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多?怎么办?

不管了,杨大傅和苏大学士名满天下,他们家贴的对联一定是好的,那就照抄苏杨两家的吧,于是呼,满大街很快就贴满了“雨滋chun树碧连天,天连碧树chun滋雨”的对联。

再于是,杨逸很快接到下人回报,自家大门贴出的对联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这太平盛世,朗朗乾坤,贴副chun联竟然不见了?”

“嘻嘻,杨大哥,太平盛世是不错,可如今天都要黑下来了,可算不得朗朗乾坤,再说了,盗chun联之人也算是雅贼,杨大哥再想一联另贴就是了,何必计较呢。”

在清娘的劝解下了,杨逸决定原谅一回盗chun联的雅贼,从新写了一副chun联贴出,这对他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难事,只见他提笔一挥而就: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处处寻寻觅觅,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卿卿暮暮朝朝。

清娘一见此联,立即着迷了,反反复复念了许多遍,如获至宝,嘴里赞叹不已;

杨逸有些惭愧,在诗词歌赋中最先使用叠字的不知是不是清娘,但清娘绝对是使用得最好的,她晚年所作的那首《声声慢》中,开篇就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叠字,可谓是千古绝唱。

嗯,或许此联能给清娘一些灵感,让她另作出一首不下于《声声慢》的词作来吧。

此联贴出后,杨家开始吃年夜饭,按杨家几年来形成的习惯,吃年夜饭不分男妇老幼,主人仆从,全都齐聚前堂用餐,一样的菜肴,一样的酒水。

杨家现在也是家大业大了,府中加上丫环小厮已有一百五十多人,摆下将近二十桌宴席,十分热闹。

住在兴国坊那边的阮柔、李盈、顾媚娘三人也被请了过来,三人现在已经可以zi you出入,平ri也不时过来向杨氏请安,但年夜饭却是第一次过这边来用,神态不免有些拘谨;

好在无论是杨氏,还是十三娘,待她们都很和善,特别是见丫环小厮们都没有谨小慎微的样子,若大的场面气氛极中轻松融洽,三人慢慢也就放松了。

杨逸给大家讲了几句话,然后由杨氏宣布开饭,今年喝屠苏酒要从最小的杨轩开始,杨轩还不到两年月大,琴cāo用筷子点了些屠苏酒让他含,就当是喝过了;

接下来是一岁多大的杨依依了,小丫头彪悍啊,杨逸要喂她。不肯,依依呀呀地抢过酒杯。自己大灌了一口,结果酒刚进嘴巴她仿佛就被烫着了一样。连忙往外吐,接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那声音嘹亮啊,让她立即就成了整个前厅的主角。

她一边哭一边可怜兮兮地看着杨逸,眼泪象断线的珍珠似的噗噗直掉,杨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丫头一向馋嘴,这下好了,让你来这一大口。屠苏酒可不是酸酸甜甜的葡萄酒啊。

李湘弦见女儿这样子,有些忐忑地看了杨氏一看,见杨氏也是满脸笑意,这才暗舒了一口气。

“大姐儿,来吃个鸡腿,嘴巴就不苦了。”老大杨睿用碗装来一个大鸡腿,帮着哄妹妹。

杨依依一边哭,一边用手抓过鸡腿往嘴里塞,好了。这下哭声终于停下了,但那鸡腿太大了,小丫头拿不稳,才咬一口。小手一抖,那大鸡腿就落到了杨逸怀里,她顿时又依依呀呀地叫起来。沾满油汁的小手就往杨逸衣裳上不停乱抓。

“哎呀呀,乖女儿啊!你这是做什么?哎呀呀。爹爹这可是刚穿的新衣,完了完了”杨逸被女儿弄得手忙脚乱。惊呼不停。

“官人你不会抱孩子偏抢着去抱,嘻嘻,这下可怪不得咱们家依依。”十三娘拿出手帕,一边替小丫头擦手,一边对杨逸笑道。

李湘弦不敢怠慢,连连过来把女儿抢过去,小丫头被抱走时还死死盯着那个大鸡腿,又开始大哭起来;

老大杨睿眼疾手快,又给她夹了一个鸡腿,小丫头才转哭为笑,一家人被这场面逗得笑声不断。

等用过年夜饭,小小厮出门一看,刚才贴出的chun联又不见了,连忙回来秉报杨逸。

“什么?又不见了?反了反了,怎么满城都是盗贼呢,此风不可长,此风不可长啊”

“杨大哥,杨大哥,今天是除夕可不许生气,嘻嘻,杨大哥再写一联就是了嘛。”清娘仿佛恨不得多些雅贼来偷chun联,俏脸上满是笑意。

杨逸心中诧异,摆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逼问道:“清娘,你怎么这么高兴?说!这是不是你干的?”

“小女子冤枉啊,小女子可没偷chun联,还望杨太傅明察”清娘一向不缺俏皮的一面,这番话说出来,惹得一家人又是笑声不断。

“那咱们家的chun联被偷了,你为何如此高兴,还不赶紧从实招来。”杨太傅不为所动,用手上的茶杯当惊堂木,大的屈打成招之意。

“嘻嘻,杨太傅满腹锦绣文章,别人偷去chun联,小女子就能再观佳句,自然高兴啊!”清娘一副婉丽清扬之态,说话间如翩跹彩蝶,轻灵地跑到桌边研墨,还不忘催促道:“杨大哥快写,快写”

杨逸有些泄气,好吧,在清娘这丫头面前,他只有投降的份,走到桌边又有些不甘地说道:“我想不出好联了,清娘你来吧。”

“不行,不行,人家可不行,杨大哥是一家之主,这等装点门楣的事,自然得由杨大哥来,杨大哥快写,快写。”

