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击太原三大关城……如此,非二十万兵马不可。而且辅、役还不能太多,不可超过十万……年初见到马子充时,据其所言,五马山上有接近此数的兵力,若联合天枢城。或能凑足此数。”

“二十万众,老夫相信太行有这般众多之义士,只是……”宗泽摇头叹道,“老夫不相信他们有如此之多的粮秣啊!无粮岂可成军?无粟岂能围城?唔,或许。他们正是因为缺粮,所以才豁出这泼天的胆子,蚁附攻城。”

父子俩很快就给天诛军找到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围城理由。确实,如果对天诛军的实力一无所知,打死也想不出这支军队会是在什么情况下,攻打太原的。

如果父子俩对天诛军攻太原这种明显的找死行为,还能用缺粮与天诛军主缺乏谋略来解释,并半信半疑的话,那么,奏报上后半段那句“辽州溃兵有言,风闻太原已易主”,父子俩是打死也不信的了。

天诛军或许能攻取西京洛阳、关中重镇长安、京东的大名,甚或是真定……唯独不可能攻取太原——那是一个连金军统帅都望而生畏的天下雄城啊!

但是,呼延次升(字长义)在奏报末尾的一句话,却引起父子二人的深思。

“属下闻此惊天之语,亦难置信,料想相公亦当如此。然空穴来风,事出有因。属下决意先至济南一探究竟,然后再度北上,必将此事澄清!”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长义此言有理啊!”宗泽张目瞠视其子,突然道:“二郎,你可敢往乘舟而上,往太原一探究竟?”

宗颖讶然道:“阿翁,莫非当真信此流言?”

“老夫不信太原易主,但太行义军大举围攻太原,或有其事。无论战况如何,我们都要了解结果。之前由陆路北上河北,欲与太行联络,但屡屡受阻,如今却可以沿水路走河东,直达太原城下,以辨明流言真伪……”宗泽瞪眼视之,“我儿可敢一行?”

宗颖长躬一礼,朗声道:“固不敢辞。”

这时门外有侍卫急促的声音传来:“启禀相公,呼延参军刚刚来到南熏门下,声称乘坐济南水军之战船,溯河而返。请求补充清水米粮,并准许于城外暂歇一晚,明日入城讨取手诏后,即时奔赴太原。”

宗泽父子互望一眼,相视而笑。

宗泽抚掌大笑道:“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夫立即手书诏告一封,明日我儿可持之,与呼延参军一同前往太原……呵呵,看来,老夫这第二十四道奏疏,可以暂且压下,待你二人回归之后,再重新书写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三国来使

六月十六,与往常一样,狄烈正在给军校生们讲解军队之于国家的意义,以及军队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对于同样是后世军校生的狄烈而言,这些东西都是烂熟于胸的,都不用打草稿,张口就来。

身为军校校长,狄烈并不需要直接上大课讲解战略战术,也不需要亲临现场指导训练军演。他要做的,就是提纲挈领,抓意识形态,指出大方向。那些具体工作,自有原教导营教官,现在的太原军校教官;原夜校讲师,现在正式的军校教员;以及不时从前线抽调轮训的、有丰富战斗经验与车战经验的中、高级指挥官负责。

对于军校这种新生事物,以及从上课、作息、训练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院学的形式,在起始阶段,的确需要狄烈来引导与把握方向。而狄烈对于这个未来军官与班底的摇篮,自然也投入了巨大热情与精力。

悬挂在操练场边缘、那棵盘根错结的古树下的大钟当当敲响,上午的理论课程完毕。狄烈一边走出临时教室,一边满面微笑对围拢在身边的学员们答疑解惑。这时一名卫兵远远跑过来,挺身并腿行了个军礼,大声报告:“陈知府派来信使,有急事请军主速还太原商议。”

狄烈摇头对学员们道:“本想与你们一道去食堂就餐,现在看来只能改天了。”

军校距离太原城三十余里,快马一个时辰可到。三伏天顶着烈日赶路,个中滋味不必细表,想一想就知道了……

一彪人马浑身汗津津从开远门直奔知府衙门前。狄烈甩镫而下,摘下头盔。抹着几乎冒烟的头发,一脚迈进阴凉的正堂,就冲着边上的陈规喊道:“陈元则,最好是有好消息,否则我也让你出门晒上一个时辰!”

