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慎看着她身上的洞装牛仔,顿时明悟,合辙人家不需要啊。
宋慎撵了舒楠去拿贴身衣物,由他来叠外衣,尽管从没照顾过别人,但是这些事情实在是应该会的。
舒楠年纪不大,大大咧咧的模样,其实还是蛮细心的。赶回医院之前,舒楠拍拍宋慎的肩膀:“哎哎,你女朋友住院,你都不知道煲点营养汤送过去吗?”
宋慎顿时泪流满面:“妹子,不是说过了吗,没有女朋友。刚才教你叠衣服,你学不会,现在倒是一副很会照顾人的样子?”
其实,宋慎是有准备的,让他来煮汤肯定难喝,他也不打算出丑,只想着待会买一条黑鱼找一家餐馆,叫人家帮忙煮好,他再掏点加工费就好了。黑鱼汤有助于伤口愈合。
看着舒楠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宋慎想到她刚才跑到卫生间打电话,顿时明白,有高人相助啊!
宋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只惹得舒楠一记白眼加上重重的鄙夷。宋慎也不在意,鄙视就鄙视吧,反正又不是他女朋友,这样做,已经很仁义了。
刚刚好在中午赶到医院,正巧碰到昨天帮忙引路的护士在换药,宋慎走上前去,正要感谢一番。
那护士就义愤填膺起来:“你怎么看护你女朋友的,点滴都快没了还不叫医生?一上午就没见到你人影,这样的人怎么能照顾好病人?要不是看在你昨天抱着女朋友辛苦跑来的苦劳上,这样的男朋友早该甩了算了,不会照顾女人的男人,要来何用?”
宋慎没想到从那护士嘴里蹦出这样的话,说出来理直气壮只教听者无地自容。宋慎苦着脸,听着训话,咽下的喉中的话,让护士更觉光明伟大。
“我回去拿衣物,又煲了点汤。昨天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您也留下吃点?”宋慎出来混了两年,没学到什么本事,打太极倒是纯熟。
“不用了,你们慢慢吃吧,我还要忙。你要看好你女朋友,别乱跑就行了。”护士一看宋慎认错态度积极,也不好再训,两口子之间的事,外人实在不好插嘴。
“真真是白衣天使!工作忙也要注意身体啊,您就留下来吃点吧?”宋慎知道这话对付脸皮薄的,就是在撵人走呢。
“真不用了,我先走了。”护士果然不好意思,告辞而去。
宋慎回过头来,看到柳琴、舒楠怔怔看着自己,顿时有些尴尬起来,知道刚才话里的漏洞,没有否认男女朋友关系。
还是睡在床上的柳琴先反应了过来:“昨天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还不知道会怎样呢?”由于刚做完手术的缘故,柳琴说话声音很轻,也很虚弱。
“没关系,相互帮助本就是应该的,指不定下次就是我生病。”宋慎说完就蛋疼了,这不是诅咒自己嘛!
“谢他干什么,他帮你是应该的,有什么好谢的!”一旁的舒楠插嘴道。
宋慎耸了耸肩:“对于某些问题,我花了半个小时来陈述,但是似乎我的诚信度太低,令某些人难以相信。”说着把头转向舒楠,直盯着她。
舒楠看着宋慎恶狠狠的目光,顿时不干了,“就知道欺负我,相信你了好了。”心里却在嘀咕:都住一块了,还有清白可言?
中午,宋慎坐在旁边看着,舒楠喂着柳琴。刚做完手术,食量并不大,柳琴仅是喝了几口汤就喝不下了。
舒楠斜眼横扫宋慎,“哎呀,白糟蹋了人家的好意,买黑鱼也就罢了,还要拿到饭店叫人家煲汤,这得多辛苦啊,是不?”
宋慎气极,这话怎么听都觉得难听,什么叫“拿到饭店煲汤很辛苦”?
