名手下,大营里都乱成这个样子,还有近三百名手下,寻找过来,聚集在他身后。但也不大好,并没有几个人将弓箭带过来,甚至有的士兵手中连兵器都丢失了。
李威这一手,将南诏士兵吓着了,也将吐蕃的士兵吓着,听到甲雪巴曲的喊叫,一个个才将魂拾回来,有的人开始准备取弓搭箭,但看着唐朝士兵象魔象神,嘴中怪吼连连冲过来,心中还在害怕,手哆嗦着,弓也许从背上摘下来,但箭还没有取出来,黑齿常之已经来到石墙前。
甲雪巴曲不知道黑齿常之,他自己本人也有一些勇力的,平时十分自付。拨出直剑,也是大号的直剑,一剑劈向黑齿常之。信心很满的一剑,可毕竟黑齿常之那么大的块头站在哪里,一路奔跑过来,就象一辆轻型坦克一样。因此,这一剑也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但……撞了霉运了!
他力气大,黑齿常之力气更大,那是能骑上马,提着陌刀随便玩的主,就着奔跑过来的力量,提起陌刀,迎了上去,身体并没有停下来,人象一只老鹰一样,飞跃起来,巨大的身影,笼罩在几百名吐蕃士兵眼前。然后一声清脆的响声传出,甲雪巴曲手中的直剑,象一根稻草一样飞了出去。因为巨大的反震力,甲雪巴曲虎口震裂了,痛得用另一只手抓住手腕。
黑齿常之身体开始下落,陌刀却再次扬起,一刀抹去,甲雪巴曲身体立即削成两半,黑齿常之可不会呕吐的,死在他手上的唐朝士兵,或者百济高丽士兵,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人。身体才落在地上,发出沉重一个闷响,嘴中再次大喊一声,又是一刀,另一个吐蕃士兵立即被他再次斩杀。当真如同是魔鬼一般。跟着几十名唐朝士兵也跳了过来,手起刀落,只是一拨进攻,就击毙了二十多名吐蕃士兵。
吐蕃人也怕死的,看到如此这群人不象鬼不象鬼的人,如此凶厉,发了一声喊,剩下的士兵落荒而逃。
滩头算是到手。
唐军过渡才刚刚开始,接着是马仁静与韩庆余,一千五百人,分成了两批,他们率领五百人先前抢渡到对岸,占住石墙,避免更多伤亡。剩下的一千士兵开始系木筏,将拖到对岸的绳索拉直,系到河这边的几棵大树上,然后将木筏四周的绳子固定在这些绳索上。其实在搭一座简易的浮桥。这种浮桥,辎重车是不能通过的,可人从上面走,却没有多大关系。甚至骑兵都可以通过,将战马放在水里,人踩在木筏上,牵着马,就可以到达河对岸了。
直到这时候,李威做的那些安排才全部看出来,原来天天扎木筏,不仅是摆渡,还用来做这些浮桥的,所以才扎了很多的木筏子。薛讷有些惭愧地说道:“殿下,臣,臣……”
李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多说,你还年青,孤也还年青,现在是在学习,谋划孤出力同样很少,主要是裴侍郎,还有你父亲、梁积寿、黑齿常之。”
“是。”
浮桥渐渐成型,马仁静与韩庆余也率领士兵冲进石墙里面。本来看到吐蕃人在逃跑,又看到这一群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恶人,纵横驰骋,凶残无比,蒙野栋没有勇气再战下去,又看到一拨唐军杀过来,直接带着手下开始向西狼狈逃跑。
主帅都逃了,手下全部开始逃窜。马韩二人过去,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不得不开始追逐。
在河这边,看不到,但能听到,来到南方也有一些天,语言大多听不懂,简单的一些方言还能听明白的。李威再次下令,让薛讷、梁积寿他们准备骑兵,以骑兵速度追击,扩大战果。
看到薛讷他们上了浮桥,李威拭了一把汗水。
平时看奏折邸报时,觉得很简单,怎么行军,怎么作战的,战果如何如何。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比如今天晚上,士兵先后调动,如果不是这些天训练不停,有可能也象对岸一样,整个乱了套。
也第一次直观到军纪的重要性。
论勇力,南诏各部的战士,并不象战斗表现的那么弱,也有许多战士比较凶悍的。至少在单兵素质,不及自己这一次征集的大军,但比上一次梁积寿征招的士兵不差多少。失败原因种种,不相统筹一部分,将领指挥能力,作战谋略,武器又是一部分,还有就是士兵的纪律。没有严肃的纪律,象这样的频繁调动,有可能人越多越会乱。所以自己以严练军,立即得到裴行俭的赞许。然后军中收留了畹氏姐妹后,尽管她们有功,朱敬则唠叨个不停。直到自己将真相逼得说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