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秘术-第10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洛州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钧瓷的关键,其实就是窑变!

    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而在《古物指南》、《陶成记事碑记》中,则进而将“人巧”所为的釉色变化,增加进了“窑变”之中。《景德镇陶录》也认为:“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鉴宝秘术 正文 第一一六八章 失落的国宝

    对具体的“人巧”之法,《南窑笔记》记载道:“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其复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而这种“人巧”的窑变也往往不是一种特定的色彩。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当然,瓷器里面需要的自然是窑宝,而非窑病。

    古人对窑变有很多的记载。如《清波杂志》说:‘饶州景德镇,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当时的陶工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从迷信的角度来理解,认为它是‘妖‘。

    但久而久之,窑户们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洛州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多被捣毁,至清时则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

    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

    张天元见过五大名窑的瓷器。而且不止一次,不过像这种窑变的瓷器,却还是头一次见到。他绝对相信,这样精美的瓷器。在国内市场上,就算派出三四亿rb的高价也绝不奇怪,而且还会被国家定性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

    这样的瓷器,就算是国内的博物馆,也从未出现过。只此一件。

    不是说没有窑变瓷器,而是没有这种器形的窑变瓷器。

    他看了看拿破仑七世的标价,不由就笑了,标价是一千万欧元,换算成rb的话,才不到七千万,就算张天元要买回去收藏,那也是绝对赚翻了,看起来拿破仑七世请来的鉴定师,真得是有点心存不良啊。

    只是看了看。张天元就默默将这个东西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然后记在了自己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不是电脑,而是纸质的笔记本。

    他主要是怕自己之后资金不够,无法全部买下的话,那就只能购买一些比较经典的东西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

    这个钧窑瓷器的发现,让张天元变得更加干劲十足了,他绝对相信。这些东西里面,一定会有更好的东西。所以眼睛一刻也不愿意眨一下,只是疯狂地搜寻着,希望可以发现更好的物件。

    他的想法没有错。只不过走出了三四米远而已,他的笔记本上就又多了四件东西,这些东西,按照他的估价,可都是超过了一亿rb的真正意义上的宝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达不到这个程度。他还不会写在这个笔记本上呢。

    其实要说张天元想买什么,他想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都买下,到现在为止,他竟然就从里头发现了两件赝品而已,可这赝品其实真说起来也不算是赝品,因为他是唐代临摹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有宋人临摹得钟鼎文“伐纣檄文”。

    你说这东西是赝品,也没错,毕竟它们都不是本来的东西,可是这种赝品,张天元巴不得要呢,毕竟如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早就已经不可得了,剩下的都是临摹品,只要临摹得足够出色,那一样会非常值钱,非常有研究价值的。

    正是因为觉得这里面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张天元才不得不用自己的笔将那些大概比较值钱的东西给记录下来,他主要是怕自己没有那么的现款啊,到时候交易,干脆就买笔记本上记载的东西了,如果再加上拿破仑七世送的东西,那基本上也算是收获不错了,以后等有了钱再来买也不迟。

    张天元挑选出来的古董之中,除了刚刚的那个宋代钧窑窑变瓷器之外,还有一幅是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的郎世宁的油画《皇帝狩猎图》。

    这幅图色彩饱满,构图清晰,凝聚了油画与国画的特色,使得人物兼具形神特色,虽说未必合西方人的胃口,但是却绝对深得中国人的喜欢。要张天元来说的话,这幅画只怕也算是郎世宁的画作里面数一数二的作品了,竟然在这个地方蒙尘如此之久,一定是要带回去的。

    除了这两样东西之外,另外还有几件宋代的瓷器,明清两代的官窑瓷器,其中更是不乏成化斗彩、珐琅彩、白瓷、红釉瓷器的精品。

    当然,瓷器之外,张天元还发现了几件不错的画作和书法,经他鉴定,都是明清两代画家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明四家。

    这些东西的价值,如果计算一下,估计最少也上十亿rb了,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不过估计两亿就能拿下,这也是张天元敢买的原因。

