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徐子陵的身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他站着。相比起昨日那种孬种的样子,仅仅过了一天,竟陵的守卫们就成长起来了,他们的目光,头一回像了个男子汉地样子。
而远处城墙下的老百姓,则正在忙着帮忙做炊,他们出米出柴,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守城。
他们现在明白,竟陵才是大家,如果这个大家被陷,则自己的小家无存。
所以一些被家人禁足的年轻人,也全部出来了。他们虽然还是一脸地稚气。但也拿着刀枪,也跟着站到城墙之下,准备给守卫们做后援。
这一切,就是竟陵守城的希望。
而这些所有的希望,来源于一个年轻人,一个勇冠三军却无欲无求的年轻人。
冯歌曾小声恳求徐子陵暂接任竟陵城主一职,率众抗敌,不过让徐子陵以‘外人来助,不参内事’为由拒绝了。除子陵只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守城。不会以任何的理由离去,直至竟陵之围解开为止。
城下的杜伏威似乎已经知道徐子陵在城头之上,他率众拍马上前,扬声高呼道:“徐子陵那个小混混给我听着,限你于十刻钟之内离城,否则别怪老杜我翻脸不认为。”
“你翻吧!”徐子陵一听,哈哈大笑道:“杜大混混你也听着,你不仁之师强攻竟陵,天下人不敢管你闲事,我偏偏看不过眼,你敢来攻,我就敢守。飞马牧场的商场主与竟陵互为盟友,你们江淮军不想腹背受敌就来攻吧!小心别败得就裤子也掉了,光着屁股溜回你的历阳!?”
“徐小混混!”杜伏威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哼了一声。道:“别让我抓到你,否则别怪老杜我不讲兄弟之情。昨日一战,我江淮军折损近八千以上,这全是你干的好事!我看在昔日的情面之上,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肯马上离城。我前事不计。”
“如果你当我是你的兄弟。”徐子陵大吼道:“那么马上撤兵!天下争霸心须以仁义为先,绝不能像你一样持强凌弱,竟陵城小无比,根本不堪重兵!老杜,你已有大城历阳,你不好好治理,反倒四处征战,只为掠人财物,如此蛮横之举,我岂能袖手旁观?”
“我还不用你怎么教我做人!”杜伏威沉声道:“竟陵之主方泽滔再三拒绝加入我江淮军,我已经给予他最好的条件。可是他不识趣。难道我高枕之前,容许有他人瞌睡?我岂能养虎为患?竟陵上下你们听着,路在两条,一是降,二是死。你们好好想清楚!你们不要以为来了一个徐子陵就可以帮你们守,他只不过是一个人,他再有能耐也没有三头六臂,他难道能够独力敌住我江淮十万大军吗?”
“我敌不住。”徐子陵不等竟陵这力地人开口答话,马上大吼道:“可是还有数万竟陵百姓支持我!我徐子陵敢当放胆说一句,有我城在!老杜你有本事就尽管来攻!”
徐子陵此话一出,本来让杜伏威打击得带点垂头丧气的竟陵中人,情不自禁欢喜雀跃起来,他们齐声高呼,大吼连连,一开始极为混乱,不过很快就汇成一波波的声浪,‘有我城在’‘有我城在’‘有我城在’!声浪阵阵不绝,最后连城下的百姓也激动地加了进来,变成震天憾地的怒吼!
