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玩人生-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上一次书香阁的老板李愚在开会时,指着宋慎的鼻子说了两句狠话,宋慎心中大为不爽,当即想要骂回去,只是被黄文川所阻,会议也草草结束,宋慎便没了机会找回场子。
那次之后的第二日,宋慎便进了书香阁店里,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想要和解的。但李愚偏偏拿捏着架子不愿意出面,宋慎也没生气,只在他店里转了一圈,便离开了。众人也以为宋慎这是礼让于人,尊重老前辈,便也没多想。
当天下午,李愚店里生意好了起来,做了两笔买卖,卖出去一本书和一幅字画。这两笔买卖成交的时候,谢勋平也在,当时谢勋平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实力撮合宋慎与李愚和好,以此来彰显实力,提高地位。
谢勋平见到李愚欣喜着接过客人递过来的三万块钱,也是蛮羡慕的,大家平日里生意都是不多,像这样的生意一周能碰到一两回就不少了,而像李愚所售出的那两样东西,虽说没有看仔细,但他敢肯定,两样东西加起来成本能够一万块就算是顶天了,也有可能根本就是几百块的仿品。
谢勋平又劝了李愚几句,见到他一直不愿松口,也只得叹息。这时候李愚便提出请客,谢勋平当然是欣然过去,心里越发肯定李愚赚了不少,酒过三巡之后,他撬开李愚的嘴巴,问出他这笔生意赚了两万块。
只是没想到的是,谢勋平次日去集雅轩找宋慎,想要拿他当做调解的突破口之时,就在集雅轩正中最显眼的位置,他又再次见到了那一本书和一幅画,顿时愕然至极。这时候宋慎还没到,他便指着画问了集雅轩里的鉴定师萧国宾。
萧国宾回答地干脆,谢勋平直到很久之后仍旧记得原话:“哦,那幅画呀,那是张大千的真迹。东家说,尺寸小了点,凑合着挂出来,标价一百二十万,我觉得高了点,一百万都还是多了,但是东家说是要溢价,还说一定有人会买回去。至于那本书,那是清末明初桐城派作家方以智的手写版本,东家本来想要自己留着收藏的,后来想了很久,给标价八十万,这个溢价就更多了,这本书能卖个三四十万就不错了,也不知道东家到底怎么想的?”
谢勋平听着萧国宾的抱怨,心中大震,有心上前验证,但又怕待会儿遇到宋慎,他什么都没有提,只说是闲着无聊过来转一圈,转身便离开了。
很快,古玩街上就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虽说版本略有差异,但是事情大体都是没有错处的。很多人争相过去欣赏,但过去时,客厅里画与书都不见了,找店里人打听,他们极力否认,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事后,有心人便做出大胆猜测,宋慎在书香阁里转了一圈,花费不到一分钟,就叫李愚老板花费两百万把东西赎回去,买回脸面,这一分钟的每一秒都价值上万!
最叫人吃惊的还是宋慎的眼力,还没有谁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作出这样精准的鉴定!大家也都是好奇,也曾有人问过宋慎,但是被他含糊着过去了。
王若彤作为事后知情者却是极为清楚内里情况的,李愚当天趁着天色微黑,集雅轩尚未打烊时,拉了黄文川做说客,真金白银花了一百二十万买回张大千的画,至于书则是被宋慎留着收藏了,他这一手大棒加甜枣玩得炉火纯青,叫李愚又气又急,却又不敢生出怨气,自此见到宋慎也老实多了。
其他人大都也是知道事情始末的,见到宋慎不赶尽杀绝,又留下书籍作凭证,便也知道这位不好惹,以前宋慎从没有这样做是不好与大家翻脸,现在他实力地位都有了,反倒是一众古玩商不敢与宋慎翻脸了,任谁被拿捏住了要害都会觉得别扭。那一段时间,就连一直与宋慎不睦的方胜说话声都缓了许多,震慑力由此可见。
王若彤这时候提起这件事来揶揄他,宋慎反倒不以为意,大咧咧地坐下,还作势四处乱看,王若彤便又道:“你到了谁家都这样随便?人家见你这样,岂不是要吓死?”
宋慎闻言摇头苦笑,“你还别说,我现在都不敢乱串门了,即使是串门也要正襟危坐,不敢乱看,生怕别人起了误会?”
“那你到了别家不敢四处乱瞅,到了我这里就这么随意,是觉得我是软柿子喽?”王若彤面上带着笑意说道。
“那可不敢,我捏谁都不敢捏你。”宋慎倒也没拘束,话里话外也都带着笑意。
王若彤满面羞红,嗔怒着瞪了他一眼,怒道:“你家罗媛怎么都看不住你?叫你整天乱跑,心都玩野了,还怎么栓得住?”
宋慎笑笑也没答话,心中也是疑惑,旁人道他与罗媛是男女朋友,王若彤与罗媛关系这么好,怎么也会误会?
