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勇气,来自我批评,反省自己的一切,改造自己的思想;而我们卫生部门
的党政工作,亦必须改变一般化的方式,使自己工作与领导整风学习适合于
一般干部的实际生活,不要无的放矢的讲空话,这样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收效。
注释
[1]郎中:即中医医生。
关于审于问题的意见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审于是获得了一些成绩,由于还缺乏整风的基础,在掌握审干九条方针
[1]也就不可能作好,特别表现在党内思想情况相当混乱,上下脱节亦较严
重。如果没有经过好好的整风,打下必要的基础,审干必然变为少数领导者
的事情,或形成一种突击的倾向,很容易走上轻易发动坦白,或严重逼供信。
此次以检查领导为中心,展开的民主座谈会。暴露了领导上的缺点,干部思
想上的混乱,两头尖中间大的现象是很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在领导上展开
自我批评,接受大家正确意见与决心改进领导以后,是完全能够争取处于中
间状态的大多数群众,同领导站在一起,使反对领导的少数人,处于孤立的
地位。把群众中的正气上升达到审干必要的基础,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掌握
九条方针才是具体的。不同思想的暴露,是随着民主逐步的展开,检查领导
的深度,产生偏差的大小而有了一般的了解,但还不是马上都转入直接的审
干。首先以鲁南领导上的自我批评,打破由于领导上的缺点所引起的上下脱
节、积极分子与群众的脱节,并通过大家领会领导上的正确态度,从一般的
自我反省走上批驳坏的思想,从而伸展至审干方面去,是能够获得良好收效
的。这种方式还不准备普遍地采用,只限分局、区党委、军区各级机①本文是
罗荣桓向山东各区党委发的电报并上报中共北方局、中共中央
和毛泽东主席。根据罗荣桓的手稿刊印。关中进行,只限于鲁中、鲁南、
滨海地区进行。因为必须照顾以下具体条件:
(一)主要的领导干部思想上有必要的准备,要能够掌握得住。
(二)党的骨干要经过整风学习,要有一般的思想准备。
(三)要照顾不同的组织性质,如军事机关、战牛兵团、政府、群众团
体;要照顾不同的环境,如军事情况之缓急、新老区、中心区、边沿区之区
别等。
(四)一般应从局部作起,从个别单位作起,不宜一齐展开,要提高大
家发扬民主的积极性,领导上必须不存在顾虑,不存在单纯审干观点,不怕
产生偏向,才能打破大家的顾虑。当运动起来后,领导上更要冷静,甚至遭
到严重的攻击也不要轻易去干涉,要去发现可靠的积极分子,帮助积极分子,
并通过积极分子搜集大会与小 会、会内与会外的情况,力求正确地反映情
况,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按部就班地教育积极分子,培养积极分子,要使
积极分子善于去联系大家、同情大家对领导正确地提出意见与批评,不要过
早地去批驳坏的思想,尤其避免单枪匹马地去批驳坏的思想。批驳坏的思想
是要经过积极分子联系大多数人,开始改变了中间状态大的现象后,就会自
然引起批驳坏思想,特别当领导上开展了自我批评,接受大家正确方面的意
见后,这个变化是必然的。领导者更应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与批评,不要
因为大家的愤慨与不满,轻易地引起怀疑与失掉信心。只有领导者认真地归
纳大家正确方面的东西,并不因为有些片面性而加以拒绝,才有可能判断这
些坏思想之本质。弄清楚坏思想之本质,区别开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特点与反
动的东西,是我们争取改变中间大的过程,与转入审干阶段很关重要的。这
① 本文是罗荣桓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主持召开了红军第一军团政治工作会议后,由他起草并以他和军团
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的名义发出的书面指示,总结了反“围剿”中的政治工作经验。罗荣桓时任红军第一
军团政治部主任。
又是最细致的工作,决不是粗枝大叶能够得到成功的,尤其领导者稍一不冷
静,带有疑惑的作用,即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仅使我们在审干上发生
困难,甚至可能走到错误方面去。这次运动无论是整风审干都要对中央的指
示,审干的决定[2]与毛主席九条方针进行深刻地领会,很实际很生动地学
习,给我们领导骨干的自满、与下层脱节、与群众脱节的官僚主义作风敲了
警钟;但须防止另一种偏向,普遍的可能发生的,如领导失掉信心,尤其工
农出身的老干部,感到自己一点都不行了。
注 释
[1]九条方针,即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般
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
教育群众的方针;严禁逼供信;反对乱捉、乱打、乱杀。
[2]审干的决定,即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
对敌对顽斗争形势的初步总结
