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没法善了了!
他一直希望可以借着陈晓奇的强兵在战争中把握主动权,将战事打得恰到好处,既表现出中国的不屈服和坚决抵抗精神,不能令日本得到便宜,又不至于刺激的日本孤注一掷全力压上。 造成不可收拾地结果。 一举数得,可谓得当。
但是现在。 这些事情不要想了,日本人不报了这大仇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已经获得了主导地位的少壮派们才不管什么世界格局国际大势,他们要的是自己的邪火和欲望得到尽情释放!不达到最后的目地决不罢休,需要的,只是一个点燃火药桶的契机!
陈晓奇干了几次了?!第一次抓起来山东日本人,第二次炸了“加贺号”,今天第三次更加彻底,直接搞沉了人家的战列舰旗舰!这个死结估计一时半会解不开了,战事只能朝着更加残酷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无奈的看看陈晓奇,目光中包含各种情绪,陈晓奇长吸一口气,敲敲桌子,闷声道:“经此一役,日本必定不肯干休!委员长,我们必须要做好战事升级的准备了!上海增兵必须要抓紧,我们的空军,也暂时无力再战了!”
这句话陈晓奇没有浮夸虚言,从8月13日开始空战到现在整整二十天,他承诺的350架战机全都拿出来参与作战了,除却一个团的重型轰炸机完好无损之外,其余地各类战机都不同程度地损伤,其中一百架被击落的,一百五十架是需要大修地,五十架有伤损,跟中央空军一般,基本上没有多少支援能力了。
不过他们取得的战果足够辉煌!截至目前击落日军战机超过四百架,击伤数字也不下于200架,日军为了上海作战几乎倾尽空军全力,此战之后也定会消停一段时间,那么双方剩下的就是陆军主力的对决了,已经打得损伤严重疲惫不堪的20个师可是顶不住日军疯狂反扑的!增兵的决定毋庸置疑!
蒋介石点点头,略带忧色的说:“不错!幸亏我们有所准备,否则此种大变出现,必定影响全局,若非有你全力支援,只怕也没有这么顺利,兴汉辛苦!”
陈晓奇摇摇头苦笑道:“我辛苦与否倒在其次,日本人肯定恨死我倒是真的!我估计,他们会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山东的,日军已经动员到华北的数十万大军不会闲着,我们的漫长海防也危机重重啊!”
蒋介石心中高兴的很!才知道把日本人惹急了的后患那!后悔?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搞成这个样子可谓咎由自取!
陈晓奇说的是大实话,蒋介石心知肚明。 日本人本就把他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此前因为战略需要没有先对山东采取军事行动是真地,那不代表他们不会心存忌惮,或者有别的想法!此前种种不必细说,然现在这样的局面,日本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打吧,打吧!只要都去山东折腾。 上海就能轻松点,搞成什么样子。 都好!
心里美,嘴上是不能说的,甚至神色上,蒋介石都大义凛然的,似是非常宽慰的说:“国难当头,人人有责!兴汉肯为国家危亡作出如此多的贡献,国人必定是要铭记在心地!你已为上海战局赢得重要转变机会。 不必自责了!我相信,山东人民一定会顽强抗击日寇之侵袭的!”
蒋百里从旁一笑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陈主席麾下没有贪生怕死之辈,不论日寇如何猖狂,必定不能令他们得逞!今日大胜,当普天同庆!委员长也要准备褒奖有功之臣吧!”
“对对对!此话说得有道理!今天晚上,中央要召开庆功大会,邀请世界各国使节代表一起。 共同庆贺我中国军人之重大胜利!”蒋介石热情洋溢地答应下来,兴冲冲赶奔大本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更多的人。
此等重大胜利,当然是要由他亲自传达才有意义!
当天晚上,各国领事和观察员被蒋介石再次请去参加宴会,为庆祝白天取得的重大胜利而隆重庆贺。 在会上,他一再大力褒奖山东空军作出的巨大贡献,一反常态的对陈晓奇的功勋一抬再抬,恨不得将所有功勋都堆到他的头上去。
这样反常地做法,陈晓奇一眼就看的明白,老蒋这是要祸转江东,让日本人把枪口对准他陈某人和山东势力,不要再在上海逼着他玩命的做法!
陈晓奇一贯的低调躲在后面,让恭郎这位空军联络官出去跟政客们打交道,反正他们也问不出什么花样。 恭郎也不会泄露出什么重大军事机密。 木已成舟,该咋滴咋滴吧!
出人意料的。 德国公使陶德曼和军事顾问团首领法肯豪森却欣然从人群中找到陈晓奇,丝毫不掩饰他们对山东军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由衷的高兴。
陶德曼不是第一次私下里跟陈晓奇打交道,不过在这种场合,大家都在交流军事情报的时候,很显然过于表示亲密不是很合适地,陈晓奇和德国之间搞得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陶德曼是心知肚明的,放在之前没有表现出来,他也要讳莫如深。 但是现在,一切都大白于天下,他也就没什么好遮掩的了。
尽管,日本和德国之间,似乎已经有了比较亲密的合作关系!
