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
在大城市的纵深战斗中,实际上是几十个小部队向着几十个大小不同的
目标实行攻击,如果能以这种办法,使每个率领这种攻击部队之指挥员有侦
察、有分工、有布置(四组一队原则,能推动和限定如此去作)的攻击,则
能解决极其重要的纵深战斗的组织问题。
又,民主实行后,在连队干部中发生了一个新问题,即干部的政治军事
水平与管理教育能力,必须提高到与民主运动要求相适应,否则民主运动的
发展,仍会受到阻碍。
六、整军运动情形大致如上。因时间关系,纵队一级的检讨没有完成,
政策教育未深入,各项具体问题尚待处理解决。已决定召集组织工作会议,
并利用练兵时间,加以完成。
注 释
〔1〕五整一查,指东北军区政治部在整军整党运动中提出的整思想、整
作风、整关系、整纪律、整编制和查成分。
〔2〕毛主席十二月二十五日报告,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见《毛
泽东选集》第 1243 页。
〔3〕全国土地会议,指一九四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三日,中共中央
工委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
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十月十日,
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4〕东北部队的经验,指在东北部队中政治教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
创造——诉苦运动,早在一九四六年就出现了,后来罗荣桓根据第三纵队的
经验授意政治部起草了关于在部队政治教育中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的训令,经
他审定后,下发各部队,并组织人员将诉苦运动经验加以总结写成报导,还
指示撰写了《部队教育的方向》作为社论在《东北日报》上发表;一九四七
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向全军批转了东北民主联军
第三纵队进行诉苦运动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新式整军运动。使诉苦运动发
展成全军部队进行阶级教育的主要形式。
〔5〕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指一九四八年二月二日到三月七日东北军区政
治部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贯彻同年一月三十日,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利用战
斗间隙,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开展一次以“三查三
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
的整党整军运动。
〔6〕弼时,即任弼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直属单位庆祝建党二十七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八年七月一日)
今天召开东北局直属单位党的干部会议,是为了庆祝党的诞生的日子,
常委会要我来讲话,主要讲三点:
第一、我们党己有二十七周年的历史,现在是很大的党,成为全国性的
大党。党在执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任务已是很长时间了。她经
过了四个时期。党的第一个时期,即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1〕时
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和国民党开始合作的第一时期,这时期党还在幼年,
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对这个革命的叛变;同时我们党也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
义的错误〔2〕,使这一革命失败了,党又经过第二个时期,即一九二七年至
一九三六年的苏维埃运动时期。党在这时期主要采取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与
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实行对抗,在这时期中我们党同时实行厂土地改革斗
争。在这时期,党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3〕、立三路线错误〔4〕、教条
主义、宗派主义错误〔5〕。以上基本是左倾的错误,这样把党搞的七动八荡
的。党又经过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这是第三时期。
由第三时期又进入一九四六年到现在人民解放战争新的时期,这是第四时
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避免了路线的错误,而把党引导到更进一步向前发展
的胜利的道路。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第一、第三时期都是和国民党合作;
第二、第四时期,是由党单独来干。在第一、二时期,犯了路线的错误;在
第三、四时期我们避免了路线的错误,而把党引导到向前胜利发展的道路。
但是不是完全没有犯错误呢?也犯过点把子。但是这些错误没有影响党胜利
前进,很快地纠正过来了。我们党犯错误大致是这样:在与国民党合作时期,
容易犯有的错误,与国民党分裂后容易犯左的错误,历史上我们党在这几个
大的时期中间经受了考验,我们的党如果以毛主席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
方针,就完全能够避免犯错误,而且能够走向胜利;如果不是以毛主席思想
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就不免犯错误,而且要犯大的错误。这是经过历
史考验的,今天证明更加如此。在第三、四时期中就整个历史时期来看党没
有犯大错误,有时在某一工作上犯一个错误,但很快地纠正过来,这就是党
以毛主席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把党引导到胜利和发展的道路。这
一件事情在我们中国革命中说来是重大的事情。我们党产生毛主席思想是非