“嗯,厨房也没个调料,我和舒楠就拿到饭店去煲了。这鱼还是舒楠挑的,到了饭店还想亲自下手杀鱼,被我拦住了。今天舒楠真是辛苦了!”宋慎也不管真的假的,一股脑的都安在舒楠的头上,看她有何话可说?
舒楠只得瞪着宋慎翻白眼,小子,给你创造机会你不要,真是白眼狼!
柳琴无奈看着两人斗嘴,但是又实在没劲说话,看了看舒楠,让她消停会。
转过头看向宋慎,“今天真是多谢你了,你工作也忙,就先回去吧,有舒楠在这就可以了。那个手术费,我等段时间就给你。”
宋慎看向大咧地舒楠,道:“手术费的事情不急,你安心住院休息,养好身体。那我就先走了,我明天上午有事,下午再来看你吧。你好好休息吧。”说着,朝舒楠使了眼色,示意她出去说话。
宋慎也不虚作客套,客套一句指不定让人家误会自己有什么企图呢。
病房外,宋慎看着姗姗来迟的舒楠,很是无奈:“怎么这么慢?太阳都下山了。”
“什么事,急个什么劲?有话快说!”舒楠倒是不耐烦起来。
“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她家里头怎么没人来?是不是没通知啊?”宋慎直接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舒楠上下巡看着宋慎,许久,叹了口气,“原来真的不是男女朋友!”
宋慎讶异,“你还是没回答我的问题啊,怎么扯到这个问题了。”
“哎呀,你不知道就别问了,赶紧走你的吧。”舒楠也不解释。
“这是关心你,怕你照顾不来,怕你累着。喏,这有五千块钱,你先拿着,住院费我已经交过了,但这几天还要用药的,你身上应该没有多少钱吧?”说着,宋慎递出一个包好的信封。
舒楠也不客气,一把拿过钱“还算你有点良心,不过关心的对象可不是我,而是我照顾的人吧?嘻嘻,这钱我就帮别人收下了。”说着,也不等宋慎反驳,转身就走。
第16章 徽商宅第
第二天一早,宋慎就准备妥当出发前往集合地——古玩街。
期待已久的淘宝之旅终于到来,李德水那天究竟在卖什么关子,宋慎虽不理解,但是,马上就会揭晓了,倒也不用心急。
远远看到古玩街的牌坊,牌坊下有几个人影,宋慎有了几分迷惑,人怎么这么多?会不会是路过的?
走近些,才看清一辆白色的帕萨特,宋慎想想李德水、方胜,就一下子连起来了。自己不过是刚进古玩街的新人罢了,来了不过几个星期,而方胜爷爷是古玩街的老人了,即使方胜以前不常来古玩街,但是来过的几次也足以使他认识更多、更有分量的人物。
像李德水这样生活在古玩街底层的人物,一直会兼做一些“拉纤”、“搬砖头”的活计,又怎么会不认识方胜的爷爷呢?方胜的爷爷也应该是李德水努力讨好的对象,这样拉纤、搬砖头才能做得起来。如此说来,方胜、李德水一起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玩行话里,搬砖头就是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拉纤就是做中间人、介绍人赚取佣金。
方一走近些,就听到李德水的声音:“宋老弟,你来晚了,就等你一个了。”
“不是我来得晚,是你们来得太早了。”宋慎搭着话就看到方胜、王若彤、燕芳等人转过身来。
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李德水歉意道:“他们在你之前打的招呼,当时也没告诉你,你不要介意啊。”
他说这话宋慎却是不信的,但自己求人家带上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也就摇摇头:“没事,我们本就有约定这周一起去淘宝,碰在一起正好。”
“是啊,宋慎一直大方的很,这点小事怎么会斤斤计较?想必你不会怪我没提前告诉你吧。”方胜特地把“斤斤计较”几个字咬的很重,这样口头的小便宜一直是他喜欢的。
宋慎吃了哑巴亏,却是没有办法,只好摇头道了声“怎么会呢?”心里暗暗想着,要有自己的人脉渠道真是不易,古玩市场就这么大点,屁大点的事都能从街头传到街尾,大家知根知底的,谁也甭想瞒过谁。
上车时,宋慎才发现,除了方胜的帕萨特还有一辆红色上海大众,却是燕芳开着的,想来是她的了。男人一辆,女人一辆,上了车就出发了。
