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英军方面派遣了六艘军舰,除了水兵外还有约四百人的陆战队士兵。

而中华帝国方面,则是以太平洋舰队为核心,派遣四艘军舰,不过除了水兵外,搭载的陆战士兵要多一些,包括两个步兵连,三个海军陆战队步兵连,一个骑兵连以及一个炮兵连。

上述陆军和海军的陆战部队组成了驻日混成团,总兵力约一千四百人。

中英两国联军,加起来拥有十艘战舰,另外有可上岸作战的士兵约两千人,必要时候还可以动员大约五百人的水兵上岸作战。

确定出兵后,中英联合舰队就是正式出兵日‘本,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长洲藩,而是萨摩藩。

为何?

因为长洲藩拥有实力不弱的陆军,而萨摩藩则是以海军为主。

尽管中英两国的将士们并不畏惧这些依旧使用米尼步枪甚至燧发枪的所谓日‘本新军,但是能够避免无畏的伤亡总是好的。

所以他们选择的目标是萨摩藩。

萨摩藩和长洲藩不同,他们没有太多的新式军队。虽然说他们的海上力量比长洲藩以及其他日‘本大名要强得多,但是和中英联合舰队比起来完全不算什么。

不客气的说,中英联合舰队里随便一艘主力战舰,都能够横扫整个日‘本的海上力量。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是所有将领们都会做出的选择,所以中英联合舰队才会把攻击的目标放在萨摩藩上。

为了能够给自己进攻萨摩藩的军事行动找到一个体面的理由,英国和中华帝国都是先后就部分外交事件和萨摩藩进行交涉,并提出了赔款,惩罚当事人的部分要求。

比如英国人就是借口生麦事件。张口就是要惩罚萨摩藩的高层,并索要巨额赔款,而中华帝国则是借口去年袭击一名中国商人在鹿儿岛失踪,要求派遣士兵前往鹿儿岛进行搜查,并要求萨摩藩承担搜查费用一共五万英镑。

为此,英国和中华帝国在一月初再一次联合向日‘本萨摩藩提出了新交涉,要求萨摩藩准许中英两国的战舰进入港口,并派遣士兵等岸,对生麦事件,中国商人失踪事件进行调查。萨摩藩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

调查结束后,中英有权力处置生麦事件以及中国商人始终事件里的罪犯,嗯,其中的怀疑对象,以及可能遭到惩罚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萨摩藩藩主,同时要求萨摩藩承担中英出兵调查之费用,以及之前以及后续的一切损失,总额为十五万英镑。

其实英国和中华帝国用什么借**涉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决定用武力干涉日‘本的局势,中华帝国不能坐视幕府政权被推翻。就算萨摩藩答应了这些条件,他们还是会找借口来一场战争,直到萨摩藩放弃推翻幕府,放弃攘夷政策为止。

而和英国以及中华帝国方面预料的一样。萨摩藩方面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中英两国的交涉提案。

因此正式掀起了中英萨战争。

二月二十八号,中英联合舰队登陆了四国岛,并摧毁了一支同样支持攘夷,倾向于萨摩藩和长洲藩的日‘本军队,数量不多,只有几百人而已。

中英联军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登陆。并击溃了当地的日‘本部队,取得了杀伤三百多人,自身伤亡只有五人的巨大战果,顺便还通过炮击摧毁了一个炮台。

不过这只是开胃菜而已,代表的是中英联军打击萨摩藩以及长洲藩为核心的改革派的决心。

数天后,中英联合舰队抵达鹿儿岛近海!

随即就是组织了大规模的炮击,试图摧毁港口的部分炮台。

而萨摩藩方面也是不甘示弱,动用仅有的数艘蒸汽船以及部分风帆船只试图夜袭联合舰队,可惜的是被风帆甚严的联合舰队发现并被阻拦。

紧接着又是大规模的炮击!

次日下午,联合舰队的大部分战舰靠近鹿儿岛城以及炮台,并进行大规模的炮击,在这一场炮击中,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中华帝国海军使用了后装线膛炮,英国人同样使用了后装线膛炮,而这些线膛炮还普遍配属了榴弹,这些榴弹在对港口设置以及海边的工厂进行炮击的时候,效果可比单纯的实心弹要好得多。

在火炮的性能以及数量上,联合舰队都占有优势。

持续多个小时的炮击中,萨摩藩所属的炮台被摧毁大部,后续联合舰队继续开进,并对港口的一些重要设施进行炮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些近代工程,尤其是萨摩藩用来制造火炮的工厂。

这一场炮击中,萨摩藩损失了所有的蒸汽船只以及部分风帆船只,同时炮台被几乎彻底摧毁,岸上的主要工厂大部分被摧毁,死伤众多。

通过这一场炮击,萨摩藩的海上力量被消灭大半,同时仅有的一点工业制造能力也是化为灰烬。

通过连续两天的炮击后,中英联合舰队基本已经是获得了登陆鹿儿岛的时机。(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

虽然说英国人不想登陆,表示炮击完毕后就准备回横滨休整,但是中华帝国方面却是执意要登陆鹿儿岛,并称不登陆的话,日‘本人是不会屈服的。…≦,

并引用了去年炮击下关作为例子。

当初多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后,虽然也取得了部分军事成果,但是却没能使得长洲藩屈服,反而让使得长洲藩更加防备和敌视外国人。

由于帝国的坚持,而且表示登陆作战的时候,帝国的部队可以打前锋率先登陆,所以英国人也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第三天,中英联军在舰队的掩护下,正式登陆鹿儿岛,最先登陆的是中华帝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以及皇家陆军组成的一个临时混成团,一共约有一千三百人。

