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的前锋,印度陆军第31机械化步兵旅编制有3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装甲营及1个自行野战炮兵团、1个中型火炮团,拥有近6千之众,各型步兵战车及装甲运输车186辆、主战坦克87辆,大口径压制火炮48门。实力不可唯不雄厚。
    但是这样的兵力如果在平原上展开的确可以说是无坚不催,但是此刻所有的重型装备全都被隐蔽在缺乏装甲防护民用船只的舱底或甲板之上,一旦突袭失败,那么这支装甲雄师很可能会在顷刻之间葬身在这恒河的波涛之间。“行动!”就在渔船靠上码头的那刹那间,塔帕中尉第一个飞身冲上了码头……此时是2008年3月19日的上午11点,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小股先头部队在经过了短暂交火之后顺利的攻占了纳拉扬甘杰的内河码头。
    2008年3月19日上午12点20分,孟加拉首都达卡近郊的公路上正上演着空前混乱的一幕,一群群孟加拉准军事部队—孟加拉步枪队的士兵正在纷涌向北的拥挤难民潮中艰难的徒步向位于纳拉扬甘杰内河码头的战场前进,印度陆军突然出现在恒河之上的消息,一个小时前才刚刚传达到孟加拉军队的指挥中枢,孟加拉陆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默伊恩虽然有些惊慌,但仍还没有到手足无措的境地。
    在他看来印度陆军的这次行动不过是小股部队的渗透骚扰,驻守达卡的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完全有能力在内河之上歼灭这些孤军深入的来犯之敌,所以默伊恩中将第一时间便电令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师长—孔达卡尔少将,要求他的部队迅速集结向印度陆军的登陆场发起反击,与此同时驻守在达卡的孟加拉准军事部队也被迅速动员起来,赶赴战场。
    但是与这些缺乏交通工具几乎只能在公路上艰难行军的准军事部队所具备的战斗热情相比,以及初步完成摩托化的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的行动却异常的缓慢。直到命令下达一个小时之后,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仍没有一支部队从集结地域出发。而在纳拉扬甘杰内河码头之上,印度陆军已经有超过一个营的兵力成功登陆。
    “前锋部队已经控制了纳拉扬甘杰市郊的多处交通枢纽,目前为止还没有遭遇到孟加拉正规军的抵抗。”站在纳拉扬甘杰内河码头临时设立的前线指挥所内,年轻的印度陆军上校阿尔琼正颇有些得意的关注着这场由自己所导演的两栖登陆作战。阿尔琼上校在印度陆军之中是少数被公认的两栖战专家。虽然印度长期以来的国防态势和地域限制,使印度陆军缺少两栖登陆作战的实际需求和经验。但是面对着围绕次大陆半岛的印度洋,出生军旅世家的阿尔琼上校却一直以来都对登陆和反登陆作战情有独衷。
    为此阿尔琼上校曾不惜远赴俄罗斯和美国求学。但是结果却都让深深的为之失望。经过苏联解体的震荡之后,俄罗斯军队在海上登陆和反登陆作战方面人才匮乏,培训不力。刚毕业的中低级指挥官(根本不了解现代化条件下组织实施最复杂的海上登陆和反登陆作战的情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对在沿海方向集结的兵力、兵器和部队协调行动所必须的协同基础更是一无所知。以前军事工程学院专门开设有海上登陆和反登陆作战课目,授课时间长达200多个学时,现在只用两个小时简单介绍一下登陆作战内容。
    美国军队虽然在二战以来便是领域的领跑者,几乎所有先进的两栖登陆作战理念和新型装备都是率先出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之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阿尔琼上校很快便发现美国军队这些独步天下的登陆战体系对于印度并不适用。理由很简单,因为美国军队的所有战术都是立足于自身强大的国力、先进技术和装备优势之上,而这些对于贫弱的印度而言,几乎是无一具备。
    在接连遭遇挫折之后,阿尔琼上校几乎心灰意冷。但是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年轻的阿尔琼突然发现了一条真正行之有效的捷径—以中国为师。尽管在人类近代战争史上,中国军队在两栖登陆作战领域并无太多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所必须面对的统一大任,中国军队在大半个世纪之中几乎一直以两栖登陆作战为重点课题。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战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尔琼上校愈发对中国军队的两栖登陆作战体系佩服的五体投地。而经过他自身的消化和提炼,阿尔琼上校也很快在印度陆军的两栖作战领域独占鳌头。成为了印度陆军最大的两栖突击作战部队—驻守印度南部特里凡得琅市由三个步兵营组成的印度第340陆军独立旅的旅长。
    ≌秸校碌吕锶砸运狈κ嫡骄槎芫耍⒍砩闲B柿煊《鹊?40陆军独立旅参与马六甲地区突击作战的要求。这一命令让阿尔琼上校沮丧了好久。但却也无形中让他躲过此后中国远征军对印度远东军事力量的无情打击。在好友乔京德尔的召唤之下,阿尔琼上校重新鼓舞起斗志,为闪袭孟加拉献计献策。从恒河逆流而上直捣达卡的计划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不过阿尔琼上校也不敢专美于前,因为这个看似标新立异的战略计划实际上脱胎于中国军队在不得已使用武力收复台湾主权情况之下,特种部队沿淡水河溯河而上直取台北的“斩首”作战。台北市北、东、南三面群山环抱,易守难攻,西侧为平原,流经其中的淡水河自古就是进入台北的重要方式。中国军队正是计划利用这个突破口,迅速撕裂台湾军队的纵深防御体系,直捣黄龙。阿尔琼上校不过是依着葫芦画瓢,全盘借用而已。
    尽管印度军方的情报部门许诺,印度陆军在向达卡进军的过程之中不会遭到任何成建制的抵抗。但此刻在纳拉扬甘杰市郊仍有小股孟加拉正规民兵组织“安萨尔”士兵依托着城镇建筑,顽强的抵抗着印度军队的进攻,激烈的巷战为这次看似顺利的进军,留下一丝郁悒的阴影。不时有印度陆军攻击部队的伤兵被后送到码头上的野战医院,而更多携带着重型武器的新生力量便在这些伤者的呻吟声中赶赴前线。
    伴随着城镇方向大口径机枪和轻型迫击炮的咆哮,又一艘印度军方临时征用的近海渔船靠上了纳拉扬甘杰的内河码头,一个加强排的印度陆军士兵以最快的速度飞身越过船舷在码头上紧急集合,在他们身后一辆还属于前苏联时代的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在印度陆军操控的码头起吊机的帮助下,晃晃悠悠的被吊出了底舱。