    这里头的很多东西几乎都是绝版,在市面上甚至都未曾出现过,连国内的、宝岛和香港的博物馆都没有过,国外的博物馆也没有出现,真得算是精品稀罕品了。

    尤其是那幅有明四家之中的三人联手制作的精品画作,一幅画上,凝聚了明四家其中三个人的绘画特点,长卷足足有十米多长,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川,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幅画,它甚至可以说是明代地理的研究资料啊。

    虽然国画的画风以神为主,可是并不是说就完全罔顾现实了,那些国画,也是在现实之上延伸上去的艺术风格啊。

    有意思的是,在这幅画上,张天元又看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唐生。

    这个名字当初在伦敦淘宝的时候就见到过,如今再次遇到,让他确信了这个人肯定跟明四家是有关系的,可究竟是什么关系,他还是无从得知,只能以后慢慢来研究了。

    当然了,这幅画跟伦敦的那幅画不太一样,那个是署名,而这一次唐生的名字只是出现在鉴赏印章里头的,也就是说,唐生看过这幅画,不过并没有参与创作,这幅画的确是明四家之中的三个联手创作出来的,绝对算得上是国家一级文物了。

    因为它不仅仅艺术成就很高,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非常让人惊讶地地理研究价值。

    要知道,即使在故宫博物院里头,那数以百万计的藏品之中,国家一级文物也不过才一千多件而已,那里面,还有很多是赝品,是仿品。

    “唐生、唐生……咦,那个是!”嘴里头念叨着唐生的名字,可是一瞬间,张天元的眼睛就直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件他一直都很想见到,但却从未有机会见到的东西。

    这东西名字听起来并不算多,也不是多文雅,但是对于喜欢翡翠的人来说,却是极品。

    “梦梦,快看,这个是不是翡翠西瓜?”这世上还活着的人,只怕已经没有谁见过翡翠西瓜了,但是当张天元第一眼看到这东西的时候,他就认定了,这绝对是慈禧挚爱的那件翡翠西瓜,绝对不会错的,鉴字诀也印证了他的这个观点,以至于他激动地连手中的笔记本都掉在了地上。

    “这是翡翠的?难道不是真正的西瓜吗?”柳梦寻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可笑,因为如果张天元没有用鉴字诀直接查看的话,只怕他也会认为这是一颗真正的西瓜,而不是什么翡翠西瓜,这雕刻技术简直太过精湛了,以至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翡翠西瓜,是中国清朝文物,共一对,是从美国大量进口的碧玺做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深受慈禧太后喜爱,她死后翡翠西瓜随葬,后被军阀孙殿英盗走。绝世国宝,目前下落不明。

    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大大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慈禧对这两颗翡翠西瓜爱之如命,放在最坚实的柜橱里,又加上一把机械锁。要想打开这把锁,必须把钥匙插入锁心左转五次才行,方向转错、多转少转,都不能开锁。

    慈禧派了几名亲信太监,三人一班,日夜轮流,严密看守这间珠宝室。每到高兴的时候,她就让太监取出翡翠西瓜,尽情观赏,还常向人夸耀,说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稀世奇珍!

    然而这东西后来据说是被孙殿英盗了,就再也没有下落了,后世发现的玉石西瓜,显然跟这一对翡翠西瓜不是同样的东西,不管是欣赏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大大不如。(未完待续。)

鉴宝秘术 正文 第一一六九章 翡翠西瓜

    关于翡翠西瓜,有很多有意思的传说,当然未必是真的,不过故事倒是有趣。

    有一年,颐和园里闹开贼了,今天丢几个元宝,明天丢几颗珍珠,连乐寿堂里多宝阁上的陈设也被偷走了几件!慈禧正想嘱咐要看守好翡翠西瓜,有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跪报,说翡翠西瓜失踪了!慈禧听说后,怒气冲天,把几名看守珠宝的太监打得死去活来,但没有一个人招认,只是哭喊“冤枉!”

    慈禧命令一面在颐和园里仔细搜寻,一面在京城内外张贴告示,悬赏寻宝。那时候,三山五园一带,岗哨罗布,严密探查,到处都在谈论翡翠西瓜。

    他一不经商,二不种田,经常往来于三山五园之间,有人多次见他在青龙桥二和楼酒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