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感到有人来,也不问三七二十一,直接就像柳致知冲了过去,柳致知秋水剑一声清鸣,剑光一闪,向蛇的七寸横截过去。
很明显,此蛇应该说开了灵智,但还处在朦胧之中,根本不问来者是谁,柳致知明白了,朱蛤和它是在同时出现,但朱蛤一开始就有了灵智,它是从原先蚂蛄分离出来,而此蛇却不同,它移居其间,及无意间所为,后来,无意间开了灵智,懵懂而行,神智并不太清楚,如果给它以足够的时间,自然会越来越聪明。
柳致知一剑撩出,此蛇感觉到不对,身体陡然竖起,人立而起,一下子停了下来,柳致知这一剑够不着它,柳致知也不忙,剑随身起,剑似长出来一截。
银环玉蛇却一开口,玉色光环现,一连几个,将柳致知的剑套住,柳致知手一振,剑嗡的一声,剑光陡然大亮,玉环吃不消,顿时崩散,柳致知感到一丝腐蚀性,如果剑是没有振动发出剑光,剑恐怕已经断了。
几个玉环崩溃,柳致知又是前一晃,血光崩现,蛇头落地,这条银环玉蛇,就这样被柳致知斩了。
蛇头落地,并没有立刻死去,反而又跳了起来,张大嘴巴,一口向柳致知的腿部咬去,柳致知脚一闪,它咬了一个空,一根药杖伸了过来,正好敲在蛇头上,一声轰响,药杖乌光一闪,蛇头只剩下骨头,而且骨头乌黑。
柳致知和阿梨这才向蛇身处望去,一望之下,柳致知大喜。
第153章明月皎皎惊四方
柳致知一眼看见那块钟乳石,呈现五色花纹,一环一环的,虽只是有鸭蛋一般大,却透露出点点灵光,想不到蚂蛄洞中,居然有这个。
柳致知上前,剑光一闪,将石笋砍倒,又几剑,将中间一块取出,只有鸭蛋大小,阿梨看见柳致知取下了一截石钟乳,又见灵光闪烁,知道是个宝贝,却不识,问到:“阿哥,这是个什么样的宝贝?”
柳致知说:“这是灵石乳,想不到这洞中居然含有灵石乳,也难怪,这条蛇盘在上面,它怎么开了灵智,原来是这个东西,阿妹果然是有福之人,利用灵石乳配合紫气通仙草,药性更缓和,效果更明显,这里面大约的十滴左右,足够阿妹使用了。”
柳致知这一说,阿梨明白了,原来这是灵石乳,柳致知收好后,继续向前,他想看一下,有无出口,如果没有出口,蚂蛄洞中的朱蛤还好说,但这条银环玉蛇,就不好解释了,它是怎么进来的。
柳致知继续向前,走不多远,洞越来越狭窄,最后只留下一条细小的长长蛇洞一样的洞口,大小也不过碗口粗细,柳致知想了想,对阿梨说:“阿妹,你呆在这里,我去一下。”
说完,身体陡然散成散开,这是他在洞天之中,与一个鬼修黑衣人交手,对方身化黑烟,他从其中悟出的术法聚散成烟,柳致知散成灰白烟气,顺着洞口向前而去,过了很长一段,眼前一亮,他居然出了山洞,眼前是比较险峻的山崖。柳致知重新聚拢,浮在空中,这里人迹罕至,山中有雾气升起,深谷之中,还有溪流流过,是山的后身,心中有数,便重新化作轻烟。又向洞中而去。
阿梨在洞中,等了一会,见轻烟又从洞中冒出,落地后聚成一人,正是柳致知。她好奇地伸手捏了捏柳致知的胳膊,有温度,是一个实体。
柳致知见她的动作,不由得笑了:“阿梨,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幽灵。”
“你怎么化作轻烟?”阿梨不解地问到。
“这是我在洞天之中,遇到一个鬼修。他的百鬼真身能幻成黑烟,我见有趣,想起我的格物之道,他的层次远不及格物层次。又没有波粒二象性,我就称它为聚散成烟。”柳致知解释到。
