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延基撇了撇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你的才学那么好,完全不输于那些世家公子,何况若真要论家世,他们又。。。”

“延基!”少年厉声打断好友的倾诉,皱眉道。

“好好好,不说就不说。不过白纸黑字贴出的公告岂会有假。那个号称“不世出天才”的陈三公子,位居次席。河东裴氏的长房长孙夺得了第三。之前与梁子恪那厮同进同出,穿一条裤子的萧子乔居然没有考进前十!”张延基又灌下一盏茶,接道:“这下甲等那些贵公子全都成了哑巴,再也不叫嚣什么包办来年进士的鬼话了。前十里有三名乙等,一名丙等,他们的人啊丢大发了。”

李括却是有些漠然,叹道:“恐怕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科考前太露锋芒未必是好事,况且科考看重的又不全是才学,家世品貌都要顾及到。。。”

“你管那么多作甚!要比家世地位谁能比的过当今太子殿下,我就不信有殿下的推举你能比不过那些所谓的‘名门世家’之后!”

“你说什么?”少年吃惊的望着好友,双眸中满是惊疑。

“也难怪,你应该还不知道,太子殿下有感于你的刚直果敢,向陛下请了一个东宫属官的告身。如今啊,你的官衔全称应该是太子宾客、给事郎。”张延基得意的高声道,好似这份荣誉是赏赐予他的。

“太子殿下这是何意,这是何意啊!”李括摇了摇头,恨声道。如今长安,几乎无人不知东宫势微,自身难保。如今自己得了太子宾客这个散职,虽说并无实权但已是和东宫绑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似是看出好友心中所想,张延基攥了攥拳头,沉声道:“怕什么,路还不是闯出来的。太子殿下既然看重于你,你就好好干,将来殿下登得大宝,你可是有着从龙之功。”

。。。。。。。。。。。。。。。。。。。。。。。。。。。。。。。。。。。。。。。。。。。。。。。。

杜大小姐做的乌鸡汤你们敢喝不?我是不敢。。。苦了我们家小七。

我咋把她写的每次一出场都这么有喜感捏。

   

 第二十八章 国子(二)

李括面容一僵,脸上的笑容瞬时石化。

张延基的声调很冷,如晚秋寒雨般夹带着沁心的冰凉。

望着眼前表情肃然的好友,李括一时竟觉得有些陌生。

白衣如练,这素白却挟裹着一抹肃杀,向李括袭来。

不,不是的。自己的好友本该是与人无争,率朗洒脱的俊秀少年,为何如今却沾染了这般浓重的沉抑气息?自从城郊药铺一战后,他就似变了个人般,与人言谈总是带着分顾忌,做事也比先前执拗许多。

张延基见李括面色苍白,急声道:“括儿哥,你怎么了。若是我说的不对,你不听便是。反正打小起遇事都是你拿主意,便是将这条命陪将进去,兄弟我也认了!”

李括的面容逐渐和缓,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看你说的什么话,我若是为了这点事便恼了你,还配你日日夜夜濡濡的叫‘括儿哥’吗。”

“还算你有良心!”张延基喜笑颜开,立时给了李括一个搂脖,吓得杜景甜闪至身侧,急声呵斥。

挥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李括叹了口气缓声道。“自古君王最忌恨结党营私,那些与皇子结交频繁的朝臣更是鲜有善终。即便东朝再怎么强势尊宠,于陛下而言亦是一个臣子,这天下总还是陛下的。况且如今圣人英武,殿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最忌结党。打小阿爷便常对我说,做臣子的要做到“不胶不离,不黏不脱”。你靠的近了,君上便感到压抑厌恶;你离的远了,君上便觉得失落反感。唯有做到不急不怠,才能让君上满意。”

张延基挠了挠头,疑声道:“可是安胖子却似个粘虫似的整日干爹,干娘的叫着,但你看看整个大唐除了右相有谁的荣宠能出其右。”