登陆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朝着炮台发起进攻,并和驻防炮台,试图修复炮台的日‘本萨摩藩部队发生了交战。

这些前来参战的萨摩藩军队在日‘本国内也不算弱了,装备了滑膛枪以及少量的米尼步枪,也不愧是日‘本四大强藩的军队。

但是面对中英联军却是兵败如山倒,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造成这种差距的固然有双方武器的差距,中华军和英军的参战士兵清一色的后装步枪,而萨摩藩的士兵只有少量米尼步枪,大部分还是燧发枪,火炮上的差距也多。

不过除了武器差距外,还和军队的素质有关。

中华军从余胜军时代开始,就是频发作战。作战经验丰富,而且详细的步兵战术已经从线列战术改为散兵战术。中华军的步兵连英法联军都能收拾掉,更别说这尚未开化的日‘本军队了。

中华军强。英军自然也不弱,虽然前几年在上海栽了个跟头,但是人家英国很快就是反应了过来,如今他们的一线部队基本已经全面换装恩菲尔德1859后装步枪,而且英军也是常年全球作战,作战经验丰富的很,也多少使用了散兵战术。

所以中英联军和萨摩藩的战争,就如同两个成年壮汉欺负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一样,虽然说出去很丢脸。但是过程绝对让人觉得舒爽轻松。

就和后世日俄战争里的俄国人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就是一场武装行军。

萨摩藩在三天时间里,先后组织了总数超过五千人的军队,试图阻拦中英联军的进攻,但是都是遭到了失败,并损失惨重。

当中英联军进军到鹿儿岛城门下的时候,中英联军的伤亡不过三十人,十五人死亡,其中有一个还是在过桥的时候自己摔死的。

而萨摩藩方面呢。虽然早期的炮击中死伤不大,只有一两百人而已,但是后续为了阻拦中英联军的进攻,他们却是死伤惨重。阵亡至少超过一千人,伤就更多了。

当中英联军推进到鹿儿岛城的时候,萨摩藩方面终于是选择了屈服。并派人前来议和。

这再不议和,中英联军就能直接打进鹿儿岛城。然后把整个鹿儿岛城夷为平地了。

只是这一次的议和,它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比之前要大得多!

其他先不说。光光是那三十万英镑的赔款就足够让萨摩藩上下为之哀嚎了。

当萨摩藩方面的代表面带怒气的说,之前不是说只要十五万英镑赔款吗,怎么现在又变成三十万了?

负责谈判的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很有诚意的主动解释道:“那是开战以前,你们还没有战败,而现在你们战败了!”

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议定金额为二十万英镑,不过萨摩藩自身肯定是不可能掏出那么多钱来偿还贷款的,历史上他们配给英国人的赔款,都是由幕府支付的。

但是现在幕府和萨摩藩本来就是对立,自然不可能替萨摩藩赔款,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了另外的赔款方式。

即向英国丽如银行以及中华帝国皇家银行分别贷款,以关税、财政收入等为抵押,如此才有钱赔付。

但是向银行借款,这利息肯定是低不了的,哪怕是签订的十年的贷款,但是每年需要偿还的本息对于萨摩藩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

有这么一道赔款套在萨摩藩身上,至少得让萨摩藩的工业化进城减缓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当然了,为了免的萨摩藩狗急跳墙,来一个鱼死网破也不愿意投降,所以在萨摩藩方面的强行要求下,不再要求萨摩藩藩主承担责任,改由其他战前倾向于开战,并愿意议和的萨摩藩高层承担责任。

毕竟赔款什么的虽然数额大,但是对于萨摩藩的贵族高层而言,不过是多征收税收,多压榨人民的事而已,但是让萨摩藩藩主承担责任那可就不一样了。

除了让之前那些坚持武力抵抗的重要权贵承担责任外,另外还要求萨摩藩开放鹿儿岛港口,允许中英两国船只(包括战舰)而不得干涉。

为防范今后发生萨摩藩伤害中英两国商人等,要求在鹿儿岛城外划出各自一片土地,给予中国人以及英国人用于经商、居住等使用,并且为了保护两国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有权利在上述租界驻扎士兵。

这条约分别称之为:中萨鹿儿岛条约,英萨鹿儿岛条约。

这份条约签订后,驻日公使李博仓就是立即把条约送回国内审批。

不过这个时候林哲还在天津呢,之前他已经通过电报获知了和萨摩藩之间的战事,不过因为距离过远,而且说实话战争规模也不大,所以也就放权给李博仓处理。

而李博仓也没有辜负林哲对他的信任,从一开始的对萨摩藩的交涉,再到联合英国人一起出兵,然后到后面的议和谈判,都是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一个殖民帝国外交人员的应该有的贪婪和强势。

尽管只有二十万英镑赔款,嗯,还得和英国人平分,最后到手的不过区区十万英镑而已,这点钱甚至都不够一艘吨位较大一些的铁甲舰的造价。

但是却是从鹿儿岛取得了一块租界,这一点对于帝国而言象征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这样也就代表着中国已经在日‘本取得了三块租界,分别是江户租界、稚内租界、鹿儿岛租界。

这代表着中华帝国的殖民事业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果。

身在天津的林哲很痛快的就是批准了中萨鹿儿岛条约,同时为了表彰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的功绩,特赏赐男爵头衔。

批准完了这份条约,林哲也是拿起来了今天送过去的其他文件,相对于日‘本那边的事务,毫无疑问国内的事务要更加重要一些。

尽管在林哲的心中,压制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是既定目标,不过说实话现在的日‘本还太过弱小,根本就无法牵动帝国的大部分力量,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