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昱也笑着附和道:“呵呵,刘备以诈取天下,屡次辜负主公的期望,我们这样做顶多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刘备不会主动出击,固守关中,发展生产,如此一来,合我二国之力相抗,天下尚能三分。”
  “既如此,那我们接下来便依计行事吧,三天之后,全线发动进攻,然后乘敌军防御之际,大军悄然撤退,之后率兵固守豫州、兖州、青州等地,待得实力有所恢复,便先征辽东,再静观天下之变。”曹操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的无奈,缓缓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果断出击

  三天之后,遵照曹操之命,北海的臧霸,泰山的曹操,颍川的曹仁、曹洪,寿春的夏侯惇、夏侯渊同时对刘琦在琅琊、南阳和九江三郡的驻军发动了进攻,将近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动,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发动攻击,战争规模之大令人为之侧目。
  徐州的魏延在于禁的配合下,率领大军死守,抵挡住了敌军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结果一天下来,曹操竟然退兵了,而且不是退往营寨,而是连夜拔营,退往兖州,主力大军甚至带回了河北。
  庞统知道曹操善于统兵,这一次退兵又并非是战败之后退走,中途肯定会有伏兵,以防备己方的追杀,所以劝阻了魏延率军追击的打算。
  南阳的周瑜几乎几乎是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无论曹仁如何诱敌,始终坚守不出,结果曹仁也只能在强攻一阵之后选择撤离,其实周瑜在一开始见到敌军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的时候,就料到曹操肯定是得到了主公刘琦取得凉州之战胜利的消息之后决定退兵,所以进攻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但是他却知道曹仁会防备自己率军追击,所以也没有追,表现得就像是不知道曹仁突然退兵一般。
  但是在扬州,对策却是与以上的有所不同,军师刘晔强烈建议徐庶打破常规,率军追击。
  刘晔的理由是,徐庶用兵一向谨慎,绝少使用奇兵致胜,再加上夏侯惇和夏侯渊尽管也是曹魏名将,勇则勇矣,但是在统兵方面比起曹仁来说却还是有些不足,对于徐庶会派兵追袭一事根本会防备。
  而他建议徐庶出兵的一个最主要依据就是,他断定曹操大军经过一年多的消耗。军中已经缺少余粮,在听到主公凉州取胜的消息之后,放弃追逐徐州和扬州。这一次明面上看起来是进攻,实际上是退兵前一个华丽的谢幕。
  徐庶最后决定接受刘晔的建议。
  他虽然用兵谨慎。但却绝不是食古不化之人,知道刘晔的判断完全合理,这一次自己不依常规出兵的话,一定可以获得不菲的收获。
  所以他决定自己率众守护城池,却派太史慈、魏续、宋宪、侯成四将统率五千骑兵从后掩杀,又命朱桓、程普二将率一万步兵紧紧相随,一定要给夏侯兄弟一个教训。
  太史慈等将领命而去,率领大军急速前进。只过了十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当时夏侯渊正指挥大军拔营,所以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由于太史慈的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再加上夏侯渊没做防备,大军直到离他们只有五里的距离时,才被细心的张辽发现。
  张辽心中大惊,连忙提醒夏侯渊,说后面出现了大片的烟尘,定然是敌军的追兵赶到。建议他早早做好准备。
  夏侯渊也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看到前面卷起的征尘,不由得勃然变色。连忙下令大军重整阵型,做好防御。
  然而由于他麾下的将士全都在尽全力的拔营准备撤离,再加上军心思归,一时之间竟然不能迅速成列。
  而五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实在是不算遥远,就在夏侯渊的大军乱哄哄的结阵的时候,太史慈和魏续、宋宪、侯成所统率的五千骑兵已经赶到了,并且立刻毫不犹豫的对散乱的夏侯渊大军发动起了冲击。
  虽然骑兵的人数比较少,但是他们的冲击力却是不可小觑,只听得鼓声隆隆。蹄声隐隐,五千大军如同是一股洪流一般。迅速地将夏侯渊的大军冲开了一道道缺口。
  而不远处的张辽在看到这支骑兵部队的时候,不由得面色一变。因为他完全看得出来,这支队伍完全是以魏续、宋宪和侯成的并州铁骑为底子而打造的,甚至这里面还有不少是他当年的子弟兵。
  而魏续三将如今更是意气风发,神色间再没有了在曹操麾下时的落魄,他们现在的神色甚至比起当初同在吕布麾下的时候还要舒爽不少,毕竟那时候他们虽然常胜不败,但是却并不像现在这般受到重视。
  魏续他们现在很明显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张辽,他们率领着由他们精心训练的并州铁骑,在夏侯渊的大军中纵横驰骋,把一年来坚守防御的郁闷全都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他们本来都是并州勇士,否则也不会带出来这么剽悍的骑兵,夏侯渊麾下的将士们没有谁能够挡住他们的一招半式,再加上他们身前还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太史慈!