阿梨这才明白,两人回头,在经过银环玉蛇无头尸身时。柳致知心中一动,将尸身收了起来。两人这才出去。
出了蚂蛄洞,柳致知和阿梨直接来到道庐。柳致知取出银环玉蛇,其一身可以说是宝,妖物修行,先是形骸,然后才逐渐深入。柳致知取出尖苗刀,将蛇分解,他最先分解此蛇,不是为了它的皮,也不是为了它的骨,虽然这两件是不可多得天材地宝,却是为了它的胆,蛇胆清凉,功能明目开窍,这是一般蛇胆的功能,但成就妖物,其胆不仅有此功效,还有一样,其中阴凉之气,正是柳致知这次配药所需。
柳致知取出了蛇胆,取了一个玉碗,将蛇胆刺破,放于碗中,先用意念洗炼,将其中杂质除掉,蛇胆剩下一半不足,微微闪着绿色光华,这段时间,花了柳致知二个小时,将蛇胆处理好,柳致知小心用尖苗刀将鸭蛋大小灵石乳打开,其中得到十二滴液体,看了一下蛇胆液,小心地将灵石乳滴入其中,当滴到第七滴时,蛇胆液已全部变色,成为一种乳状物,色泽近乎无色。
柳致知感应中,此乳中具庞大的灵气,但此性寒阴,如果服用,气息冰凉而近鬼。阿梨却已去沐浴,此时已出来,见此,将那片紫气通仙草的叶片从玉盒中取出,长有近尺,柳致知接过后,此叶悬于玉碗上方,柳致知手指一动,叶片从中分为两截,从断口处,紫色的汁液跌落碗中,两截叶片眼见得枯萎,最后只剩下叶脉。
柳致知用意念将紫气通仙草精华全部移到碗中,与配好的灵液混合,再经过意念洗炼,成为小半碗色质紫色的液体,时有龙虎隐现,柳致知见没有什么杂质,感觉中液体已阴阳调和,点点头,可以服用。
将玉碗递给阿梨,阿梨接过,一饮而尽,周身药力涌现,身体外灵光大盛,阿梨向柳致知一点头,转身进入静室,闭关入定去了。
柳致知微笑着看阿梨进入静室之中,他在门口坐下,闲观山色,看那白云悠然自得,身心自在,为阿梨护法。
静室之中,开始出现灵气波动,柳致知见灵气有规律的涨落,知道阿梨正在消化紫气通仙草的药力的正常现象,有规律的涨落进行了两天两夜,渐渐归于平息。接下来两日却是平稳,但聚灵阵一直在平稳的运转,将宇宙间的能量输入其中,洗涤着阿梨的身心,柳致知在门外坐着,并不着急,知道阿梨需要七日,进入真空大定,才能龙虎交媾,丹光始凝,但她修行并不与柳致知相同,有些什么现象,柳致知也不太清楚。
转眼到了第七天晚上,猛然间静室之中,龙虎成形,云光冲出静室,一龙一虎相互追逐,龙吟虎啸,一道光柱通天而起,直透太虚。阵法并不能掩盖,光柱冲出了大阵,这动静也太大了,并不与柳致知相同,柳致知是成丹时才出现,而阿梨却提前出现,柳致知略一想,心中明白了因由,那碗药的效用太强,柳致知刚要出手干预,打算将光柱压下,让阿梨有时间充分吸收。
却见一条白亮的天蚕沿光柱而上,转眼间就到了半空,龙虎汇入天蚕之中,天蚕却已开始幻化,时龙时虎,最后成一团,明烁烁,象一轮明月,在天空之中照耀,柳致知长身而起,起在空中,这不是蛊丹,仅是丹光成形,柳致知在空中为防其它东西强夺,虽不是蛊丹,但也是一团极精纯的大药,精怪和修行者如果得到,功行也会大进。
柳致知没有想到阿梨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周围群山中,飞出一道光华,还有一只蝙蝠一样的东西振翼而来,其它就不足道也,它们还未化形,不过是从地面而来,连道庐都进不了,唯独可虑的是那道光华和飞行而来的蝙蝠。
柳致知放眼观看,那道光华之中,裹着一只黄鼠狼,乘着黄光直扑那一轮明月。柳致知喝到:“闲杂生灵,请速离开!”
