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城墙脚下。
警醒较快的何柱国因及时躲避,堪堪逃过一劫,而东北军重要的两名实力派人物王以哲与蒋斌中将命丧黄泉。
失控的少壮派军队在西安事变中纵兵烧杀掳掠,各派别特务机构趁火打劫,扩大混乱,西安商户十室九空,除安家军守卫严密的西南银行外,中国银行、西安边业银行均惨遭洗劫,若非守卫官兵坚决抵抗,损失将难以预料。
骚乱与抢掠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掌控卫戍重任的杨虎城却没有任何作为。
王以哲等将领死难的消息传到前线,一〇五师师长刘多荃代表东北军全体将士致电警告杨虎城,声言如不敉平暴动,逮捕叛乱分子,则前方的东北军将回师西安平乱。驻蒲城的东北军骑兵第十师首先发作,以绝对优势,将杨虎城在蒲城的民团全部缴械。几乎与此同时,驻周至、眉县的东北军一〇六师也宣布效命南京,拖离西安军政府。紧接着,刘多荃部也转而与潼关中央军各部接头,逮捕和枪杀曾经积极协助张学良联共的高福源等少壮派军官,将炮口对准了西安城。
杨虎城见局面失控,终于发布命令,通缉孙铭九等首恶分子,以便稳定军心,挽救西北军和东北军分崩离析的局面。东北军中少壮派领袖孙铭九、苗剑秋、应德田等人见大势已去,遂连夜逃离西安城。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全民对兵变发出强烈谴责,呼吁严惩凶手,彻查元凶。一直停留在潼关的中央军各军,奉命开赴西安城镇反,中央军和安家军空军频繁飞抵西安上空侦查和撒传单,矛盾激化一片混乱的杨虎城部和东北军惊恐之下,紧急撤离西安,邓宝珊等乱军将领先后飞赴南京,向中央汇报,表明自己服从中央命令的立场。
安家军同样接到中央军委的出兵命令,杨斌于三日上午飞抵汉中,与吴立恒一起指挥第二路军一三六、一三七师徐徐北上,压迫西安。
第三天,南京中央政府做出决定,命令所有宣布忠于中央的东北军部队仍留原防地不动,其余东北军则被东调豫皖,接受整编。原本中立或者主战的东北军将士,因“二?二”事件深受刺激,与杨虎城反目成仇,并迅速失去对的信任。孙铭九等四人由刘鼎带往红军驻地避祸的传闻,很快为东北军高级将领所知,以致东北军上下普遍怀疑此四人所为受指使,更有谣传幸存的东北军某某将领仍属刺杀目标。东北军人心惶惶,内讧频发,将领们发现自己所部正处于各方打击的火山口位置,恐慌之下,均认为必须迅速离开此贫瘠的是非之地,要求释放张学良的呼声竟没有人再愿提起。
正在处理投毒事件的安毅,很快接到蒋介石急令,发出“动用一切力量对日本特务机关收买的投毒者林运祥灭门报复”的命令后,于二月七日从叙府飞抵杭州,参加中央军委常委特别会议。
两日的会议期间,安毅惊讶地发现,蒋介石和自己一样,从西安发生的各种征兆中,提前判断出“二二事变”的发生,而且在事变当天,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证据,拍摄了巨量的照片,并且在八日的会议中,一致通过对事变中数十名叛乱分子、打砸抢烧分子进行通缉。
九日上午,会议结束,安毅陪同蒋介石送走各部同僚,并肩漫步在澄庐前面的西湖堤岸上。
蒋介石心情不佳,神色凝重,吩咐安毅要密切监督东北军东撤情况后,非常严肃地询问:“我听说事变次日上午,那个李寒松率领东北军司令部直属装甲团和一个旅的新兵,迅速离开西安,南下汉中,投入到你的一三七师?”
“是,不单止一个旅又一个团,还有一个不满编的教导团,官兵总人数达到六千四百余人,学生已经命令吴立恒将军把这些人转交给杨斌将军管理安抚,由杨斌将军负责向校长汇报,最终如何处理,还有待校长亲自定夺。”安毅如实回答。东北军内部太过混乱,此时他心里除了李寒松之外,谁也不想要。
蒋介石表情轻松了许多:“嗯,你处理得很好,这个李寒松我还有印象,他对党国还是忠诚的,不像东北军那些被赤化的散兵游勇,竟然不断逃到那边,这是绝对不可以原谅的!我估计,那些主义迷失、朝三暮四的人,到了那边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安毅默默点了点头,他心里很乱,情绪一直不好,因此这几天他都没有说什么话。
蒋介石似乎没有注意安毅的情绪很不对劲,依旧在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个杨虎城,根本就是一个赤色分子,西安事变前后到现在,此人就已经是党国的叛徒了,是个逆贼!这一次他惊慌失措率部北逃,以为会收留他,给他高官厚禄,可事实又如何?不但迅速撇清了自己与二二事变的关系,也没有收留他这个丧家之犬嘛,而且还落得个众叛亲离的惨淡下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了吧?哼,我给他高官厚禄,每个月都下拨给他大笔军饷,可他竟然鬼迷心窍,在党国的再三劝阻下依然执迷不悟接下来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办?”
安毅低声问道:“他会不会正式加入到军队里面去?”