李括怔了半晌,随即哑然失笑。张延基说的安胖子自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东平郡王安禄山无疑了。说来也是好笑,这安禄山乃是胡人,靠战功从一个士卒升迁至三镇节度使。本已位极人臣,可他还不满意,拜在了贵妃娘娘膝下,做了个养子。如此算来,他的辈分倒也与东平郡王的封爵相配。只是叫一个四十好几的大汉管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女子叫娘亲想想都好笑。

“胡儿憨厚率直,行事多随性,你跟他去比作甚。如今圣人对胡儿信任有加,他们如此行事圣人会觉得忠厚有加。若是你也如这般,保不准得被安个别有图谋的罪名。”

张延基撇了撇嘴道:“圣人啊就是偏心眼,王忠嗣大将军屡破后突厥,于大唐建有奇功。就是因为与太子殿下喝了次酒席,便被奸佞捏造了个私谒皇储的罪名,革职下狱了。他安胖子不过是个九姓杂胡罢了,圣人却对他信任有加。”

李括轻点好友眉心一下道:“陛下岂是你我能随意指摘的,做臣子的要谨言慎行,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保不离有你受的。”

张延基耸了耸肩道:“无所谓,我这只小鱼虾还入不得那些神仙的眼,倒是你前途无量,以后怕是再不能随意洒然了。”

“既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顺其自然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其他的由他去吧。”

“喂喂喂,我说你们两个有说有笑,一唱一和的聊的真欢。居然把本姑娘晾在一边,真是讨打。”杜景甜跳了过来,顺手便敲在了张延基的额头上。

“哎呦喂,我的姑奶奶,你能不能轻点。你当我这脑袋是铁锅啊,有你这么敲的吗?”张延基揉了揉额头,身子向后缩作一团。

“打的就是你,你这脑袋反正也是榆木疙瘩,不打不开窍!”

“我,我惹你了吗。。。”

李括走至杜景甜身侧道:“好啦,阿甜你也少说两句。”微顿了顿,李括转身朝张延基递了个眼色:“你大老远跑过来不光是给我报个喜的吧?”

张延基嘟了嘟嘴道:“当然不是,你不说我还差些忘了。阿爷通过内侍省得到你被赐太子宾客官职的消息,便差我来知会你一声。这等散职虽不用每日点卯,但依例需去东宫拜见殿下。殿下知道你有伤在身,便向圣人讨了个人情,免去内侍宣旨这等繁缛章程。不过礼不可轻废,你还是赶紧随我去遭东宫,拜见殿下。”

“这时便去?我还没有准备什么呢,还是待我先沐浴更衣。。。”

张延基朝李括翻了个白眼道:“殿下召见还有讨价还价的理儿吗?你放心好了,殿下随和的很,从不看重这些繁文缛节。”说完,便不由分说拉着李括朝屋外走去,直拉的李括一个趔趄。

“阿甜,你先回茶馆,我晚些时候便去通济坊寻你。。。”李括转过脖子冲里屋喊道。

“死小七!你早点回来,我给你准备煎鸡蛋~~~”

“好。。。”

转瞬的工夫,二人便上了张府的马车,朝皇城直奔而去。

。。。。。。。。。。。。。。。。。。。。。。。。。。。。。。。。。。。。。。。。。。。。。。。。

东宫在长安城极北,与安德坊相隔甚远。饶是张府所配马匹脚力不错,到达安上门前也过了半个时辰。到了城门口,轮值的金吾卫士喝令马车缓停查验。张延基跳了下来,三两步走至近前,将侍郎大人的腰牌递给金吾宿卫察看。那宿卫一番查验确认无误后便挥了挥手示意二人可以通行。李括轻巧的跳下马车,与张延基一道进入了大唐皇城。

长安城构建宏伟,由外郭城,内城构成。内城中含皇城,皇城内寓宫城。除却京兆府,国子监等少数职司衙门,大唐中枢的众多衙门都位于皇城之中。故而城内的安全就很重要,每个几十步便可看到持刀轮值的金吾卫士。李括,张延基缓步迈行于整阔的青石板道上,环视两旁夹城高耸入云的城墙,感慨皇城雄奇壮阔的同时,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是属于唐人的自豪,寄托着青年才俊对未来的点点希冀。

