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创世纪-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一章 钱币收藏
4月1日,愚人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996版壹元券,这也是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的第14种票券,也是最后一种。
这天,李美珍从银行里面兑换了一捆(1000张连号)1996版壹元券。
当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李美珍和钱建军提起了此事。
“老妈,第四套纸币中,发行量最小的纸币是哪一种?”钱建军想要引导母亲到银行里面兑换一些冠号为JZ或者豹子号(最后三位数字相同)的1980年版的五十元券,未来十几年,这种特别品种的1980年版的五十元券涨幅最为惊人。
“八零年半的一百元,还有八零年版的五十元,发行量也挺少的。”李美珍回答道,打量儿子几眼,好奇问道:“你觉得这两种纸币的升值空间更大?”
“相比你刚买回来的九六年半的壹元券,我觉得你刚才说的两只纸币的涨幅空间肯定会更大一些。”
钱建军顿了顿,组织一下语言,继续说道:“我觉得邮票,纪念币,电话磁卡,还有纸币之类收藏品,市场价格是由存世量和投入资金量决定的。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来说,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决定的,供不应求价格就上升,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对于某种商品来说,量大还是少要看需求而定,投入的资金量是由需求决定的。当然,还有其它外部的因素,比如,成本、心理预期等。在收藏界,存世量越少的,需求就越大,价格就高。就拿你刚才说的八零年版的一百元和五十元券来说,老妈,你觉得哪种纸币的价格涨幅空间会更大一些呢?”
“发行量少的一百元?”
“我不这样想。”钱建军面带微笑摇了摇头,“据我了解,八零年版的五十元是八七年发行的,八零年版的一百元发行时间要晚一年多的时间,到了九二年,九零年版本的一百元和五十元同时发行。相比之下,零年版的五十元流通时间要长一年多的时间,消耗量自然也要多一些。我估计,八零年版的五十元和一百元,存世量差不多……”
钱兴华看到儿子只顾着说话了,打断道:“等吃饱了,再发表你的长篇大论吧。”
“好的。”钱建军灿灿一笑,重新开始吃饭了。
吃过晚饭后,李美珍对儿子说:“建军,你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继续说。”
“刚才说到那里呢?”
“说五十元和一百元的存世量差不多。”
钱建军微微颔首,思忖片刻,继续说道:“如果这两种纸币的需求量一样的话,炒作五十元的比一百元的资金需要低一半,我想那些投机商炒家们肯定能够看到这一点,八零年版的五十元一定会被先炒起来,而且,在八零年版的一百元热炒之前,五十元的价格很有可能超过它。”
李美珍听了儿子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笑着说道:“建军,你在这上面做了不少功课啊,各种纸币的发行时间都记住了。”顿了顿,问道:“听你的意思,你准备投资购买八零年版的五十元纸币?”
“老妈,看来你还是不了解一个收藏者的心态。”钱建军呵呵一笑,把手深入口袋中,取出钱包,从钱包里面取出一张崭新的一百元纸币,指着正面的冠号和数字编号,问道:“老妈,你看到这个会想到什么?”
“每张纸币都是独一无二的。”
“没错。每张纸币的冠号和数字编号不可能都相同。”钱建军点了点头,又问道:“第四套纸币最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
“八七年四月。”李美珍想了想,继续说道:“应该是八七年的四月二十七日,当时,发行了八零年版的五角和五十元。”
“这么说,距离现在还不到十年的时间,第四套纸币正在流通,而且发行量很大。我想以后肯定会有人收藏特别编号的纸币,比如,后面三位数都是相同的纸币,甚至后面更多为数字相同的纸币,另外,前面的冠号,特别是一些补票冠号,将来会得到收藏者的追捧。或许,现在就有人正在收藏这些特殊编号的纸币了。”
“听你这么说,还真的有点道理啊。”李美珍含笑点头道,“你说说,我们应该收藏哪种纸币呢?”
“稍等一下,我去卧室拿张纸过来,上面写了不少我个人觉得有投资价值的币种。”
钱建军从卧室书桌里找出一张纸,这是去年冬天写的,这张纸只写了一面,上面写了七种纸币人民币纸币,除了一九八零年版的五十元外,其它的纸币都是第三套人民币,分别是枣红一角,背绿一角,背绿水印一角,古币水印一角,古币水印两元和五星水印两元。
回到客厅,钱建军将刚找到的那张纸递给母亲。
李美珍接过那张纸,仔细看了几眼,笑着说道:“除了八零年版的五十元外,其它纸币现在的价格可都不便宜啊,特别你写的这三种一角纸币,好像背绿水印的价格超过了五十元一张。”
“这几天电话磁卡价格下跌了不少,我估计会带动纸币,纪念币和邮票的价格下跌。等这波行情退去,这些纸币价格降低一些,我再投入几十万块钱进入。”钱建军知道几个月后,中央政府会出台打击第三套纸币非法交易的文件,第三套纸币的价格全线下跌,所以,他不打算现在就进市,“老妈,你可以让你同事帮忙,看到全新的补票冠字JZ的八零年版的五十元,还有其他币种,如果能够看到后四位数字同号的纸币,也可以兑换一些。作为你同事给你帮忙的报酬,以后,你请他们到酒店吃几顿饭。现在我们家的存款有一千多万,如果开网吧连锁店能够赚钱的话,我会加大投资。兑换一些纸币,除了请客吃饭花钱外,其它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损失,其实请客吃饭也算是一种投资,可以结交朋友,加深朋友关系。”
“呵呵,建军,你还蛮懂人情世故的啊。”钱兴华说道。
“还行吧。”钱建军淡淡一笑。
“建军,一千多万元,你打算都用来投资网吧?”李美珍问道。
“等第一家网吧开张之后,日进斗金的话,就算我不打算开分店,你也会让我开分店的。等以后再说吧,暂时,这些钱就存到银行。当然了,我只是建议,这个家还没有轮到我当家作主,这些钱的支配权在你们身上。”
“暂时,那些就存在银行吧。”李美珍微微颔首,盯着儿子看了几眼,感觉自己的儿子真的长大了,心智也成熟了,微笑道:“真如你所说,开网吧能够赚钱的话,我也会支持你的,说不定将来,你也可以成为首届首富啊。”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四十二章 纳税

钱建军忽然想到个人所得税问题,说道:“老妈,我们买卖电话磁卡赚了钱,要交税吧?”
