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在里头,弄回去研究明白了很有价值。 再者,东方文化他们嘴上说不值一提,骨头里,他们划拉的不比谁少。
而人体模型和解剖图谱的价值就更高了。 不说这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完整细致,这么真实精细的解剖图书,单是组成那人体模型地脏器部分,以及在教学上有极大好处地用途,就值得他们下大本钱了!而且这形同于是陈晓奇在帮助他们发展西医学术,这样的好事当然要捧场!
模型与图谱地销售数量,数以百计。 那可不是陈晓奇摆出来的一个模型,那后面还有成堆的人体各部分组织模型,剖面图模型,截面模型,等等一大堆,甚至还有些病变体的模型,伤口照片等等,都是首次出现在公开的书刊上,林林总总一大套,也不知道山东这帮人是怎么整出来的。
这样的东西一卖就是一大套,每一套都是要用小集装箱来拉的数量,卖价自然高涨。 但是财大气粗的列强们根本不在乎那点钱,特别是美国人,更是成数十套的买,这样的东西他们一个医学院塞十套都不嫌多!
自此,山东方面就开了一种新业务,医疗器械和医学教辅工具。
陈晓奇别的不敢夸口,从小跑医院不知道多少次,医院里有些啥东西他是比较清楚的,让医院建设规划部门拿出清单来之后,他开始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填补和构图,然后按照后世的很多三极甲等医院内的设施器材进行构图指导,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生产,将医院里从棉球酒精到x光机手术台无影灯,林林总总成千上万的组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体系!
配合现在已经有的偏向于军用物资需要的生产机构,这一个本来就大有搞头的医疗器械产业顿时间膨胀开来,各式各样的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呼啦啦的往外冒,而在济南参加大会的商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刻涌上门去。 开始了中国医学会成立以来地第一次生产分工协作事物,山东方面根据试行草案,对找上门来的商户进行蛋糕分派,同时也将山东一贯执行的质量信条和商业诚心理念发扬出去,中国造产品能否走向世界,就看今朝了!
这一搞不要紧,山东的各种工业机械顿时有了大笔的订单。 工厂内所有的重型机械加班加点的运转,利润呼啦啦地从全国各地涌过来。 变成一车车的设备产品运出去,新地行业诞生新的动力和利润。
受到山东方面中药生产工艺革新的启发,全国各大医药生产商们马力全开,大力引进山东的生产包装技术和生产线,对原有的落后生产工艺进行改良,对原来的药品包装进行改良,对原来的管理经营模式进行改良。 总之山东能提供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而中医药行业地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最基层的中药种植业,以山东发达的种植业技术嫁接到中药种植上后,药材的产量即将有巨大的增长,同时地道药材的数量不可避免的就要成比例下降,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还不可能出现药材多了卖不出去地情况。 更因为中国医学会的存在,每年各地的药材种植产量都有一个宏观的数量,如此就尽量避免了盲目上马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产过剩,这种控制手段山东方面已经耍的有点心得,此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避免什么事情都一呼啦全都上。 结果谁也不赚钱地局面。
中医重振风采,中国的药农数量大大增加,荒山野岭上的药材种植也大大增加,成百上千万的失地农民有了新的选择,起码有上百万人找到了他们新的谋生方法。
汪精卫意图彻底铲除中医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他以及他的团队搞出来的种种对中医的“巫术”化、“玄学”化、“妖魔”化、“不科学”化地一系列宣传指责,却随着几个月时间轰轰烈烈地宣传而深入人心,普通老百姓或许不关心这个,但是那些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文化先驱”们,却对此颇为赞扬。 别看现在全国上下群情汹汹地。 令他们不敢跳出来胡说八道,他们那也只不过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罢了!
在从老大帝国走出去之后。 这些心理偏执的人将列强的所有牛黄狗宝都当成了金科玉律,完全违背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自己理性判断这一准则,对外国人的说法几乎是盲从、崇拜式的信任,对于母国的文化和文人,则近乎杀父之仇一般的憎恨!
因为陈晓奇的破口大骂,毫不加掩饰的指摘批评,令很多人生出反感,同时也在心里给他记了一笔账,现在有全国的民意在撑腰,他们发作不得。 但是总有一天,当他们重新掌握话语权的时候,再秋后算账为时未晚!
废除中医的闹剧,以一则笑话为结尾。 发动这一次攻击的汪精卫家里,丈母娘因为腹泻不止,找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西方医生和西药来治疗都毫无效果,业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汪某人却是孝顺,最后不得不求助于著名中医施今墨,结果就是这些在他口中的“巫医”将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轻易祛除,汪某人徒留笑柄。
纵然如此,即便是蒋主席明令支持中医的情况下,汪精卫犹不死心,给孙中山之子孙科去信继续鼓动彻底废除中医的事情。 若非汪某人最后成了大汉奸,令所有人看清了他的丑恶嘴脸,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这是真的处心积虑为中国人的安慰福祉坚定不移呢!
在这段期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南京政府的布匹招标到期,另一个是南洋雨季的结束,荷印殖民者正式展开了对婆罗洲兰芳共和国的清剿!
且说被陈晓奇兄弟俩妙手迭出搅合的一塌糊涂的招标会,日本人千辛万苦的将棉花拉回去之后,才发现面对的情况有多么的严峻!
