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私大明-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统治。

对于拉登。帕塔两个儿子的强硬态度,曲烈自然给予了严重的打击,首先他亲自带领着舰队赶到爪哇西部,找到优努斯带领的海军后,双方在在雀港,也就是后世雅加达一带的海域发生了一场南洋最大规模的海战,爪哇人数百艘战舰围攻大明的二十五艘战舰,虽然数量上爪哇人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是海军一向都是技术性兵种,航海与武器技术上的差距,却不是数量可以弥补的,大明舰队几乎没有损失任何一艘战舰,就把优努斯的淡目海军打的大败,最后优努斯和他的父亲一样战死在军中,淡目海军的战船沉的沉逃的逃,自此一战覆灭。

优努斯的海军虽然消灭了,但是拉登。帕塔的另一外儿子特林加纳带领的淡目残军却逃到了爪哇岛的内部,曲烈的海军虽然强横,但也不能把船开到岛上去消灭敌人,另外海军陆战队虽然比较强悍,但毕竟都是汉人,对南洋雨林的气候还是不太适应,而且他们又不熟悉爪哇的地形,根本不可能追到爪哇内部去消灭特林加纳的残军。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曲烈虽然不能直接派陆战队去攻打特林加纳,不过他手下还有苏南。吉里那里的宗教军,随着淡目王国的覆灭,这些宗教军已经没有了用处,甚至还可能会给爪哇带来新的威胁,但直接解散也不太好,现在刚好可以派上用场,让他们去清剿特林加纳带领的残余淡目军队,反正他们都是爪哇人,在地利方面都不吃亏。

苏南。吉里这些穆斯林贵族在帮助曲烈灭掉了淡目王国后,就一直担心大明军队会不守信用,毕竟南洋的汉人一向都以精明著称,否则也不会积累起那么大的农业,现在这位大明的将军万一在事后翻脸不认人的话,那他们可就惨了。

幸好曲烈知道自己代表着朝廷,出尔反尔这种事他还做不出来,另外留下苏南。吉里这里穆斯林贵族,也有利于爪哇的稳定,日后方便大明的移民,所以他在占据了苏腊后,就宣布爪哇成为大明的领土,只要愿意接受大明统治的土人,日后就会受到大明的保护,这条命令也使得那些穆斯林贵族终于放下心来。

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得到了保障,所以苏南。吉里这些穆斯林贵族也改变了之前对大明即合作又防备的态度,开始全力协助曲烈清剿淡目王国的残余力量,毕竟他们既然已经灭掉了淡目王国,那就要消灭的彻底,否则万一哪天淡目王国死灰复燃,到时他们这些人就会是第一批被清算的人。

清剿淡目王国残余的事情交给苏南。吉里这里人,曲烈则开始着手爪哇岛的治理,在他的舰队出发之后,周重很快就组织了一批官员入驻爪哇,甚至在这些官员到达之前,总督府就已经将爪哇岛上的州县都给划分好了,毕竟前段时间的情报收集也不是白做的。

其实在苏腊港被攻破的那一刻,爪哇岛就已经落入到了大明的魔爪中,无论是战死的优努斯,还是苟延残喘的特林加纳,他们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不可能影响爪哇的大局,毕竟现在大明就像是一头被周重亲手放出来的猛兽,只要是被他看上的猎物,就绝对逃不脱他锋利的爪牙,任何地方只要被咬上一口,那么接下来就会被大明这头猛兽生吞活剥。

随着大明官员在爪哇各地的就位,大明的移民也随后就赶往爪哇,这次移民与最初的灾害移民不同,因为他们都是自愿迁往爪哇的移民,毕竟相比金洲和婆罗洲那些遍布密林的地方,爪哇却是南洋开发程度最高的岛屿,那里不但有大量的良田,同时也分布着不少的矿藏,特别是金矿,并不比金洲少,而且都是正在开采的金矿,这可比那些刚刚发现的金矿要强多了,至少投入的资金就会少许多。

随着这些大明移民的进入,大明对爪哇岛的统治也慢慢的稳定下来,只不过因为爪哇岛上的土人数量实在太多了,经过初步的估计,最少也在两百万到四百万之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误差,那是因为许多的土人都居住的深山老林之中,而且以前的淡目王国也没能完全统治爪哇岛上的土人部落,所以大明想要搞清楚岛上土人的数量,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通过其它的方面朝廷估计。

如此庞大的土人数量,而且因为爪哇岛上的文明程度较高,这些土人大多都居住的十分紧密,如此一来,若是再使用高压政策的话,很可能会引发土人的暴乱,若真的让上百万的土人暴乱起来,那可不是轻易就能镇压下去的。但这么多的土人聚居在一起,日后也很可能引发其它的乱子,所以迁入大明移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必须要降低爪哇岛上的土人数量。

屠杀是不可能的,否则会引起爪哇的再次动乱,如此一来,那就只剩下迁移了,反正南洋地方这么大,很多岛屿都是丛林密布,比如婆罗洲和金洲的大部分地区,都需要进行前期的开发才适合人类居住,爪哇岛上的土人刚好可以用来做这件事,于是在大明官员或威逼或利诱的手段下,爪哇土人开始了一段长达近百年的迁移史。

第四百四十章 周重做饭

松江府的周家大宅后花园内,周重正在一片开垦出来的菜地里摘辣椒,当初为了培养番薯和辣椒,瑾萱和灵芸、镯儿三人一起在家里开垦出来几亩地耕种,结果现在都已经成习惯了,无论是住在哪里,都会在花园里开垦出一小块田地,种些辣椒黄瓜之类的蔬菜,主要不是为了吃,而是瑾萱她们为了给自己找些事情做,顺便锻炼一下身体,这也得到了周重的大力支持,也正是有了瑾萱她们的辛勤照顾,所以菜地里的蔬菜长势极好,结出的辣椒一个个都像是小胡萝卜,绿油油的看着都让人胃口大开。