李美珍闻言一愣,白了儿子一眼,说道:“你想这些干什么。”
“依法纳税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好像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包含财产转让税一项,我们买卖电话磁卡就算是财产转让,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老妈,我说道没错吧。”
李美珍知道按照国家税法,这次她家买卖电话磁卡赚一千多万,需要缴纳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可是,百分之二十的税就是两百多万元,这笔金额实在太巨大了,她心里很不舍,想要偷税。
李美珍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说道:“卢工邮市那么多的邮商,有几个交税了?”
“美珍,真的要缴百分之二十的税?”钱爱国问道,他不是很清楚什么情况下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更不知道相关税率。
“是的。”李美珍沉着脸说道,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小民思想,“不过,买卖电话磁卡,还有邮票纪念币等收藏品,赚了钱的人是没有主动去申请交税的。税务机关也不可能来查……”
“老妈,就算缴纳两多万的税,我们家也承受得起。”钱建军打断道,“你担任银行信贷部部门经理的职务,爸爸在公安局工作,爷爷以前还担任过供销社经理的职务。我们现在不主动申请缴税,如果将来税务部门查起了我们家的财产,那时候说买卖电话磁卡赚了钱,别人也不会相信,甚至可能说你们贪污受贿什么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该缴纳的税交了,这样以后不会落人口舌,还有,我们主动缴税,将来,我开公司什么的,和政府部门以及税务机关打好关系,可以让他们减免部分税收。”
说完一大段话后,钱建军凝望着李美珍片刻,继续说道:“妈,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呢?”
“道理,我也懂。”李美珍摇头叹气道,“既然你这么说了,我支持你想法,马上主动申请缴税。”
“妈,这是好事,纳税光荣啊,你别哭丧着脸了。”
“两百多万呢?!”李美珍苦笑道,“半年前,我想着投资电话磁卡能够赚个一两百万就很不错了,没想到现在税款就要缴纳两百多万。”
“美珍,兴华,你生一个好儿子啊。”钱爱国流出欣慰的笑容,“如果建军真的没有本事的话,这个税能逃就逃,我也不说你们什么。可是,建军有本事,如果那个网吧经营的好,多开几家的话,说不定几年后,他身价就超过一亿了。等他成为国内知名大富豪的时候,国家部门肯定会调查建军的财产来源,当权者都不喜欢为富不仁的商人……该教的税还是交了好。”
李美珍含笑点了点头,觉得公公说的话很在理,看了儿子几眼,转头望着丈夫说道:“虽然国内现在还没有开始征收遗产税,这次赚了电话磁卡的钱,全部转移到建军名下吧,交税也让建军去交,省得以后麻烦。”
“这样也好。”钱兴华点头同意道。
“妈,你也想得太远了吧?!”钱建军笑着说道,觉得多此一举,未来十几年,国内还没开始征收遗产税,不过,他知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手段来避免遗产税开征带来的损失,比如,年轻的夫妇买房时候,让年幼的子女当房主。
“建军,虽说以后钱转移到你的名下,不过,你花大笔支出的事情,可要和我们商量一下,花钱不能大手大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个道理,你应该知道。”
“放心吧,我肯定会听你们的话的,你们说一字,我不敢说二字的。”
“你别和我打马虎眼,我发现你嘴巴越来越滑溜了,都挑好听的话说,也不知道哪句话是真心话。”李美珍白了儿子一眼。
钱建军灿灿一笑,他很清楚母亲喜欢听自己说这样的话,转移话题说道:“老妈,既然决定主动申请缴纳个人所得税了,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缴税呢?”
“过几天吧。我帮你找人问问,一次交这么多的税款,看看能不能减免一些。”
之后几天,钱建军都忙着网吧的装修工作,吴铁则去宏华电脑公司上班,两个人分工又合作。
李美珍并没有把缴税之事抛到脑后,她认识一个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朋友,以前两个人是大学的同学,关系不错,一直有来往,今年春节的时候,她去这个朋友家拜年,对方也到她家拜年。
一天,李美珍在银行上班,空闲时,她给在税务局工作的老同学大了一个电话,闲聊了几句,问道:“晓敏,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那个买卖邮票,纪念币和电话磁卡之类的收藏品赚了钱,要不要缴税呢?”
李美珍的老同学马晓敏闻言一愣,顿时响起上个月,邮市行情大热,最近几年,邮市行情稍有些回落,呵呵笑着问道:“美珍啊,前几天,邮市行情很火啊,很多邮票的价格涨了几倍,你不会转大钱了吧?赚了钱,你可要请我吃饭啊。”
“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