“江淮!”、“无敌!”杜伏威手一举,数万江淮军马上齐声大吼,声势更加吓惊人,登时把竟陵方面地声浪压了下去。
“无敌!”、“无敌!”、“无敌!”……
在杜伏威的命令下,战斗又开始了。
巨鼓擂起,江淮步军的方阵又再踏步出发,铁牌车和投石车在工事兵的推动下缓缓碾压着路面前进,楼车和擂木也缓缓迫近,城上城下,战事一触即发。
直到现在,老将冯歌他们才知道,这一个在江湖上默默无闻的卫晶公子,来自飞马牧场的勇将,竟然是当日在八百亲兵护卫之下强行格杀铁骑会青蛟任少名的除子陵。听江淮军杜伏威的口气,他不但与那个江淮大总管杜伏威是旧识,而且还是好友。
可是卫晶公子,不,是徐公子,现在却义无反顾地站在素不相识的竟陵这一边,替他们守城。
如果不是昨天他杀神一般的表现,如果不是他三辞竟陵城主而不接,大家都真有点担心。可是现在,他们看见徐子陵那一身血衣地时候,只会为自己心底的怀疑感到羞耻。
第二百七十一章 血战九日
现在已经是江淮军进攻的第九天,谁也没有想到,在十万大军日夜不停的疯狂进攻之下,小小的竟陵还能够苟活下来。//
老将军冯歌回想起这九天来,恍若隔世。
几乎所有原来的竟陵守卫都不在了,除了个别的大将之外,原来的竟陵守卫和新招来的新兵义勇三四万人,全部倒在城头之上。现在还站在竟陵城头的,除了那一个九天来一直奋战不息永远不败永不言弃的徐子陵公子,就是为他所感动决意追随他而战的竟陵百姓们。
在这些人之中,有男有女,有满脸稚气的少年,也有一脸皱纹一脸苦相的老人。
现在的竟陵城,只要他是人,他就会参与到守城之中去。
现在竟陵城那些箭剁早就让对方的投石车投平,整个城墙,也崩陷处处,江淮大军不但把整条护城河填平,而且将整一片东城墙都用投石车投成没有任何遮拦的秃墙,那个唯一的藏身之处,那个城楼,也早在江淮军无数燃烧巨木的投掷下化作了一片火海而崩溃。
竟陵方面为了阻挡攻城而来的江淮军滚下的木石,已经把整面东城墙下填成一个斜坡。这一片斜坡,使整个竟陵民居木石的总和。这一片斜坡,埋葬了江淮足足三万以上的大军。整一个竟陵,再也没有一间比人还高的民居了,竟陵的百姓为了支持守城,甚至连他们的墙下基石都挖了出来。
独霸山庄也化为乌有,它的所有金银珠宝绸缎之类,都让徐子陵分发到竟陵百姓的手里,可是这个时候,那些东西还比不上一张薄薄的大饼。最少,再薄的饼都能让人果腹,而金银珠宝,只有光瞪眼。都是自五天前江淮军想出围三缺一的战策,竟陵的富户就不住地偷偷逃亡,最后在这些人的蛊惑之下,也有少量的百姓出逃。
可是更多的人相信,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就是竟陵。
因为在竟陵的城头,站着一个血红杀神般的徐公子。
自第三天起,尝到强力抵抗的江淮军就打出各种各样的条件诱惑徐子陵离城,比如只要徐子陵离城,江淮军将在攻下竟陵之后,将里面的所有财物分出一半给与他作为赠礼,前事不计。可是徐子陵将所有的金银珠宝全部分发给每一个竟陵百姓,彻底粉碎了江淮军的诱惑。
第四天,江淮大军又许下重金,于周围请来江湖中的高手,包括在前段时间活跃在襄阳的“拥江联”,杜伏威又与襄阳城主将钱独关订定相互不攻之约,请来了襄阳汉水派的高手助阵,一同而来的还有其他几个小门派的帮手,总共两百人,乔装成普通士兵,杀上城头。
这一战,血战经日。
强大的敌人连吊桥和城门都打开了,就在竟陵所有人绝望之际,徐子陵浑身爆发了比天上阳光还要炽烈的金色,他手里拿着一把金色的怪刃,威武有若神明,他独力守在吊桥上。城门之前,有他在那,没有人得以寸进。
他与两百高手血战一日一夜,在强横地斩杀了上百高手之后,终于迫退了江淮军。