陈规笑道:“还好。是有好消息,看来我可以免遭一顿罪了。”

陈规身侧还站有一人,狄烈骤然从亮处进入较暗的环境中,一时看不真切,待眼睛适应过来后,定睛一看。大笑近前:“原来是子锐回来了,这的确是个好消息……看来与夏国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这时有仆役送上净手脸的盥洗盆,狄烈随意擦了擦,接过一碗冰镇酸梅汤,一口喝下,赞爽不已:“这龙虎大王倒也懂享受。居然藏有冰窑,这下便宜了咱们。”

陈规笑道:“女真人生长于北国,畏热喜寒,炎炎夏日若无此解暑之物,只怕捱不下去。据说那金酋粘罕率军南侵以来,每逢酷暑便要舍下大军,到西京(金国西京。今大同)云内避暑纳凉,否则必难安寝。想来这龙虎大王也差不多吧。”

狄烈将冰镇酸梅汤一饮而尽,把空碗往托盘上一放,对仆役道:“给外面随本军主回来的军士们,一人两大碗。”

仆役应是退下。

狄烈向陈规抬了抬下巴,示意可以说事了。

陈规脸上泛出奇异的笑容:“一日之内,我太原府境内,出现了三拨使者,分别来自东、西、南三个方向。城主不妨猜上一猜,这三批使者的来路。”

狄烈将下巴搁在右手掌虎口上。左手屈指轻叩桌面,饶有兴趣猜测道:“西面最易猜,夏国被一支从未听说过的军队,揍得爹娘都认不出来,自然想要来看一看。摸个底,顺便瞧瞧我们是不是有个真皇后;南面……也好猜,建炎朝廷那边,也该有动静了,咱们这一次闹腾得那么大,只要赵九……郎,耳朵还好使,就一定会有所耳闻,派来使者,最是自然不过;东面……这东面有什么国?不会是……小日本,呃,那个倭国吧?”狄烈猜到最后,眼睛瞪圆了。

陈规笑道:“城主前面猜得不错,但后面的日本国这个……未免偏题太远,这都哪跟哪啊!”

狄烈嘿嘿一笑,手指挠挠头:“自然反应,过度敏感了……”

虽然奇怪城主对这个远在大海之极的边鄙之国,怎么会“过度敏感”,但一心想要揭晓正确答案的陈规也没去想太多,只是难掩兴奋地说道:“东面——真定府金东路军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派来使者,代表金国,愿与我天枢城和议。”

震惊!绝对的震惊!

屈指算来,狄烈从出现在这个时空的第三天开始,就与金国、金军扛上了,至今已有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抢掠无数、杀戮无数,双方从没向对手抵过头,梁子是越结越深,浓烈得倾尽三江水都不可化解。现在是怎么了?完颜家的三儿吃错药了?还是想玩什么花招。

张角一针见血点破完颜宗辅之意:“金军不耐炎热作战,人马易水土不服,引发疫疾。再者金东、西两路军,刚刚在江淮与关中连续作战数月,人困马乏,急欲休整。完颜宗辅生怕我军挟大胜之威,或东出井陉,或南下河中,与金军拼骨。因此,行此迷惑之计。”

陈规也道:“金人最擅使用‘和’之一字,将我朝臣玩弄于股掌之上。当日渊圣天子垂坐东京时,金人就屡屡用和,使得我大宋朝廷上下无备。种经略(种师道)曾建言要在黄河沿岸布防,但因和议已成,未得采纳,最终金军得以轻易冲破黄河天险……陈规敢断言,此次金使前来,便是金军将要动手的先兆。”

狄烈不在意地笑笑:“来就来好了,甭管是阴招还是大招,咱们接着就是……对了,来的都是什么人?”

