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秘术-第10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子就麻烦大了。

    张天元的谨慎,其实是最正确的打算,然而人就是这样,总是会有贪欲在作怪,也有侥幸心理在作祟啊。总是会想,万一对方不会被抓呢,那这样子错过机会不是就浪费了吗?

    在这一行,还有那么一句话叫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啊。

    老于掌柜没有张天元的地气,所以他无法通过地气来压制自己的贪欲和侥幸心理,此时有点想法,也属于正常。

    “老于掌柜,这些东西都不能碰,青铜镜虽然买下来也问题不大,可是就怕警方顺藤摸瓜,到时候咱们可就麻烦大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咱们以后就不要跟这些人打交道了,至于那鸡血石印章,如果他们拿钱来买的话。就出售,没钱的话就留着,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不过看对方那急切的样子。应该会筹钱来买的,这东西放不坏,不着急……”

    张天元觉得自己有必要叮嘱老于掌柜一番,毕竟人都是有贪欲的,他也不例外。只是他因为见过的宝贝多了,再加上有地气存在,所以能够控制而已。

    “好吧,老板你放心,我会按照你说的做的。”老于掌柜点了点头道。

    见老于掌柜似乎还有些困惑,张天元叹了口气又道:“其实老于掌柜,我之所以不想跟这些人打交道,就是因为曾经接触的盗墓贼多了,知道这些人的底细,很多事情。真得非常麻烦。其实一般情况下,团伙作案,就算被抓了,也不会出事儿,然而是独行侠,一旦被抓,没有人搭救,可能会供出所有买过他东西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但这一次比较特殊啊。那可是重器,这种东西不是想蒙混过关就能蒙混过关的。”

    其实说这番话的时候,张天元心里头却在考虑暗中让人与莫邪接头,比如说他在英国的手下。这样跟他撇清关系,就算日后被查出来,那也是外国人买去的,根本没法追根究底,至于东西为什么会在他那儿,他完全可以说是从国外买回来的。虽然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让古玩归国的方式,认为炒高了价格,但也不至于会被认为违法,所以他肯定是不会有事儿的。

    但这事情他不能让老于掌柜知道,甚至不想让身边的熟人知道,毕竟是个麻烦事儿,越少人知道越好。

    当然了,他之所以敢这么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莫邪这个团伙,其实是以一个县城为据点的,而这个县就跟他们县是挨着的,叫铜县。

    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关中西府文化积淀甚厚,地下文物丰富,一直是盗墓贼青睐的重点地区,从而产生了盗贼这个行当。到21世纪,民间地下盗墓活动呈猖獗之势,盗墓贼人数越来越多,仅在铜柱一个县,就活跃着一支20000余人的盗墓大军;他们盗墓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胆子越来越大,对地下文物的探测也越来越广。

    甚至这些盗墓贼里头,还有好些都是过去张天元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所以他回家的时候,也听这些人吹过牛,就是有关盗墓的事儿。

    据铜柱县志记载:“铜柱大墓葬较多,被盗严重,据现已发掘的较大的诸侯、官绅墓葬多已被盗。秦公一号大墓盗洞247处,发掘后,无棺可启。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赵时吉墓亦被盗。民国初,驻铜柱军阀党毓琨曾组织兵丁四处盗墓,攫取古物。民间也有俗称‘揭墓贼’者,昼伏夜出盗墓,现间或亦有之。”

    大概十多年前,铜柱县纸坊乡,稀世珍宝宋瓷床被盗墓贼挖掘出,这件稀世珍宝高约13米,光洁如玉的瓷床上躺着一个瓷孩,瓷孩子头下枕着一个瓷枕头;盗墓贼出土后并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以45万元卖给了文物贩子,这个文物贩子原想以50万元的价格卖给另一个文物贩子,但中途反悔,因为他打听到如果贩运到香港,这件文物可以卖到150万元,他想卖到更多的钱,但他忘记了文物地下交易的规则:只能一次**易,也只能与一个人交易。谈判成功后绝不能反悔。事后谁也不认账。那个没有得到文物的贩子把他举报了,于是这件稀世珍宝被警方截获了,几个从事贩运和盗墓的人受到重罚。

    后来又有一年春,铜柱县的盗墓贼从墓葬里挖出一件唐代天王俑,盗墓贼以70万元的高价卖给一个文物贩子,警方机关闻讯后展开破案,但至今没有头绪,成了悬案。没有被警方机关破获的墓葬被盗的贵重文物流失的又有多少?不得而知。

    在铜柱县以北和以东的地方,以十里铺为中心的12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地下的文物数不胜数。尤以唐宋的文物最多,汉代次之。这里曾经是唐王朝的西京,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逃跑时经过这里。他的接班人、下一任唐王朝的皇帝李亨在宁夏屯兵准备反击安禄山时,就曾以铜柱作为军事重地。

    在唐代漫长的时间中,铜柱不但是连接西北、东南的通衢大道,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铜柱县以北的许多地方成了国葬区,达官贵人,商界名家,文人学士,死后都被安葬在这里。而他们的下葬总是有丰厚的陪葬品做伴。到了宋代,铜柱的商品经济更为发达,宋代工艺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瓷器,更成了达官贵人的陪葬专用品。时间过了1000多年后,宋瓷的价值竟与西周青铜器的价值等值了。

    张天元向他的老同学询问,这些年铜柱县境内到底有多少地下的珍贵文物被盗?他的同学笑着摇摇头说,那说不准。但是这些老同学给他提供了一个数据。在铜柱县纸坊乡一块半亩大的田野里,就曾经出现过三十多个分布整齐的盗洞。