“不可能!现在最大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和我们和平谈判,是要争取联合一致对外,这个时候,你认为会为了杨虎城,而激怒我们中央政府和军队吗?”蒋介石非常自信地反问安毅。
安毅沉思片刻,长长地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他望着阴沉沉天空下的清澈湖面,心情更为沉重。
第一二〇九章权力的争夺
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经历二二事变,元气为之大伤,在内乱频发、危机重重的处境下,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的各军将领,只能纷纷发出通电,表示服从中央领导,听调听宣,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也得以顺利进驻西安,开始与东北军各军将领商议整编方案。/
返回南京加强总参谋部工作的安毅,再也没有必要再去西安,协助顾祝同的工作了。
由于谈判双方分歧较大,东北军各部不愿意在各种条件无法获得满足之前东调,对此蒋介石态度十分坚决,顾祝同执行得力,迫使经受内乱的东北军全部接受了分别调防豫南、皖北、苏北地区的方案。
安毅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对蒋介石的政治和谋略钦佩万分,知道东北军离开西北,调防豫南、皖北、苏北地区,只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将会无条件接受中央军委的整编,东北军届时会被分割成互不统属的多个部分,而且兵力会大大压缩。
此秘密方案是:整编后的东北军分为六个军:第五十军,军长刘多荃,下辖高鹏云第一〇五师、赵毅一〇九师;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下辖周光烈第一一三师、牟中珩第一一四师;驻扎华北的万福麟第五十三军保持编制和兵力不变;第五十七军,军长缪徵流,下辖常恩多第一一一师、霍守义第一一二师;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辖金奎壁第一〇七师、张文清第一〇八师;东北军所有骑兵另行组成一个军,军长何柱国,下辖三个骑兵师。
西安兵谏后主动离开东北军的沈克第一〇六师、骑兵第十师、黄永安炮兵第六旅、乔方炮兵第八旅在蒋介石大力褒奖之下,另立门户,纷纷开往江浙富裕地区,接受新式装备和补充。
投入安家军汉中部队的炮兵第九旅、装甲团和教导团六千余众,没有任何处置方案。炮兵第九旅是东北军新编旅,但却是清一色的德国新式装备,下辖两个炮团,拥有六十六门大小口径卜福斯七五火炮和克虏伯一二五加农炮,装甲团拥有四十七辆轮式装甲突击车和七十余辆运输卡车,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重点建设的部队,如今却落到了安毅手中,平静下来的西北军各军将领全都盯上了这块肥肉,纷纷致电蒋介石、顾祝同,要求收回驻扎汉中的东北军,哪怕人员不要,也得发回火炮和装甲车。
对此请求,蒋介石不置可否,顾祝同则明确表示爱莫能助,私下里对赶赴西安请他帮忙的东北军将领说:自北伐以来,有谁见过到了安毅手上的东西,他会主动吐出来?还是绝了这个心思吧!
其实所有人都没有猜到安毅的心思,安毅只看重投诚的东北军手上先进的火炮和装甲车,根本就看不上内斗不止、缺乏训练更没有任何信仰的东北军官兵。
安毅回到南京两天时间,就接到正式就任汉中行营主任的杨斌连续三份秘密报告,杨斌对背景复杂、作风散漫的投诚官兵深感担忧,提出一定要以保证安家军纯洁性为前提,根本就不愿把六千余名主动投kao的东北军转为汉中警备部队,表示宁愿回川南总部调来一个师的新兵蛋子,也不要这些隐患无穷的东北军残部。
安毅反复考虑之后,同意了杨斌的意见,密令李寒松率领暗中发展的八十余名军官立即赶赴南京,其余六千余名官兵整理好装备,做好随时东调的准备。
二月十四日,深思熟虑并暗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蒋介石从杭州返回南京,开始对中央各部进行雷厉风行的改组调整。当晚十点半,仍然留在军委大院、为全军整编调配伤透脑筋的安毅,接到侍从室电报,立即放下手头工作,与副官沈凤道一起乘车赶往憩庐。
蒋介石精神很好,看到宋美龄把安毅引进书房,便对正在汇报工作的立法院副院长叶楚伧低语几句。
叶楚伧迅速收拾好文件,礼貌告辞,走到安毅身边时停下脚步笑了笑,亲热地拍拍安毅手臂,这才快步离去。
宋美龄亲手去替安毅泡杯,看到叶楚伧亲昵的态度,有些惊讶地说:“小毅,叶先生似乎很喜欢你啊。”
“是吗?估计是因为他侄女叶青的缘故,叶青的薪水可是学生发的。”安毅的话把蒋介石夫妇逗笑了。宋美龄一边笑一边提起热水壶沏茶,在端起茶杯时手被烫了一下,缩回手后又继续向茶杯凑去。安毅见状连忙走了过去,恭敬地拿起,低声致谢。
蒋介石示意安毅到自己身边坐下:“明天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就要开幕,你准备好了吗?”
安毅坐下后放下茶杯,低声回答:“准备好了,军事发展部分内容不多,明天上午应该就能呈交校长。”
“很好,你的文笔和业务水平我还是非常放心的。”
蒋介石满意地点了点头,突然把话题转到了李寒松身上:“目前东北军各部正在有秩序东调,顾墨三这次表现很突出,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置,功不可没啊!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留在汉中的那部分东北军了,那个李寒松很不错,可以重用,只是,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把他放到哪个位置比较好,想听听你的意见。”
安毅尽管已经有了深思熟虑的方案,但是也没想到蒋介石刚回来就提及此事,立刻意识到蒋介石非常在意那几十门新式火炮和几十辆装甲车。
蒋介石看到安毅的表情颇为惊讶踌躇,缓缓收起笑容,端起了水杯,他想看看安毅在这件事情上如何处置?对自己这个校长是否真的无条件服从。
安毅很快平静下来:“李寒松是个忠于党国的爱官,军事水平和大局观非常好,尤为难得的是他在东北军中一直从事机要工作,在情报管理和分析方面非常优秀。再一个,严格来说,李寒松属于学生直接领导,长城抗战之前他就是参谋本部第四厅的人了,所以,学生想请校长把他调到第四厅来,协助赵瑞的工作,慢慢熟悉业务之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