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蜀候这样的朋友,鲁肃三生有幸。”
鲁肃从许昌一路骑快马而来,一路上风尘仆仆,正值五月毒气汇聚,看起来有些疲惫,脸上油腻腻的,刘璋也不嫌弃,和鲁肃坐同一辆马车,回了牧府。
“蜀候,听说诸葛亮来成都,可否向蜀候提及目的?是否为蜀候谏言川军的方向?是否提到我江东?”还没进门,鲁肃就一气问了好几个问题。
刘璋现在明白鲁肃心急火燎赶来的目的了,他是害怕诸葛亮将祸水东引啊。
诸葛亮要为刘备解脱,有两个方略可以选取,一是以为国除贼为名,鼓吹刘备,刘璋,孙权联合,夹攻曹操。
如果这个方法得不到认可,就剩下另一个,引诱刘璋派兵攻打江东。
后者是鲁肃害怕的情况,孙权刚刚在合肥和徐晃战了一次,规模不大,却是孙权继位以来,第一次亲征,结果大败而归,江东不能再出现失误,否则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必定抬头,那就祸乱江东了。
为了江东稳定,鲁肃不得不来。
“哎呀,鲁子敬,这诸葛亮什么人?刘备巴掌大块地方,见缝插针地崛起,毫无实力可言,本侯压根没放在眼里,到现在还没见过诸葛亮呢。
灭了蛮荒以后,其实本侯也对川军方向迷茫的很,向北,向中原,或者,向东……头疼,本侯已经让诸葛亮参加我蜀中的四科举仕辩论,听听我蜀中士子的意见,再决定川军方向不迟。”
鲁肃听到刘璋“向东”两个字,眉头一跳。
“子敬先生有兴趣参与辩论吗?”
“参与辩论?”
鲁肃仔细思索,这四科举仕是学子们讨论的地方,自己一个江东大都督,跑去那种地方实在太掉价。
可是不去,要是诸葛村夫鼓动了蜀人,真对江东动手,那悔之晚矣。
去了丢面子,不去丢里子,当真让鲁肃为难。
“蜀候,鲁肃可否坐旁席,观看辩论。”
“哈哈哈,你我是朋友,你说了算。”刘璋一拍鲁肃肩膀,豪气地道。
…………四科举仕开考,笔试结束,文人士子们紧张准备辩论,前一晚,诸葛亮在客房中坐卧不安。
阿三见了道:“先生,可否是在为明日之事忧虑?”
诸葛亮摇摇头,来到蜀中后,先是成都百姓谈论刘备不日出兵许昌,现在本来该正式的外交辩论,竟然被安排在了四科举仕,诸葛亮料定蜀中除了黄月英法正外,还有经天纬地之才。
可是即使这样,明日辩论,诸葛亮只能胜,不能败,胜了,未必能左右刘璋,这种辩论的影响力太小,自己还是得拿出实质的东西与刘璋劝说,如果败了,那自己就灰头土脸,不可能完成任务了。
这种胜了没好处,败了坏处大的局面,很让诸葛亮郁闷,可是既然已经是这样结果,那自己也只能承受,辩论胜了之后,再想办法说服刘璋。
而真正让诸葛亮心烦的是另外一件事,想了许久,诸葛亮合衣出屋,深夜前往牧府。
…………“诸葛先生,辩论不是在明天吗?先生深夜求见,所为何事?”