“陈先生!您的军队取得了令世界都为之瞩目地巨大成就,作为盟友,我们是非常乐意见到的,同时也希望在原先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双方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务必使双方都获得良好的成果。 ”
陶德曼笑的开朗,一点都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尴尬,要知道他们在1933年跟中央合作开始就不断疏远山东方面,而1936年与日本秘密约定之后更是若即若离,到现在除了极个别人外,在山东军事体系内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便是在中央内部,军事顾问团的人数也不那么的多,且还都令希特勒说三道四不太满意,今天却旧事重提,内涵不言而喻。
陈晓奇呵呵笑道:“大使先生的夸奖我们心领,贵国在中日战争里做出地积极调解工作,我们是非常感谢地,这一次能够获得局部胜利,要归功于前线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深藏在背后默默奉献地那些科研工作者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没有今天克敌制胜的诸多法宝,这方面,德国朋友的慷慨支持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若有机会,还请大使先生代我谢谢他们!”
陶德曼频频点头,似乎对陈晓奇的这种说法比较满意,不过话锋一转,却扯到了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陈先生的部队表现出很不同寻常的战斗力!不论空军还是陆军,很多优秀的战术战略都是开创性地。 我想这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性的转变。 不知道陈先生是否有兴趣进一步交流一下?”
交流?现在才知道我们的重要了么?!陈晓奇听得出来陶德曼话里的意思,诚然,山东军这次表露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中德合作期间没有明显突出的,德国人本质上获得的主要好处集中在陆军方面,空军方面除了一种先进地战机之外,其他的战术战略,特别是电子设备方面都没有丝毫地新东西。 而这次战争中却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变化,德国人不怀疑才怪!
怀疑是正常的!军事装备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 一架战机上面包含有无数类型的先进技术集合,光靠双方之间都明白的那些东西自然办不了事,陈晓奇能够做到一鸣惊人,私底下隐藏了多少,值得追究。
陈晓奇笑道:“我们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向良好!贵国元首先生也曾经亲自做过几次重要地合作决定,我想这方面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只要能够获得令双方都愉快的结果,什么都可以谈!不过。 我想英法美俄等国也一定会对我们的合作成果产生适当的兴趣的,大使先生,您说是不是这样?”
陶德曼心中一寒,陈晓奇这话他知道是什么意思!英法美俄当然不会任由这样一个意外冒出来的军事集团一枝独秀,实际上他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那些国家的所谓观察员们都已经展开了无孔不入地调查联系,务必要在最近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摸清底细。
单纯他们自己去调查,陶德曼并不担心。 但是山东方面如果通力配合,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这里面最有威胁的,是双方之间曾经合作过的很多项目,比如说,战斗机方面,战车方面。 舰船方面,等等。 通过山东方面的了解,各国一定会对德国今日的军事建设有一个很直观地认识,这直接威胁到德国再次兴起的伟大战略规划!
陶德曼和军事观察团比较高兴的一面,是合作产生的那些先进武器,在实际战斗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其性能指标和效果已经获得世界公认,可以说是非常先进非常成功的,以中国军人的素质都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换成优秀的德国军人。 以德国的强大工业能力。 必将可以建成强大的先进军事集团。
危机也同样在此,诸国看到这样地结果。 不牵挂德国才怪,他们一定再次提高对德国地关注力,那么德国正在最关键时刻的重新武装和全面扩充,会不会受到空前压制?
陈晓奇地话还不仅如此,他分明是带有些微的讹诈态度,他也不单单是可能泄露德国军事建设的某些内情,甚至不排除他们将同类的武器或者更加先进的东西出售给德国的敌人,英国,法国,美国,跟他都有很不错的合作关系,达成商业勾结并不难,那样一来,德国就更加不好受了!
不能让他这么干!起码不能让他现在就这么干!
陶德曼哈哈笑道:“陈先生真是个爽快的人!我想元首一定希望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我本人也非常有兴趣在合适的时候,对您进行非正式的访问,我们的军事顾问团和观察团的诸位先生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不知道陈先生是否欢迎啊!”
陈晓奇道:“乐意之至!中国人都是好客的,山东人更是德国的老朋友,常来常往增进友谊,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大使先生对这一次的战争有什么看法?也可以适当的交流一下!”
陶德曼避而不谈:“战争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我本人是希望双方可以坐下来诚恳的商谈解决,国与国之间没有不能谈的事情,希望陈先生可以注意到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 ”
陈晓奇笑道:“一定一定!也请大使先生在方便的时候,务必替我转达对元首先生的问候!我诚恳的邀请他能来中国做友好访问!”
陶德曼哈哈大笑,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的。 让希特勒来中国,开什么玩笑,那岂不是日德合作当了狗屎一堆?协议再烂也不能这么个撕毁法,不过说起来。 国内对中国外交的政策,倒真是要改一改地,否则,不排除陈晓奇这个变数从中捣乱那!
那边厢,蒋百里先生和法肯豪森谈的似乎也很愉快,空中战鹰地面铁甲取得的各类成就,都包含着大量德国科研人员和军事人才的心血。 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事情,也必定会发生在其他的地方。 未来,真的很令人期待!
南京方面是一片欢腾,世界诸国对陈晓奇手底下地这些隐藏实力的兴趣已经累积到顶峰,各种名目地交流团体考察队伍纷纷赶往济南,外交使节拜访陈主席的次数和频繁程度十倍于以前,来到南京的增援军事小组的每个人都成了交际场合最受欢迎的人,蒋百里、恭郎甚至莫风都成了争相邀请的对象。
面对这样的结果。 陈晓奇笑地十分开心,尽管事情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变故,但总的来说,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