周重这段时间很清闲,南洋那边最后一个土人王国终于被曲烈给灭了,而且南洋的布局也基本完成,接下来就需要时间慢慢的巩固了。另外倭国那里依然打的不可开交,不过江户湾和石见银山却已经完全落入到大明的手中,石见银山已经开始出产白银了,而且引起朝廷的重视,派驻了大量的军队守卫,绝对不容有失,江户港已经兴建的差不多了,周重已经给正德上了奏折,希望朝廷可以组建一支远洋舰队,至少去美洲那里走一趟,把航线摸清楚了,为日后的美洲大开发打下基础,不过现在还没有得到正德的回信。

除了上面这些领土上的扩张外,大明的海贸也已经达到一个顶峰,以前因为海禁而荒废的各个港口在海贸的刺激下,一个个也慢慢的恢复了原来的生机,特别是松江府以南的各个港口。更是每日里舟船往来不断。以前独霸海贸的双屿港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已经不再那么显眼了,甚至连与双屿港紧邻的宁波港也在规模上慢慢的超过了双屿港,现在宁波府正在与双屿港商议合并的事,若是真的能成将两个港口合并,那宁波将成形成一个巨大的海港区,并且一跃超过广州,成为大明最大的港口。

不过现在大明的海贸也已经达到一个瓶颈,限制海贸发展的是大明国内的工业跟不上海贸的发展。比如以瓷器和丝绸为例,现在大部分人想尽办法搞到这两种货物,然后运到海外牟取暴利,甚至连国内的供给都有些不足了,导致国内的丝绸和瓷器连连涨价。

换句话说,大明国内的生产力已经跟不上商业的发展,国内能够提供的商品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无论海贸再怎么兴盛,但大明每年提供的货物是一定的,结果就导致内需与外销发生了矛盾。所以现在大明最紧要是发展国内的农工商业,提高商品的产出才是正途。

对于大明国内的事情。周重现在暂时还插不上手,顶多是利用南洋商会的影响力,开办一些棉纺织作坊,并且鼓励工匠发明新的纺织工具,大力发展棉纺织业,毕竟棉布可是海贸的一个重要商品,价格虽然比丝绸和瓷器低,但产量却很大,甚至连葡萄牙人都喜欢大明的棉布,听说大明的棉布在欧洲十分的畅销。

不过无论是棉纺织业还是什么其它的行业,这些只靠周重私下里的影响,进展速度还是太慢了,没有个十几二十多年的发展,根本看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不过周重现在也不着急,反正他这个四海总督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大明在海上的布局也已经完成,只要大明不发生大的变故,总有一天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调整。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段时间周重可谓是十分的清闲,甚至他还特意给自己放了假,打算利用这段难得的清闲陪一陪家人,瑾萱和灵芸分别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大女儿夏夏也已经快五岁了,正是缠人的时候,另外梦婉也怀孕了,正在待产之中。

对于自己的家人,周重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这几年他为了总督府的事情忙里忙外,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其中瑾萱她们还好,毕竟都可以理解他,而且又都忙着照顾孩子,倒也没什么,可是随着夏夏的长大,她每天都盼着能够与父亲在一起,可惜周重却没有多少时间陪她,这让夏夏都已经对他这个做父亲的有几分怨言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才准备利用好这段清闲的时间,什么都不去想,也什么都不做,全都用来陪伴家人,特别是夏夏现在越来越大了,正是需要父亲关爱的时候,周重可不想让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

今天上午周重陪着夏夏在松江府的街道上转了半天,买许多小玩意给她,把这个小丫头高兴的不得了。说起来上海新城那边虽然已经吸引了不少商户前去买地做生意,但毕竟人气还没有起来,街道上也不是很繁华,再加上整天盖房子,到处都飘着一股粉尘味,所以周重并没有把家迁过去,每天办完公后,他就会骑着马回到松江的周家老宅中陪伴家人,反正也不是很远,前后不过顶多花费半个时辰。

玩了一上午后,夏夏非在吃父亲亲手做的饭菜。说起来自从周重做上总督之后,已经极少下厨房了,瑾萱她们也不会让他去做饭,认为是有份,所以这些天除了过年热闹之时,周重能够下厨房显露两手外,其它时间他根本不能靠近厨房十米之内。不过也正是过年时露的那两手,使得夏夏对老爹的厨艺念念不忘,以前是周重太忙,夏夏整天见不到人,自然没机会提出来,现在终于有机会了,自然是闹着要吃周重做的红烧肉。

说起来夏夏这丫头除了性别和长相随她娘瑾萱外,其它方面都像周重,特别是饮食方面,只要是周重爱吃的东西,她也肯定爱吃,比如红烧肉、古老肉等等,另外还有偏辣的菜式,她和周重都很喜欢吃,今天还特意点名要周重给自己做一道辣椒炒鸡蛋,虽然是很普通的家常菜,但却是父女二人百吃不厌的菜。

为了给女儿做一顿饭,所以周重这才亲自跑到菜地里摘菜,特别是辣椒,选的都是那种又大又绿的辣椒,这种辣椒不是那么辣,刚好可以做来做菜。

说起辣椒,以前那可是南洋商会的独家商品,整个大明也只有南洋商会在海外的小岛上种植辣椒,根本不允许将种子流传出去。开始的时候大明人还不太习惯辣椒,但是等到一两年后,喜欢辣椒的人越来越多,辣椒做为一种高档调味品,自然也是身份百倍,拳头大的一罐子辣椒油,最贵的时候可以卖三两银子,而它的成本只不过十几文钱,简直像是抢钱一般。

可惜辣椒的好年景也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