陈规一五一十回答:“建炎朝正使是东京留守宗相公之公子,开封府推官宗颖,副使是开封府司录参军呼延次升。其一行是与我梁山水师的参谋长龙旭等水师官兵,同乘战船而来。而金使则是……”

狄烈听到“宗泽”之名时,心头一动,这可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宗泽之子前来。有意思……想想济南与东京之近,有联系也不足为奇。正想着,冷不丁听到陈规说了句“金使则是那位刘豫刘知府!”

狄烈吓了一跳:“我没听错吧?完颜宗辅什么时候竟把刘豫从完颜昌哪里要来了?而且,还派来当使者?这不是……这不是送羊入虎口吗?”

陈规正色道:“虽然下臣也恨极此贼,但目下此人身份是金使。便不可造次。”

狄烈摇头直笑:“听说刘豫父子因济南之败,被暴怒的完颜昌下了大牢,老虎凳辣椒水……呃,是种种酷刑过了一遍,本以为被折腾死了,谁想到。摇身一变成使者了……不行,既然金人将‘羊’伙上门来了,我不吃下去,对不住金人的一番好意。”

陈规有些着急:“城主,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本朝向无斩敌国使之先例……”

“放心,活人还能被尿憋死?我不会坏规矩,咱就在规则之内玩死他!”狄烈的脸色在幽深的正堂里,显然阴恻恻的可怖。

陈规与张角对视一眼,轻轻摇头,为这个不知为何惹得城主如此痛恨,非欲杀之而后快的刘知府默哀。

狄烈脑子急剧滚动了一阵。渐渐想出了一个明杀计划,嘴角噙着一丝微笑,对陈规道:“不是还有西边的使者么,是谁?”

陈规却对张角道:“这个,还是由子锐说吧。”

张角也不推让,从袖袍中取出一卷帛书,双手持两端,呈与狄烈,口中道:“子锐幸不辱命,已达成与夏国的和议。这是和议条款细则。城主过目后,若无异议,请与皇后联合用印。此乃副本,正本在夏国使节曹氏父子手中,届时也请城主一并用印。若有不妥之处。亦可向夏国使节提出磋商变更。”

狄烈接过帛书,讶然道:“那曹氏父子也到太原了么?”

“是,曹氏父子正是夏国使者,此次前来太原,一为签署和约,二为履行协议,带回首批质子军与铁鹞子的俘虏。”

狄烈大笑:“那我军与夏国的交易一定圆满完成了。”

张角嘴角含笑:“正是,夏国极力限制我军采购军马、战甲、刀剑、豆谷及盐巴。因此,我军‘不得不’转而购入大批矿物。而夏人为了补偿,将矿物价位压到最低,并同意将位于西凉府(凉州)附近的一座硝石矿交与我军开采。”

狄烈喜出望外:“好,好极了!我军最缺的是硝石,硫磺用量较少,购买足矣。子锐,你立了一大功。”

张角谦和道:“为城主分忧,乃张角份内之事。”

狄烈展开和约,详细地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没有什么错漏,一切如当初所提条件差不多。点了点头,让人将奉印官召来,将备用印。

这时张角与陈规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时用力点头,咬咬牙,重重跪了下去。

狄烈失惊道:“二位这是何意?快快请起。”

大宋礼仪宽松,臣子见皇帝都不必行跪礼。更何况天枢城政权中的这两位肱股之臣的跪礼呢。

陈、张二人叉手为礼,齐声道:“我等二人有一逆耳之言,不吐不快,望城主怒罪。”

狄烈愣了愣,不禁失笑:“二位府判与我相交已非一日,我看上去像是个听不得逆耳之言的人吗?”顿了顿,又说道:“不管怎样,还是起来说话吧。你们这样,我还以为自己是皇帝呢。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