刘璋接了诸葛亮的拜帖,如法正和周不疑所说,只要是自己一个人,可不怕诸葛亮怎么说话,诸葛亮不能利用大庭广众下的大义帽子来压自己。
就算自己被诸葛亮驳斥的哑口无言,也没什么丢人的。
“蜀候,诸葛亮千里南下,一是为恭贺蜀候荡平南蛮,扬我大汉军威,二是希望与蜀候结盟,我主与蜀候同为皇亲,乱世理当携手,与宵小对抗……”
“啊……”刘璋打了个哈欠,拍拍嘴,黄玥端着茶走过来,刘璋将黄玥揽在怀里,喝了口茶,对诸葛亮道:“哦,先生刚才说什么?哦,最近本侯老犯困,这都快子时了,先生勿怪。”
这时,诸葛亮好像也没了耐心,突然离座,吓了刘璋一跳,还以为诸葛亮对自己的慢待不满,要发飙了。
“蜀候。”诸葛亮向刘璋拜道:“诸葛亮想见黄月英军师,请蜀候成全。”
“月英?”刘璋这时才惊觉,诸葛亮还是黄月英未婚夫婿呢。
当初法正奇怪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亲自南下,现在似乎有了一点答案。
刘璋还没答话,黄月英已经从里间走了出来,开心笑道:“谁,谁呀,谁要见我?”
黄月英走到刘璋身边,习惯地拉向刘璋的手,诸葛亮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过去,,紧紧看着黄月英抓着刘璋手臂的部位。
“你……我们好像见过。”黄月英拍了拍脑袋:“别提醒我,我一定能猜出来……你是诸葛亮,对不对?”
看着黄月英清澈的眼睛明亮地望着自己,刘璋看到,诸葛亮突然眼圈一红,似乎在努力忍住心底最深的悲切。
这一刻,连刘璋似乎都被触动了。
第447章 路在何方
“你……我们好像见过。/”黄月英看着诸葛亮,“咦”了一声,猛拍脑门:“别提醒我,我一定能猜出来……你是诸葛亮,对不对?”
看着黄月英清澈的眼睛明亮地望着自己,刘璋看到,诸葛亮突然眼圈一红,似乎在努力忍住心底最深的悲切。
这一刻,连刘璋似乎都被触动了。
…………四科举仕辩论场,榆树街搭起宽大的帐篷,通过笔试的考生陆续进入。
四科举仕是百姓子弟唯一进入官场途径,通过则鲤跃龙门,没有通过则只能回到家乡,继续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荆益考试改革,州试已经不是最开始的一年两次,如果通不过,至少要等两年。
如果以后参加考试的人继续增多,这个时间还会拉得更长。
一些人捏紧拳头,努力压制心中的紧张,一些人默默向天祷告。
辩论是开卷的,许多士子都抱了一大撂书来,幸好纸张便宜,要是以前的竹简,不定得拉马车来。
刘璋和鲁肃并排来到考场,鲁肃看到这个场面也惊了一下,从古至今,除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数百年来,何曾见过这么多年轻人以学术聚于一堂,以鲁肃的见识,也知道这样的制度,可以将民间才子一网打尽,比察举制覆盖面大太多,也公正太多。
可是如果不剔除了世族影响力,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刘璋出现,学子们都兴奋不已,隔着士兵的人墙,争先恐后地看着,那些靠着树抱着书,努力寻找辩论论据的学子也忍不住站了起来。
刘璋看了一眼高台,诸葛亮早已坐在席位上,阿三在给他打扇,但看不出来诸葛亮多热,反而一脸平静,亦或者心不在焉。
“诸葛亮好像状态不大好。”鲁肃道。
刘璋默默点头,没有说什么,坐上了旁观席位。
考官站上高台,吸引了众学子目光:“各位从四面八方来到的士子们,你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运气,今日辩论考试,不但有大将军蜀候季玉公,亲自来观看,还有江东大都督鲁肃鲁子敬旁听,最可喜的是,左将军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将亲自参与辩论。
诸葛孔明乃是当世名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韬略过人,你们向他多学习学习,今天的辩论主题是开放主题:川军的方向,不分正反两方,自由发表个人见解,下面请优秀士子入场。”
二十几名千挑万选的士子,兴奋地登上台阶,丫环给每个坐席配备茶水,刘璋拿过辩论的名单册子,扫了一眼,皱眉问道:“为什么通过的都是荆益二州的人?是不是考试有什么偏颇?”
一旁的监考官员连忙道:“属下哪敢,参加四科举仕的都是荆益二州的人,不可能选出外地人。”
“没有外地人参加吗?”