  虽然他们之前被太史慈生擒,但是却都没有怪过此人,不仅如此,他们反而对太史慈近敬佩不已,不仅是敬佩其武艺,更敬佩其身先士卒的精神。
  当初太史慈被指定为骑兵都督的时候,他们三个根本不相信,这样一个门外汉能够领导骑兵,但是他们根本没想到,此人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统领骑兵的技巧提升到了一个令他们都要仰望的程度,虽然这期间有他们不吝赐教的功劳,但是此人本身的底子和超人的悟性更是令他们叹服。
  “杀!是该向可恶的敌人展示我们大楚铁骑的犀利的时候了,我们忍受了一年多的屈辱,这一次一定要全部倾泻出来。”魏续等人全都存在着同样的想法,挥动着他们手中的长矛,狠狠的刺向一切敢于拦阻的敌人。
  一时之间,茫然地夏侯渊军中将士纷纷惊恐的进行避让,那些躲闪不及的则被长矛刺死,被铁蹄踩死,满地都是完整或不完整的军士尸体,那些一时不死,被踩断了腿、踩断了胳膊的军士们发出了一声声凄厉的惨叫,让他们的袍泽们听到之后,心中更加沉重。
  而这还不算完,在五千骑兵之后的则是由朱桓和程普率领的一万步兵,他们紧紧跟在骑兵之后,将那些被冲散了阵型、茫然无助的敌军纷纷斩杀。
  一时之间,他们原本的大营前竟然变成了修罗地狱,空气中弥漫的是浓重的血腥气息,触目所及的都是满地的残肢断臂。
  夏侯渊兄弟和张辽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在这兵败如山倒的一刻,个人的勇武根本就微不足道,所以也都绝了率军反击的年头,他们均都知道,如今唯一的生路就只有撤退一途。
  所以,军中主帅夏侯渊没有任何犹豫,便下令大军退却,这时候他看了看身边一名身形单薄、神色落寞的文士,冷冷说道:“荀彧,你率本部兵马断后,掩护大军撤离。”
  张辽见状心中一惊,不由的说道:“荀监军只是一介文人,他的本部兵马又只有数百人,将军让他率军抵抗,岂不是……”
  却没想到夏侯渊突然打断他的话,冷冷说道:“这是主公的命令,谁若不服,便以违反军令论处。”
  张辽不由心中暗暗叹息,他自然知道荀彧为何被从尚书台贬到了寿春做一个小小的监军,可是他却没想到曹操竟然如此绝情,让荀彧率领数百军士抵御数万虎狼之军,但是他却知道夏侯渊是曹操的本宗从弟,又是军中主帅,所下达的命令自己根本就不能违抗,无奈之下只好递给荀彧一个同情的目光,然后率领大军迅速离开。
  “或许这一次战败就是夏侯渊有意而为,目的只不过是要让为荀监军死去寻找一个理由。”张辽想到这里,连他自己都感到不敢置信,连忙收回这个可笑的念头,率领大军绝尘而去。
  转瞬之间,数万大军纷纷败逃,整个战场就剩下了荀彧和他的数百本部兵马,这些人与太史慈麾下的万余大军比起来,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
  荀彧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反倒是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他当初投靠曹操,本着一腔匡扶天下的大志,本着一腔效忠汉室的热血,离开了冀州的袁绍,投奔了当时实力尚为弱小的曹操,从此之后逐渐崭露头角,屡立功勋,保住兖州东阿、范县等三城,又劝曹操拥立天子,取得了协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又为曹操举荐了戏志才、郭嘉、荀攸、陈群、杜畿等人才,后来官渡之战时,如若没有他的劝解,恐怕曹操早已决心动摇,自然不会有如今的局面。
  他虽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多功劳,但是却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被直接调离权力中枢,从此受到了猜忌,而今日战场上遭遇危机,竟然连夏侯渊都不再把他放在眼中,说起来是让他率军殿后,实际上却是和让他送死没什么区别。
  “嘿嘿,既然丞相非让我死,那我成全与你便是,只是可惜,我荀彧自诩聪明,却不想竟会有这样的结局。”
  荀彧默默地想了片刻,便令军士列阵,然后对敌军发起了冲击。
  “杀!”这些军士你们虽然面对着数十倍的敌军,但却仍然无所畏惧,他们纷纷一脸悲壮的冲向了敌军,准备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们虽然被抛弃了,但是我们却从不畏死,我们宁可光荣的死去,也绝不屈辱的活着。”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军士全都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准备拼死杀敌,就算是死也要轰轰烈烈。(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劝降荀彧?

  虽然荀彧所统率的这数百名军士全都拼命死战,可是却并不被太史慈看在眼中,他命令麾下的铁骑立刻将那些军士包围起来,用他们手中的弓箭、长矛等物,毫不留情的对这些军士进行剿杀。
  太史慈当然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句名言,事实上刘琦麾下的将士们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这句话,所以他们全都没有留情,对于那些敢于冲上来送死的敌军将士予以雷霆灭杀。
  虽然荀彧麾下死士神情决绝,拼命厮杀,但是仍然不是训练有素的的精良骑兵的对手,再加上这些骑兵都是数个甚至十数个围杀一个,所以,他们的誓死反击没有起到一点波澜就被迅速杀光了。
  如今在战场上所存货的曹营将士,只剩下了荀彧一人。
  他的身形是那样的孤单,他的心情是那样的落寞,不过他知道这一切都要结束了,所有的幽愤和不满都会随之消散一空,而他也明白,自己在死后一定会被曹操高调荆扬,追念自己一生之功,并且还会追赠一个三公或者九卿的位子,给自己一个谥号。
  但是这些真的是他希望看到的吗?
  荀彧不再想这么多,他看着被烈烈大风卷起的大旗,看看如血的残阳,又看看对方如同虎狼一般的雄兵,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永别了,我所挚爱的大汉;永别了,我牵挂悬心的乱世;我荀彧立志匡扶天下,最终却没想到竟然连自身都保不住,但是其却并不后悔,我宁愿身死,也决不会随波逐流。我是汉臣,我食汉禄,就算是死都不改初衷。”
  荀彧的眼中流着泪水。哈哈笑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