等到他重新回到城头去的时候,他身上的伤痕累累,几近百道。不过他斩下的人头足有千人,不少还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高手。在位他洗涤身上的鲜血和包扎伤口之时,整个竟陵之人泪如雨下。
第五天,也是最艰苦的一天。因这天江淮军大总管杜伏威亲自出手,在十数高手的相助下,轮番血战,几乎将徐子陵一个人强行打压住,而竟陵方面也差点让江淮军强攻得手。不过此时徐子陵终于等来他的第一个援军,一个叫刀剑狂的外族武士,他代替徐子陵守在城头,抵御了江淮军五天来最是疯狂的进攻。
徐子陵与江淮军大总管血战经日,以徐子陵重创而杜伏威吐血而返而告终。
在那一天,整个竟陵的百姓都在祈求太阳早些下山,*夜色*早些降临。因为江淮军不擅夜战,他们祈求天色早些黑下来,杜伏威好早些撤兵。看着徐子陵让江淮军十数个真正的高手夹攻,而整个竟陵无一人能为他分担一分气力,所有的人心里都痛苦异常。
所以,他们只有希望上天怜悯,让*夜色*早些降临。
上天没有听到所有竟陵百姓的祈求,不过,有一个人听到了。在落日迟迟不肯堕下江面时,徐子陵又等来了第二个帮手,一个白衣文士,他使着一把闪动金光的宝剑,剑声隐隐有禅音吟哦,剑声隐隐有佛光正气的他三剑迫退了同样受创不轻的杜伏威,救下了几近虚脱的徐子陵。
不过这一个援手之人并没有像那个刀剑狂人一般,他甚至不肯接受全体竟陵人的挽留,飘飘而去。
第六天,飞马牧场的援军终于到了竟陵的城外,不过他们没有能突破江淮军的阻拦,没有能突进来。他们的到来对竟陵丝毫无助,只是每一个竟陵人,都得到了极大的精神鼓舞。原来徐公子说的没错,飞马牧场的商场主并没有像江淮军所说的那样,并没有舍弃他们。
他们来了,终于来了。
与飞马牧场同样强大的江淮骑军分兵作战,持着人数和训练,将心急来救的飞马战士远远的驱出竟陵百姓的视线。在那一天,江淮军每隔一个时辰就在城下宣扬一次,说他们已经将飞马牧场所有援军杀掉或者俘虏的消息,甚至找了不少人假冒飞马牧场的商场主向徐子陵喊话。
可是,徐子陵立于城头,始终不为所动。
第七天,江淮军将所有逃出城外的富户和百姓绑到城前,命令竟陵投降,否则就将他们的亲人族人斩杀当场。这一次,竟陵百姓头一回代替徐子陵作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誓死不降。
上千竟陵富户和他们的下人全部斩杀于阵前,那人头堆起来简直就像小山一样,可是,这并没有吓倒竟陵中人,相反,更迫起他们的抵抗之心。
第八天,那个白衣文士又出现在两军阵前,他约见杜伏威,希望化解双方戾气,不过遭到江淮军大总管杜伏威的断然拒绝。那个白衣文士驻足于阵前,看了一眼城头之上的徐子陵,再次飘然而去,他还是没有留下助徐子陵守城。
不过这个人的不仗义更加激发了竟陵百姓的怒气,他们蜂拥而上,抢过了垂垂欲倒的守卫们的刀枪。妇人们把那些死也不肯下城头的士兵拖下了城墙,让她们的丈夫儿子,代替守在城头,站在那个一直伫立城头的徐公子他的身后,让他知道,他绝对不孤单。
就算天下人都不肯帮助他,那么还有竟陵的百姓,他们愿意做他的后盾。
竟陵的百姓,绝对不会让那个刀剑狂人,那个外族之人用那种嘲讽的眼光看着他们的。他们要让那个刀剑狂人知道,想必起这一个外族人的朋友,竟陵城人比他更有资格和更有诚意站在徐公子的身后。
与竟陵守卫相同的是,经过八天疯狂进攻的江淮军,也疲倦到无经复加的地步。
他们之中甚至出现了少量的逃兵。
这一切当然不是来自竟陵方面的压力,而是来自大江之上。在第八天上午,大江之上来了一支古怪的船队,他们将拦阻的江淮水军的船通通都砸翻,弄沉,或者放出大火,将它们通通烧毁。江淮军的水军虽然不及陆上步兵有名,可是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