“按照规定,外地人不能参加。”
“胡闹。”刘璋拧眉道:“谁规定的外地人不能参加?……算了,传我命令,下次四科举仕,外地人本地人一视同仁。”
“是是是。”
刘璋还没想到是谁这么蠢,定下这么个规矩,当初参加四科举仕的人数惨淡,一是因为世族不配合,二是因为寒门能够参加考试的人才太少。
但是现在书籍普及,寒门也能读四书五经,读史书做学问,再加上专门为他们设立的治政培训,有了最基础的一批生源。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人也会有很多人会到来,那些不满察举制对寒门歧视的人才,一定会想来公平考取功名,个别有才学有志气的世族子弟,也会想凭实力获得官职,而不是靠关系。
科举制毋庸置疑是比察举制更高级的人才制度,只要形成体制,前者必定胜过后者,刘璋相信,越到后期,这种差距会越明显,书籍廉价普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寒门人才蜂拥向荆益。
如此,怎么可能不让外地人参加四科举仕。
“各位朋友好,各位大人好,在下陈二狗,这厢有礼了。”一名士子行了一个罗圈礼,昂然抬起头来,看其面容,风霜刀刻,应该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陈二狗朗声道:“要说到川军的方向,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让汉军的铁蹄,驰骋在辽阔的大漠草原。
众所周知,我华夏绵延数千年,先有犬戎,后有匈奴,现有鲜卑,皆是我大汉心腹之患,若我陈二狗能统帅川军,哪怕一支偏师,也要效仿卫青霍去病,长驱大漠,直捣胡虏王庭。”
“好,好。”陈二狗慷慨激昂的话,引起下面一阵叫好之声,陈二狗微笑着向众人拱手。
鲁肃看了刘璋一眼,只以为刘璋会对这么荒诞的言论愤怒或失望,可是刘璋一点表情没有,还是聚精会神的听着,高台东席的诸葛亮垂目俯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陈公子,你地理没学好吧?我荆益与大漠还不搭边呢,现在正讨论川军的方向,你要我川军飞到大漠去吗?真是无知。”一名士子鄙视地道。
监考官立刻呵斥,“这位士子,理性辩论,侮辱性攻击,将取消辩论资格。”
士子连声道:“好好好,不说了,那我陈春陈述一下我的草见,咳咳,蜀候重农兴商,无数西域商人,月氏商人,甚至更远的安息大秦商人,都纷纷来到成都,这让我大开眼界,才知道以前的我,多么无知。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一年的潜行学习,我陈春终于脱胎换骨,经纶满腹,我终于熟悉了大汉以外的蛮夷世界,对他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大秦的橄榄风帽盔甲,安息的弓箭,手工艺品,葡萄酒,月氏的壁画战马,数不尽的财富,大家想想,这么多的财富,怎么能让蛮夷占有?他们配吗?
我陈春就此立下宏愿,希望川军能直驱西域,灭西域诸国,进而攻入月氏,打败安息,灭了大秦,如此,大汉国威远扬,而那些盔甲帽子葡萄酒,战马壁画弓箭,统统都是我大汉的,还有数不清的蛮夷奴隶,数不清的战争女俘,我们大汉每个男儿都可以娶至少三个妻子……”
“好了,陈春发言时间到。”监考官看向下一名士子。
被叫到的士子仔细压了压衣服,扶正帽子,手握一把扇子拱手,“在下韩生,家住蜀东充国,刚才辩友之论,在下实不敢苟同。
从古至今,我华夏都是礼仪文明之邦,人不欺我,我不欺人,秦皇三十万大军南下越地,四十万大军横于大漠,累战无数,可是还不是落得国灭下场,个人浅见,文化交流胜过武力征服。
众所周知,我华夏文化最昌盛之时,乃是春秋百家争鸣,如今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士子,学习的主要经典,无不是出自春秋百家,以孔孟之学最为实用,我相信这样的经典学问,几百上千年都还会流传下去。
所以我觉得,讨论川军的方向,还不如讨论川军的地位,个人愚见,蜀候应该与曹操,孙权,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