    其实早在张天元还没有得到六字真诀的时候,就跟几个同学到铜柱县境内那块1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踏勘了一次,所到之处盗洞密布,有过去的,近期的,还有新踏勘的。在萧史宫村西边不远处的田野里,笔者看到几处锥形小孔洞,老同学介绍说,这是盗墓贼刚刚踏勘过的地方。

    沿着小路向北一里外,在一处呈u型的壕沟里,分布着大小六、七个盗洞,从地表上的土质看,这些墓葬被盗时间已经很长了。老同学告诉我,这些墓葬有的是汉代的,有的是唐代的,也有的是宋代的。老同学经验丰富,只看一眼就能断定为那个朝代的。老同学说,现在是夏天,如果到了冬天,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果园里的树叶落了,你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会看到广阔的田野里无数的被盗墓贼开挖过的盗洞。

    盗墓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喇叭式,即钻洞,打地道,二是大铲开挖,三是爆破法,即先用小铲挖,再装上炸药,爆破后下去再开挖。但第三种方法对文物的损坏太大,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盗墓贼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而是采用大铲开挖。

    老同学说,他们手里的工具也没多先进,用的是传统的大铲、小铲、探杆、扎钎。在纸坊乡一个机械维修部笔者看到了一副钢质小铲,用螺丝连接在一起,螺丝车得一丝不苟,一节有13米左右,共有六七根,这些器具拆了夹在胳肢窝里就能带走,而连在一起时足足有七八米长。铜柱县这样的加工器械的作坊不少,这也从侧面说明盗墓这个行当在铜柱县是如何发达:既有从事盗墓的高手盗墓贼,也有专门给盗墓贼加工器械的作坊。

    盗墓贼白天踩点,晚上勘探,挖掘。勘探、挖掘的过程是:先用扎钎往下扎,进行勘探,扎钎与小铲一样也是一节一节接起来的,足足可以探到地下10米深的地方。扎钎的头儿是一个锥体,下尖上粗,粗处的直径有12㎜,也有14 ㎜的。而上面的钢筋则10㎜左右,所以容易下去;往下扎的过程中扎钎的上边有两个把手,人的手按在把手上,一点一点向地下用劲下按,在下按的过程中,如果下面的土坚硬,说明没有墓穴;如果疏松,扎钎下去的速度快,那说明有墓穴。老同学说这是他们在盗墓过程中积累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屡试不爽,十拿九稳。(未完待续。)

鉴宝秘术 正文 第一一九三章 铜柱县的团伙

    张天元那个时候对盗墓根本不懂,因为学的是考古,所以就有些愤愤不平地问老同学,国家考古队有专用的先进仪器,与国家考古队相比,盗墓贼们的技术手段是不是太落后了?老同学听了大笑:“我们盗墓贼的水平国家考古队根本赶不上。虽然我们没什么先进仪器,但我们的经验却比先进仪器更能接近真实的墓穴。如果让我们与国家考古队进行专业比赛,我最肯定,第一名非我们盗墓贼莫属。”说到这,老同学两眼放光,一脸得意。

    还记得两千零四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国家文物考古队与陕州省考古队开挖西周高等级贵族墓葬时,当媒体宣传这个百年来的“惊世发现”时,铜柱县的一些盗墓贼们却在下面偷偷地发笑:他们早就发现了这里的墓葬群!甚至用放炮的办法开挖过几座墓葬,在沟坡上搭起帐篷,如同国家地质队的工作人员一样大大方方地从事盗墓,结果没有所获。老同学告诉我,盗墓贼知道的文物遗址远远比国家考古队知道得多。而且他们也总是抢在国家考古队之前进行开挖。

    那个时候的张天元就感到一阵阵的不舒服,或者是屈辱,是不爽,是不甘心,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大片田野里一个个黑洞,问老同学:“这些盗洞有没有什么规律寻找?”老同8≈学说:“我们在盗墓中发现,唐代和宋代的墓葬在地面上呈品字型排列分布,正是因为有规律。所以我们如果在一处发现了一座古墓,那么往左或者往右。往上或者往下,用脚步丈量一下。下一个墓葬的目标就可以确定了,开挖下去准确无误。”可以看出,盗墓贼在一次次的盗墓中不但挖出了财宝,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找出了古墓的分布规律,在实践中反复地使用。

    为什么张天元不怕跟莫邪交易呢?

    那是因为莫邪就是铜柱县这个团伙中的头面人物,在咱们国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法不责众”。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这样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比如那些令人发指的买媳妇、买孩子的村子,那些人明明是犯法,可是警方却往往对此不了了之,令人愤怒。

    其实盗墓有时候也是类似的。

    一到晚上,盗墓贼队伍像鼹鼠一般从地下冒出来,有时候几拨子盗墓贼会为同一个墓穴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发生流血事件。盗墓贼组成成员比较复杂,以农民为主,也有下岗工人。社会上的混混子,村组干部,劳教释放人员,被生活逼得没法的人。盗墓贼大都长得精瘦。眼睛炯亮,以30岁到40岁的男子居多。盗墓这个高回报的职业,已经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人虽然还承包着土地。但都是雇人耕种,有的暴富后不但在家里建起了小洋楼。还在城里买了房,养起了情。妇。有的盗墓贼获得了飞财后出入舞厅、高档饭店。吃喝嫖。赌,甚至吸。毒。在铜柱县,就有好几个吸食毒品从而倾家荡产的盗墓贼。但盗墓这个行当他们却并没有放弃。只要有新的点,他们还会在黑夜出发去勘探和开挖。这些人大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初中毕业居多,他们脑子比较活,聪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