在之前,通过挤兑银行、抛出日币、抢购仿制品等等手段,以及最后的截断原料供应,整个日本的纺织业被他们弄得几乎彻底歇业,不论是纺纱厂还是织布厂。 都处在没有原料没有库存的情况下进退不得。 中国市场地抵制日货令他们不敢轻易下手投料生产,而上游原料的断档,却又令他们想要开工的时候,无米下锅!
有些执拗的日本人自己有做错了两件事,其一是为了竞争而将供货期大大压缩,其二是没有及时的购入印度棉纱以充实库存,在全中国上下一面倒的抵制日货情况下。 国内购买力大大下降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消费自己生产出来地产品,所以一连串的错误导致了今天地尴尬局面。
1929年前的日本。 跟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没什么区别,贫富差距拉的极大,富裕阶层固然不会去消费这些普通民用品,普通民众却因为收入越来越低,大量的失业导致他们没有能力购买产品,连吃饭都成问题。
在后世,真正能经受住经济危机冲击的。 西方国家还是在这一阶段的巨大变动后获得地经验,特别是以后的美国,对证券市场的严格监督限定,对普通民众保障制度的确立抬高,对中产阶级的大力扶持也扩大,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也少不了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损失和麻烦。
此时的日本政府中,占据话语权地还是那些贵族出身的家伙。 而各大财团也趁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肆收拢国家经济支柱产业,造成一个个巨无霸似的经济联合体,其灵活性大大下降,而普通民众过的更差,活得更惨,连续恶化下去导致整个国家的内需简直不值一提。 自明治以来地种种好处,普通百姓享受到的极少。
在短暂失去中国这个最主要的产品倾销地之后,种种恶果便很快显露出来。 当日本人千辛万苦的将棉花运回去的时候,他们发现,整条产业链需要从头开始收拾了!
他们得先纺出棉纱来,然后再织成布,然后再按照需要进行染色,再运回到中国供货以完成这个合同。 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条正在运转着的流水线,而是打好了地基的巨型建筑。在扎好脚手架的时候才发现关键的砖瓦水泥还没有生产!这样耗费地时间之大远超他们地估计。 原先矢田七太郎自以为精确计算出来的工期,其实早就被人算计地一点都不剩了!
所以当日本人能够供货的时候。 他们已经拖延了交货期足足十二天,这让南京政府有了充足的借口来谈判,而更为可恶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山东方面的人凭空一杠子插了进来,要求给南京政府底价供货!
以数千万资金为诱饵撬动起来的这么一个庞大计划,最终的目标就是达成眼前这种局面,这种手段在后世非常罕见,典型的国际贸易诈骗方式。
南京政府毕竟不是后世那些国际商家,面对日本他没有那么硬的腰杆子,敢于直接开口说“逾期不收”甚至索赔损失,只是在日本人主动找上门来解释的时候,打死都不松口,既不同意延期供货,也不要求经济损失的索赔,就那么不阴不阳的沉在那里,任凭日本人软硬皆施的百般骚扰,死不松口。
这件事,日本人又做错了一次。 他们以为所有的中国官员都是那种见了外国人就当祖宗一般敬着的样子,都是将哪怕是埃塞俄比亚的难民都捧得比自家国民高的下溅胚子,更是随便吆喝两声就吓得屁滚尿流,除了“抗议”之外连句很话都不敢说的“泱泱大国”的高级官员。
但是这一次跟他们打交道的宋子文,却一点面子都不给。 这件事从头到尾全权负责,日本人还没有撕破脸去威胁蒋主席,否则情况可能更糟,因此拖延到他们终于将布搞出来拉到上海的时候,得到的通知却是一次三方谈判!新加入的一方,是以山东苗氏为首的纺织业大鳄,背后的人自然不用说就是那个可恶的陈晓奇!
正当中医废存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的时候,南京政府主持的这个小规模三方洽谈会在上海召开。 主持会议的是从头到尾经办此事的宋子文,日本方面的,是新上来的驻上海商务总领事小野伸二,山东方面的,则是上一次投标的时候那位看起来懒洋洋的年轻人。
三个人第一次凑在一起,相互之间都是不了解,也不需要了解的那种关系。 日本人小野伸二照旧是最后到场,以显示他们的尊贵重要,简称贵重。
不过这位精通中文的日本新任领事刚走进门,就听到一个分明有些浪荡子儿腔调的声音在惊讶的呼道:“哎呀!真是想不到!原来宋先生跟我是校友哎!我也是哈佛大学经济专业的,这事情实在太巧了!难得难得!”
小野伸二的脸面当即就黑了下来,原本就忧心忡忡一肚子的官司打不完,这刚一进门还没开始呢,对方先给他来了个大招。 他是太明白中国人那种同乡同窗的关系有多么的深厚紧要了,即便是校友的关系,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得意弟子?这师兄弟切磋起来,别人可是插不上手的!
小野伸二故意大声咳嗽一声,将屋子里面的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宋子文还是比较礼貌的站起来微笑欢迎,而那年轻人干脆就坐在那里懒洋洋的瞅手中茶盏里面竖着的那根茶叶棍,看都不看他一眼。
小野伸二很是不满意,以他的身份不得不参加这样的谈判,便是宋子文这样的高官也需要给他面子,要知道他是可以直接质询蒋主席的,这个年轻人如此的态度,实在令人切齿痛恨,太不象话了!
第二二七章 麻烦
第二二七章 麻烦
不过此时可不是闹别扭治气的好时机,这一次的任务,比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