唐律规定,皇城之内不得跑马,故而即便是当朝宰辅,入得皇城也需下马步行。夹城两道不时有下朝归行的青袍官员走来,看到两少年皆是叹了口气,摇首离去。

张延基轻哼一声,便拉着李括加快步速朝前走去。

宫城地处长安城正北,左手为掖庭宫,右手为东宫。二人一路急行临至东宫延喜门前,已是满头大汗。

城门口一个等候的小黄门见二人走来忙迎身上前道:“哎呦喂,二位可急死杂家啦,殿下亲自吩咐的让杂家引二位小郎君于申时之前进宫,这都未时三刻了,二位要再不来,今日怕就进不得宫了。”

张延基疑惑的问道:“王小公公,宫禁不是酉时才锁闭各宫门吗;怎么东宫如此特殊。”

那姓作王氏的小黄门面露难色道:“张小郎君,瞧您说的,怎么是我们东宫特殊呢。陛下有规定,殿下每日接见外臣不得超过两个时辰。殿下早午多是读书的,故而每日接见外臣的光景都放到了申时之前。。。”

张延基耸了耸肩道:“原来如此啊,那有劳王公公带路了。”说完从袖内摸出一锭银子送至王姓内侍手中。

王姓内侍立时笑开了花,和声道:“小郎君和杂家客气什么啊,若是让殿下知道啦。。。”

张延基轻咳一声:“这是张某钦佩公公为人,赠予友人的礼金,不同于其它。”

“哎,二位小郎君且随杂家走。”

二人跟随着小黄门的脚步先后进了延喜门,沿着宫墙一路折行,从一处偏门拐入来到了一处偏殿前。

那小黄门转身冲二人一笑道:“二位小郎君且稍等片刻,等杂家前去通报一声。”说完便转身朝殿内走去。

二人于宫门前垂手而立,相视无声。约莫过了半盏茶的工夫,那小黄门小跑着从偏殿出来。待到近前,轻擦了擦额上的汗珠道:“殿下刚练完了字,叫杂家请二位小郎君先至外室稍候,殿下净手后便来接见二位。”

张延基冲他点了点头,轻道:“有劳公公了。”便与李括一道朝偏殿走去。

。。。。。。。。。。。。。。。。。。。。。。。。。。。。。。。。。。。。。。。。。。。。。。。。

求票求票!

   

 第二十九章 国子(三)

廊腰缦回,飞檐斗拱。虽只是青砖素瓦,但若置在了这东宫,便自然而然的浸染了几分秦中大地特有的帝王之气。

尊贵,自傲。那份与生自来的优越感早已融入了雍州的每一抔黄土之中,任由战火纷飞,朝代更迭而从未曾易变。而在这极尊之地的少阳宫,便是斗拱飞檐间的一砖半瓦,都似蕴着一抹贵气,让人不敢仰视。

饶是李括与张延基二人见过大世面,此时亦不免心中慨叹。读遍圣贤书,卖予帝王家。不论是满腹经纶,温润如玉的世家公子,还是半隐南山,躬耕陇上的世外高人,其目的无非都是入仕为官,只不过后者是寻了一条捷径罢了。(注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这中原大地,若想出人头地,到头来都逃不离入仕一法。虽则魏晋以来,名士多宣扬隐逸行乐,但寻常士子多是抛却不下名缰利锁的羁绊,皆望博一功名以光耀门楣。

整理了下心绪,李括随着内侍的引领踏上了偏殿的青石板街。偏殿建在一处约合一亩的基台上,合制两层高。清一色的朱漆木柱直达天穹,飞檐朝东首微微一拐与青宫主殿交相辉映。朝阳洒下几股清晖,将小篆题写的匾额镀上了一层薄金,更使得这宫宇楼阙般若圣地,让人不禁想跪拜献礼,表达对天家的仰慕钦服。

当今太子并不久居东宫,圣人念及父子亲情,常携太子居于宫禁身侧。太子殿下也恪尽孝道,每日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