身边灵光亮起,头顶之上,水蓝星现,一派蓝光,将光柱四周遮得严严实实,这是以防万一,虽然阿梨可能有手段,但柳致知不能指望阿梨。
那两只精灵一滞,显得有些迟疑,明显有人护法,但一徘徊之后,毅然扑了上来。柳致知心中暗叹,手一点,空气中泛起波纹,风刃出,万千风刃向狂风骤雨一样,向两物盖了过去。
蝙蝠身外陡然出现一层乌光,口一张,一种无形波纹出现,超声波向前冲出,以为能将风刃抵消,却不料风刃居然无视它的声波,不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本来风刃便是高频声波,除非频率相同,波的特性就是相互叠加,有些风刃增强,有些削弱,就是一个没有消失,风刃撞上黑光,这倒有用,不过柳致知的风刃虽是从格物之术中发展出来,但随着柳致知的功行加深,已不是普通防护所能挡,当时就纷纷切入乌光之中,好在有乌光相隔,就是这样,也弄得遍体鳞伤,大蝙蝠斜斜的坠了下去,身上血光四溅,连翅膀都出现破损。
它坠下去命运如何,就不是柳致知所考虑的。而另一道黄光之中的黄鼠狼见风刃来到,猛然屁股朝前,一声响,放出了一个屁,一股黄烟弥漫。柳致知风刃已蜂拥而入,啾啾有声。一声似婴儿般的尖利叫声起,它也坠入下去,不过它的命运比蝙蝠要好,在坠地之闪,黄光一闪,又飞了起来,身上带着伤口,一闪就向远处飞去。
柳致知见空中黄烟弥漫,不愿这种黄烟秽气近身,此妖的这种臭气可不寻常,甚至能污染神识,要是沾上,恐怕有几天从外到里,都是臭气薰人,随手卷起一阵狂风,将黄烟吹向远方。
此时,远方出现一道遁光,转眼就到了近前,柳致知一见这道遁光,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来者是黎青山,来到近前,柳致知上前施礼,黎青山让他不要多礼,说:“你在上面,下方看来是阿梨了,这个现象不是结丹,居然类似是蛊神初现,怎么回事?”
“前辈好眼力,阿梨有幸得到一叶通仙草,吸收药力之后,出现大药精纯之光,时间已快到了,她接下来便是沐浴,退火沐浴,蛊丹成形,大概还需数月之功,然后渡劫以定丹。”柳致知说到,他说的是大药精纯,苗家无此说法,蛊神现形也对,不过是境界上描述。
正说着,又一人飞来,是秋月珀,她手上还捧着枫卯,她还没有睡觉,柳致知和阿梨这次回来,并没有去阿梨的娘那边,直接去了蚂蛄洞,她并不知道,今天晚上,陡然见到道庐方向光柱升起,她便带着枫卯出了门,在无人之处,腾空而起,直奔道庐。
第154章有女秋月人惊艳
秋月珀见到柳致知和黎青山,忙在空中给两人见礼,柳致知摆摆手,让她不必施礼,她手中枫卯却盯着那一轮明月,目不转睛。
那轮圆光渐渐消失地黯淡下去,光柱也随之收敛,圆光在黯淡的同时,光柱陡然一收,圆光随之而下,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夜色又笼罩了大地,三人也随着柳致知落了下去,柳致知手一挥,阵法开了一条缝,放三人进去。
在静室之外,秋月珀放下枫卯,搬来凳子,黎青山坐下,柳致知也坐了下来,黎青山问:“阿梨怎么得到那株仙草?”
“没有得到整株,只不过是一片叶子,这还得由蚂蛄洞说起,阿梨这一脉,与蚂蛄洞主有些关系。”柳致知说到。
“我明白了,你们去见洞主,不过,蚂蛄洞洞主还在吗?”黎青山问到。
“蚂蛄还在,不过等于不在。”柳致知说到,将在蚂蛄洞中见闻说了一遍,黎青山一声叹息。
“当年苗疆三人,转眼说剩下我一人,蚂蛄也等于从头再来,人不与天斗,与天斗的人,短短几十年间,人间还有几人。”黎青山长叹到。
“世事沧桑,修行者追求与世长存,然求道者多如牛毛,真正成道者,又有几人?话虽如此,然而,我们走上这条路,便没有理由不走下去,虽万死而不悔。”柳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