据李德水介绍,这次去的地方是扬城郊县下面的一个叫汶水镇的地方,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汶水镇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古镇,历史也不过几百年,但是却背靠京杭运河,水运发达,交通便利。隋唐时,扬城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说的就是扬城是因运河之便,成为货物中转中心,富甲天下,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扬城因河而兴盛,可见运河之利。
因为出发的早,车开得快,不过十点钟就到了汶水。
汶水镇与一般的镇子区别不是很大,稀稀疏疏可见一些古建筑,应该是因为开发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拆了古建筑,建造了大家认为美观的小洋楼。宋慎却觉得很是可惜,古建筑的美就在于陈旧,在于通过青砖碧瓦来讲述一时一地的历史变迁。
众人下车,不禁感到很失望,本以为会是一个古意盎然镇子,青砖或是磨平的石头街道,街道侧有小河流过,河上有一小桥,叫做“状元桥”,这却是有点想当然了。
跟着李德水走在田间小路上,石子铺地,两侧两三层的小楼颜色各异,造型上摒弃了历来中国古建筑方正对称的特色,搀和了欧式风格,走在其间有些奇异的感觉。
一路上,大家问李德水是不是要到这种小楼去敲门,三层小楼十几间房,主人家怎么都住不开,用来放明清家具,黄花梨、紫檀木都行。李德水笑了,你们等等就知道了,放心吧,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前方路转,出现一片杨树林。宋慎看着杨树在想,要是一片松树林就好了,这样松林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惊讶场面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铺垫。杨树是经济林木,长势快,成才快,使人觉得有浮躁气;松树长势慢,青松挺且直,就是松林后面有隐士,宋慎都不会太惊讶。
穿过杨树林,猛然间,出现众人想象的古建筑,青砖青瓦。有高宅大院,也有独宅独门。细数起来不过五六户人家,但是还是让大家忍不住惊喜。
跟着李德水的身后,去敲最大的一户人家的大门。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就开了门,看到开门的老大爷七八十岁的样子,宋慎想,敲了门怎么也得等一会才能走过来开门。
待到进了院子,宋慎才发现自己想差了,这门院高筑是徽商建筑的特点,墙高不代表院大,这门户里,不过一正厅几间房,加上东侧一偏房,不是想象中的几进的院子,天井什么的全没有。
那老大爷姓葛,这是听李德水叫的。葛大爷认识李德水,开了门,见到李德水,说了声“来了”就请众人进来。
葛大爷似乎早有准备,请大家进了厅堂坐下,给每个人倒了杯水,就向着李德水说道:“你也不是第一次来了,看中什么给我说,给个合适的价就拿走。我一个快入土的老头子了,也没什么后人,这些东西能卖就卖了。也是祖上积了阴德,留下这些个物件,都要让我这个败家子儿败光了。”言罢颇有些伤怀。
葛大爷头句话说给李德水听,后半部分介绍生平给其他人听,也是解了大家没见到他的家人的疑惑,但是宋慎更加疑惑了,我们都没问什么,哪有一上来就报家底的?这样想着,就更增了几分小心。
其实,大家自一进来就四处瞟了起来,就连屁股下坐着的椅子也是先看了个遍,才坐了下来。几张棕红色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给人天圆地方的感觉,一看造型就知道是明代圈椅。但大家都不是雏儿,稍一分辨就能看出椅面锃新发亮,没有老物件因为使用时间久了,自然形成的包浆磨损痕迹,自然就不再看了。
第17章 偶遇
正厅里都是些家具,右侧有一大方桌,方桌呈紫色,上面拥有佛龛,佛龛前有一铜炉,铜炉里点了几柱香,应是刚点燃没多久,仍余大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