常宝贵的,对中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这是从党的几十年流血斗争中得到的
成果,应该极其重视的东西。纪念“七一”,我们要学习党的思想路线,学
习毛主席思想,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路线与学习毛主席思想是不可分离
的。不学习党的路线、党的政策,就不懂毛主席思想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如
何宝贵。有些同志要间毛主席思想究竟是什么呢?我在这里讲讲。
毛主席思想主要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实际相结合。
看起来这句话好像大家都懂得,但是学到这一点可不容易。毛泽东同志思想
是具有马列主义的斗争性和创造性的,这个思想体系,是与教条主义完全不
能相容的。教条主义不懂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而只是记住死的条文字句;
不懂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只记住那些条文,依样画葫芦。
毛主席思想同时与狭隘的经验主义也同样是不相容的。狭隘经验主义不
懂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原则,而拘束于自己狭小的范围与经验之中。
毛主席说,我们分析一切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句话与片面的孤立
的看问题要完全分开看,不能混为一谈。研究问题要从客观具体实际出发,
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看问题,如果把从具体情况出发,同片面的孤立的看
问题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所以毛主席思想与狭隘的经验主义也是不相容的。
我们全党应该很好地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路线,也就是更好地学习
毛主席思想,领会这个思想,真正把这个思想当作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这是保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方针。
第二、我们党已经处在新的革命高潮中,党已开始准备完成全国范围内
的胜利。当抗日战争结束时,蒋介石反动派就已开始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走
狗汪精卫的地位,充当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进攻中国人民。党在这个历史时
期面前,没有发生惊惶失措,没有发生畏惧退却,没有把自己队伍搞混乱,
没有把自己的力量丧失;相反,更加坚强地站起来了,坚持了反蒋的民主统
一战线,进行人民战争,反抗反人民的、向人民进攻的战争。这是由于我们
党及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事前有预见,毛主席在“七大”时,在《论联合
政府》的报告中分析国内两条路线的问题时,明确指出,蒋介石反动派对内
战是有准备的,“等候某一个同盟国(我了解是指苏联)的军队在中国大陆
上驱逐日本侵略者到了某一程度时,他们就要发动内战”。那时抗日战争还
没有结束,他就说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内战危险还是有的。“并不因
为国际形势好,国内人民觉悟程度增长和有组织的人民力量发展了它就似乎
没有了,或自然地消失了。”那时讲的非常肯定,由于毛泽东同志的这种英
明预见提醒了全党、准备了全党、教育了全党,所以在这样大事变时,我们
党没有大乱。也不是说一点没有乱,但没有发生惊惶失措,这就保证了我党
由抗日战争阶段胜利地过渡到人民解放战争阶段;这就保证了我们党、保证
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就保证了我们胜利的革命高潮很快的到来。如果
在这样的时期,事先毫无预见,毫无准备,那么我们党又会重复第一次大革
命失败后的错误,我们党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强大的站起来;否则,像今天
这样的革命高潮还会拖迟。所以我们从抗日战争胜利的过渡到人民解放战
争,是我们党很大的成功,正由于这样的成功,保证了革命高潮很快的到来。
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进攻,今天已到一周年了。这个胜利是很大的,
这个胜利证明了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讲的:“中国人民的
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
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
这里附带谈一谈目前战争形势有没有新的情况呢?目前战局有一种新的
情况,这种新情况,在去年秋季作战中就估计到会要到来。什么形势呢?就
是敌人在我们不断的进攻与打击下,会由分散作战到集中防守,依靠某些大
城市,某些残存的铁路段落,固点据守,采取长期持久的对抗。在去年秋季
时,那种情况敌人还不具备,但我们还好,家还是保住了,敌人还是消灭了。
冬季情况就不同,冬季作战敌方主要是陈诚主持。他来后,首先骂杜幸明无
能,采取依托重点为战的方针。他如果根据夏季、秋季的失败,来一个根本
的改变,那么我们冬季作战就很困难,不是不能打,而是打起来费力很大。
去年看敌人就很可能走这一步,但敌人为什么不聪明了呢?敌人也有他的道
理,这主要是他对失败的教训还接受不够,那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威信,外交
上还要维持面子,还要积极乞求美国援助,还有一个伪选总统〔6〕问题,怕
失败多了影响士气,会增加内部的混乱,所以他的决心不好下。在我们冬季
攻势打击下,他的决心下了,我们冬季攻势对敌的打击很大,凡是一个师守
的城市都拿下了,这给敌人一个很痛苦的教训。打败仗的消息,从各方面传
出,尤其美国报纸上到处公布,经常谈蒋介石在某些方面失败的消息。因此,
敌人就不得不下决心。敌人在东北甚至在华北,从分散走到集中兵力,依靠
大城市及某些残存的铁路线,依靠永久性的防御工事,采取长久时期的与我
对抗。这个情况今天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敌人在华南、中原也一样。蒋介
石还保持自己局部力量企图跟我们争夺中原,以巩固长江防御,巩固华南。
敌人有力量支持某些局部