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偌大一片基业若是没有自保的能力,徒然让那些贪婪的家伙觊觎,呵呵,我倒要看看谁有那么好的牙口来啃你这块硬骨头!”

陈晓奇嘿嘿笑道:“我会把他们的大牙都崩下来的!”

陈晓奇的回归相当低调,且因为没乘坐正点的邮轮,一些听到点风声的记者想要采访他都找不到人。而在这个时代,最出风头的自然是那些军阀和政客,现阶段,第二次直奉战争还没开打,但是大环境就是这么个样子,你来我往南征北战,整个中国没有一天是消停的,就是眼下的山东济南,郑士琦和熊炳琦两位大人明里暗里的在那里掐,四下里土匪闹腾的不可开交,想要过安稳日子,难!

要说人物,陈晓奇算一个,这个时代在西方国家中成就最高名头最盛的就是他了,发明家等身,一大堆影响深远的发明,下面还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私人研究机构,财产放在这时代的中国那也算数得着的,称之为富可敌国不为过。

这么牛叉的人物回国,记者们没理由不报道点八卦,但是他们找不到陈晓奇,这一点就无可奈何了,按照这时代大人物的习惯,那是一定要在上海登陆亮亮相的,可惜陈某人不喜欢那一套,神出鬼没的从青岛靠岸,然后一声不吭就跑到济南了,那时候的记者哪里有后世狗仔队的功夫深!根本抓不到他!

工业园的建设陈晓奇已经插不上手了,当数以万计的人集体运转起来的时候,能够控制这一切的就是那个藏在诸多荷枪实弹的护卫和铁丝网后面的指挥部,以及从指挥部往下一层层一级级职责分明律令严格的执行人员,陈晓奇这种大佬冒然上去胡乱指画的结果,就是将这一切给弄得乱七八糟。

他可不是后世那些动不动就要去进行“英明指导”的伟光正们,虽然年纪轻,却也懂得什么叫做“自知之明”,该是人家专业人士做得工作就绝不越级去胡掺和,这种良好习惯从美国创业开始,一直保持到现在,他还打算永久的继续保持下去,而没有丝毫动不动“拨乱反正”的大义凛然的举措。在陈晓奇看来,这时代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比他差。

工厂的建设一切在按照计划书中的条目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中间不断出现的偏差和意外也因为项目管理机制的引入而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不至于出现不可预料的断层,现在陈晓奇对于自己这个大部分由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比较放心,他心里最没底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军阀们了。

1924年,山东省还算是皖系军阀的地盘,但是因为皖系已然将要土崩瓦解,军事力量上已经不足以控制整个山东,而早已对此虎视眈眈的直系则筹谋已久,熊炳琦这个省长在这里的势力已然不弱,在处理“临城劫车案”上面也是平分秋色,故而,今日的郑士琦虽然顶着督理的名头,却是离着一省最大的官衔和实权还差得很远,眼下却是两个人博弈的重要阶段,而陈晓奇这一颗重要的砝码却有了决定性的作用。

1924年的六月底,从美国回来的陈晓奇在匆匆视察了自己的新基业之后,便第一时间去拜访了这位日后掌握山东大局不过区区半载的军政大员、今日的山东省军务及善后督理郑士琦郑大人。

这次会面是非常秘密的,从头到尾达成了什么协议在场的寥寥数人知道。郑士琦大人对于陈晓奇这位大财东的慷慨解囊和拳拳报国心给与了充分肯定。而陈晓奇则祝贺督军大人---郑士琦给改成了督理---督理大人荣升,并预祝其更上层楼,早日达成独揽山东军政大权之目标。

不久之后,“美华集团”通过督军府向民国政府交通部备案一份十年筑路计划,此计划声称将在十年之内完全独立修建两千公里以上的铁路。这里面包括第一期---黄岛至胶州、泰安至莱芜的辅线,第二期兰村至烟台延长线、济南至泰安复线,第三期整条胶济铁路复线工程,第四期潼关至兰州、宝鸡至成都段干线,第五期兰州至玉门、兰州至包头铁路段。

这么巨大的铁路建设工程完全由“美华集团”一体承建,不需要对外融资,铁路所有权归中国完全独立自主,也不存在诸如“铁路两边三十公里之内划为专属经济区”这样的霸王条款,而且“美华集团”只需要这些自建铁路的二十年经营权,二十年后将收归国有。

这样的报告一出,天下哗然,清季以来,自筹资金修建铁路之人不是没有,但是口气这么大计划这么大投资这么大气度这么大的可是绝无仅有,若不是陈晓奇其人目前已经有了豪富的名声,只怕第二个“大炮”的帽子就能扣到他的头上去了,话说当年孙大炮张口就要修建几十万公里铁路来着。

不过这种报告堂而皇之的呈递上去,并且经过报馆电台的大肆宣传曝光之后,陈氏不吝资财实心报国的名声就越发的夸大了!特别是这些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不是在某人的控制之下,就是某人暗中花了不少的钱来操纵,总而言之这个消息在北洋政府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宣扬的天下皆知,言之凿凿如同铁板订钉似的不可动摇。对于此举,孙大帅中山先生通电大力褒奖,称陈氏爱国之心早已揭示,此举不过是实践诺言而以,本大元帅府及本人是一力支持双手赞成!