他转了话题,说起近来经历,谈起一些趣事,都叫王若彤羡慕着啧啧称叹。女人不比男人,男人乱跑不会出现危险,女人则是要加倍小心,而且自打她的店铺开业,虽说与燕芳合伙,两人可以轮换着看守,但毕竟多了心事,就不再有以前的自由。
王若彤也絮絮叨叨地说了些看店的辛苦,谈及宋慎店铺中请人帮忙,她便又满是羡慕,宋慎店铺盈利尚好,所以负担得起人工成本,而敛韵斋重新开业之后,生意便一直没有多少起色,尽管店里多了美女吸引眼球,但玩收藏的多是中年以上,敛韵斋目前赚到的钱也仅后她与燕芳分,实在无力去请外人。
宋慎知她辛苦,以前就曾说若是有空出去了,就过来给她讲经历趣事,也来听听这些碎碎念,这时候听下来倒是没有觉得厌烦,只是觉得自己恍然间便化作了闺蜜。这些事情,王若彤与燕芳大体不会相互抱怨,两个人的情绪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这门生意是她们自己选择的,相互抱怨只能生出怨气,于事无补,而且对于她们来讲,开店赚得比以前多,时间上也自由,所谓的不自由只不过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生意,心理上觉得羁绊罢了。
三月初的阳光从前门照射进来,因为敛韵斋前后两任老板都是女性,所以店内陈设显得极为清新雅致,一些女孩子家喜欢的小饰物便被或贴或挂在厅堂里,微风吹过,门外的风铃便哗啦啦作响。
两人就在这一片静谧中静静地聊着天。
宋慎离开时,倒是恍然想起似的,问了王若彤一句,“燕芳呢?有段时间没见到她了?”
王若彤瞪了宋慎一眼,笑道:“被逼着相亲去了!”
宋慎微微一愣,笑着摇头离开。也是,这般年纪,相亲已经不早了,转念又想到自己,至今仍是孤身一人,若不是有了罗媛这张挡箭牌,他怕也早被父母逼着相亲去了,只是,这张挡箭牌,迟早有一天也会失效吧!
最后,他又去了天和轩、通古斋、博古斋三家,但都只是坐了坐,聊些天,便又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宋慎每天都在忙碌之中,资料有了一些,但还是不太精准,他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来确定闯王宝藏的方位,甚至还要把史料中一些古地名进行翻译,看着地图进行对照,以确定自己出门不会走错路。
当然,他也花了不少时间来查阅关于闯王的宝藏本身。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大顺军打到居庸关的十日前,明朝局势危急,崇祯皇帝要求他的岳父周奎带头捐献军饷,以激励明军将士,这位皇亲开始不肯捐,后来勉强拿出一万两白银,其他百官更是不愿出血,还在皇宫城墙上书写,“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十日后,在大顺军的夹拷下,周奎一下子交出六十万两白银!由此可见闯王进了京城定然是收获不浅的。
也有传说,李自成入京城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这段话是出自《明季北略》。
当然,在宋慎看来,史料中也是不尽然正确,明朝后期官员**,宫中藏银本就不多,世家大族也大都是把银钱送回老家安置,李自成的收获能有一两千万两白银还是有可能的。但,这样大的数目已是不少了!

第333章 马王山

如此埋头五六日,宋慎根据史料大致确定了三个具体方位,一是鄂省通城县,这里是史书中闯王的埋骨之地,当年闯王便是在通城九宫山被误杀,如果存在宝藏的话,在这周边地域是极有可能的;二是湘省石门附近,相传那里是闯王金蝉脱壳隐身埋名之处,更确切到具体寺庙夹山寺,这是一个重要线索,闯王会不会把宝藏放在眼前尚且未知。
第三处则是与那幅画上的词句多有关系,那首词共出现四处地名,分别为山海关、嘉峪关、观音山和岭南。山海关与闯王关系匪浅,因为山海关守将正是吴三桂,两人恩恩怨怨扯不清,但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闯王正是因为吴三桂放了清军入关才败退京城,这首词无论想要表达何种思想,反正这一北方荒凉之地肯定不是藏宝地了。
嘉峪关,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又是出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与闯王实难扯上关系,剩下的就是观音山与岭南了。观音山位于湘省天门附近,本就是一座山,倒是很容易叫人联系到藏宝地,但这时候还不好说,需要实地考察一番。
至于岭南,这是一个大范围概念,因为范围太大,所以是不可能的,直接排除,如此,第三处地点便可以确定下来了,即是观音山。
稍稍修整了一天,去了店里交代了事情,又找了黄文川请他代自己录制电视节目,倒是叫黄文川怒目瞪着,“不要整天瞎跑,年轻人干点正事才要紧!”
宋慎以增长见闻为借口,说服了对方,黄文川其实还是乐意帮着宋慎的,只是见宋慎自打过了年之后,便一直朝外面跑,生怕他耽误了生意正途,这才卡他一下。
宋慎这次没有乘飞机,而是直接开车去的,如果乘车的话,到了地方还要多次转车,实在麻烦,而且他要去的地方,不一定交通便利。
路程较远,宋慎第一站到达的是通城县,当然,他在途中曾经休息过一晚,由于清晨出发的早,抵达通城时,天还尚早,他便直接赶往了九宫山。
史书上有几种记载,一种是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这是闯王自缢说。
另一种是战死,《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另有《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两者所说的主语都是名字叫做李延的人,但是根据族谱来讲,并没有证据能够表明闯王就是李延。
最后则是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所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大骇,从山后逃去”。
宋慎最为相信的还是最后一种说法,尽管有诸多巧合,但是前两者都涉及军功,误报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就最后一条而言,隐藏了一条重要信息,“碎其首”就是面目全非,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闯王才能够顺利脱身隐姓埋名下去,对于闯王来讲更具操作性。
宋慎到达九宫山北麓见到闯王墓之时,满满都是失望,此处早已不是原来所有,而是十多年前政府新修的,墓高近十米,墓碑也有四五米高,但是对于宋慎来讲,这些丝毫没有价值。陵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