    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是由前苏联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京领导下的设计小组所研制的,这种于1950年装备苏联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至1969年停产时总共生产了约7000辆。堪称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成功的水陆两栖坦克。主要被广泛用于登陆作战之中侦察、警戒和指挥,以及为登陆部队夺取滩头阵地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PT…76水陆坦克曾参加了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等多次战争,实战表明PT…76水陆坦克是一款性能良好的轻型坦克。
    凭心而论对于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一波次的登陆部队来说,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重型武器。因为这种战场虽然重量轻,但是体积较大,无论是塞进还是吊出,对于狭小的渔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不过聊胜于无,尽管在年轻的俄罗斯陆军之中,型水陆两栖坦克已经全部进入了“战车博物馆”,但是,在一些缺乏替换型号但有迫切需要两栖战车的印度来说,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依旧是难以替代的。新德里甚至还不惜花费巨资请来俄罗斯军工企业对老旧的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根据俄罗斯方面的广告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改进措施能不仅大大延长了PT…76型水陆坦克的使用寿命,并且将其战斗效能提高了数倍之多
    根据升级方案,PT…76型坦克原先装备D…56T型76。2毫米主炮的制式炮塔将被名称为AU…220M的新型双人武器系统取代。该系统装备的57毫米自动炮是许多国家仍在使用的S…60型57毫米牵引防空炮的改进型,另外还装备了7。62毫米并列机枪。57毫米自动炮为完全稳定,装备了用于降低底盘后坐力的炮口制退器。虽然口径减小了,但是威力一点没减,反而大有提高。
    由俄罗斯“海燕”设计局对炮身和其装弹设备进行了全面改进,在1000米的距离上,该火炮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击穿1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它可以击穿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的侧装甲。该火炮的制式弹药是曳光破甲弹和曳光穿甲弹,也可以发射特殊的云爆弹,以大面积杀伤步兵。加上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装置,以及储存有72发炮弹的机械化弹药存储系统,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装置最大效率工作时,火炮可以达到120发/分钟的惊人发射速度。
    但是这些这些火力系统方面的改进,而直接带来一个眼前最为糟糕的情况,长身管的的S…60型57毫米坦克炮使本来就狭小的渔船更难以装载下原本就体型超标的PT…76型坦克,为此刻的吊装带来了更多的不便。“不管怎么说,这些坦克的投入将对前线多少有些帮助吧!”看着第一辆PT…76型改进型坦克艰难的落地,阿尔琼上校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按照他本身制定的计划,在今天下午之前印度陆军必须全面控制纳拉扬甘杰市,随后以其为前进基地,向达卡的方向进军。
    “我们的目标是迅速控制大桥,并坚守到印度陆军主力部队赶到。”就在纳拉扬甘杰市方向不断传来巷战枪声的同时,一小队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正小心的接近达卡市东南部布里甘加河之上的布里刚戈桥,这座全常917米的大桥,又被称为中孟友谊一桥,顾名思义是由中国政府在1986年援助建设的,此后孟加拉国为表达对中国政府帮助其修筑公路及中孟友谊大桥的感谢,捐款100万美元在北京建立了中孟友谊小学,也就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迄今为止,中国还为孟援建了其他5座跨河大桥。
    不知道为什么,当亲眼目睹这座宏伟的大桥之时,负责指挥这次特种行动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卡桑坚赞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海外藏人的第二代,对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卡桑坚赞总是怀着一种无法形容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是他的父辈向他长期灌输的仇恨思想,而一方面却是自己所见所闻现实的改变。
    虽然印度政府宣传为保护西藏文化,规定藏人自己管理居民点,印度人不可住进。但实际上却是流亡海外的藏民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虽然流亡藏人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建立了七十六个居民点。但是这些定居点里生活却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和无趣,除了参加军队为了印度的利益而四处征战之外,卡桑坚赞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真希望这样的生活可以早日的结束,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放弃一切回到自己的故乡。亲眼看看那美丽的雪山、布达拉宫,永远的远离战争和硝烟。信仰或许是神圣,但是属于中国日新月异的西藏难道一定要那些喇嘛来统治吗?他们真的能给西藏的人民带来希望吗?”对于这一切的杀戮和毁灭卡桑坚赞已经厌倦了。但是作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