(一九四四年底)
一、分局四年总结踊立的斗争方针
(一)一九四二年时我对敌顽都没有优势,分局四年总结时已纠正了过
去的过高估计。
1.敌人是强大的,日军于一九四二年分布山东省有四万五千,加上伪军
十三万。敌之“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就是根据这种情况,且敌人占
据都市、县城、交通线,分割及包围农村,并有强大的伪组织,敌对正面战
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敌后战场则进行连续“扫荡”、分割、
封锁。
2.友军和顽军当时在山东为十九万(整个山东界内),数量上比我们还
多,且集结对我牵制很大,常主动进攻我们;在地形上他们控制了优势的地
区,而我们则处于外线,且有更多的伪军、伪组织与他们有关系,对敌情况
了解比我们快,还有全山东的合法政权体系的支持,正统观念在中上层人士
及敌占区中有着较牢固的地位,他们还能得到大后方的接济。这都说明了他
们的优势。
3.我们在一九四二年力量削弱了一些,消耗伤亡大,组织庞大、复杂、
机关大,使我主力的机动性减少,加之分散对顽对敌两面性作战;更严重的
是在政策上犯了错误,就是严重地脱离群众,再就是对敌顽斗争的领导不统
一,对敌处于被动,对顽不左即右,斗争方针不明确,对顽不是忘记了“以
我为主,坚持抗战”,就是犯了“唯我主义”;敌之“扫荡”、封锁严重,
故当时是无任何优势。
(二)根据以上情况,分局四年总结所指出的转变改善劣势地位。中央
方针:积蓄保存力量,渡过困难。统一对敌与对顽的斗争。
二、对敌斗争
一九四一到一九四二年间,对敌斗争形势更为严重,反“蚕食”成为主
要斗争形式。
(一)敌之“蚕食”政策,是采用封锁、分割、包围我根据地,缩小了
“扫荡”面积。一九四二年“扫荡”的特点就是更普遍、时间更缩短,增加
了奔袭的突然性,还全面展开其所谓谋略战与“治强运动”。
(二)敌之“蚕食”成功还由于我们的麻痹。北方局与集总都已一再指
示我们,但我们当时还是麻痹的,我们是自敌“第四次治强运动”时方开始
注意。四年工作总结中对此问题也未强调。敌人“蚕食”,首先以封锁交通
线作为“扫荡”出发地,一九三九到一九四○年就开始了。第二步就是大量
扶植伪军、伪组织,控制农产富饶地区,占据大市镇,展开“扫荡”作战。
第三步就是“蚕食”步骤加快,一九四○至一九四二年大量安设据点,突入
我根据地,大踏步前进。对我展开全面攻势。除军事外,更有特务的、经济
的、文化的攻势。因为“蚕食”是逐步进行的,敌更容易麻痹我们。
(三)敌之“蚕食”是有收获的。我之反“蚕食”能否胜利须视我之方
针,清河原有地区大部为敌“蚕食”,变为分散游击地区。鲁南山区、冀鲁
边亦如此。鲁中则受敌顽夹击,滨海区则在东海地区与沂沭两河之间均为敌
“蚕食”。处于敌顽夹击,胶东的西南海已被“蚕食”,青烟路[1]已被封锁。
我根据地缩小,兵力减少,干部伤亡大,根据地人力物力损失甚大,财
政收入减少。
(四)分局四年总结后,明确提出反“蚕食”部署,强调对敌斗争,便
掌握了中央的政治攻势为主,分散游击战争为辅的方针,因此,我们得以胜
利的坚持。
敌以匪化的“治强运动”与人民是对立的,人民反侵略抗日的情绪逐渐
高涨,敌人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且日伪之间与伪军互相间的矛盾亦在发展着,
如敌所实行之“三清运动”[2]并以此大批拉拢青年。如组织“青协”,大肆
宣布“对华新政策”,敌军内部矛盾亦增强了,纪律废弛,官兵对立,故我
之政治攻势为主是有根据的。我是分散性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予敌人以更大
的打击与消耗。
中央的方针就是根据敌人的劣势与我之优势而击中敌人的要害,且一九
四二年时,只有实现这样的方针,我们才能打破困难,保存力量。这是中央
布尔什维克化的正确方针。
(五)在中央方针下反“蚕食”的军事指导:
(1)我们采取了“敌进我进”的方针,在反“蚕食”斗争指示中即宣布
的这个方针。
(2)敌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向我进攻,我以政治攻势为主,游击
战争为辅对抗之,敌以公开为主,隐蔽方式为辅,我则以隐蔽为主,而公开
为辅对之;敌是以紧缩合围、“清剿”、“扫荡”的办法对我;我则以分散
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反对敌之“扫荡”、“清剿”;敌以加多点线封锁,突
入与纵深,进攻我根据地,我则以发展两面派,打入工作,争取瓦解日伪军、
伪组织;敌以强大的全面的伪组织对我,我则以精兵简政对敌;敌以“拉网
战术”吞吃我边沿区,我则以“翻边战术”对敌。
(3)政治攻势与游击战争都必须与群众相结合,否则就不能发挥其力
量。没有群众观点的游击战术就是单纯军事观点。如胶东的主力派出的“麻
雀组”为敌所捉就是一个教训。
(4)政治攻势与游击战争的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服从,两者
应结为一体,不可分离之。在实行“敌进我进”时,在战略方针上政治攻势
为主,但战术上则政治攻势应配合战斗的胜利。游击战本身就不是单纯的军
事行动。没有弄清群众的情况,就不能实行分散。地方工作上把战争与群众
分离,单纯希望主力去打天下是不对的。
(5)反“蚕食”与反“扫荡”战的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