在清娘连声催促之下,杨逸无奈的提起笔,想了想写下一联:

去年茄子长得好,

今岁芝麻卖钱多。

清娘和十三娘等人见了此联不禁呆若木鸡,杨大官人趁她们没反应过来,连忙让家中小厮拿出去粘贴。嗯,这下子没人偷了吧,

“呀!这不能贴,杨大哥就会作怪,你这一联贴出去,别人不笑话才怪,快揭回来,快揭回来。”清娘反应过来,顿时娇呼起来,上来摇着杨逸的袖子不肯作罢。

杨逸得意地说道:“清娘,我这联如何就粘贴不得了,这叫贴近生活,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你想啊,去年茄子长得好,今年芝麻又卖了好多钱,这不是说明咱们大宋年年风调雨顺吗?”。

“可咱们家又没种茄子,更没种芝麻,杨大哥这叫脱离实际,凭空捏造。”

“我怎么就凭空捏造了?我又没说那茄子芝麻是咱们家的。”

“这”

*

ps:祝贺玩石成为本书第二位盟主,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同时要感谢支持月关、吃猫1的鱼、逍遥之剑气飘香、一枚小丝等朋友投来宝贵的月票!谢谢。

 第751章 天涯节序匆匆



“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yin,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杨逸站在船头,没头没尾地高呤了几句,江风吹来,两袖飘飘,着实人间风流人物。

汴河上桨撸声声,舟楫往来不断,两岸烟柳依稀,风景如画。回头望望,巍峨的东京城已经淹没在烟柳间。

清娘闻声走出船舱来,她一袭chun衫,罗裙漫飘散,恰似凌波仙子,为这动人的chun光添上了最鲜活的一笔。

“杨大哥是想念江南了吗?”

“清娘说呢?”

“我猜一定是想的,时间过得好快,算来咱们都两三年没回江南了。小楼一夜听chun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早chun二月,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我也想念江南了呢。”。 。

清娘脸上带着向往的神情,她曾两次到江南,杨逸曾陪着她四处游赏江南的chun光,那些美好的时光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如何也不能忘。

杨逸含笑说道:“清娘,杨大哥这次出京巡察地方,行程上没有特别的安排,就是随意的走走看看,时间也没有什么限制,这回呀,杨逸哥不但要带你重游江南,还要带你走遍各地的锦绣河山,你那《清娘流浪记》又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清娘听了也难掩欣然之sè,远行虽然辛苦点,但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白若不是漫游一生。杜甫若不是半世流世,何来大唐那些最壮丽的诗篇!

其实清娘明白。最美的诗篇不是她带着小艾在东京各处寻寻觅觅就能寻到的,最美的诗篇都在那壮丽的河山之间,你不去走走,不去看看,就很难写出同样壮丽的诗篇来。

杨逸也相信,多带清娘出去走走,开阔她的视野,将来即便没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她笔下也会有更多空灵悠远的诗词问世。

这次他出京。当然私下会有一些安排,但官面上确实没定下什么行程和时间,大宋改革六七年了,各项政策在地方上落实得如何?改革给百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何调整?这肯定不是窝在东京听地方的报告就能定论的。

这几年朝廷总会派出高官到地方巡察,而杨逸作为很多政策的制订者,却一直没有到地方实际察看过,这可不行。

所以京城的扩建工程一完工,他便立即上表出京巡察。

如今已是文昌五年chun,京城的扩建工程整整花去了十六个月时间。这还是在杨逸全面实行多劳多得之策后,才提前半年完工的。这一年多时间,杨逸一直呆在京城,颇为休闲。此次出京也算是静极思动吧。

船舱里,阿黛拉正在烧水泡茶,杨逸和清娘回舱之时。炉上水刚好烧开。

阿黛拉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微笑,用竹夹从茶罐中取出茶叶分别放入杯中。然后斟入沸水,盖上茶盖。那纤纤素手,动作轻灵,充满了美感。

杨逸含笑看着她,心中颇有些感慨,阿黛拉曾是一国公主,十指不沾阳chun水,泡茶这些事以前是没做过的,来东京一年多时间,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汉家文化,包括茶艺,如今茶道已学得有模有样。

这次杨逸能带阿黛拉一同出来,她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奉茶添香侍墨,样样争着做。茶水端到杨逸面前,她宛然笑道:“请杨郎品尝试试,奴这茶可合你心意。”

杨逸打开茶杯盖,一缕清香顿时弥漫满舱,他轻呷一口,含笑夸奖道:“好茶,阿黛拉的茶艺是愈发的jing湛了。”

阿黛拉刚学这清茶技艺,得了夸奖,更是高兴,一抹嫣然在美丽的脸庞上流淌着。

这泡茶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一直以来,象皇家及贵族喝的都团茶,团茶的制作主要是先将采摘下来的新叶上甑蒸熟,再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包装好就可以了。

这种团茶饮用时要煎煮,常要加入ru酪、香料同煎。

清茶出现也就在这二三十年间,而且流传范围并不广,最先出现应该是在杭州一带。

苏东坡曾就团茶和清茶分别作过评价,为认团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的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但失茶之真香。

他在杭州为官时,常到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所饮的“白云峰茶”就是僧人们试制的烤茶,苏东坡曾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chun。”的诗句。

西方印度洋贸易商社成立时,杨逸曾吩咐过韩碧儿等人,在烤茶工艺上努力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商社出品的龙井、碧螺chun等茶叶,泡出来后茶sè清冽,回味悠远,深得茶叶真味,受到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称赞,一时名声大振,饮绿茶已隐然成为一种时尚。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最先探索这个领域,在烤茶方面占着技术优势,光是茶叶一项,就赚足了银子,商社股东对杨逸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但凡有什么主意,商社股东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船行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