这样的大好事交通部是断断乎不大算推出去的,在一个他们现在也不敢随便胡说八道了,自从去年胶济铁路的路权收回运动发起之后,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的要把所有路权收归国有,同时还要推动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这种事情只要有人起头,起哄架秧子的人就会一哄而上,处理不好的马上就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所以这种大漏子能不捅就尽量不捅。在陈氏能保证股本的纯洁和路权的完整的前提下,他们脑子进水了才不去同意呢!

这件事,日本人除了表示强烈的关注之外,竟然没有马上跳出来要插一腿,这件事比较出乎陈晓奇的意料之外,他原本已经准备好了要跟小鬼子喷一顿的,却没想到人家此时压根就没有任何的表态,仿佛这真的是“中国内政”一般,不加干涉。

他不知道的是,日本人从根本上是把山东当作了第二个“满蒙”,十余年来,日本人在山东的工商业投资总额超过一点五亿日元,可以说是掏空了“满蒙”之外的家底来发展山东地方工业和经济,他们将北方那大片的区域当作帝国事业发展的根基和资源地,也是整个民族上岸的第一个未来家园。山东作为满蒙的屏障,有着重大的价值。有了山东,满蒙才有安全。山东是他们的第二资源地,第二人力供应地和第一产品倾销地。整个山东在日本的战略规划中的地位非常之高,特别是棉花、粮食、煤炭、钢铁这四种,是日本急需又必须的工业原料,也是他们控制、垄断山东乃至北中国“经济专属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求收藏啊!举手之劳,以后就简单了!推荐绝对不一样的科幻!

 第三十六章 藏兵计划(一)

ps: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不过还是恳求一句,讨论时能不能不骂人?饿,继续求票。

他更加不知道的是,在几年之前,美国人和英国人就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山东乃至河北的一些地方,特别是美国人,他们已经发现黄河下游的棉花种植有先天的优势,并且通过一些实验性的良种培育活动验证了这种论断,下一步只是通过什么机会来达成伸手进来的事情了,陈晓奇的出现无疑是恰恰满足了这个计划而已。

陈氏突然回来大张旗鼓的搞出来这么个“工业园”,对于日本人原本的计划破坏影响相当的大,但因为该计划的主体是美国人,特别是能够影响美国政府的几大财团在背后支持,那就不是单纯的去搞破坏所能解决的了,也不可能跟对付中国人似的强行霸占,因为日本不具备跟列强开战的能力,至少目前不行。

其次,就是日本人本身经过仔细研究计算后发现,陈晓奇此举对他们或许有利也说不定。首先日本人的工业生产需要一个市场来容纳消化,而现在的山东乃至中国东北部的承受能力有限,因为都太穷,陈氏巨额资金的加入无疑会将这大片地区的经济带动起来,会给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富裕带来巨大的拉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更加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形成,这样一来就比日本人自己辛苦投资拉动要好得多,快得多,对于目前的日本经济是有利的。

再者,就是日本人经过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再发展,没有二十年是不可能追上今日的日本的,而且这还是在政局平稳的前提下,而不是现在这种军阀漫天满地混战的局面,因此并不存在所谓军事强大的可能性,而一个经济军事同样强大的统一的中国是不符合日本和列强的利益的,这一点大家心中都有数,因此一个受控制的高质量消费市场反而更加对他们有利。

因此,陈晓奇没有受到来自于其他各方的压力,但却把军阀们给愁坏了。

他的前期计划都在山东省内,那些外地的军阀手伸不到这里来,而且这里是一整块的势力范围,也就无所谓他怎么折腾。但是最后那几段铁路就不妙了,那将会把整个中国的南北、东西都串联起来,四川的独特地理优势将不复存在,西北方面和中原方面顺着铁路就冲下来,根本挡住不,而西北方面和中原方面、西北方面和北面、东北面一旦连起来,这争斗不免就大大增加,交通提供的不光是经济便利,更是兵家必争。这么一搞的话,到时候恐怕这打仗的事情就越发糟糕,很可能会打成一团浆糊,造成全国性的混乱。

而且北方的老毛子对于铁路的南北互联和往西北的延伸格外警惕,他们可是从骨子里都冒着扩展疆土的yu望,对于西北新疆地区不是垂涎了一两年了,一旦中国人的铁路修建了过去,那里的变数可就太大了。好在目前只计划到了玉门,而且也只是计划。

只是一个计划就搞得满城风雨,这种结果陈晓奇非常满意,搅局不用费多大劲,能够一句话弄得大家都不安生,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他喜欢得很!

计划被核准之后,陈晓奇还真就开始干了,他手底下的人中林潇林泽生当然是不二的人选,这位詹天佑先生的学生和忠实的追随者在沉寂了数年之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周游列国考察了世界强国的铁路建设、地质勘探和诸多技术之后,按照陈晓奇的要求从英法请到了十几位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山东任教、当顾问,而他本人则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筑路大军。

除此之外,陈晓奇对所有部门的领导发出指示---“藏兵计划”开始。

“藏兵计划”,是参谋部在回国之前制定的继黄镇山部的“混水行动”之后的另一项重大举措。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眼前这个巨大无比的工业园外面数不清的建设队伍。

招工令一出,能干、肯干、胆大的山东人集体运动起来,纷纷沿着自家的路线朝着济南这个只听过没见过的地方涌动。在头半年时间中,前三个月到达的主要是赵大宝那样准备进行深度培养的年轻人,他们中间将出现的是经过第一阶段识字培训之后,再经过第二阶段强化培训的专业人员。只要不是被刷下来的少数人,他们都将被作为班组长一类的准技术工人按照特长和意愿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基层干部的预备役。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